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腈/桑蚕丝混纺织物的定量方法研究
2022-08-08何粟华李菊竹刘敏燕宋星光
文/何粟华 李菊竹 刘敏燕 宋星光
1 引言
腈纶的回弹性、保暖性、强度等性能都胜于羊毛,是除了聚酯纤维以外,运用最为广泛的合成纤维,并且同聚酯纤维一样,也是研究最多、改性最多的纤维。一般改性分为物理改性和化学改性,将醋酸纤维素小分子基团引入到聚丙烯腈大分子链中,即可得到一种新的纤维——醋腈。这种纤维同时具有腈纶的柔软蓬松性质,还兼有醋纤优异的抗静电性能,是一种应用前景广泛的纤维。目前市场上已经有醋腈和其他纤维混纺的面料制成,但对于醋腈/桑蚕丝混纺织物的定量体系尚未建立。
由于醋酸纤维素分子的引入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腈纶的分子结构,醋腈仍然保留了腈纶的大部分性质,这就为其定量提供了方向。当然由于醋酸分子性质相对活泼,因而在溶解性能上,醋腈与腈纶也有少许区别。在前期研究中发现,醋腈是一种耐酸不耐碱的纤维,本文研究这一特性选择定量研究试剂,通过桑蚕丝和醋腈的本身溶解性能,按照GB/T 2910.1——2009《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1部分:试验通则》,综合考虑操作试剂是否对环境造成污染,试验效率、洗涤过程操作是否繁琐、试验的准确度和精确性、试剂对剩余纤维的损伤程度等因素,探讨使用99% N,N-二甲基甲酰胺(90℃,60min)、35%HCl(25℃,20min)以及1mol/L 次氯酸钠(25℃,40min)3种试验方法,对醋腈/桑蚕丝混纺样品进行定量分析,通过观察残留物的形态、试验数据整理和分析,验证了几种试验方法的可行性,并通过比对几种方法的效率、防护、试剂等,确定了醋腈/桑蚕丝混纺样品定量的最优方法——35% HCl(25℃,20min)法。
2 试验
2.1 试验方法
(1)35% HCl(25℃,20min)法:取预处理过的样品,质量约为1.0000g,将样品置于35%HCl溶液,样品与试剂比例约为1g∶100mL,用力摇动使样品充分润湿以后在25℃下振荡20min。将桑蚕丝从已知干燥质量的醋腈/桑蚕丝混纺样品中溶解去除。剩余样用流动的常温水清洗,后用稀氨水中和,清洗过程应在通风橱进行,每次清洗均用真空抽吸排液,烘干冷却后称量,计算残余物质量的百分率。
(2)1mol/L 次氯酸钠(25℃,40min)法:按照GB/T 2910.4—2009《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4部分:某些蛋白质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次氯酸盐法)》进行操作,将桑蚕丝从已知干燥质量的醋腈/桑蚕丝混纺样品中溶解去除。
(3)99% N,N-二甲基甲酰胺(90℃,60min)法:按照GB/T 2910.12—2009《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12部分:聚丙烯腈纤维、某些改性聚丙烯腈纤维、某些含氯纤维或某些弹性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二甲基甲酰胺法)》进行操作,将醋腈从已知干燥质量的醋腈/桑蚕丝混纺样品中溶解去除。
2.2 试样准备
试验样品为配比不同的醋腈(吉林奇峰)/桑蚕丝混纺样品。
2.3 所需试剂
35% HCl溶液,稀氨水,99% N,N-二甲基甲酰胺,1mol/L 次氯酸钠溶液,稀乙酸。
2.4 试验仪器
生物显微镜,分析天平(精度:0.0001g),快速烘箱,干燥器,具塞三角烧瓶(容量:250 mL),玻璃砂芯坩埚,真空抽滤装置,高低温水浴振荡器。
3 结果与讨论
