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竞技历史上一次最伟大的押注
2022-08-08文杨直
文 杨 直
2022年的英雄联盟季中邀请赛注定将成为《英雄联盟》电竞历史上最具争议性的一次国际性赛事。对于一些好事的观众而言,它就像一座有待挖掘的宝矿。
互联网一直藏不住什么秘密,就像T1上单Zeus屏幕右上角的ping值数字,还有比赛中消失的15分57秒。
有细心的观众发现,总决赛里的15分57秒消失了,紧跟着15分56秒的是15分58秒。有趣的是,在之后的一局里,也许是导播的疏忽,15分57秒重新回来了,但紧跟着的却是15分59秒。
导播在试图隐藏1557这个数字。作为英雄联盟社区里一个著名的数字梗,1557源于2019年MSI上IG对阵SKT的一场比赛。IG只用了15分57秒就推平了SKT的水晶,创造了英雄联盟电竞历史上最短的比赛时长。
导播不惜冒着出错、暴露的风险隐藏这个数字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但都绕不开T1的传奇中路选手,已经26岁的Faker,李相赫。
入局
2012年,拳头敲开了KeSPA的大门。
在21世纪的头一个十年里,充分贯彻文化输出国策的韩国除了缔造出娱乐界的繁荣外,也无心插柳地培育出一个全新的事物——电子竞技。韩国人将一个个坐在电脑前盯着屏幕、快速操控键盘鼠标的少年打造成了国民偶像,再经由WCG输送给全球范围的观众。从Boxer到Nada、再到Bisu、Jaedong、Flash,这些人引爆了韩国的电竞产业,也顺势引爆了电子竞技在全球范围内的第一股潮流。
尽管2011年时,享誉全球电竞社区的明星选手已不再是韩国人的专属,但对于一个从零开始的项目而言,带着上一个时代影响力的韩国,依然有着足以让人下重注的示范效应。
趁着KeSPA和暴雪闹掰的契机,带着巨额的资本,拳头用“只提供支持,赋予绝对自主权”这一和暴雪完全相反的态度撬动了庞大的韩国电竞体系。
拳头和韩国政府、巨头财阀共同开启了一场赌注庞大的赌局。坐在另一侧的对手则是商业上惯有的不确定性。所有人都在期待着一个超级巨星的出现,就像终结了上一个十年RTS之争的Flash一样。
2012年,天梯里一个名叫GoJeonPa的玩家被招入SKT二队,改名Faker。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拳头和KeSPA就知道,他们找到了想要的人。
没有人一直处在竞技状态的巅峰,但站在更长的时间维度上,Faker确实创造了无人能及的成就。他三次夺得全球总决赛冠军、两次夺得季中赛冠军,以及拿下了10个OGN/LCK联赛冠军。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LCK春季赛里,他率队打破了自己2015年率队取得的连胜记录。不管当下如何,但回看过去十年,用科比、梅西等人类比Faker在《英雄联盟》项目上的地位并不为过。
如前文提及,Faker的出现是拳头和韩国赛区的一次豪赌。该如何理解这种豪赌?一方面,拳头之所以找到韩国赛区,无异于看中了当时韩国在电竞产业的示范效应,在之后起码三四年的时间里,这种判断也是正确的。但从结果看,拳头从一开始就希望保留对全球所有赛区的控制力。
于是,拳头固然对韩国赛区有着资本上的支持,但权力的让渡也许是更大的成本。因为资本上的支持随时可以中断,但权力的让渡却不行。从2015年开始,拳头和韩国赛区经历了连续几年的博弈才拿回了当初让渡出去的权力就可以证明这一点。
为了将Faker培养成一个本赛区乃至全球范围内的超级巨星,韩国赛区承担的成本同样是巨大的。事实上,在2013年为韩国赛区捧回首个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奖杯后,也许是惯性使然,即便接下来一年里,SKT和Faker的表现均不佳,更多有好成绩的选手出现,整个韩国赛区依然没有改变选择。放弃,同样意味着巨大的风险和成本。以2015年ESPN发表的一篇报道为例。作为美国颇具影响力的体育媒体,ESPN曾经将Faker和Mata并列为同一高度的明星选手。
Mata成名的契机自然是2014年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然而,不管是Mata的队友Pawn,还是2015年KT的中单Rookie。当他们像当年Faker战胜RYU、Ambition那样战胜Faker时,收获得却不是称赞,而是来自粉丝们的诋毁。纵然,观众的这种反应可能源自于所谓的饭圈文化或其他方面,但以韩国赛区自身具备的权威,他们本可以阻止这一切。结果即是,在2015年MSI救助失败却拿下同年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冠军后,KeSPA依然选择将年度最受欢迎电竞选手的奖项颁给Faker。
那么,对于LCK赛区和拳头而言,Faker又带来了什么呢?
