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食品营养与健康研究
2022-08-09沈思彤
沈思彤
(牡丹江医学院,黑龙江牡丹江 157011)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躯体、精神、社会等方面均处于良好状态。然而相关调查显示,我国70%以上的人群处于亚健康状态,表现为活力降低、适应能力下降、反应能力减退等[1]。食品中的营养能为人体健康提供保障,新时期精准把握食品营养和人体健康的关系,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才能提高健康水平。
1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解读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于2016 年印发实施,目的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实现国民健康长寿,是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的标志,也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纲要》的实施,到2030 年实现以下目标,即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主要健康危险因素得到控制,健康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健康产业规模显著扩大,健康管理制度体系更加完善。主要建设指标见表1。
表1 健康中国主要建设指标
2 食品营养与人体健康的相关性
2.1 人体需要的营养素
人体需要的营养素有100 多种,部分由身体合成制造,部分则从外界摄取,主要划分为7 大类。①蛋白质,是人体细胞组织的重要成分,参与物质代谢,调控生理功能,持续提供能量,保证人体生长、繁殖和遗传。②脂肪,为人体提供能量,协助脂溶性维生素吸收,可对内脏进行固定和保护,将体温维持在适宜区间。③维生素,主要从食物中摄取,需要量少但作用重要,主要调节生理功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④糖类,为人体提供能量,是细胞和组织的组成部分,主要从谷物中摄取。⑤矿物质,是构成牙齿、骨骼的重要成分,能活化荷尔蒙、维持酵素系统,调节生理机能。⑥膳食纤维,可促进胃肠蠕动,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有助于葡萄糖吸收。⑦水,能调节体温、运输物质、促进体内化学反应,是维持生命的必需要素。
2.2 营养对不同群体的影响
①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提供充足的、多样化的营养物质,才能满足生长发育需求;儿童长期缺乏营养素,会造成营养不良、发育迟缓。②弱势人群,主要包括老年人、孕妇、残障人士等。其中,老年人器官功能减退,机体代谢速度减缓,对营养素的需求减少,科学补充营养能延缓衰老,提高生命质量。孕妇为满足胎儿的发育需求,需摄入多种营养素,科学补充营养能防止营养不良、避免营养过剩,促使母婴均处于健康状态[2]。残障人士为保证机体正常代谢,对某一类或某一些营养素的需求量提高。③特殊人群是在特殊工作环境中,通过补充营养素增强免疫力和抵抗力,防止诱发严重疾病。例如,长期在高温环境下作业,需及时补充蛋白质、维生素、水和无机盐。
3 当前居民食品营养摄入存在的问题
3.1 食物消费不合理
2019 年,我国恩格尔系数均值为28.2%,说明国民在饮食上达到了“富足”状态[3]。同时,不健康生活方式普遍存在。例如,脂肪供能比不断提升,农村地区突破了30%的推荐上限;食用油、食盐的摄入量超过推荐值;豆类及豆制品、奶类、水果的消费量不足等。
3.2 膳食结构不平衡
对城镇和农村居民进行比较,会发现居民膳食结构不平衡。其中,城镇居民的膳食结构中,动物性产品占比较大,因食物中的脂肪、热量高,蛋白质充足,营养水平明显提升。农村居民的膳食结构中,以植物性产品为主,虽然蛋、奶、蔬菜类消费量逐渐提高,但总体上营养水平不如城镇地区。
3.3 烹调方式不当
人们的饮食行为中离不开烹调,烹调方式不当,不仅降低营养价值,甚至会产生有害物质。我国烹调方式多种多样,重油、重盐、重糖是一个普遍现象,这种烹调方式易引起心脑血管疾病,如肥胖、糖尿病、高血脂等。烧烤和熏制赋予了食物独特风味,但前期腌制过程中,易形成致癌、致畸性的亚硝胺。高温油炸时,可能产生致突变性的杂环胺。
3.4 潜在摄入过量
