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信息管理系统在冠心病心绞痛病人运动管理中的应用

2022-08-08薄静静

全科护理 2022年22期
关键词:信息管理系统心绞痛安全性

薄静静,陈 菲,陈 梅

冠心病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管腔血流不畅而引起的心肌缺血,病人发病突然、死亡率高,严重危害病人生存质量[1]。既往冠心病心绞痛以药物治疗配合静养及休息为主,体力活动被视为冠心病心绞痛禁忌证[2]。近年随着冠心病治疗观念的改变,临床认为病人生命体征平稳后对其进行循序渐进的运动康复能有效改善病人心功能,提升病人生活质量[3]。然而,临床上有部分病人在进行康复运动时由于管理不当而导致不良事件发生[4]。因此,如何保障冠心病心绞痛病人康复运动期间安全性将是心内科护理工作中的重要课题。研究指出,利用信息化手段大力推进护理信息化技术建设,将有助于提高病人临床护理质量,保障病人生命安全[5]。本研究于2021年1月—2021年12月将运动信息管理系统应用在冠心病心绞痛病人康复运动锻炼中,旨在提高病人运动锻炼期间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病人80例设为对照组,将2021年1月—2021年12月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病人82例设为观察组。纳入标准:①符合《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6];②经超声心电图及超声检查确诊;③病人对本研究内容知情,愿意积极配合。排除标准:①入组前合并运动功能障碍;②合并心律失常及急性心肌梗死;③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或精神类疾病。对照组:男42例,女38例;年龄54~82(58.36±3.12)岁;病程1~12(4.98±0.45)年;心功能分级Ⅰ级28例,Ⅱ级24例,Ⅲ级28例;学历为初中或以下32例,高中/中专28例,专科或以上20例。观察组:男42例,女40例;年龄52~82(58.23±3.24)岁;病程1~10(5.02±0.48)年;心功能分级Ⅰ级29例,Ⅱ级26例,Ⅲ级27例;学历为初中或以下32例,高中/中专30例,专科或以上20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编号为20190519。

1.2 干预方法

1.2.1 对照组 进行常规运动管理。病人病情稳定后由主治医生与主管护士共同评估病人运动风险,进行数据收集与整理。①主治医生记录冠心病心绞痛病人风险评估的结果,主管护士记录他们实施首次运动时间,关注病人运动全过程,并记录病人康复训练过程中意外发生情况及次数。在运动过程中病人由于受到心率、呼吸及心绞痛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运动锻炼无法开展而需要强制停止的需记录强制停止次数。主治医生需要从病人整体角度评估,包括病人运动前的病情及运动风险评估,同时需要向病人下达运动医嘱、假设不能满足运动安全标准,主管护士需要发挥职能作用,在查房过程中需要再次评估,医护合作,共同指导病人进行康复运动。②主管护士负责运动计划的落实、数据的采集、运动计划的制订、合理评估病人营养状况,制定营养目标。康复运动应循序渐进,共分4个阶段。第一阶段:行床上脚踏车,被动运动每天2次,每次运动时间10~15 min。第二阶段:床上坐位,每天2次,每次时间为20 min;床上脚踏车,要求病人主动运动每天2次,每次10~15 min。第三阶段:床上坐位,每天2次,每次20 min,上肢器械拉力,训练频率每天2次,每次10~15 min;床边坐椅子,每天20 min。第四阶段:床上坐位,每天2次,每次20 min;床上脚踏车,运动每天2次,每次10~15 min,床边坐椅子,每天20 min;床边走动,每天20 min。

1.2.2 观察组 应用运动信息管理系统进行运动管理。依据信息管理系统能够达到最佳的观察及治疗观测效果,尤其是对冠心病心绞痛病人,能够通过管理系统对病人运动进行检测,进行风险评估,实施预警提醒,全程监控,闭环管理功能等,实现闭环管理,运动信息管理系统嵌入到医院信息系统(HIS)中运行,系统包括风险评估功能模块、预警提醒功能模型、全程监控功能模型、闭环管理功能模型模块。见图1。

