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对社会边缘化群体的改造
——以陕甘宁边区改造“二流子”问题为例
2022-08-07刘亚妮孙畔畔
刘亚妮 孙畔畔
(兰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抗战时期,“二流子”问题是陕甘宁边区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之一。近年来,关于陕甘宁边区改造“二流子”问题的研究,成果颇丰。①代表性研究成果有孙云:《典范教育与新人再造——抗战时期延安边区二流子改造运动再认识》,《党史研究与教学》2018年第2期;吴云峰:《论陕甘宁边区对二流子的改造》,《党的文献》2018年第2期;冯佳,刘金新:《“二流子”改造运动对新时期社会治理工作的启示》,《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8年第2期;崔生飞:《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社会边缘化群体改造研究》,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5月等。研究者主要从边区改造“二流子”的背景、原因、方法、成效及经验启示等方面进行论述,具有重要的借鉴与启发意义。而对“二流子”的界定、“二流子”问题形成的原因和改造“二流子”的必要性关注不够,或者分析不够全面深入。进一步研究和总结陕甘宁边区改造“二流子”问题的经验,对于今天改造社会边缘化群体,治理类似社会问题,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本文尝试从明确“二流子”的界定入手,全面深入地分析边区“二流子”问题形成的原因和改造“二流子”的必要性,总结概括改造“二流子”的主要措施及成效。以期深化陕甘宁边区改造“二流子”问题的研究。
一、陕甘宁边区的“二流子”问题及其成因
(一)“二流子”的界定
改造“二流子”的前提是要首先明确哪些人是“二流子”,民间和边区政府存在区别。民间对“二流子”的理解是,“二流子,是对陕北农村不务正业,不事生产,以鸦片、赌博、偷盗、阴阳等为活,搬弄是非,装神弄鬼,为非作歹的各种人的统称”①朱鸿召.延安日常生活中的历史(1937—1947)[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58.。如果以民间的这种标准来判定谁是“二流子”,那么在实际的改造工作中容易发生偏向。例如,生活在延市西区侯家沟的群众李秀珍,种了6埫地,没有做坏事,也没有不良嗜好,每年还给国家上交公粮,就因为曾经是延安城里人,没吃过什么苦,也不怎么会种地,生活过不下去的时候,把家里养的牛卖了,村里大都是吃惯了苦的穷苦人,就认为他是“二流子”。②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陕西省档案馆.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第二编农业[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6:521-522.这就把“二流子”的界限定得过于宽泛。又如,赤水地区的一位乡文书把一个以出租土地为生,同时雇人劳作的地主定为二流子。③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陕西省档案馆.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第二编农业[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6:522.仅仅因没有参加生产就把他定为“二流子”,过于片面化。还有把那些主动参加生产,同时带有不良行为习惯的,还给巫神作吹手的,或嫖娼、赌博、浪荡的人定为二流子。④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陕西省档案馆.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第二编农业[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6:522.不考虑他们在生产中的地位,不问他们的生活来源,单纯以他们的行为来判定,过于表面化。
针对在判定谁是“二流子”的过程中发生的偏向,边区政府认为,应该从实际生产生活状况出发,以对生产的关系,即以生活来源为主要标准来划分“二流子”,“(1)完全无正当职业而靠不良行为(如偷人、嫁汉、招赌博、贩卖违禁品、拐骗、做巫神、当师婆、胡挖乱抓,只要能作为生活手段,汉奸特务也干……)维持生活者为二流子。(2)有正当职业,又兼靠不良行为为生活手段者为半二流子。(3)至于完全靠正当手段为生活手段,但染有不良嗜好或不良习气者(如本人有不良嗜好,但不靠卖违禁品为生活,耍赌博但不靠招赌生活,积极生产但又大吃大喝等),不算作二流子,而应算作有不良嗜好或有二流子习气的公民。”⑤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陕西省档案馆.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第二编农业[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6:522.
