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科研学的学理基础与课程范式研究

2022-08-09叶泽权陈艳玲郑静彬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学科知识研学旅行

叶泽权 ,陈艳玲,郑静彬

(1.集美大学诚毅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2.集美大学,福建 厦门 361021)

2016年11月30日,《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颁布施行,这份文件就中小学开展研学旅行的重要意义、工作目标、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组织保障展开系统的论述,第一次从国家层面的高度,规范中小学研学旅行活动的开展方式和实践途径。自此,我国境内各式研学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此外,除少量略为体现地理、历史学科特点的研学课程,具备其他学科(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明显特征的研学课程内容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很有必要就学科研学的内涵、属性和和特征等基础理论点进行针对性研究,从而为学科类研学课程的良好发展奠定前期理论基础。

一、学科研学的科学内涵

(一)何谓研学旅行

《意见》对研学旅行的涵义做了如下明确规定:

所谓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简称研学或研学旅行),专指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1]”。

就现下而言,常见的研学课程类型主要有以下4类,即:农旅研学、文旅研学、科技研学、营地研学,这类研学课程都在各自领域里发挥着不同程度的教育教学功能,见表1。

表1 研学课程类型及其特征

(二)学科研学的命名由来

《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里有关研学旅行“工作目标”的明确规定如下:“以立德树人、培养人才为根本目的……让广大中小学生在研学旅行中感受祖国大好河山……学会动手动脑……促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1]”。

《福建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研学旅行工作规划的通知》(闽教办思〔2017〕6号)里有关“开发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也规定:“各地各校要结合本地域情、校情、生情,有针对性地开发自然类、历史类、地理类、科技类、人文类、体验类等多种类型的活动课程。[2]”

就以上两份文件通知而言,官方并没有给研学课程类型做一个明确的区分,若想顺利高效地达成学生在研学活动中学会动脑动手这个教学目标,就需要结合自然类、历史类、地理类、科技类、人文类、体验类等类型学科,并以这些学科基础理论作为指导,理论联系实际,逐渐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因此,有必要对与学生校内所学学科紧密结合的研学课程以统一方式命名。经反复权衡:以“学科研学”命名最为简洁明了,也使得此类研学课程最有辨识度,从而更有利于同行者进行更高效的学术交流,也更有利于此类研学课程体系的开发设计。

(三)学科研学的科学内涵

学科研学,也称学科类研学旅行,主要指的是由中小学校组织实施的,针对某个学科的研究性学习,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活动,从学科知识和内容出发,在旅行过程中强化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体悟,最终以提升学科系统思维方法为归宿的类型研学。

二、学科研学的本质属性

(一)学科研学是一种体验式学习方式

学科研学作为众多类型研学旅行课程的一种,其本质上仍然是一种体验式学习,仍然遵循体验式学习圈的基本逻辑与共通模式,强调学生在感性体验的基础上,借助次数不等的个人反思和团队交流分享等环节,整合升华在感性体验环节中所得到的零散理性收获,进而迁移到其他研学活动的学习和探究中。

(二)学科研学是一种项目制学习方式

由于学科研学活动的项目情境是具体生动且富有挑战性的,虽然活动趣味性很强,但完成任务的难度也客观存在,其中常有不少单靠个人难以完成的学习任务。

(三)学科研学常采用多学科交叉融合模式

为了更好地对接校内所学,强化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教育实践理念,在具体的研学活动过程中,常会强调从某一具体学科知识出发来系统开展具体研学活动,但在事实上,要很好地完成研学项目任务,得依靠团队成员在此前所学形成的综合素养能力,解决问题的办法常常环环相扣,并且可能跨越多个学科,带有很明显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征。

三、学科研学的基本特征

较之其他类型研学课程和校内常规课程,学科研学活动更具有自身特色,基于这些独有的特征,学科研学更容易被中小学生所接受,其所承载的教育功用也可能被更充分地释放出来。概括起来,学科研学的基本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内容上更注重互补性