图1 冠心病心绞痛病人运动信息管理系统

1.2.2.1 风险评估功能 ①医生需要针对其运动实施风险评判,在系统中点击病人界面,系统就会弹出对话框,即“运动风险评估”,在病人进入到病房后就需要对其进行评估,判定其是否能够开展运动,然后下达运动医嘱。假设评估没有达到安全标准,在24 h后系统将会再次弹出消息,实施运动风险评估。②下达运动医嘱,营养师需要发挥自身的职能,对病人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制定营养目标,调整治疗方案;而对于康复师而言,需要现场评估,判定病人关节运动情况,观察病人肌力情况,和主治医生进行沟通,确定运动阶段(参考对照组)。护士需要严格执行医生的治疗方案,同时开展风险评估。③护士与病人进行密切的沟通,并且通过表格记录病人运动,在相对应的表格框内打“√”。以疼痛观察工具(CPOT)对病人情况进行监护,该工具评分为0~4分。责任护士针对评估表中数据,如病人基本情况、生命体征及CPOT评分等,将相关内容录入冠心病心绞痛监护系统后,系统可显示评估结果,判定是否可以开展运动,评估结果可以直达手机端,让医生能够对病人情况有所了解。

1.2.2.2 预警提醒功能 ①对于运动,需要设置专项报警菜单。将各项评估指标予以汇总,然后组成专项菜单,设定报警范围:血氧饱和度(SpO2)下降到90%,呼吸频率每分钟>30 次,收缩压>180 mmHg(1 mmHg=0.133 kPa),或是下降20%,心率每分钟>140次,或是下降20%。一旦指标超过预定值范围,系统警示界面弹出,医护人员看到警示预告,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判定是否停止运动。②病人运动10 min,设置自动风险评估。运动后点击“开始运动”,10 min后会出现治疗风险评估,护士需要针对病人的以下信息予以评估,如自动导入心率、呼吸频率、血压等,生成评估结果“继续运动”或“终止运动”。③运动并发症,护理人员需要进行有效的指导,然后给予规范应急处理。运动过程中“是否出现并发症”选项,需要填写,如勾选“是”,系统将会显示出常见的并发症,需要护士勾选,在并发症后面联动的是“帮助键”,在这个系统内针对并发症列举了对应的处理方案。

1.2.3 全程监控功能 ①运动过程中病人各项生命体征及各项风险评估,相关人员需要通过系统进行全程监控,针对冠心病心绞痛监护系统而言,其于中心监护关联,以5 min为时间段,自动采集信息,然后将病人各项数据进行导入,制定生命体征曲线图风险评估数据,可以实现自动导入,生成评估结果,绘制动态表格,这样能够让心内科医护人员有比较全面的认知,了解病人各项运动指标,同时能够看到变动趋势。②针对病人需对其进行全程监控与把控,若病人阳性指标,且病人运动中数据异常,系统能及时将病人数据送达手机端,有利于医护人员为病人调整运动方案,确保病人安全性。

1.2.4 闭环管理功能 ①运动数据库。成立数据库是为了录入病人运动信息,每天都要将冠心病心绞痛病人相关内容录入系统。利用数据形成不同曲线图,或做成报表。如每日运动次数、运动方式与时间、生命体征数据、各种评分结果,从而搭建运动数据库。对冠心病心绞痛病人予以统计,分析他们首次运动风险评估时效,同时检测冠心病心绞痛病人运动耐受时间、病人运动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监测病人非计划中断率情况,评价实施效果,予以持续改进。②运动过程中针对病人非计划中断率或是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主管护士需要对其进行分析,获取其中的原因,针对关键流程及核心部分,必须要进行梳理和完善,在运动过程中,如若出现意外事件,则需要采取应急预案,进行持续改进,提升运动的实施效果,提升规范性和有效性。

1.3 观察指标 由2名经统一培训的主管护士负责记录两组运动风险评估时间、运动耐受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非计划中断率、运动安全性满意度。①运动风险评估时间是指病人完成运动风险评估至开始运动的时间。②运动耐受时间是指病人从开始运动至停止运动的时间。③不良事件:包括跌倒、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例数/总例数×100%。④非计划中断是指病人运动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未能遵医嘱完成运动。非计划中断率=非计划中断例次/运动例次×100%。⑤病人对运动安全性满意度:采用自行设计的冠心病病人运动锻炼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价,问卷包括开展运动前评估、运动方案的制订、运动方案安全性保障、运动可持续性4个维度,共20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Likert 1~5分评分,总评分20~100分,得分越高说明病人对运动锻炼满意度越高。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96~0.945,信度系数为0.825~0.896,提示量表信效度理想。