(二)关于“二流子”的数量
关于陕甘宁边区“二流子”的数量,以往的研究者很少交代清楚,本文尝试对此进行梳理。根据延安市的调查,1937年前全延安市区人口不到3000人,而流氓地痞就将近500人,占人口总数的16%,延安县的材料则是,1937年人口为3万人左右,流氓地痞数字为1692人,占人口比率的5%,如果以延安县流氓比率数来推算全边区,则140余万人口中,二流子占7万人左右,即从低估计,说革命前全边区有3万流氓分子,当不为过。⑥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陕西省档案馆.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第二编农业[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6:518.这里估计的“二流子”数量不是边区进行改造的“二流子”数量,因为此处的“二流子”或“流氓分子”指的是陕甘宁边区建立民主政权前的流氓阶层,与边区政府划定的“二流子”内涵不同。在边区建立民主政权前,旧统治阶级鄙视劳动、贪污腐败、欺压鱼肉底层民众,并凭借着阶级特权过着不劳而获的剥削寄生生活;而广大底层民众由于被旧统治阶级剥夺了生存条件,过着吃不饱、穿不暖、住不好的悲惨生活,再加上沾染烟酒嫖赌等不良嗜好,就产生了流氓阶层。
陕甘宁边区民主政权建立之后,推翻了以前的恶劣势力,进行过土改的地区,农民都重新获得了土地,没有进行土改的地区,边区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且鼓励发展工商业,因而广大群众重新获取了生存的条件。再加上边区实行禁烟禁毒禁娼的政策,提倡生产,基本上消灭了,至少是大大削弱了从前的不良习气。这样一来,就摧毁了流氓阶层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故而,边区民主政权建立前的流氓阶层人数迅速减少,很少再产生新的,与此同时,尚存的流氓阶层情况也与过去的不再相同。人们把边区民主政权建立前的这类人叫作流氓,把边区民主政权建立后的这类人叫作“二流子”,叫法的不同也反映了其内涵和社会影响的差异。过去的流氓主要靠敲诈勒索、坑蒙拐骗、打家劫舍等不法行为为生,以及帮助恶劣势力欺压民众;而边区民主政权建立后的“二流子”,对社会的影响程度减轻了,他们好吃懒做,游手好闲,再就是串串门子,挑拨是非,小偷小摸,妨碍生产,危害社会。边区民主政权建立后“二流子”的存在,不再是社会制度的产物,曾经3万多人的流氓分子绝大部分都自觉地转变成了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根据边区政府的划分标准,截至1943年年初,全边区已只有“二流子”9554人,3万多的流氓分子有三分之二已变成了好公民。①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陕西省档案馆.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第二编农业[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6:519.
(三)“二流子”问题的成因
截至1943年,边区仍然存在数量众多的“二流子”,有着深刻且复杂的主客观原因。军阀、豪绅、地主等封建势力的剥削压榨,自然灾害,战乱和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的落后是产生“二流子”的客观原因。而个人主观因素则是产生“二流子”的主观原因。
1.军阀、豪绅、地主等封建势力的剥削压榨。边区农民在封建势力的残酷剥削下过着极其悲惨的生活,封建势力对农民剥削压榨的手段和形式是多重的。政治上,地主、豪绅和军阀相互勾结,对农民收取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根据延安的调查,革命前的苛捐杂税有洋烟税、白地捐、警察捐、维持费、灯头捐、印花税、修城费、驴驮捐、羊税、血税、羊毛税、契税,这些是固定的捐税,还有临时的,如建设费、接(救)济费、年节费、支应费等,总计在40种以上。②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陕西省档案馆.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第九编人民生活[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6:10-11.经济上,土地牲畜集中在地主手中,如陇东分区的镇原五区四乡全乡土地13069亩,两家地主有地7400亩,占全乡土地56.6%多。③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陕西省档案馆.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第九编人民生活[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6:9.地主一方面对农民收取高额的地租,另一方面再利用高利贷继续盘剥农民。地租之高有所谓五五、四六、三七、二八数种,五五者即每年收成地主、佃农各半,二八者即地主得八成佃户得二成,普通佃租都在五五以上,大多数的农民,在缴纳佃租以后,所剩无几,有时竟连种子都收不回来。④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陕西省档案馆.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第九编人民生活[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6:9.而高利贷的利率从四、五、八至十几分不等,有所谓“十付七”者,即借时预扣十分之三;有“大加一”者,即月利十分;有“驴打滚”“连根倒”“牛犊账”等,即利上加利的意思,四个月甚或一个半月后便本利相等,农民一落到高利贷手里,就被抽筋剥皮直到破产。①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陕西省档案馆.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第九编人民生活[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6:13.因此,在封建势力的层层剥削压榨下,许多农民失去生存条件,过着食难果腹,衣难蔽体的穷困生活,沦落为流氓阶层。
