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日《和平精英》奠定了交互的基础
2022-08-08文杨直
文 杨 直
3月7日下午,21支PEL参赛队伍的队员、教练,以及幕后的直播团队共同出现在西安量子晨PEL主场,参加开放日的活动。
在公开的信息里,除了常规的媒体和选手互动外,游戏OB和导播制作讲堂应该都是首次出现的新环节。
考虑到《和平精英》过往的尝试以及从这个赛季开始,竞技模式整体转向TPP的前提,延续过往我们观察PEL的思路,这次开放日也许可以被视为《和平精英》奠定交互基础的一次尝试。
在春节后《拾级而上》关于《和平精英》的报道里,我们提到,过去两年多的时间里,以更好地服务观众为出发点,《和平精英》赛事里设置了大量没有切换限制的虚拟摄像机。这让其整个赛事的逻辑从大众媒体向着社交媒体偏移。
简而言之,并非独守着单一的源头单方面接收,信息和内容的传递总是围绕着不断的交互进行。在其他竞技品类的赛事更多地通过统一的公共视角传递内容时,PEL的粉丝可以自由选择公共视角、线上主场、选手第一视角、第三视角等不同观看角度。
固然,这种设置一方面为了满足对于不同队伍的归属,但这种设置的确让PEL赛事和观众的交互方式更加多样化。在公共视角的场域之外衍生出了TJB线上主场等其他场域,而且场域上的主次完全由观赛主体的身份而非数量决定。
恐怕也只有站在这个角度,才能理解为何《和平精英》赛事团队要绞尽脑汁将复杂的赛事呈现转化为“行外人”能听懂的语言,并且试着讲述出去。
在导播和OB的讲述里,大家不约而同地描述了同一条对过去两年多时间里走过的内容修正路径。从起初的一个镜头都不落下,到有意地聚焦、引导,赛事的制作人员一直在持续寻找“丰富与聚焦”之间的平衡,埋藏逻辑线。
从结果看,无论是越来越高的关注度,还是明星选手的出现,所有人的努力确实取得了一个相对不错的成果。
但这并不意味着当下就是最好的状态。就像是导播和OB总是半开玩笑、半倒苦水般地解释:“不要再怪我们了。”当质疑发生时,对于那条人为内置于赛事里的逻辑线,到底是引导者误判了,还是观众不适应,这个问题一直持续地困扰着《和平精英》的赛事团队。
考虑到一场《和平精英》赛事庞大的信息吞吐量,穷举法并非总是最优解。也许展开一些有效的沟通是最有效、最值得尝试的办法。
将竞技模式转为TPP是第一步,而将赛事画面如何传播出去的过程展示出来,成了第二步。
“在FPP模式下,有的观众会说,为什么选手看不到谁谁谁。一方面是因为观众是上帝视角,另一方面则是他习惯了TPP模式。”这时,带着质疑的观众和赛事的制播团队就好像处在两个完全不同的频道上。
当这个赛季新启用的TPP模式重新将二者置于同一个频道时,如何更好地帮助观众传递内容上的偏好?
毫无疑问,那就是由内向外的、以画面为终点的一次展示。当然,这套复杂的系统既然是一个上百人的团队在接收了数以亿计的反馈,思考了近1000个日夜后的结果,一次普及或许并不能马上抹平这其中的信息差。
也许观众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理解,但起码,《和平精英》在尝试着击碎挡在充分理解前面的那片玻璃。
就像是我们天然地认为TPP在竞技性弱于FPP一样,起码对于战术竞技品类而言,这并非是一个完全站得住脚的论断。
就像即便所有人都预判,新赛制将因为信息充分被收集而使得战斗不得不发生时,也给“突袭”留下了足够的空间一样。对于同一套“规则”,不同人总有不同的应对方式,这恰恰是战术竞技品类独有的“精彩”。
在赛事和观众交互这件事上也一样。如果说过去两年多时间里,PEL赛事团队和制播团队摸索出了一系列方法,并将之规则化地用于内容呈现的话,那么在内容入口“足够多”时,不同的观众有着不同的和规则相处的方式。
规则的调整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但如果大家对接下来的路况有一个趋同的认识,那么不管平坦或坎坷,PEL和它的观众们都可以走得更顺畅。
春节期间,依靠着冬奥会创造的体育话题传播热度,一则展示奥运冠军孙一文反应力的短视频成了热点。测试者的头顶有一个圆环,上面吸附着一些短棍。短棍会随机落下,一定时间内能抓住多少成了反应能力的直观表现。不出意外,孙一文一个也没落下。
同样的设备也出现在西安量子晨的PEL场馆里。
随着活动进行到尾声,越来越多的选手被吸引至此。总有几个选手在起哄中被推到机器前,然后在干扰里并不完美地完成测试。但是在失去干扰后,这些以射击能力见长的选手逐渐显露出天赋的一角。在十次的随机坠落里,集中精神的他们总是能抓住起码七到八次。
有趣的是,一名选手在多次尝试得不到好结果后,选择了另一种策略。他有意地放弃了前几次坠落,然后选择去赌下一次坠落会发生在哪根短棍上。运气最好的一次,他连续赌对了四次。这引得围观的选手们一阵欢呼。
这一幕,仿佛印证了大部分选手对于赛制转型的看法:“在FPP模式里,反应快、枪法好的选手占优势;但在TPP模式里,他们之外,经验丰富的选手也同样占据优势。”
选手依然可以依靠过硬的枪法和超人的反应速度攻城略地,但同样可以守株待兔,设计陷阱,为每次遭遇提前写好剧本。PEL的赛事内容显然在变得更加丰富,聚焦将持续性地成为接下来PEL赛事呈现思路里的关键词。
开放日之后,不管是借助着官方的渠道,还是借助着第三方的渠道,《和平精英》赛事的观众将会对直播画面背后的逻辑有一个更加清晰的了解,并且会在“社交媒体”独有的运作逻辑下,偶尔转变思路,扮演内容创作者,慢慢给出自己的意见,与制作团队一起参与赛事内容的呈现。
这意味着,选手、制播人员、观众将一起驱动这台庞大且复杂的机器,共同推动着赛事向着最佳呈现状态演化。
在电子竞技的历史上,这恐怕是头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