从S3开始,人们对于LCK赛区的关注和对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的关注一样,节节攀升。
2013年,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的总观众数大致在2200万,而到了2015年,这个数字已经飙升到4600万。其中,有SKT出场的比赛总是能获得最高的观赛量,这一现象在2015年至2017年达到巅峰。
从2016年开始,ESCharts统计了中国地区之外的海外观众对LCK的关注度。2017年,观众峰值是57万,观看时长接近3200万小时,到了2020年,观众峰值增长到107万,观看总时长接近6600万小时。
当然,并不是说Faker是导致增长的唯一因素,但考虑到这几年韩国赛区在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上的表现,以及明星选手和关注增长之间的联系,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Faker。
毫无疑问,拳头和韩国赛区都赌赢了。一张张来自外赛区的支票,以及Faker的知名度以英雄联盟全球赛事体系为杠杆撬动的资源都表明,他是英雄联盟电竞生态里最有价值的资产。
从李相赫到Faker
不止在电竞和体育领域,在所有文化领域里,标志性人物的出现都会引爆相应的潮流。当年韩国赛区涌现出了包括Faker在内的一批优秀选手,为何韩国电竞体系选择了这个年轻人?
在对于体育明星、摇滚明星等文化领域标志性人物的研究里,观众对于新奇性的追求是一个常被提及的理论。简单解释,就是追求超出认知水平的惊喜,本能地在竞技赛事里追寻新奇的内容或新奇的人。一个有力的证据是,当年贝克汉姆转会至北美足球联赛的时,短期内赛事的上座率提升了55%。
依靠着双劫之战和崛起的SKT,命运眷顾了Faker。
由于Faker的崛起几乎和《英雄联盟》的崛起同步,因此,在赛事中,有意或无意地,他享受到了最多的公共资源。几个例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个过程。首先,Faker的崛起和LCK赛区的崛起同步,LCK赛区的崛起又依赖于超越当时认知的技战术体系。这时,对于那些全新的观众而言,Faker就是理解比赛、看懂比赛最好的抓手;其次,2013年之后的几年里,《英雄联盟》的赛事内容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称不上好看,拳头为此摸索了近三年才确定了调整的方向。在乏陈可善的内容里,Faker作为知名选手,其和Ryu、Ambition、Impact等选手的恩怨情仇丰满了赛事的内容,提供了全新的叙事逻辑。最后。在那几年里,每当Faker处于低谷时,所有人都认为他的时代已经过去时,他总能出乎意料地再次展现出统治力。就像是很多“越老越妖”的运动员一样,Faker似乎总能找到对抗时间的办法。
然而,Faker并不是唯一一个能够创造这种新奇性的选手,同时期的Madlife、Insec同样有着超出认知的表现。2015年,ESPN曾专门撰文将Faker和Mata视为同一级别的明星选手,候选者甚至包括了Madlife。
事实上,在对于体育明星推动所属运动或商业机构发展的分析上,一系列实证研究证明名气之外,成绩是另一个因素。简而言之,只有持续创造好成绩的体育明星才能对观众或粉丝们产生持续性的“正面影响”。
2013年,Faker跟随着SKT为韩国赛区拿回了一个“救急”的全球总冠军,这初步奠定了他在韩国赛区的地位。2014年,LCK赛区开始逐渐坐稳第一赛区的位置,展现出超强的统治力,在涌现出超一流战队三星蓝白的同时,Faker和SKT却陷入了低谷,甚至在2015年,首次没能代表LCK赛区在国际赛事季中邀请赛上夺冠。从结果看,整个韩国赛区在宣传上的支持,帮助Faker度过了这个难捱的时期。
