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古诗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2022-08-08林志霞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2年7期
关键词:鉴赏创造诵读

林志霞

摘 要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灿烂而辉煌,犹如一颗颗闪烁的珍珠,特别是古代诗文,众美荟萃,在鉴赏过程中,我们可以到感受作品的意境美、形象美和情感美等,这些美,需要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和体悟,从不断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和创造能力。本文笔者从诵读、鉴赏与写作三个方面去探索实践。

关键词 诵读 鉴赏 写作 审美 创造

古诗文众美荟萃,我们可以感受到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幽静闲适与张若虚“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的静谧空灵的意境美,苏轼“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淡定从容与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蔑视权贵的形象美,杜甫“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与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忧国憂民的情感美。这些美,需要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和体悟。教师需要从古诗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观鉴赏能力,甚至是创作美的才能。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尝试奏响诵读、 鉴赏与写作三步曲,从这三个方面去探索和实践。

一、有效诵读,初步感知韵律美和意境美

古典诗词有独具特色的韵律美,其美可诵可唱,诗词本身具备音乐的跳跃,严格的字数,固定的句法,平仄的声律,工整的对仗,还有结构上的起承转合,都充分体现了古典诗词独特的美学价值,读起来抑扬顿挫,音律非常和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加强诗文的诵读,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可见诵读之重要。笔者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有效诵,带领他们初步感知韵律美、意境美。

有效诵读,首先要把握诗词的节奏韵律。李清照的词很讲究韵律与声调的美,如晚年所写《声声慢》,全词一气贯注,把上下片的“戚、息、急、识、积、摘、黑、滴、得”等字作为韵脚,还有基本为两字一顿的急促节拍。如“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都能表达凄苦急切、孤苦无依的情感,清人徐钕在《词苑丛谈》中称其读来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效果。笔者指导学生注意词语的韵脚与节奏,使学生初步体会这首诗词的韵律美感。

有效诵读,其次要抓住诗歌的情感起伏。通过情感的变换来处理好节拍的快慢和音调的强弱,才能读得抑扬顿挫、准确到位。在朗读《声声慢》时,能够通过不同的声调体会诗人晚年独居的悲凉愁苦:在读“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时,可以用低沉缓慢的声调体会诗人寻求未果的迷茫与悲凉心情;在读“满地黄花堆积……独自怎生得黑”时,用悲伤呜咽的声音,体悟词人的无奈与无助、生命如落花的哀愁。如此,便能整体把握冷清凄美的意境。

有效诵读,可以是个人的自由读,也可以是配乐朗诵,还可以是全组或全班齐读,男生女生分角色朗读等。课堂上应根据诗词的不同内容选择不同的诵读方式,有时还可以结合多种方式反复诵读,达到理解感悟的效果。如学习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可以先让全班的男生齐读,因为雄浑有力的男声更能表现词人的豪迈、乐观、旷达的情怀;学习李清照的《声声慢》时,则应先让女生齐读,因为低婉柔和的女声更能让人感受到词人惨遭巨大变故后的思乡念亲之痛和颠沛流离之苦。

学生通过反复地诵读,不断修正,达到对诗文的记忆和理解,在抑扬顿挫、长吟低诵中初步感知作品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二、鉴赏探究,深入体悟情感美和人格美

《尚书》云“诗言志”,诗人常常借写诗来表达自己的理想与抱负,或理想受阻时的郁结,一般是缘景、物或事来抒情,其中以写景抒情的居多,所以赏析诗歌应着重从意象和意境两方面入手,在鉴赏探究中领悟诗人的情感美与人格美。

1.要找准意象,分析特定的含义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诗词中的景物被称之为意象,是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外在的客观物象与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的统一。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一般有比较固定的文化内涵。所以我们在平时要积累常见意象的含义,以更好地把握歌的形式与情感。如岁寒三友中“松竹梅”代表高洁的人品,“泥土”代表谦逊的精神,“蜡烛”意味着无私奉献的精神;“月亮”通常代表对故乡的思念,在古诗中最为常见;“长亭”是古代设置在路旁供行旅者休息或饯别送行,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南飞或北归的“鸿雁”常唤起游子的思乡念亲和羁旅伤感之情……