传统意义上的摄入过量,指的是人们吃得过饱;而潜在性的摄入过量,是在不知不觉中对某类物质或成分的摄入超标。尤其近年来互联网普及应用,学生、白领喜欢在网上订餐、选择外卖,食材和佐料的安全卫生无法得到保证,更谈不上营养需求。以含糖饮料为例,常见如果汁、奶茶、可乐等,因糖分和能量过高,儿童青少年长期摄入,易造成超重、肥胖。
4 科学摄入营养促进人体健康的措施
结合食品营养与人体健康的关系,针对居民食品营养摄入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措施,通过科学摄入营养保障人体健康。
4.1 合理搭配食物
合理搭配食物,能保证营养摄入的全面性,从而满足机体需求。①粗细搭配。粗粮和细粮的搭配,有助于不同营养成分转化,提高食用品质,增强人们的食欲。②主副搭配。主食和副食合理搭配,既能从馒头、米饭中获取碳水化合物,又能从植物性食物中获取膳食纤维、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维持酸碱平衡。③荤素搭配。蛋白质主要来源于肉、蛋、奶,维生素主要来源于水果和蔬菜,荤素搭配能全面摄入营养素,尤其儿童青少年要注意[4]。
4.2 按时定量用餐
一日三餐按时定量,摄入的营养和机体需求刚好吻合,能防止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①科学设置用餐时间,安排好膳食内容、用餐时长,确保一日三餐稳定进行,有助于营养物质消化吸收。②零食和饮料的摄入易造成饱腹感,影响正餐摄入,应少吃或不吃,必要时选择水果、奶制品代替。③坚持早餐吃好、午餐吃饱、晚餐吃少的原则。尤其要重视早餐的价值,在生活节奏加快的背景下,不少人不吃早餐或草草应付,必须纠正这个不良习惯。
4.3 保证食品安全
保证食品安全是摄入营养物质的前提。①选择合理的烹调方式,如蒸、煮、炒以及焖,减少烧烤、熏制、油炸等。烹调过程中,保持清淡饮食的习惯,减少食用油、食盐、糖类的用量,按照推荐标准使用其他佐料,不为身体增加负担。②购买食品时,检查外包装是否完好,审核生产商家、生产日期和合格证,查看原料和添加剂的使用情况,将“三无产品”拒之门外。③购买水果、蔬菜和农产品等,应注意有无农药残留,首选有机类水果蔬菜。同时,还要观察食物是否新鲜,有无异味,是否腐烂变质,避免食品安全事件发生。
4.4 坚持适量运动
饮食和运动密切关联,两者配合才能促进人体健康。坚持适量运动,能促进食物消化吸收,增强胃肠器官的生理功能,将食物转化为营养素满足机体需求。①结合年龄、体质、兴趣喜好,选择一种适宜的有氧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瑜伽以及打太极等。餐后1 h 运动,每次坚持30 min,每周4 ~6 次,避免脂肪堆积,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防止超重、肥胖、糖尿病发生[5]。②对于白领一族,如果没有固定的运动时间,可以利用手机上的运动类App,在碎片化时间中跟随其运动,预防慢性疾病,增强身体免疫力。
5 大数据技术在营养与健康管理中的应用
5.1 分析食品成分
明确食品的成分,才能进行营养分析、健康管理。此外,分析结果和报告应具有真实性、严谨性。如今食品种类繁多,成分分析难度提高,传统的工作方法不再适用。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其中,从不同角度展开研究,不仅能提高效率,还能节约时间、降低成本。例如,根据不同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孕妇以及残障人士等,进行针对性的食品推荐;根据不同工种类型,如学生、白领、运动员等,提供合适的健康饮食建议。
5.2 开展营养调查
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的饮食习惯存在较大差异,营养调查工作必须分区域进行,然后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其中,可以拓展调查渠道,将线下调查、线上调查相结合,将饮食习惯和疾病类型、健康状态相关联,并且构建数据库,为膳食方案的制定、常见疾病的预防提供支持,在数据分析、对比等方面提高科学性和可信度。
6 结语
食品营养与人体健康具有密切关联,针对居民食品营养摄入存在的问题,文章从合理搭配食物、按时定量用餐、保证食品安全以及坚持适量运动4个方面提出了改进措施。未来,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在营养与健康管理中,分析食品成分、开展营养调查、打造透明数据链,能进一步提高营养摄入的质量和安全,实现保护人体健康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