2.自然灾害。边区处于西北高原,气候条件恶劣,经常发生旱、雹、水、冻、霜、瘟等自然灾害。当地群众多年有“三年一歉收,十年一大馑”“三年一小旱,五年一大旱”“一年庄稼两年忙,一年旱灾两年荒”等说法,反映了边区境内自然灾害的频发性和严重性。边区那时候算得上是全国受自然灾害侵蚀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每年总有些区域遭受旱、涝、雹、虫、霜、冻、疫等自然灾害。1941年,15个城市或县城发生了旱、雹、冻、霜灾,受灾面积达18万亩之多,受灾人口将近10万;1942年,17个城市或县城遭受水、雹、风、虫、瘟灾,受灾面积多达84万亩,粮食损失近9000石,被毁房屋3000多间,死伤超过800人,损失牲畜近1300头,猪羊4万多只,灾民人口达35万人之多。具体灾情统计如表1。②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陕西省档案馆.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第九编人民生活[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6:218-224.一年接一年的天灾直接导致边区农田大幅度减产,根本不足以完粮纳税,人民生活极端困苦,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些人被迫沦为游手好闲的“二流子”。
表1 灾情统计表
3.战乱。连年战乱使边区人民的生活苦不堪言。建立苏维埃政权前,边区基本上处于军阀的残酷统治之下,当地民众的日常生活长期受到动乱和暴力的侵扰。同时,这里的民众还遭受着匪祸的肆虐。中共中央和西北苏区政府高度重视匪祸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治理匪祸的政策措施,取得了不错的成效。然而,西安事变后,边区土匪势力死灰复燃,这一时期的土匪不同于从前的经济土匪,是具有一定社会背景的政治土匪。这些土匪受到日本帝国主义、国民党顽固派和地方反动军阀的支持,以颠覆边区抗日民主政权、破坏边区安定团结为目的,侵扰着边区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再加上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的到来,蒋介石围剿的重心也随之而来,这里的民众不断地遭受着战乱。在这样充斥着战乱的社会环境下,很多人失去生计,走上绝路,沦为“二流子”。
4.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的落后。边区文化教育卫生事业极其落后,这是产生“二流子”的社会根源。知识分子稀少,到处都是文盲;在广大的乡村,学校很少,穷人子弟没有学可上;几乎没有文化设施,民众缺少文化生活;医疗卫生知识匮乏,缺医短药,人口牲畜死亡率极高;巫婆神汉数量众多,招摇撞骗,为害乡里。人民群众生病了,第一时间不是去找医生,而是去找巫婆神汉,健康和生命根本得不到保障,生活在这里的民众吃尽了不识字、不讲卫生、封建迷信的苦头。文化教育卫生事业愈落后,人民群众愈无知,思想就愈愚昧,遇到天灾人祸,就愈迷信,愈相信鬼神等神秘力量,这就使得从事封建迷信活动的巫婆神汉等“二流子”大行其道。
5.个人主观因素。封建势力的残酷剥削、连年的自然灾害和战乱以及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的极端落后,都是造成边区民众在旧社会沦为流氓阶层,新社会沦为“二流子”的重要客观原因。但是,边区进行土地改革后,民主政权建立后,农民重新获得了生产生活条件,边区也创造了相对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仍然存在为数众多的“二流子”,个人主观因素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首先是受封建统治阶级寄生意识的影响;其次是自身惰性意识的支配,好逸恶劳;再次是心理承受能力差,遭受生活的打击后,一蹶不振,干脆放弃劳动,放弃自我。这些都使其在土改后,在拥有生产条件的情况下,仍然自甘堕落,游手好闲,不事生产,成为为害家庭,为害乡里,为害边区的“二流子”。
二、陕甘宁边区改造“二流子”的必要性
(一)“二流子”存在的严重危害
首先,经济方面,增加边区的财政负担。“二流子”不务正业、游手好闲、不事生产,他们或靠不良行为谋生,或靠家人支持养活,亦或靠亲朋好友接济生活,更有甚者靠边区政府救济生存,边区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民主政府,不可能对生活不下去的人民弃之不顾,每年都要拿出一部分钱粮救济他们,他们消耗着边区原本就匮乏的物质资源,给边区财政造成严重的负担。吴起县白豹区二乡的田丕苗,起初在定边保安队做事,保安队解散后,他就回家去了,把家中的三十多只羊、一头牛(母亲的寿牛)卖掉吸大烟,又打着驮盐的名义把驴赶出去卖了,晚上回家把锅也偷走卖了。他原先不在家的时候,母亲和妻子的日子还能过活,他回来以后,不仅没给家里赚一分钱,还把家里能卖的都卖了去吸大烟,把家里搞得一塌糊涂。①杨正发.面向群众:李培福传[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14:101.