在欣赏柳永的作品《雨霖铃》时,笔者曾指导学生把握“寒蝉”“长亭”“烟波”“暮霭”“杨柳岸”“残月”等意象,通过联想它们的常见含义,能准确体悟词人与恋人分别时的依依不舍和离别后的痛苦与思念。在欣赏杜甫的《江汉》时,我指导学生们抓住“片云”“孤月”“落日”“秋风”等几个意象联想分析,如“片云”表示漂泊不定的游子,“孤月”表示孤独、思乡念亲,“落日”象征迟暮的诗人,“秋风”是萧瑟的,有了这样的联系,我们就能更加容易了解诗人杜甫漂泊不定的落寞沧桑,以及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怨愤。

除积累意象的常见含义(普遍性)外,还要在具体的诗歌中分析意象的特殊性,才能更准确地把握情感。如“柳”与“留”同音,中国古代送别时也常常折柳相赠,用以表示对对方的依依舍不得,若是在离别后再写柳,则一般表示深切的怀念之情,不过也有特别情况,如贺知章的《咏柳》,是一篇纯粹的咏物诗,通过赞美绿意盎然、摇曳多姿的柳,表现了诗人对明媚春色的欢喜和热爱;李商隐笔下的秋柳——“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春日风光无限,秋天萧条冷落,前后变化悬殊,正是诗人李商隐身世的生动写照,这是很典型的托物言志。此两首诗歌中的柳就含有特殊性,不能以常见含义来理解。

2.联想意境,勾勒完整的画面

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是诗人主观的“意”(思想感情)与客观的“境”(自然景物)的有机统一,分析意境是把握情感的基础。在课堂上,笔者鼓励学生根据诗中主要意象展开丰富的联想,勾勒完整的画面,以求在理解意境的同时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情感。

比如,在鉴赏《雨霖铃》的过程中,笔者让学生抓住词中的主要景物——烟波、残月、杨柳等,用自己的语言再现词人与恋人送别的画面。一同学是这样联想下阕的:“这绵延千里的烟波,这碧绿通透的湖水,全幻化成你的眉,你的眼。梦里,全是你。梦始是醒了,这又是哪里呢?只见天空蒙蒙亮,孤月高悬,洒下淡淡清辉,清风摇曳着柔嫩的杨枝……良辰美景,诗情画意,但那又怎样?没有你在我身边,我与谁共享?我的心情,又该对谁倾诉呢?”通过联想想象,勾勒词中画面,词人的不舍、相思、惆怅和失落之情跃然纸上。这样的联想想象,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扮演了词人的角色,仿佛身临其境,更能切身体会词人与恋人离别时的依依不舍和别后的相思之情,体悟他们的人格之美。

三、牛刀小试,尝试创造属于自己的美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要求:“能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观念,表现和创造自己心中的美好形象。”课堂上的鉴赏活动固然能够让学生对诗人描写的美景抒发的美情有一定的了解,但还不够深入,若要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审美鉴赏能力,笔者认为最好的方法是鼓励他们自主创作,把课堂上学到的审美技巧运用到美的创作中去,会有更大的收获。

1.将古诗文扩写成散文

鉴赏是对诗词的初次体验,而扩写则是对诗词文本的二次创作,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审美体验,更容易感悟作者的人格魅力。扩写课本中的诗文,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上展开丰富的联想并进行合理的想象与补充。这样,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与想象力,唤起他们对美的渴望与追求。