3.1 修正系数的试验
根据修正系数的计算公式,取10份经过预处理的纯醋腈、桑蚕丝样品按照2.1中的3种方法进行试验,仔细记录试验前后样品的净干质量,分别计算出醋腈在35% HCl(25℃,20min)以及1mol/L 次氯酸钠(25℃,40min)的修正系数,以及桑蚕丝在99%N,N-二甲基甲酰胺(90℃,60min)中的修正系数。试验结果见表1。
表1 醋腈、桑蚕丝在试验试剂中的修正系数
对表1中各组10个数据求平均值,求得醋腈在35%HCl(25℃,20min)、1mol/L 次氯酸钠(25℃,40min)、桑蚕丝在99% N,N-二甲基甲酰胺(90℃,60min)中的修正系数均为1.00,说明样品在试验条件下均没有明显的损伤现象。
事实上,在GB/T 2910.4—2009提到,腈纶在1mol/L次氯酸钠(25℃,40min)试验条件下修正系数为1.00,而醋腈虽然对腈纶的分子链进行了改性,但腈纶大分子结构没有破坏,因而在这个试验条件下醋腈没有出现明显的溶解或者溶胀现象,宏观表现为修正系数为1.00;而在GB/T 2910.12—2009中则明确说明桑蚕丝在99% N,N-二甲基甲酰胺(90℃,60min)的修正系数为1.00,此次试验再次验证了这一点。另外,烘干后剩余纤维的强度也没有明显降低,也再次佐证了试剂对于剩余纤维的损伤程度小。
3.2 几种试验条件下醋腈/桑蚕丝的定量试验
上述修正系数试验过程中,理论上几种试验方法对于醋腈/桑蚕丝混纺面料的定量试验都是可行的。试验结果以手工拆分法进行仲裁,将所得试验结果列于表2。99%N,N-二甲基甲酰胺(90℃,60min)溶解醋腈,为了直观比较几种方法结果,已将试验结果计算转化为桑蚕丝的含量。
表2 几种试验条件下的桑蚕丝含量%
由表2数据结果对比可知,在醋腈/桑蚕丝的定量试验中,35% HCl(25℃,20min)法的结果与手工拆分结果最为接近,偏差最小。这是由于醋酸分子的引入没有改变腈纶的耐酸特性,而1mol/L 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容易对样品产生褪色作用;99% N,N-二甲基甲酰胺对于深色样品也存在一定的褪色作用,使得试验数据产生了一定偏差。从数据结果来看,这种由于褪色产生的偏差并没有超过1%,因而这两种试验方法在检验工作上也是可行的。
4 结论
(1)醋腈在35% HCl(25℃,20min)以及1mol/L 次氯酸钠(25℃,40min)的修正系数,以及桑蚕丝在99%N,N-二甲基甲酰胺(90℃,60min)中的修正系数均为1.00,表明在几种试验条件下,剩余纤维的损伤程度很轻,可以忽略不计。这表明用这几种试验方法对醋腈/桑蚕丝混纺样品进行定量是可行的。
(2)几种试验方法中,35% HCl(25℃,20min)法所得的结果与实际值偏差最小,这是由于1mol/L 次氯酸钠及99% N,N-二甲基甲酰胺由于试剂本身性质,对于样品具有一定的褪色作用。同时结果也表明这些褪色作用对于试验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结果偏差依然符合检验标准规定的范围。
(3)99% N,N-二甲基甲酰胺法使用的是高纯有机试剂,在该试验温度下容易挥发而损害检验员身体健康,洗涤应全程在通风橱内进行,同时该方法耗时最长,不建议作为醋腈/桑蚕丝混纺样品定量的首选方法。其余两种方法使用的均为无机试剂,35% HCl浓度较高,也容易产生挥发起雾现象;而1mol/L 次氯酸钠则味道刺鼻,耗时相对较长,因而在做好防护的情况下,对于醋腈/桑蚕丝混纺样品的定量,作者建议使用35% HCl(25℃,20min)法。
(4)本研究也为其他改性腈纶与桑蚕丝混纺面料的定量提供了方向,即只要改性过的腈纶依然具有耐酸特性,与桑蚕丝混纺的面料也可采用35% HCl法进行定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