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舆论场上的Faker

2022-08-08

电子竞技 2022年5期
关键词:天才少年战队总决赛

文 凌 婕

夏季赛即将开始,Faker又要面临记者提问,又要被置于舆论场上。

对于Faker,英雄联盟赛事观众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拥有3个全球总决赛冠军、2个季中赛冠军以及10个OGN/LCK联赛的冠军——无论是喜欢、是无感或者是厌恶,都不能否认他的成就还未被超越,也就意味着他总是会被审视。

记者问:“你们参加了季中赛,相比其他队伍,准备夏季赛的时间较短,版本判断和比赛准备进行得如何呢?”

Faker道:“距离夏季赛有一段时间,所以我不认为这会对我们不利。我们正在努力研究版本,我认为我们可以领先于其他队伍。”

不能选择己方战队的夏季赛冠军预测环节里,有五支战队认为DK会夺冠,有四支战队认为T1会夺冠,而唯有Faker所在的T1选择了一支不被看好战队Gen.G。

有人会说:“一如既往地装,不能让大飞老师选择他自己是不是有点难为他了。”

有人会想,“这十年他不都这么样回答吗?”

也许他们都没有发现的,彼此似乎存在着一个共同认知:Faker本身并没有发生多大改变——从2013年Faker登上赛场至今,中文舆论的主阵地已经从贴吧论坛转向微博及短视频,多边主义受到冲击,民粹主义逐渐盛行,非说Faker有的明显变化,大概只是他的成绩不如从前。

然而,舆论场上用来标记Faker的词汇,从“天才少年”、“大魔王”、“神”,再到“kr dog”以及“大飞老师”,有些是跟比赛本身有着强相关,有些则是渐渐远离了比赛,甚至成为异化同胞的符号。

到底是因为什么而改变、是什么变得更多一点?

1.“大飞老师”

2022年,春夏赛季间的休赛期快要结束,Gen.G打野选手Peanut跟前队友Bang、Untara、Sky以及Faker一起去爬山,发了五人围在石头边的合影到新浪微博。这条微博被转发的过程中,有些人评论道。

他们还对“大飞老师”说:“不知道爬山有没有35 ping?嘴有边上的石头那么硬吗?”

“大飞老师”指的就是Faker,并非正面称呼——它是直接移用这一ID的音译“飞科”,通过“嘴硬”联想到主播大司马所产生的——至于“嘴硬”的由来,就要从不久前的2022年英雄联盟季中赛讲起。

当2022年英雄联盟季中赛落地韩国釜山,原本应该有12个赛区的代表战队来到现场参赛,实际只有10个:独联体赛区(LCL)因俄乌冲突而取消春季赛,无缘本次季中赛;中国大陆赛区(LPL)的代表战队RNG则因疫情防控而无法出境,只能线上参赛——考虑到韩国釜山与中国上海间的网络延迟,拳头游戏决定把本次季中赛所有比赛锁定在35 ping进行。

本次季中赛决赛,韩国赛区(LCK)的代表战队T1,也就是Faker所在战队,输给了RNG。有记者在赛后采访问本次季中赛跟以往有何不同,Faker说起了35 ping,而他在此前的采访里已经多次说到跟35 ping有关的事情。

又有记者问对RNG的哪位选手印象最深,Faker回答:“我觉得没有特别令我印象深刻的选手,我只是觉得今天输掉比赛很可惜,我们比较关注这方面。”

这算是每次大型电竞赛事的“常规”提问——赛前总会问想跟哪位选手交手,任何时间都能问哪位选手令人印象深刻。决赛前五天,记者曾问有没有特别想要交手的选手,当时Faker回答:“没有特别想要交手的,但每个选手都很强,都有我可以学习的地方。”

然而,决赛前五天的回答并没有在中文舆论场上产生任何波澜,输掉决赛后的回答却激起了千层浪。一时间,最醒目的评论有“虽然人菜但嘴硬”、“赛前3:1赛后35 ping”以及“不就是拒绝承认RNG强嘛”等等。

新浪微博上能够听到一种声音:

这里的“阿飞”还是指Faker,他们认为Faker永远活在过去的荣耀里,把“35 ping”作为自己输掉比赛的借口。他们会提到T1前教练kkOma说过的“输了就不应该找多余的借口”,还会提到另一位LCK中单选手ShowMaker输掉决赛说的“EDG为比赛准备得更好”,从而来贬低Faker。

虎扑社区里的声音也是大差不差,同样开始否定Faker:

