APP下载

“应急技术导论”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2022-08-09黄瑶瑶张于祥武承哲

科技风 2022年20期
关键词:导论学时应急

黄瑶瑶 张于祥 武承哲

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温州 325016

一、概述

“应急技术导论”是安全智能监测技术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启蒙课程,也是本专业大一新生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课程。通过对本专业新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大多数新生对于高考志愿填报是比较茫然的,其中15.15%的学生因为调剂,30.3%的学生因为分数线刚好才选择此专业,16.67%的学生因为兴趣,21.21%的学生通过家人朋友的推荐,还有16.67%的学生因为其他的原因选择了本专业,如图1所示。在录取的学生中,只有12.12%的学生在填报志愿之前听说过或者了解过安全智能监测技术专业,如图2所示。因此,他们对自己被录取专业的学习内容、未来发展和就业情况基本上一无所知[2]。“应急技术导论”课程在解决新生对专业学习的迷茫与困惑,消除学生疑虑,帮助学生了解专业方面有一定的作用,有助于大学新生了解所学专业的发展现状、专业课程体系、专业技能知识,熟悉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认识职业发展方向,使他们能够从大一开始确定学习目标,对大学阶段的学习和今后的职业发展作规划[1]。此外,该课程是本专业新生学习的第一门专业课程,对学生能否在入学之初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职业道德观具有重要作用[3]。

图1 专业选择原因

图2 专业了解程度

二、“应急技术导论”课程教学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以往的导论课的教学过程中,普遍采用“教师授课+学生听课”的授课模式,以及结合PPT展示的传统教学形式,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较少。这种较为单一的传统授课很难吸引学生,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此外,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导致学生对课堂和教师的依赖性更强,缺少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也使得讨论法、案例法、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发挥,教学效果未达到预期[4]。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合理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出现理论教学内容多于实践教学内容的问题。“应急技术导论”大部分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实训室参观。虽然在课堂上理论知识学习能够让学生大致了解行业、专业的现状和发展方向,但是缺少实践教学会导致学生缺少直观的认识,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现课程教学目标,还不能让学生更进一步地理解自己作为未来工程师应具备的素养、能力和肩负的责任。同时,由于“应急技术导论”课程的教学学时较少,一般在16学时,对应的教材很少,导致授课内容的选择比较随意,缺少系统的规划,容易导致课程教学重难点不突出,学生比较迷茫,失去学习的兴趣。此外,应急安全类专业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要求,对于人才培养的政治素质要求更高,“应急技术导论”课作为一门导引性专业课程,更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课程思政的任务。然而,目前导论课只围绕着专业知识的传授,没有将思政教育潜移默化地融入其中。

(三)考核评价形式单一

“应急技术导论”课程采用传统的考核评级形式,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各占一半。这种考核评价方式比较单一,无法真实地体现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以及体现学生学习专业导论课程的真实学习效果[5]。

三、“应急技术导论”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一)课程教学理念

按照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职业标准和行业规范确定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与岗位能力衔接,以实际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为载体进行教学设计,缩短教育与岗位要求之间的距离。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以项目实训为手段,达到“教、学、做”一体化。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专业导论课程内容多、覆盖面广,精心选择多名优秀教师进行授课。同时,课程以课堂讲授和案例视频结合为基础,让学生全面了解本专业的专业内涵、课程体系、教育理念、培养目标、社会意义以及职业发展前景,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二)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为了能够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课堂,需要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吸引学生主动地参与进来。

“应急技术导论”课程由于其教学内容的特殊性,一改传统的一人授课形式,选择多名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授课,每位教师负责1个主题内容,以专题讲座的形式给学生授课。这种授课方式,一方面可以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教师了解本专业更多不同的专业方向,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受不同专业教师的授课风格,调动其上课的积极性。在课堂讲授过程中,除了专业教师讲授外,可以采用案例教学、邀请专家进行讲座、毕业生访谈等多种传授方式。其中,案例教学可以选择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典型案例、社会热点事件为切入点,辅以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本专业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邀请专家进行讲座、毕业生访谈,可以强化榜样的力量,让学生可以从行业专家、本专业的优秀毕业生的个人经历,明确学生的职业画像,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同时也让他们更加了解专业未来的就业方向。在教学过程中突出理实一体化教学,综合开展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带领学生到企业参观体验和借助虚拟仿真技术,将知识与场景深度融合,带给学生全新的场景式记忆和视、听、体一体化逼真的沉浸式体验,使学生通过“亲身”感受来增强记忆,更加深刻理解职业安全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专业认知能力。

此外,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授课方法[6]。通过超星学习通,教师将相关的学习资料上传到教学平台,提供学生课前线上预习和课后复习。在线下教学活动中,可以挑选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专业话题,分组讨论,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授课方法,让学生从过去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知识,不断提高学生参与教学和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应急技术导论”课程开设在大一上学期,计划学时为16,其中理论学时为8,实训学时为8,内容划分为5个模块,主要包括专业现状及发展、专业技能知识概述、学习交流访谈、职业规划、课外实践。“应急技术导论”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如下表所示。

“应急技术导论”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表

(1)模块一:专业现状及发展。专业现状及发展主要介绍本专业的现状、未来发展状况以及人才的需求。从国家政策支持到地方政府大力发展安全产业,简述安全智能监测技术专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以及迫切需要安全智能监测技术专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共计2学时。

(2)模块二:专业技能知识概述。专业技能知识概述主要介绍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毕业工作岗位、毕业生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以及专业理论和实践课程体系,重点介绍岗位—能力—课程之间的关系,共计2学时。

(3)模块三:学习交流访谈。学习交流访谈主要通过邀请行业专家和优秀的学长学姐进行讲座和交流访谈等方法,强化榜样的力量,从他们身上学到优秀的品质,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自信感,并培养学生高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共计2学时。

(4)模块四:职业规划。职业规划主要通过邀请相关领域的职场人士,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建立安全从业者的群画像,从而明确学生的职业画像,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优势规划未来职业,共计2学时。

(5)模块五:课外实践。课外实践主要通过虚拟仿真技术“亲身”感受事故和带领学生到企业参观体验,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职业安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认知,了解未来实际工作场景以及工作流程,拓展专业视野,共计8学时。

该课程作为本专业新生学习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教学内容设计不仅会影响学生对专业的认识,更对学生能否在入学之初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职业道德观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将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两条线编织在一起,将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更好地融合,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又能达到育人的目的。

(四)调整考核评价形式

“应急技术导论”虽然是一门专业基础课,但是由于其教学学时短、教学内容的特殊性,传统的考核评价不适用于该课程。因此,本课程采用过程性考核和总结性考核相结合的形式,过程性考核包括日常考勤、课堂表现以及模块学习任务成绩,即对每个模块布置相应的任务,在每个模块学习后,学生完成提交布置的任务。总结性考核主要在学生完成该课程所有教学内容的学习后,提交该课程的个人学习报告。这样既能让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又能让学生明确个人定位。

结语

“应急技术导论”课为本专业的大一新生了解专业现状及发展方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制订大学学习计划和未来职业规划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革和探索,进一步明确课程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和完善考核评价,提高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知,明确未来努力的目标和方向,为安全智能监测技术专业锻造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探索了一条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导论学时应急
人民的期盼就是应急青年的使命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评《工程管理导论》(书评)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