当2015年韩国赛区面临大量年轻选手外流,青黄不接时,Faker又意外迎来了新的机会。他不仅率队在2015年全球总决赛上以15胜1负的战绩闯入总决赛,更是在2016年全球总决赛的半决赛阶段,率领SKT和RoxTigers一起,贡献了英雄联盟电竞史上最精彩的BO5之一。
也许是巧合,但那几年里,每当“属于Faker的时代过去了”之类的论断出现时,恰恰就是Faker逆势崛起的开始。纵观英雄联盟的电竞历史,只有Faker能够不断打破时代的认知,持续地提供令所有观众兴奋的新奇性。同时,他也用一个接一个的冠军将那几年英雄联盟不断提升的影响力汇聚到自己身上。
直播加剧了幂律分布。并非是更多观众涌进了Faker的直播间,而是直播构筑的全新交互形式给日常的讨论提供了足够多的素材。至今,在互联网平台上,关于Faker的一系列直播细节仍然是粉丝们定义、理解、介绍Faker的依据。
举个例子,提到Faker的职业性,很多人会反复提到一个细节:2015年痛失MSI冠军后,陷入低谷的Faker开始加练。一次偶然的机会,当终于获胜的他想要和队友分享喜悦时,却发现训练室里只有他自己。这个细节被粉丝们单方面无限解读。
到这里,我们就能理解李相赫为何会成为Faker了。2017年之前,在个人层面,是顶尖的竞技水平、超长的职业巅峰期、前所未有的成就以及公共语境里的赞美汇聚在一起的结果。而背后,则是拳头以资本和权力为筹码,撬动了整个韩国赛区的资源,豪赌出的结果。
2017年之后,Faker就像是一个雪球,越滚越大,鲜遇挑战者。
Faker效应与Faker的价值
在全球范围内,Faker成了英雄联盟电竞蓬勃发展景观的缩影。他的价值也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直接价值,另一部分是借由Faker效应产生的间接价值。
直接价值没什么好说的,来自全球各个赛区一张张的巨额支票和T1不惜付出的股权代价就是最好的证明。据传,2021年年底的转会期里,某赛区为了引入Faker,甚至拿出了一张空白的,随意填写金额的支票。
这些巨额的投入并非是为信仰充值。
前面提到,直播的出现让社区里大量的关注度汇聚到Faker的身上。德国经济学家乔治弗兰克提到:“如果根据他人给予我的关注度相应地衡量我对他人的关注度,一种关于‘关注度’的核算系统很快就会被建立。它引用类似个体注意力社会股价这样的衡量指标。正是注意力资本的股票交易界定了‘名利场’这一表达方式的确切含义。
如果说,拳头和OGN、韩国财阀的投入成功将Faker打造成《英雄联盟》电竞赛事里的第一品牌,那么粉丝们则用不断投入的注意力将其打造成“名利场”里的蓝筹股。
在经济学里,选择的成本来源于放弃,这也是一种间接衡量价值的方式。当投入到Faker话题里的关注度被投入到其他内容上,进而产生直接经济收入时,这部分价值就是Faker以一己之力创造的。同样,在不停被讨论的过程里,对公共传播资源的占据背后对应的价值也如此。
宏观上看,借由Faker效应,Faker创造了更大的间接价值。
从2013年开始,《英雄联盟》社区鲸吞了大量全新的观众。在这个过程里,Faker无疑提供了内容的抓手。不消说有Faker参加的全球总决赛里,其出场时的高观赛量,其与其他选手在竞技上的“恩怨”,也提供了明确的叙事逻辑、内容抓手和情感载体。同样,如果说Faker减少了观众选择的成本,反过来,这也是其提供的价值。
在全球范围内,除了观众之外,许多玩家都将Faker作为信仰,选择成为职业选手。这无疑是英雄联盟和同类型游戏相比一个巨大的优势。一个典型的例子即是,同样作为影响力巨大的国际型电竞赛事,和DOTA2国际邀请赛相比,在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上,我们总能看见更多年轻且陌生的面孔。
2019年时,我的同事在参访LPL官方建立的青训营时,不少青训选手仍将其视为精神偶像。S11开始之前,LCK赛区新崛起的世界级中路选手ShowMaker和Chovy也同样提到了自己的偶像是Faker。
毫无疑问,在《英雄联盟》的“宇宙”里,Faker效应遍及每个角落。该如何理解这种效应?