当然,中文舆论场上还有另一种声音:

这种声音为Faker的回答做出另一种解读,

哪怕是季中冠军赛结束一周后,斗鱼直播间也能清楚地听见两种声音在激烈地撕扯,只是前者占了上风。

最终以新浪微博、虎扑社区为代表的中文舆论场上更大的声音是说:

大的声音会越来越大:

小的声音会归于沉默,从广场上消失,缩回小圈子,比如微博里的“Faker超话”,让自己发的微博只有同是Faker粉丝的人才会看到:

2.“天才少年”

时间回到2013年,一场关键的决胜局,且是极具看点的盲选,Faker与OGN顶尖中单Ryu同时锁定了一个英雄,创造了最出名也被最多人看过的英雄联盟赛事片段——中路高地塔前,一个残血的劫反杀一个满血的劫。

尽管新浪微博于2009年8月上线并保持爆发式增长,但此时的它还不能说是中文舆论场的代表。一方面,国内同样模仿Twitter的产品不只有它,还有腾讯微博、网易微博以及搜狐微博;另一方面,称得上是个人媒体开端的新浪博客以及号称“全球的最大中文社区”的百度贴吧还没有完全没落。

这个时候,人们还习惯于用“大牛”来称呼意见领袖。各种微博会利用“大牛”的名人效应争抢用户,只是有些“大牛”死守阵地,会继续在博客、贴吧或者其他论坛产出高质量内容,其跟随者也会乐意看到这里不再那么拥挤。

他们会像语文考试花个四五十分钟写议论文一样,认真思考论点、论据及其逻辑关系,才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希望着能够说服别人或者想象着别人看到自己观点的震撼。

百度贴吧里,有些人会讨论Faker的操作。他就是那个残血的劫,只要按错一个技能或少躲一个技能就会被击杀,可是他没有。

2013年4月6日,Faker首秀用豹女击杀第一届OGN冠军中单Ambition的螳螂,百度贴吧里还没有多少人知道这个17岁少年有着两个韩服账号,一个是韩服第一,一个是韩服第二。四个月后OGN夏季赛决赛简直像命运为Faker搭建的最完美的舞台,使“天才少年”真正地一举成名。

那场关键的决胜局后,涌现出来的报道标题有《Faker让你见识真正的劫》、《OGN见证神迹》、《Faker丝血反杀满血劫,我才是世界第一》等等。面对Faker在“双劫大战”的操作,“大牛”会一个技能一个技能地分析,观众也会有各自的见解。

“双劫大战”确实让Faker成为被更多人知道的“天才少年”,不过不是所有人都会感到服气,毕竟职业电竞选手里的“天才少年”多得很。但在S3全球总决赛夺冠后,这个“天才少年”渐渐有了别的称呼,又过两年,那个称呼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为他所独有。

3.“大魔王”

2016年英雄联盟季中赛上,看到Faker的沙皇被RNG中单Xiaohu的妖姬追着杀,有些人会问:“我不玩英雄联盟,Faker真的有那么强吗?”

百度贴吧里,有人会用上面那句话来反问,他们还会开玩笑地说:

这年年初,中文舆论场出现了一件大事“帝吧出征”。由于“周子瑜事件”以及台湾选举隐涉“台独”言论,百度贴吧里的“李毅吧”,也是“屌丝”一词的起源地,开展“FB圣战”——组织网友到三立新闻、苹果日报等媒体的Facebook主页留言。

这个足球运动员的个人贴吧可以说是一个庞大、完整且有序的作战系统,快速建起以QQ群为阵营的十几支纵队,单单管理人员就有九十多人。他们以发表情包的形式进行战斗,并且特别强调出战不要骂人。

类似的“出征”其实早在20世纪末就有,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后,以高校学生为主体的第一代网民活跃在论坛与BBS平台,面对1998年印度尼西亚的排华骚乱以及1999年北约轰炸中国驻南联盟使馆,他们就曾进行集体抗议——这些事件的本质都是爱国情绪的输出,都是对于公共、严肃的政治性事件的发声。

当2016年英雄联盟季中赛在中国上海举办,距离“帝吧出征”已经过去四个月了。前来参赛的Faker被问到LPL有没有让你印象深刻的选手,他回答说:“我比较喜欢在韩服比较礼貌的选手们,所以我比较喜欢EDG的选手们。”