其次,社会环境方面,败坏边区的社会风气。“二流子”靠赌博、偷盗、坑蒙拐骗、从事封建迷信活动等不良行为为生,容易在群众中起到负面示范效应,干扰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在群众中产生不良影响,破坏乡村社会治安环境,继而增加乡村社会治理难度。富县大升号区五乡木瓜山村高成福的媳妇,在河边洗衣服,看到一条花白蛇后受到惊吓,又患上流行性感冒,于是卧床不起,由于缺乏科学知识,便求助于巫神屈金贵,屈金贵说有蛇神搭灾,必须还愿。随后该村贾红奎和孙金财见有利可图,乘机敲诈,借口给蛇神修庙,并以香灰配各种颜色作神药,用以布施,先后骗取民财一万余元。②胡民新,李忠全,阎树声.陕甘宁边区民政工作史[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5:303.
再次,政治方面,“二流子”在生活没有着落的情况下,有的沦落为强盗土匪,为害乡里,有的被日伪汉奸特务收买利用,甚至加入其组织,从事一些破坏边区社会稳定的活动,对边区政权巩固构成极大威胁。吴起县四区五乡于家圪捞的农民刘生海,三十多岁,由于旧社会吃洋烟的人很多,他的父亲也吃洋烟,他就觉得躺在炕上抽洋烟很神气。二十二岁时,国民党军队到他村里卖洋烟放赌博,其他老百姓都很害怕,不敢去,他们便找上刘生海,起初假装热情,和他拉话,请他抽洋烟,没钱还给他钱。刘生海上了他们的当,给他们帮忙,等到赌博混开了,他们便不再搭理刘生海了,钱也不给,烟也不给。这时候刘生海烟赌却上了瘾,穷的连裤子都穿不上,从此当了十几年的“二流子”。只有被烟瘾逼得实在没办法了,才去做短工,但挣上两角钱,就要吃上四角钱的烟,所以常常欠了一屁股债,总是厚着脸皮去东邻西家吃上几口。亲朋好友都看不起他,婆姨也常常和他置气。边区建立民主政权后,禁赌禁烟,人人都参与生产,也就更瞧不上他,政府也常批评他。最严重的是1941年春天,俗话说“米面夫妻”,他没有粮食吃,婆姨就要和他离婚。①马骥.陕甘宁边区三边分区史料选编(上)[M].宁夏:宁夏润丰源印业有限公司,2007:225-226.
由此可见,“二流子”的存在,对自身、家庭和社会而言,都是一种消极因素,如不对其进行改造,任其发展,轻则造成社会财富流失,重则威胁社会稳定。
(二)社会教育的应有之义
边区文化教育卫生事业发展十分缓慢,在这里生活的广大群众绝大部分都是文盲,乡村生活充斥着封建迷信、赌博、吸食鸦片、不讲卫生等不良现象。而愚昧无知、封建迷信、贫穷落后正是“二流子”产生的社会根源。边区禁止种植、吸食和买卖鸦片,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吸食鸦片者戒烟,这些政策措施有利于改造因吸食鸦片而不事生产的“二流子”。边区打击整治巫婆神汉的非法活动,处罚伤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巫婆神汉,劝导其放弃歪门邪道,回归正途,从事生产,转变成为积极的劳动者,同时开展反对封建迷信,尊重科学的活动,这些政策措施有利于改造因从事封建迷信活动而不务正业的“二流子”。边区针对吸食鸦片者和从事封建迷信活动的巫神神汉采取的政策措施本质上都是就事论事,而彻底扫除文盲、增加群众的医药卫生知识、提高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才是从根本上杜绝“二流子”的产生。边区开展的针对成年农民,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思想政治觉悟的社会教育活动,就是基于扫除文盲、提高民众科学文化知识的目的而进行的活动。
(三)生产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顽固派对边区进行了军事经济等各方面严密的封锁。军事形势异常严峻,再加上由于军费及外援的断绝,边区的财政经济也遇到了极大的困难。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那样:“我们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国民党用停发经费和经济封锁来对待我们,企图把我们困死,我们的困难真是大极了。”②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92.为了战胜严重困难,巩固抗日根据地,坚持持久抗战,争取胜利,边区政府领导军民,贯彻中央提出的包括开展生产运动在内的“十大政策”。为了配合生产运动,进一步发展农业,中共中央还制定了包括调剂劳动力在内的八项农业政策。而奖励移民、劳动互助、动员妇女、动员“二流子”、着重优抗、军队帮助等办法,都是有利于劳动力调剂的。由此可见,改造这些“二流子”,使其参与生产,自力更生,不仅能够减轻边区财政救济的负担,而且能够增加劳动力,促进边区生产运动,推动边区经济发展。