学生A是这样扩写《雨霖铃》的上阕的:“雨淅淅沥沥地下了一天,缠绵温柔,犹如我剪不断的哀伤。星辰黯淡,寒蝉凄切,唯有那一弯明月撒下一地皎洁的光,映在酒杯里,映在绿叶上,映在你的眼眸,朦胧湿润。为何平日爱笑的你如今缄默不语,是否也与我一样,想拽住时间疾走的步履,留在今夜,留在彼此共处的时光里!船夫的声声催促,打破了沉寂,你缓缓起身,欲语先迟,泪两行。别过身去,留下背影,留下萧瑟的夜,留下一片哀愁。”这段文字注重细节描写,把词人和恋人依依不舍的惜别与感伤表达得淋漓尽致。

学生B这样扩写《声声慢》:……倚在窗边,飒爽而至的秋风已经有些刺骨,可我的心早已冰冷,这身上的寒冷又算得了什么?又想起从前安逸的日子,我和你一同站在窗前,对饮成欢,而如今,只剩我一个人独饮。你听,有只大雁在哀鸣,我放下酒杯,早已泪珠盈眶,它不就和我一样吗?失去了心爱的伴侣,只能凄凉孤寂地一人前行。夫君,你听到这哀鸣了吗?每一声都令我痛彻心扉啊!院子里传来花瓣凋落的声音,满地都是飘零的菊花。……窗外又下起雨来,丝雨细如愁,剪不断,理还乱。我又端起酒杯,却又慢慢将它放下,这酒怎能消去我的愁苦呢?……这些文字,细腻地摹写了词人思念丈夫的孤独落寞的哀愁。

2.写感悟文章

在学完相同类型的诗词之后,可以让学生写写内心的感受,表达自己对这种情感或人格的看法。人教版的高中语文课本中有不少爱情诗,如《氓》《孔雀东南飞》《涉江采芙蓉》等,高一的学生往往对爱情都是懵懂好奇或者是憧憬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积极指导学生,使他们形成正确的爱情观。教完这些诗歌之后,笔者让学生结合这些诗歌,并联系以前读过的诗词,写下自己对爱情的看法。

学生C在文章结尾是这样写的:“允许给我一个想象我的爱情的机会:我的爱情不要华丽的外表,但要有坚强的内心;我的爱情不要轰轰烈烈,但要细水长流。我的爱情很遥远,因为我需要一个成熟负责的爱情,那便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学生D的见解特别有道理:“别让一些势利的因素玷污了你对爱情的期望,苹果应当在其成熟的时候采摘才会尝到甜蜜。……‘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人生最幸福的事之一,就是在对的时间遇上对的人。”

将这些好文章挑选出来与同学们共赏,能让学生对爱情有进一步的认识,也能帮助他们初步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3.尝试作诗填词

扩写文章和感悟文章只是创作的第一二步,是基础,作诗填词才是真正的创作,它要求作者要有较高的诗词素养和极大的热情,有一次,某学生去游梅谭河,回來后有感而发,在周记中写了一首《蝶恋花·跃潮头》:

潇潇夜雨续花愁。梅谭河边,叹花柳拂曳。花扬絮荡诉叨语,雾缭云绕淡山青。

人生奈何几轮回。置身立秋,轻寒细雨行。凭谁那似花絮舞,只愿随波跃潮头。

此词借眼前所见之景——潇潇夜雨、飞扬的柳絮、缭绕的云雾和淡淡的青山,抒发了自己对人生的感叹。虽然在押韵平仄方面还有欠缺,但内容和情感是比较丰富的,这种创作难能可贵,教师要不吝赞美与鼓励,才能让他们保持创作的热情。

此类尝试,能使学生较好地把握古诗文的意境、诗人的情感与人格,形成诗词审美观,提高创造美的能力,懂得怎么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美。

著名教育家王崧舟曾经说过:“没有美,语文空无一物。”新课程标准上也明确提出要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可见审美体验和审美乐趣的重要性。古诗文作为语言美的丰富载体,是中国语文课堂中一种特殊而优美的文学景观。在实际教学中,要奏响读、赏、写三步曲,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感知、体验,让他们有所思有所悟,在享受古诗词课堂审美乐趣的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作者通联:广东大埔县虎山中学]

猜你喜欢

鉴赏创造诵读
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谈高中美术鉴赏教育中审美价值的研究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