首先要被提及的,就是需求端的变动。整体上看,电子竞技产业的模式就是通过内容吸引注意力从而获利。在这里,需求端即是指观众消费内容的意愿和强度,供给端则指包括资本、选手等内生产资料。
毫无疑问,在需求端,起码在线上,Faker的影响力仍然类似于体育明星、摇滚明星等文化领域标志性人物,通过自身的出现提升了观众消费相关内容的意愿和强度。前者可以用观赛量来衡量,后者则可以用观赛时长来衡量。甚至如果引入注意力经济的概念,那些发生在公共场景里的讨论,都是其影响力的具象化。
关注度之外,在传统体育中,明星的加盟在短期内同样会推动赛事的上座率、衍生品的售卖以及讨论频率。然而,考虑到电子竞技主场的缺乏,后者很难被证实。
在Faker成名的十多年里,有一点,他表现得和体育明星十分类似。这种影响往往难以察觉,却对运动本身影响深远。
在供给端,职业选手作为赛事内容的生产资料,其源源不断地出现意味着内容产出的稳定,而异质性,类似ShowMaker或Chovy的出现,又保证了内容里新奇性的延续。从另一个角度看,超级巨星的出现如果驱动了更多人选择进入职业体育领域,而职业体育的职业路径又是金字塔式的,那么当职业俱乐部的容量有限时,更庞大的青训基础意味着更容易选出优质的预备役选手,产出更优质的内容。
这种影响虽然不易察觉且难以量化,但也许为英雄联盟项目在商业上跃迁式的尝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从结果看,英雄联盟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在全球范围内均孕育出不同大小商业联盟的电竞项目,而身处其中的俱乐部都显著地取得了资本意义上的成功。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在福布斯杂志从2018年起推出的年度最有价值电竞公司的排行里,以英雄联盟为“主营业务”的电竞初创企业,几乎完全占据了前十名的位置。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给他一个支点,他能够撬动地球。而Faker,就是那个支点。
结语
不管如何,在《英雄联盟》电竞第一个十年里,Faker最终成为了唯一一个被不同文化背景观众接受的超级巨星。这也间接证明了,电子竞技赛事没有脱离传统体育赛事摸索出的发展框架。
但起码在《英雄联盟》上,在第二个十年里,拳头也许要解决一个更棘手的问题。一个被忽略的事实是,回顾Faker的崛起时,固然不能忽略拳头对韩国赛区的支持,但更多应该归功于曾经的SKT、曾经的OGN,而非拳头自己。
然而,站在更长的时间周期里,不管是一项运动,还是一项商业赛事,超级明星总要被替换。在相对漫长的岁月里,参与到不同赛事运营的主体都已经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方法,那么拳头的方法是什么呢?
起码在VALORANT过去两年的电竞发展过程里,我们尚且无法观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