(四)中共社会动员的客观需要
“二流子”的存在,由于其不良行为,再加上容易成为日伪汉奸特务收买利用的对象,对边区社会稳定、社会动员、政权巩固而言,是一种不安定因素。抗战爆发后,中共一直致力于动员全民族一切人力、财力、物力支持抗战。“二流子”虽是一群不务正业、不事生产的懒散的人,但仍然属于人民群众内部,属于中共可以动员抗战的人群。因此,非常有必要对他们进行改造,使其转变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参与生产,促进经济发展,支援抗战事业。况且,如果不把他们改造成为参与生产,支持抗战的积极力量,他们就很有可能被日伪汉奸特务收买,站到人民群众的对立面,从事一些破坏抗战,破坏团结,破坏边区社会稳定,威胁政权巩固的活动。
考虑到“二流子”造成的危害,从社会教育、生产运动和社会动员的角度出发,很有必要对“二流子”进行改造,以克服其不利影响,发挥其积极作用。
三、陕甘宁边区改造“二流子”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在边区,延安和华池两个县最先对“二流子”进行改造。自边区开展生产运动以来,延安县和华池县就开始了改造工作。紧接着边区党政也提出要改造“二流子”,但是还没有在全边区进行。1942年年底,西北局高干会议后,为了把生产运动发展到更高阶段,在全边区开始进行改造“二流子”。在延安各机关学校生产总动员大会上,朱德指示“在生产中,不许有一个败家子、一个二流子”①朱德.延安举行生产总动员,建立革命家务[N].解放日报,1943-03-06(01).。为了成功地对“二流子”进行改造,边区政府因地制宜,采取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改造“二流子”的主要措施
1.宣传教育,进行思想改造。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想彻底改造“二流子”,首先得从思想上入手,使他们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认识到“二流子”的存在对个人、家庭以及社会的危害,促使其思想发生转变。首先,发挥劳动英雄的模范带头和榜样引领作用,号召群众尤其是“二流子”向劳动英雄学习。劳动英雄在群众中有一定的威望,由劳动英雄出面劝说“二流子”改过更加具有说服性,尤其是从“二流子”转变成为劳动英雄的人。杨朝臣是边区有名的劳动英雄,距杨朝臣庄上有十里远的“二流子”张同华,整日里游手好闲,不事生产,杨朝臣知道后,主动找他,耐心地劝说他,借给他牛和镢头,帮助他制定生产计划,制定好计划后,担心他不努力,又和他变工,不久之后,张同华开出了荒地,养起了鸡鸭,也不去看戏了,怕耽误生产。有人问张同华为什么转变,他感激地说,是杨朝臣救了他,没有杨朝臣劝他,他这辈子就完了,是杨朝臣唤醒了他。②朱鸿召.延安日常生活中的历史(1937—1947)[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61.同时,边区政府在奖励劳动英雄的大会上,给劳动英雄佩戴象征表扬的大红花,请他们坐在群众面前的主席台上,给顽固的“二流子”挂上象征耻辱的白条,让他们站在佩戴大红花的劳动英雄旁边,形成鲜明对比,以此刺激“二流子”,使其受到教育。
其次,大会训斥,以此激发“二流子”的自尊心。在吴旗市召开的一次群众大会上,王县长大声训斥“二流子”高长腿,当众质问他为什么不从事生产,数落他偷偷地抽大烟,然后给他制定生产计划,规定他种五垧地,提出有什么困难,村里帮助他,再问他能不能成,在大家恨铁不成钢的注视下,他才答应种六垧地,随后县长要他戒烟,问他是自己戒还是去政府的窑洞里戒,他打算自己戒,紧接着问戒烟需要多久,高长腿说要一百多天,王县长不满意,逼迫问他到底需要多少天,他改成50天,王县长认为50天后就五月了,耽误生产时间,最后只给了他30天。①朱鸿召.延安日常生活中的历史(1937—1947)[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61-62.