2 结果

表1 两组病人活动实施效果比较

表2 两组病人对运动安全性满意评分比较 单位:分

3 讨论

3.1 运动管理系统可提高冠心病心绞痛病人运动锻炼安全性 确保冠心病心绞痛病人运动安全性是对该类病人开展康复运动锻炼的基础。既往传统的人工评估病人运动功能锻炼安全性容易受人为性因素影响,导致评估效率较低,且评估结果差异性较大[7]。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可保障冠心病心绞痛病人运动锻炼安全性,减少病人运动锻炼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有效降低病人运动非计划中断率,保障冠心病心绞痛病人安全性[8]。运动信息系统是以信息化为主导,搭建医院网络平台,开启冠心病心绞痛病人监护系统,从而为医护人员准确提供病人数据信息,有效监测病人生命体征,评判病人各项指标,量化监测数据,并对信息进行汇总,这样能够更好地给予病人评判,使其能符合运动安全标准,从而避免手工录入数据错误及人为主观臆断[9-10]。在运动过程中若病人出现并发症,医护人员只需要点击“帮助键”,则系统会自动弹出应对措施,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提升护士应对风险的能力[11]。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人运动风险评估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每次运动耐受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非计划中断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运动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能有效提高医护人员对运动功能锻炼安全性的评估效率,确保病人运动安全,有效避免病人运动中断。这是因为该系统可监测病人运动过程中的各项指标,一旦病人某项监测指标超标,系统会自动弹出警示界面,强化护理人员风险的识别能力,使护士能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从而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保障病人运动安全[12-15]。

3.2 信息管理系统可提升冠心病心绞痛病人对康复运动锻炼的满意度 针对冠心病心绞痛病人而言,其运动对其康复具有积极作用,因此保证病人运动安全性对康复运动的开展至关重要[16]。本研究对冠心病心绞痛病人应用信息管理系统,结果显示,通过应用该系统使医护人员能及时获取病人信息,医护人员能够将获取的信息内容共享,让全体医护人员能够知晓,使科室医护人员能够快速了解病人情况,并通过讨论给予科学解决方案,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人力资源,从根本上提升护理效率和质量,保障病人生命安全[17]。相关研究指出,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显现出一定的优势,能有效促使护理信息化完善和优化,提升护士工作效率,最终推动临床护理质量的提升,进而提高病人满意度[1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人对运动安全性满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运动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能提高病人对运动锻炼的满意度。这是因为运动信息系统针对采集信息给予分析并进行自动评判,并对病人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以利于护士观察病人病情,提出干预措施,解决临床问题[19]。按照护理评估结果,可以通过智能化提取信息,提升护士的认知度,使其能够应对病人运动锻炼过程中发生的不良事件[20-21]。

4 小结

运动信息管理系统能实现对冠心病心绞痛病人运动的全程精准、安全有效的风险预警,从而有效降低病人运动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病人住院安全性。值得注意的是运动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对护士操作技能要求较高,需要护士对操作系统有比较完整的认知,能熟悉信息化预警、全程监控、环节质量控制等操作内容,能及时反馈病人情况,进行现场控制,从而促使持续质量得以改进,并形成闭环管理,确保了冠心病心绞痛病人运动安全性。但本研究为非同期对照研究,纳入病例均由本院心内科提供,缺乏大样本随机抽样,导致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偏颇,在日后研究中需要扩大抽样范围进一步探讨。

猜你喜欢

信息管理系统心绞痛安全性
两款输液泵的输血安全性评估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三维可视化信息管理系统在选煤生产中的应用
信息管理系统在工程项目管理的应用
新染料可提高电动汽车安全性
食品检测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应用现状
某既有隔震建筑检测与安全性鉴定
加强广播电视信息安全性的思考
计算机通信技术在信息管理系统中的运用
心绞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