与校内具体学科的学习更注重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应用不同,学科研学课程在开发设计上秉承提升学生学科思维能力理念,更注重通过依托学科基础知识为切入点,结合户外应景的活动项目的来强化学生对具体学科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二)设计上更注重启发性

常规研学课程更多地依赖学生个人的学习主动性,平时学习习惯比较差的学生研学收获常常也比较小。学科研学课程在活动设计上更注重在学习时的相互启发性。

(三)对象上更注重覆盖性

在学科研学活动中,因为课程活动任务考察学生的不仅仅是学科知识和应用技能,还考察学生综合智能与整体素养,个性特长不同的学生总能在研学中找到展示自己的机会和方式,这促使更多的学生可能喜欢上学科研学的活动方式。

(四)形式上更注重趣味性

学科研学活动中的学科思维训练依托精心设计的体验游戏,借助个人反思和团队总结与分享等环节,让学科知识的应用和系统学科思维的培养过程变得更有趣味性,因此也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五)时空上更注重场景性

它倡导学生走出校门,走向大自然,积极而敏锐地结合研学地域特质,在跨学科综合学识背景的加持下,利用朋辈教育的认知原理,引导学生综合应用自己所学,去理解大自然的奥秘和智慧,去体悟人类文明的维度和精髓。

(六)评价上更注重多元性

每一名学生身上的智能是多元的,学生智能优势的体现方面也有所不同,不应以相同和相类似的评价标准来评估所有学生参与研学活动的效果。学科研学依据研学活动过程中所获得的精准学生表现数据,以多元智能理论指导和评价学生研学效果,评价标准不仅包括能否掌握和应用原有学科知识和技能,还包括学生是否应用和提升其他综合能力,如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等。从而使得评价学生研学效果的标准变得更为多元,使更多学生在研学活动中获得更为实在的成就感。

四、开展学科研学需要辨识的四个误区

为确保更加精准地开展学科研学活动,必须很好地辨识以下4个认识误区,让学科研学从一开始就走上正轨,回归它应有的教育属性。

(一)学科研学不等同校内课堂学习

学科研学在教育功能上与校内课堂教学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校内课堂教学在学生的教育体系中处于主体性地位,它更聚焦学科知识的传授,也强调对学生进行学科思维的培养,但受限于具体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对于学科思维的培养常常力不从心。学科研学以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指引,能较好地借助自然人文环境,让学生在有具体场景承载的成长环境中,更综合地应用学科思维来解决具体问题,从而不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科研学不等同户外拓展培训

学科研学应时刻牢记自己的教育使命——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思想意识能力的提升,这是学科研学的终极教育目的。而在学科研学活动过程中所开展的团队拓展活动,是实现学科研学目的的重要手段,通过团队拓展形式,能在最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团队的积极性和战斗力,发挥抱团学习相互借鉴共同进步的理想效果。从这个角度看,学科研学和团队拓展实质上体现了目的和手段的辩证关系,实在不应该简单等同对待。

(三)学科研学不等同外出游学

学科研学和外出游学在形式上确有相似之处,从发展历史来看,研学也与游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学科研学并不能简单等同于外出游学,就内容宽泛性和行程紧凑度而言,游学内容显然更为宽泛,其行程也可能更为松散;而学科研学在学习内容上显然更聚焦,活动行程的安排上也更为紧凑,研学环节环环相扣,缺一不可,既相对独立又彼此协同,学科研学项目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特点更为明显。

(四)学科研学不等同学科知识培训

虽然学科研学以课堂教授的学科知识为切入点,但它更强调学以致用,更强调学习的趣味性原理,在精心创设的研学活动环境条件下,积极引导学生借助已习得的学科知识,综合发挥学科思维的工具性功能,探索解决场景性问题的创新思路和创新路径,并借此积极响应我们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部署和实施,从小处着眼,帮助学生树立努力拼搏、科技强国的理想信念。

猜你喜欢

学科知识研学旅行
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研究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品读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研学之旅
学校德育要植根于学科知识的意蕴之中
小黑的旅行
基于本体的学科知识门户语义服务机制研究
夏日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