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醒脑开窍针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遗症临床观察

2022-08-09虞功培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2年6期
关键词:醒脑针法后遗症

虞功培

(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西 九江 332000)

脑卒中患者约有75%伴不同程度后遗症[1]。后遗症包括口眼歪斜、偏瘫等,其中以偏瘫最为常见,与神经功能损伤相关,会直接导致运动功能下降。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康复治疗的关键在于促进神经及运动功能恢复。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后遗症的康复治疗中疗效已被证实,但单用治疗周期较长,短期内无法取得明显效果,易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2]。醒脑开窍针法是刺激较强的针刺方法,可发挥疏通经络、醒脑开窍、活血化瘀之效。本研究用康复训练联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240例,均为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本院收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120例。对照组男71例,女49例;年龄48~79岁,平均(62.13±5.09)岁;病程20天~6个月,平均(2.78±0.52)个月;高血压74例,高血脂21例,糖尿病25例。观察组男69例,女51例;年龄45~80岁,平均(62.07±4.98)岁;病程18天~6个月,平均(2.82±0.49)个月;高血压72例,高血脂20例,糖尿病2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西医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3]诊断标准。急性起病;局灶神经缺损,影像学显示责任病灶。中医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气虚血瘀证诊断标准。半身不遂,手足肿胀,偏身麻木,气短乏力,心悸自汗,舌质暗淡苔薄白或白腻,脉细缓或细涩。

纳入标准:年龄50~80岁,符合诊断标准,病情稳定,意识清楚,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晕针或治疗部位皮肤感染、溃烂,重要脏器功能障碍,合并恶性肿瘤,肺结核、心力衰竭等导致呼吸困难,颅内出血。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抗血小板药物、改善微循环、降压、降脂等基础内科治疗。另予康复训练:①上肢训练:患者双臂水平伸直,紧握双手,充分伸展两拇指,保证臂挺肘伸30min,1日2次。②下肢训练:患者仰卧位,双臂握住上方床架,借助健侧下肢上提患肢,尽量使下肢离开床面30min,1日2次。③腰部训练:患者仰卧位,嘱其并拢双脚及膝盖,膝关节弯曲90°,指导其使用腰部力量向上挺,将腰部抬高。④翻身训练:协助患者翻身,嘱其头向侧方肩上举90°,双上肢行Bobath握手伸肘动作,用力扭动躯干并带动身体其他部位完成翻身动作,待其掌握发力窍门后,鼓励其自主翻身5~10遍,1日3次。⑤起坐训练:患者仰卧位,嘱其健侧上下肢用力支撑躯干,完成起坐动作5~10遍,1日3次。⑥坐站训练:患者坐位,双上肢Bobath握手伸向患侧方,转移重心至患侧下肢5~10遍,1日3次。⑦步行训练:先行平行杆步行,再行步态改善训练30min,1日2次。

观察组加用醒脑开窍针法。主穴取患侧内关、水沟、三阴交,辅以尺泽、极泉、委中。常规消毒上述所选穴位,采用0.30mm×40mm毫针以捻转提插泻法直刺内关,深度16~33mm,施针1min;以提插补法斜刺三阴交,深度33~49mm,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宜;斜刺水沟,深度为10~16mm,重雀啄法至眼睛湿润;采用提插泻法直刺尺泽、极泉、委中,分别以上肢、手指及下肢抽动3次为宜。各穴得气后留针30min,1日1次,1周5次。

两组均连续治疗30天。

3 观察指标

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5]、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表(FMA)[6]评估,其中NIHSS分值0~42分,评分越高表示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FMA包含上肢功能、下肢功能两方面,分值0~100分,评分越高表示肢体功能越高。

中医证候积分:对半身不遂、肢体麻木、头晕目眩3项症状进行评估,症状按照无、轻度、中度、重度分别计0、1、2、3分,评分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

4 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NIHSS、FMA评分比较 (分,±s )

表1 两组治疗前后NIHSS、FMA评分比较 (分,±s )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

组别 例 NIHSS FMA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120 23.67±5.03 10.64±2.08*32.89±7.16 57.68±7.99*观察组 120 24.01±5.11 7.20±1.34*33.24±7.40 81.03±8.52*t 0.519 15.230 0.372 21.899 P 0.604 0.000 0.710 0.000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s )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s )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

组别 例 半身不遂 偏身麻木 手足肿胀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120 2.01±0.40 1.13±0.24* 1.98±0.41 1.05±0.28* 2.09±0.35 1.10±0.27*观察组 120 1.94±0.37 0.85±0.16* 2.04±0.38 0.78±0.14* 2.12±0.29 0.81±0.16*t 1.407 10.634 1.176 9.448 0.723 10.122 P 0.161 0.000 0.241 0.000 0.470 0.000

5 讨 论

脑卒中后遗症现以康复训练为主,通过制定系统性康复训练计划,并进行反复训练,可重建中枢突触功能,重新组合神经系统,促进神经功能及各项功能恢复[7]。

中医认为,脑卒中后遗症是由正气虚弱、自身脏腑阴阳失调,加之感受风邪,瘀血阻滞、瘀积脑内、筋脉失养所致。正如《灵柩·刺节真邪》记载:“虚邪偏客于身半,邪气独留,发为偏枯[8]。”治疗应以活血补气,开窍醒脑为原则。醒脑开窍针法选穴以督脉、阴经为主,并强调穴位刺激量的重要性,疗效优于传统针刺疗法。内关为八脉交汇穴之一,具有和阴阳、调血脉、调神明之效;三阴交属肾、肝、脾三经交汇穴,具有生髓益脑、补肾滋阴之效;水沟属督脉、手足阳明之会,具有醒脑开窍之效;尺泽、极泉、委中穴可通经气、调经络,改善机体阴阳平衡。现代研究显示,醒脑开窍针法可改善缺血区微血管系统形态及机能,拮抗自由基损伤,减少细胞凋亡,促进神经网络重建[9]。醒脑开窍针法联合康复训练可发挥较好的协同作用,缩短康复治疗周期。

醒脑开窍针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效果较好。

猜你喜欢

醒脑针法后遗症
自拟醒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
董氏奇穴动气针法治疗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肿胀的疗效观察
揿针穴位埋针法在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便秘中的干预价值
手指飞舞 编出玲珑花边
春天的“后遗症”
你有没有网络消遣的后遗症
Evaluation of the Curative Effect of "Xingnao Kaiqiao"Acupuncture Based on Brunnstrom Staging on Upper Limb and Hand Motor Function in the Recovery Period after Stroke
两分钟的脑震荡诊断测试
脱背心动作能醒脑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