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护理学模块化、递进式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应用
2022-08-08郑晓妮邓思慧崔红霞
李 鹏,郑晓妮,邓思慧,崔红霞,张 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1]。《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2]、《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3]等文件和讲话精神均提出了“课程思政”是当前我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因此,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从课程入手,将课程与思政内容相融合,相向而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培育高素质的时代新人[4]。医护工作者面对的是生命,因此落实立德树人,培育“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护工作者尤为重要[5]。《外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培养学生核心职业素养的主要课程[6]。为了达到“立德树人”的思政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医护精神,本研究基于“知-信-行”理论模式知识认知的递进式特点[7],按照“知-信-行”的认知顺序,设计并开展外科护理学模块化课程思政,取得较好效果。
1 外科护理学“模块化、递进式”课程思政的设计思路
“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是新时代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高度赞扬[8]。在医学临床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课程思政,润物无声地将职业精神传递给每一位医学生,是医学教育者不懈的责任,更是医学教育课程思政的重要内容。外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9],课程思政是其课程教学的内在需求[10],其内容为外科常见疾病的诊疗和护理,护生直接面对的是病人,是在护理工作中逐步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的理论与实践技术的总结。在对病人实施护理的过程中,需要医者职业精神作为工作指引[11],因此,外科护理学“模块化、递进式”课程思政的设计方案,在外科护理学专业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指引,从知识传授、责任信念、行为模式3个方面将知识内容设计为3个模块,与之相对应,课程内容实现同步融合,培养学生外科护理工作的责任与担当、爱心与奉献的护理职业价值理念。
“知-信-行”理论模式是用来描述人的知识信念如何影响人的行为的一种最为常见的理论模式[12]。该理论可以指导教育工作者重视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学习信念培养,从而使学生能够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学习及职业信念的培养[13]。其理论基础是将人的行为改变分为3个连续的过程,分别为获取知识、产生信念、实施行为。“知”是获取知识的过程;“信”是指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信念及态度;“行”是指在信念和态度的指引下进行的行动[14]。通过“知-信-行”三方面相互作用,协调发展:对知识的深刻理解促进信念及价值观的形成;信念及价值观促进行为的认同,从而将知识、信念、行为三者相结合[15]。因此,本研究基于“知-信-行”理论模式知识认知的递进式特点,按照“知-信-行”的认知顺序,结合外科护理学课程特点,将课程内容模块化,按照“知-信-行”的顺序,逐步递进进行课程思政,实现立德树人的目的。
2 外科护理学模块化、递进式课程思政的设计方案
按照《外科护理学》人才培养方案,本课程共120学时,其中理论98学时,实训见习22学时,授课对象为2020级专科二年级护理1班学生共34人。教学内容结合学生认知规律进行重构,将外科基本理论、基本疾病、护理措施等有序结合,并与“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相结合,在促进知识掌握的过程中,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内容框架重构为递进式三部分:①外科相关基础知识(总论部分);②外科常见疾病病人的护理(各论部分);③见习与实践。针对每部分内容的特点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根据知-信-行理论,也分为递进式三部分:①“知”,外科相关基础知识对应“敬佑生命”的知觉感悟;②外科常见疾病病人护理的责任信念对应“救死扶伤”的责任信念;③见习与实践的护理工作行为实践,对应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行为实践与锻炼。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思政教育的循序渐进,由相关基础知识的初步学习,引导学生敬佑生命;由疾病专科的护理引导学生救死扶伤;由见习实践引导学生甘于奉献、大爱无疆,层层递进,立德树人。见表1。
表1 外科护理学模块化、递进式课程思政的素材及方法(部分)
3 外科护理学“模块化、递进式”课程思政的实施过程
3.1 知:感知外科相关基础知识,感悟敬佑生命之情 “知”是行为的基础[16],第一部分为外科相关基础知识,包括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病人的护理、围术期病人的护理、麻醉、外科常用护理技术等内容,将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结合精品在线课程,线上线下、形象生动地开展教学。一方面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可以拉近学生的亲切感,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关注度;一方面,结合精品在线课程教学,可以使课堂实现线上线下的有机结合,促进新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相关应用,使学习空间拓展、学习参与性提高。如在讲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病人的护理时,通过线上人体水电解质酸解的调节机制,使学生能够结合现实生活,感受机体的调节机制,对生命产生敬畏之情;同时鼓励学生在线上结合基础课程内容参与讨论,人体其他脏器的工作机制及相关调节作用,在复习前期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敬佑生命的理念。在学习外科常用护理技术时,通过在线开放课程视频及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进行学习及模拟操作,熟悉手术过程中护理相关操作,培养学生关爱病人、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
3.2 信:掌握外科常见疾病护理,树立救死扶伤信念 第二部分是外科常见疾病病人的护理,主要包括神经外科、胸外科、普外科、泌尿外科等常见疾病病人的护理等内容。在学习过程中,结合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利用情景模拟、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真实病例中探讨护理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通过分析与解决常见疾病病人的主要护理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的重要性,促进救死扶伤信念的树立。例如在讲解大肠癌病人的护理时,通过疾病及手术,引出疾病使病人产生造口的无奈及结肠造口对于病人的重要性;通过穿戴式模拟使学生感受结肠造口病人的自身感受,使学生换位体验,感悟结肠造口病人的不适及造口护理对于病人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关爱病人和救死扶伤的信念;通过观看微电影《心灵造口师》,使学生能够树立职业目标,坚定职业信念,进一步强化关爱病人和救死扶伤的信念。
