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废城市”建设背景下垃圾分类“温州模式”探析

2022-08-08张梦怡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2年7期
关键词:温州市温州分类

张梦怡

(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温州 325025)

温州市位于浙江省南部地区,是长江三角洲(简称长三角)中心区的27城之一。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指出,要夯实长三角地区绿色发展基础,狠抓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1]。同年8月,温州市印发了《温州市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实施方案》[2]。“无废城市”是通过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实现固体废物污染最低化的城市管理方式,垃圾分类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理念,可以变废为宝,从源头上实现减量化、资源化。本文从温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现状入手,分析当下面临的问题,总结经验,优化“温州模式”的生活垃圾分类路径。

1 温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现状

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截至2020年11月初,温州市常住人口为957.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690.8万人,城镇化率达到72.16%,同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全市城镇化率提高了6.14%[3]。伴随着温州市人口快速聚集的是城市生活垃圾的大量增加,据统计,2018—2020年,温州市三大主城区(鹿城、龙湾、瓯海)和两大产业集聚区(瓯江口、浙南)的城镇与农村生活垃圾总量为527.58万t。2012年,温州市城区启动垃圾分类试点工作,近年来,为加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温州市委、市政府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4]。截至2021年底,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已经在温州市实现全覆盖,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更是达到100%,回收利用率达到56.41%。温州市2021年垃圾分类建设成效如表1所示。

表1 温州市2021年垃圾分类建设成效

由表1可知,2020年出台《温州市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后,温州市加大了投入力度,在垃圾分类方面建设了大量的设备设施。2020年和2021年连续两年实现生活垃圾总量负增长。

2 无废城市建设背景下温州市生活垃圾分类存在的问题

为了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温州市投入大量分类设备设施,从源头解决问题,但生活垃圾分类目前依旧存在一些不足。

2.1 社会环境制约垃圾分类普及

温州市是浙南中心城市,也是重要的港口城市,往来人口密集。从人口普查数据来看,全市常住人口中,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仅为121.0万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12.64%[3],因此可能造成垃圾分类在接受方面存在困难。这给温州市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普及垃圾分类增加了难度。

2.2 协同合作不足

走访调查发现,温州市垃圾分类主管部门为各级综合执法局,但仅仅依靠综合执法局督导全市垃圾分类,工作推进效果不明显,因为垃圾分类涉及众多职能部门。不同单位在垃圾分类上的态度也大不相同,部门之间会存在配合不默契、工作交叉等问题,导致政府部门、学校、小区等很难在“无废城市”建设上齐心协力。

2.3 缺少可操作性地方法规

2018年,国务院印发了《“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其中垃圾分类是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措施。同年5月,温州市出台了《温州市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2020年8月,温州市先后印发了《温州市大力推进城镇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温州市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但是这些方案不够细化,可操作性不强[5]。目前,温州市在生活垃圾分类的制度设计上仍存在明显不足。

2.4 小区分类模式仍需要探索

2018年以来,温州市大力推进高标准示范小区创建。这些省级垃圾分类示范小区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积极推进了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但在省级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名单中,大多数小区是近8年建成的新小区,一般都聘请物业服务企业进行管理,而温州市很多地区的老旧小区和自治小区占比较大,以龙湾区蒲州街道为例,住宅小区共计66个,其中老旧小区和自治小区有16个,占比约为24%。在“无废城市”建设背景下,温州市该类小区垃圾分类至今仍然没有很好的代表案例[6]。

3 “温州模式”的生活垃圾分类路径优化

针对“无废城市“建设,温州市在垃圾分类方面形成独具特色的”温州模式”。目前,温州市应以“政府为主,群众为辅,形式多样,严格执法,全民参与”的模式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7]。“温州模式”的生活垃圾分类路径如图1所示。

图1 “温州模式”的生活垃圾分类路径

3.1 政府为主

3.1.1 探索新型组织构架,提高垃圾分类效率

在推进“无废城市”建设中,政府必须转变观念,变管理为服务,合理调整职能。要统筹垃圾分类执行标准,完善监管措施。必须建立由“政府—社区—物业—个人”组成的自上而下的监督管理模式,将垃圾分类管理与考核任务明确到个人,通过奖惩和考评机制不断强化各部门的协同,实现工作量化,提高垃圾分类效率。

3.1.2 强化顶层设计,补足垃圾分类制度真空

立法部门应补足立法措施,明确各级主体责任,增强垃圾分类的强制性,使末端处理与前端分类相匹配。政府部门要出台垃圾分类的具体文件,让垃圾分类管理具有可操作性。当前,要完善法律法规,明确垃圾分类考核标准和惩罚措施,补齐垃圾分类制度上的漏洞[5]。

3.1.3 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投放模式

垃圾分类的难易程度影响全民普及率,所以投放模式既要方便落实,达到分类效果,又要降低管理成本。根据目前温州市小区的基础特征,可采用不同的投放模式。首先,可在老旧小区创建督导队伍,强化监督机制。以鹿城区上陡门十二组团为例,它是典型的老旧小区,未引进物业服务企业,但是在2021年度省级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名单中赫然入列。该小区完善了硬件配套设备,撤桶并点,配备智能垃圾分类投放装置,通过积分兑换物品,提高群众的参与度。该小区建立了垃圾分类督导机制和回溯机制,由业主委员会组建“时尚邻里督导队”,并在垃圾投放点配备摄像头,回溯乱扔垃圾的住户,督导员上门宣传与劝导,及时监督,让居民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其次,对于低层或多层住宅小区,可以打造无桶小区、无桶村,让垃圾只在定时才有桶可扔[8]。最后,新建小区应提前谋划,将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建设纳入小区整体规划。多种垃圾分类投放模式共同作用,因地制宜,共同推进温州“无废城市”建设。

3.2 群众为辅

3.2.1 “一老一小”走进垃圾分类课堂

温州市属于沿海商贸城市,往来人口密集。目前,温州市人口的文化水平整体偏低,可能影响垃圾分类知识的接受度与垃圾分类方法的执行度。因此,要将垃圾分类引入课堂。首先,社区可以设立垃圾分类学习课堂,引导老年人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其次,中小学可以在课程劳育中增加垃圾分类基础知识,分阶段设置评价考核机制,检查学生家庭垃圾分类成果。最后,将社区和学校结合,利用中小学进行垃圾分类推广宣传,提高小区居民的整体素质,推进小区垃圾分类。

3.2.2 少数引领与全民发动结合

经调查,温州市大部分社区都设立了党群服务中心,建立了社区党员微信群。社区作为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的主战场,不仅需要完善小区垃圾分类硬件设备设施,而且要从社区文化、垃圾分类理论知识等软件上同步进行优化。要发挥社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引领绿色垃圾分类时尚。社区可以联合区域内的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垃圾分类活动。另外,可以通过新媒体呈现温州垃圾分类故事,让更多人了解垃圾分类。

4 结语

目前,垃圾分类已经成为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的重要手段。未来,温州市要结合生活垃圾分类存在的问题,优化“温州模式”的生活垃圾分类路径,进而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猜你喜欢

温州市温州分类
浙江省温州市籀园小学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诗意的黄昏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分类算一算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说说分类那些事
温州市瓯三垟灯具厂
温州市美术教师新作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