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2022-08-08

经济师 2022年8期
关键词:思政政治传统

●殷 艳

一、引言

在数千年的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以儒家文化与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过了历史的锤炼和梳理,具备了深刻性与系统性的特点。相关教育工作者应当明确认清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并将其灵活运用于高校思政教育当中,使思想政治教育得以全方位发展,高校学生的素质得以进一步提升。

二、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意义

1.为高校思政教育丰富文化内涵。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千百年实践当中总结出的思想观点与看法的结晶,具有极高的思想价值,因此,在高校思政教育当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进一步丰富思政教育形式,提高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使思政教育能够发挥出更加显著的作用。在长期的教育实践当中,我们能够得出结论,有机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能够使高校学生形成更加良好积极的价值观念与思想认知,从而实现高等教育工作的科学化发展。

2.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高校学生的文化素质与思想认知水平较高,因此他们已经成为了当下承担优秀文化传承这一重任的生力军。在社会发展过程当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仅对提升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还能够进一步推动民族自尊、民族自信,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但受到教育背景、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大学生没有认识到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制约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1]因此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提升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政教育当中的应用水平,是确保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创新的重要前提。我们应当进一步强化重视程度,提升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的认知,使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3.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效果。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当中,不仅能够为思政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教育资源,还能够让学生在充分的优秀传统文化积淀下实现思想政治理论素质的全方位提高。此外,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开展,还能使学生对自己的思维方式、精神世界进行全面建构,使其更加适应当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学生素质的相关要求,进而使高校思政教育体系内容更加完备、形式更加多元,有助于引导高校学生追求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精神风貌,进而形成更加优秀的价值标准以及行为规范,为提升高校学生的整体道德素质奠定良好基础。

三、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1.实践环节存在缺失。高校思政教育作为学生思想道德以及精神世界构建的重要引领,在高等教育领域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并重,不仅能够强化思政教育的效果和质量,还能让学生们在实践当中对理论知识进行有效验证,提升思政教育对学生成长的价值和意义。然而在现阶段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对学生的实践学习重视程度不足。作为新一代的教育对象,高校学生的信息接收渠道更加广泛,单纯的理论教学很难有效地打动学生,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陷入一定困境,学生无法在实践当中对理论知识进行有效运用,同时也难以形成自己的思想内容体系,阻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

2.教育内容过于单一。很多高等院校对思想政治课程的教育模式与教学内容并没有进行深入解读和细致分析,大多教师仍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对学生进行教学,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存在一定限制,学生很难将自己学习过程当中产生的困难和问题向教师反馈,教师也无法借助学生的反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行全面调整和改进,影响了高校思政教育效果。[2]另外,一些教师的职业素养以及责任意识存在欠缺,对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重要性认知不足,同样也不利于高校思政教学水平的提高。

3.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当中,我国形成了独具特色、系统完善的传统文化体系,其内容十分丰富多元,一方面为教学工作提供了众多资源和便利,而另一方面却也对教学工作的参与者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接受程度存在一定问题,在教学实践过程当中很难将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与思想政治教学内容进行有机融合,学生难以对传统文化元素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很难体现出传统文化对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导致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落实受到一定制约。

四、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当中的应用

1.挖掘优秀传统文化。教师队伍应当不断强化自己的责任意识与学习意识,将挖掘和研究优秀传统文化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在学习过程当中,不能局限于眼前的教学能力的提升,更应当将眼光不断放远,更加有意识地针对传统文学、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传统优秀文化元素和内容进行深入研究,一方面使教师的文化底蕴更加深厚,另一方面还能够使教师更加灵活地将优秀传统文化应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从而使高校思政教育得以紧跟社会需求及其发展趋势,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会更加充分,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面进步。

另外,高校应当结合思想政治教师的教育现状,制订出更加合理科学完善的教师培养体系,通过讲座、座谈会等形式使高校思政教师进一步明确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并且能够与其他教师分享和交流心得体会,从而使高校内部形成良好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氛围,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使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接受程度得以进一步提高。

2.融入思政教育实践当中。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强化实践已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的重点工作目标。很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受教师能力、课程设计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教育实践工作的开展陷入困境,学生对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受到严重影响,制约了高校思政课程的高水平开展,同时也不利于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与创新。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思想政治教学实践当中,从而使学生对教育教学的认知更加明确,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教学的重视程度,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与思想高度。具体来说,相关高校与教育工作者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是融入学校文化实践体系当中。由于高校教育模式特点的影响,因此高校内部所开展的文化活动较为多元,其中涵盖了各类社团活动、文化主题节日等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这些文化活动进行交融,能够使学生对传统文化得以进一步了解,从而有效扫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阻碍和限制。[3]例如,学校可组织学生举办国学知识竞赛、经典诵读大赛、传统文化周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融入到学校日常开展的文化活动当中,让学生能够耳濡目染地对传统文化具备更加深刻的了解,提升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水平。其次,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优秀传统文化展览等相关教育活动,在专业的讲解人员的带领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更加细致地观摩、研究和学习,从而进一步明确优秀传统文化背后的精神内核与思想内涵,使学生能够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认知,为高校师生文化素养的进一步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3.充分拓展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受到高等院校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影响,单一的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无法有效吸引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注意力,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当中,进一步拓宽教育内容,引入更加丰富的教育方法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堂教育当中,教师一般采用基于教材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导致课堂氛围较为枯燥,教学流程较为单调。[4]因此,相关教育工作者可结合学生需求的变化以及传统文化的特点对教育教学方式和手段进行选择,综合引入情景教学、讨论教学以及研读式教学等方法,使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当中的应用更加全面科学。本文以情境式教学模式为例,教师可结合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以及主要特征,构建出鲜活有趣的教学情境,一方面提升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还能使学生感受到一定的亲切感,使思想政治情境教学模式的应用更加灵活,教学效果进一步提升。例如在讲解我国古代酒文化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综合采用古代文人墨客对酒文化的相关表述构建起一个浪漫豪放的文化情境,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当中对传统酒文化更加深入的认知,对酒文化背后的情怀与思想价值进行探讨和分析,从而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内涵更加深厚,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也得以进一步提高。

4.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环境。为了提升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的应用和融合效果,高校应当营造并建构出一个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环境和教育氛围,具体来说可分为两个主要层面。首先是物质环境的打造,学校可针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结合校园内部的建设规划,制订出更加和谐完善的文化校园建设方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校园建设当中,结合传统文化要素对建筑设施进行喷绘或命名,并将传统文化当中的重要人物画像、名言条幅等悬挂于校园内的显眼位置,构建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氛围。[5]此外是文化环境的打造,学校管理者应当引导学生形成严谨、认真、积极的学风和校风,将优秀传统文化推广至每个学生当中,让校园当中的人际关系更加平等和谐,营造出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环境。

五、结论

总而言之,在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当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其丰富性、包容性和哲学性的特点起到关键性作用。相关教育工作者应当提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并针对其内容进行深入挖掘与运用,使传统文化得以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进一步吻合,全面提升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思想政治水平,促进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猜你喜欢

思政政治传统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