观众并不会细究什么叫“在韩服比较礼貌”,或者为何是另一支LPL战队EDG而不是代表LPL参赛的RNG。相较于此,他们更热衷于拿“海底捞”来开玩笑——首日胜利后Faker去吃了海底捞火锅,接下来惨遭四连败,他们会想到EDG吃了牛肉面后有过相似的经历。

现在谈起Faker的高光操作,比如“永不石化”,其实很多都发生在2015年。S5全球总决赛的决赛第四局,Faker使用瑞兹,以百分百参团率打出9-0-4的完美数据,帮助队伍以3:1夺冠——在此之前,从来没有过一个人两次捧起召唤师奖杯。

那一年,几乎所有官方解说都称呼过Faker为“大魔王(Demon King)”——它是对Faker操作的赞叹与恐惧。除了外卡队伍BKT中单掏出一把瑞兹,只有Faker在S5全球总决赛期间使用这个英雄,瑞兹也成了“大魔王”的具象化。

虽然观众会称呼Faker为“大魔王”,但他们仍会说Faker的沙皇玩得并不好,不仅是这次季中赛上被Xiaohu的妖姬追着杀,再早一点,他的沙皇还被欧洲中单Febiven单杀,对方使用的英雄便是劫。

他们道:

正是因为以“单杀Faker”为荣,他们才总喜欢讨论Faker被单杀的事情,只是不得不承认“单杀Faker”变得越来越容易了,因为“大魔王”正在褪去极具攻击性的特质而选择更团队的打法。

4. “神”

当Faker在国家体育场(鸟巢)放下鼠标、掩面哭泣,许多人为之动容。

2017年,那个能用一篇《金州不相信眼泪》扬名的BBS论坛时代已经远去,只有一些词汇留到现在,比如“灌水”,源于对那些没有实际阅读意义的帖子或评论的唾弃。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腾讯微信与新浪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平台崛起,前者是熟人间的社交,意味着它注定走向克制;后者是陌生人间的社交,意味着它将注定向放肆。

Faker又一次来到中国上海,又一次对阵RNG,这次是S7全球总决赛的半决赛。他用五把服务于团队的加里奥,把这支本土战队硬是挡在鸟巢决赛门外。那天,微信朋友圈里有人说:“天上飞的是我的偶像,地上碎的是我的梦想。”

S7全球总决赛前,Faker已经三次过参加全球总决赛、三次夺得冠军,但在这一年他未能如愿——他所在战队的SKT遭到同赛区的战队SSG零封,“Faker哭了”的话题火速登上微博热搜榜第一。

“李哥”是指Faker,因其名字叫做李相赫,能说是既亲切又带着敬意的称呼。他们的敬意在Faker鸟巢决赛失利后依然存续。

“Faker哭了”的话题下,也有别的声音冒出头来。

可是这样的声音很快就被盖过去了。

尽管Faker未来一年没能登上世界舞台,但他的身份还是那么特别,与其他英雄联盟职业选手不太一样——不仅仅是成绩优异的电竞明星,还被视为榜样,连拳头游戏发布的《英雄联盟编年史》都是从1996年算起,把Faker的出生作为这一切的开端——Faker被视为这一项目的“神”。

观众不仅关注“Faker”在赛场上的表现,还热衷于窥探赛场外的“Faker”。然而,一些事物已经在不动声色、悄无声息地发生改变了,只是当时并没有留心。

2017年的3月,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基金创始人Ray Dalio发布了名为《民粹主义现象》(Populism:the Phenomenon)的研究报告,对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美国、日本与欧洲多国出现的民粹主义浪潮以及经济状况作出了分析,提出当前发达国家的民粹主义指数已经接近二战前的水平。

民粹主义是一种与精英主义对立的价值观,标榜自己维护平民的利益而反对权威,强调坚决地和“敌人”开战——他们需要有敌人,需要让危机延续下去。到了2019年,无论是战乱地区还是发达国家,大规模暴力破坏活动频繁出现,似乎都在印证着Ray Dalio的观点。

S9全球总决赛半决赛,再次回到世界舞台的Faker出现在直播镜头前。这次没有加里奥逆天改命,所有观众都能看到Faker的手在颤抖——从来没有“神”而只有凡人,Faker终究是凡人。

他们还是会说:“不要嘲笑下山的神。”

5. “kr dog”