3.3 行:践行外科护理工作内容,坚定护理职业精神 第三部分为外科临床见习及实习,主要内容是通过临床学习,对外科护理学相关知识进行进一步实践与巩固,引导学生“实践—反思—巩固—实践”,使学生能够将知识进一步巩固提高。见习过程主要以观察为主,通过对疾病的观察和护理过程的观察,引导学生不断反思总结自己知识的不足,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进一步巩固与提高;与此同时,在眼见为实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感受病人的痛苦,进一步巩固救死扶伤的职业精神,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带教老师对病人的无私奉献,逐步树立关爱病人、大爱无疆的职业信念。在实习过程中,通过参与病人护理过程,亲自动手为病人解除疾苦,增加自身对护理工作的成就感,体会病人因为自己的努力与付出而解除病痛的欣慰,进一步巩固“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医者精神。例如在普外科进行结肠造口病人的护理时学生通过带教老师指导对病人进行造口的护理,缓解病人的不适,通过对病人的健康宣教及心理干预,提高病人生活自信,从而体会护理病人的成就感与快乐感,增强学生职业自信。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临床实践的过程中,能够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制定解决方案,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对护理职业素养的感受与体会,进一步巩固“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医者精神。
4 外科护理学“模块化、递进式”课程思政的效果评价
课程结束后采用问卷调查对学生进行教学效果及满意度调查;采用半结构化访谈对教师进行教学效果评价。
4.1 访谈 采用半结构化访谈的形式对听取本课程的5名教师进行访谈,每人访谈1次,每次15 min,访谈主题包括课程思政设计是否合理、课程思政素材选取是否恰当、教学方法手段是否适合、教学实施及教学效果等方面。访谈环境安静并取得被访谈者同意,访谈结束后对访谈结果进行汇总、分类并提炼主题,采用定性分析法统计分析访谈对象对每个问题的主要观点。
访谈结果显示,5名参与访谈的教师均认为基于“知-信-行”理论的外科护理学模块化、递进式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认识和确立“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医者精神,逐步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课程思政案例选取恰当,与教学内容较为契合,能够充分体现思政映射点,达到教学目标;课程思政呈现方式多样,能够较好地实现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互动参与,授课效果较好。如教师1:“本课程依据课程特点与恰当的思政元素充分契合,能够结合知信行理论逐步将思政内容渗透到专业教学中,使学生在专业学习中逐步感悟医者精神,达到立德树人的效果”。
4.2 调查问卷 课程结束后在沈江华等[17]编制的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表基础上自行设计与本研究相适应的调查问卷,包括教师教学方法(5条)、思政内容设置(5条)、学习效果(3条)、综合评价(2条)4个维度,共15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1~3级评分,不满意、满意、非常满意分别计1分、2分、3分,总分45分,得分越高表示对该教学方法评价越高,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2,各维度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6~0.81,调查内容包括外科护理学模块化、递进式课程思政的学习收获、思政元素及教学表达的接受度、教学满意度、见习实习体验及收获等方面。发出34份调查问卷,收回34份,有效问卷34份,有效率为100%。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模块化、递进式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思政内容印象深刻,94.1%的学生认为通过课程的学习,自己在课程思政方面有所收获,其中对“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医者精神有较深理解的占88.2%,认为提升职业认同感的占85.3%,认为增强了社会责任感的占82.4%;所有34名学生都认为,好的思政案例有助于培养思政学习兴趣,其中97.1%的学生偏好于社会热点及社会公众人物事迹,88.2%的学生偏好于临床典型病例;课程思政呈现方式方面,91.2%的学生更加喜欢视频、微电影更加直观的呈现形式;教学方式满意度为91.2%,82.4%的学生认为实习与见习能够促进职业认同及“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
5 讨论
5.1 模块化、递进式课程思政设计合理 模块化、递进式课程思政基于“知-信-行”理论模式知识认知的递进式特点构建实施,按照“知-信-行”的认知顺序,结合外科护理学课程特点,将课程内容模块化,按照“知-信-行”的顺序,逐步递进进行课程思政,符合学生学习认知发展规律[18]。在思政内容选取过程中,一方面紧贴外科护理学专业知识,另一方面挖掘与专业知识相契合的思政知识点,最大限度避免课程思政形式化,在教学过程中线上、线下引导学生展开深层次的分析讨论,有利于巩固和深化思政教育[19]。本次访谈结果显示,参与听课的教师对本课程思政教学认可度较高,在课程内容选取、课程呈现方式、课堂参与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评价,能够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5.2 模块化、递进式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好 模块化、递进式课程思政有助于循序渐进地使学生从了解到实践“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提高专业素养,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最终目标。本课程基于“知-信-行”理论模式知识认知的递进式特点,从知识传授、责任信念、行为模式3个方面,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融合为3个模块,课程内容实现同步融合,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使专业精神逐步渗透于学生的知识体系中[20]。学生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在思政方面有所触动和收获,能够认识到作为医者的职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对教学满意度较高。
5.3 模块化、递进式课程思政还有进一步完善空间 本研究结果显示,学生在对课程满意度较高的情况下,也对课程能够进一步完善提供了一定的建议,大多数学生在课程思政的接受过程中,案例更加偏好于社会热点及社会公众人物事迹,呈现方式倾向于比较便于“00后”接受的短视频形式,如直观的视频、微电影等,同时本研究还显示,见习与实习的教学效果和满意度有待提高,这可能与临床见习与实习的医疗环境不可控有关,也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引起重视。
6 小结
课程思政是当前我国教育的重要内容,国家已经对课程思政有了足够重视与部署,因此在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时期,如何进一步探索课程思政的新思路新方法,抓好课程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是当前教育工作者所必须面对的问题。本研究基于“知-信-行”理论模式,逐步递进进行课程思政,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在实施过程中发现了需要逐步改进的方面,需要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逐步完善,也希望能够给予其他教育工作者一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