2022年英雄联盟季中赛RNG夺冠的狂欢中,这句话被大量复制发送。

2019年年底的全明星活动上,被问到LPL印象最深刻的选手是哪位,Faker还没开口,台下观众就已经在齐声说“没有”,果然,他的回答正是“没有”。

S11全球总决赛开始前,“你有没有特别想遇到的LPL队伍或选手”这一问题被提起,Faker并没有讲出一个具体的名字,只说:“我想和LPL的前两号种子EDG和FPX交手,因为我觉得他们在夏季赛中都打得非常好。至于选手,我没有特别想遇到的选手,因为我只想专注于如何提高自己,而不是专注于他人。”

经历了小组赛,类似的问题又被提起,Faker还是回答:“我不太记得清他们的名字,但是我对EDG印象深刻,也对LCK一些队伍印象比较深刻。”

2022年,Faker恐怕不知道自己是第几次被问到这个问题了,这次他的回答却有完全不同的结果——借其ID音译而出现的外号,不仅是“大飞老师”,还有通过其单亲家庭的身世联想到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充满恶意地称他为没妈妈的“小蝌蝌”。

此时人们很少再说“大牛”这个词了,意见领袖这一身份已经被污名化了。人们会在微博勾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所谓的“个性化定制”,平台通过算法来源源不断地推送相似信息。而在短短几分钟甚至几秒钟,他们就能把自己的想法发出去,或者直接转发别人的想法。

一些学者会用一个老词与一个新词来形容当下的舆论场:一个是最早出现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的词,现在被重新提起,那就是“后真相”,这里人们的感觉比事实更重要的;一个是2017年特朗普正式就职美国总统才出现的词,那就是“替代事实”,这里事实并非唯一而能被替代。

有些人的印象里,Faker应该是个谦虚、认真、只会找自身问题的人,

事实上,在中文舆论场外,国外观众并没有把Faker对RNG选手没有印象的回答放在心上。

这些人还是讲道,

他们说的是两年前季中杯T1 vs TES比赛,T1上单选手Canna在英雄图奇的图标上做了停留,这并不是一个符合版本的英雄,因其称号为“瘟疫之源”而被认为是在侮辱爆发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随后的比赛直播里,有个Faker笑着看向Canna所在方向的镜头。

有些人则会反驳,

他们开始在中文舆论场内厮杀起来。

又要牵扯到今年3月发生的事情,Faker在韩服碰到LPL选手Qingtian,后者消极游戏引来Faker抱怨,当韩文被翻译成中文,造成了巨大争议。

2022年新浪微博上存在的言论跟1862年写在传单上的口号看起来如此相似,似乎只有媒介不同罢了——当年名为《青年俄罗斯》的宣言被以邮局递送、街头分发等的方式传播出去,上面写的就是“谁不和我们站在一起,谁就是反对我们,谁反对我们,谁就是我们的敌人,而对敌人就应该用一切手段予以消灭”。

160年前,这样的区分敌我公式让激进革命者都感到恐惧,连主张暴力革命的人都持否定态度,以致于他们说:“某些年轻人中还存在着可怕的自欺欺人,完全不了解我们的危险处境。他们大喊大叫做出决定,好像他们代表了整个人民……”

彼此说理的场景消失,说什么、怎么说变得不再重要,重要的是立场。比起讲诉自己的光辉历史来激发爱,他们更乐于渲染别人的错误行为来煽动恨。愈演愈烈地,不仅仅是立场不同的人是敌人,只要不同意或沉默就要被消灭,最后情绪压倒事实、立场胜过是非。

新浪微博上,一边会问,

另一边会说:

然后,发问者会道:

爱国情绪的输出不只出现在公共、严肃的政治性事件中,早已转向追星、游戏等商业消费活动里,恰恰更像是偶像文化下的身份认同。

英雄联盟之外的项目里,当他们翻看别人微博,发现这人曾在季中冠军赛期间为T1加油助威,他们也会道:“kr dog滚开!”

2022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的第三年,口罩还是长在人们的脸上,国家与国家间的入境限制还没有完全取消。

新冠肺炎疫情俨然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面临的最大危机,使得支撑全球治理的“多边主义”陷入困境。上一年年底,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试卷上,“多边主义”被选为考题,材料写着“世界需要真正的多边主义……”

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共享与交流或许从未显得如此 重要。

猜你喜欢

天才少年战队总决赛
分数就是王道:一个天才少年如此陨落
江山如此多娇——天才少年的传世名画
超能磁战队
超能磁战队
中国蓝战队
总决赛必杀技
2014-15NBA 总决赛第五场第四节还剩3分50秒
2014-15 赛季NBA 总决赛第五场第四节还剩7 分30 秒
相信自己,“向着明亮那方”前进——《读天才少年维克多》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