再次,营造社会舆论,在边区形成“劳动光荣,不劳动可耻”的社会氛围。《解放日报》持续发表有关改造“二流子”的内容,有表扬改造好的,有批评不接受改造的,还有总结改造经验的等等。如《环县二流子改过自新 县府奖励积极生产者》《安塞民众盛会 杨朝臣张万库受奖 二流子数人当众受罚》《大家斗争顽固二流子》《怎样改造二流子——延县蟠龙区动员二流子生产的几点经验》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歌、童谣、秧歌剧等艺术形式中,也融入了改造“二流子”的元素。像《笑话二流子》的信天游、《二流子变英雄》的街头短剧、《劝二流子务正》的秧歌剧等。
定边县还发动促使“二流子”深刻反省的运动,让“二流子”深入反思做一名“二流子”都有哪些危害,为什么不事生产,甘愿做一名“二流子”等等,刺激“二流子”思想上发生转变。这些方法都从思想上教育了“二流子”,刺激他们进行自我反省,促使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继而引起行为改变。
2.提供帮助,解决生产困难。在边区政府的宣传教育下,许多“二流子”思想上发生转变,但是因其一直生活懒散,其中有些人或没有土地,或缺少劳动工具、耕牛、种子等生产条件,家里也没有存储下来的粮食,更没有渠道另找活干,此时,如果边区政府不帮助他们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困难,那他们还是不能受到本质上的改造。因此,各个地方从解决实际困难入手,给没有土地的“二流子”分土地,给缺少生产条件的“二流子”创造生产条件,使他们生活上有所依靠,这样就不会再找借口懒散消沉。华池县元城区二乡“二流子”王士杰,十几年来,一直嫖、赌、抽大烟,不参加劳动,全家人年年饿肚子。乱偷乱卖,妨碍庄子的生产。李县长了解他的情况后,和宋乡长一同做他的改造工作。全家人没有单衣,给他出主意,让他烧炭卖钱换布,没有柴烧木炭,宋乡长把自己后山的树木让给他砍,不会烧炭,亲自教他。就这样,王士杰不再耍赖,开始认真烧炭。提起种地,他没有牲口、镢头和铧,也没有吃的,宋乡长把自己的铧借给他,李县长给钱买了把镢头,还动员群众借给他粮食。没有人和他变工,李县长先劝他戒烟,开一埫荒地,让群众看到他的转变,接着宋乡长劝说同村的曹家人和他变工。此后,王士杰变得勤快起来,耕作、锄草、拾粪,不再抽烟、赌博,生活有了保障,没有再次沦为“二流子”。②杨正发.面向群众:李培福传[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14:103.在改造“二流子”王士杰的过程中,县长在了解到王士杰情况后,设身处地替他想办法,一步一步地引导他、帮助他解决生产中存在的实际困难,而没有一遇到困难就由政府出面代替他解决,这正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从根本上帮助改造了他,使他转变成了勤劳的劳动者。
3.发动群众,互相帮助监督。与边区政府相比,“二流子”的左邻右舍及乡里乡亲,对“二流子”的状况更加清楚,更加容易劝说,帮助和监督他们,于是,出于热心,或接受政府的安排,给“二流子”作担保,帮助他们主动积极地接受改造。很多“二流子”在乡里群众的帮助监督下,很快转变了。当时城里有一个偷偷卖自家口袋的“二流子”,怎么卖也卖不出去,一次,有个人说要买他的口袋,他很高兴,但是买了他口袋的那个人,转头就把口袋送还到他家里去了,让他回家去要买口袋的钱,这样的一种方式就相当于堵住了这个“二流子”的发财之路,就逼得他只得去参加生产。①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陕西省档案馆.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第二编农业[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6:524.赤水的一个小学生见了村里一个年龄大的“二流子”,叫他“二流子爷爷”,还问他是否完成了给他制定的生产计划。②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陕西省档案馆.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第二编农业[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6:523.鄜县张村驿有一个不良嗜好很严重的“二流子”,自己的孙子一见到他就扑通跪在地上,劝他务必要戒掉不良嗜好,不答应就不站起来。③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陕西省档案馆.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第二编农业[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6:523.清涧城区一个“二流子”名叫王玉凡,儿子7岁,乡里人一叫他“二流子”,他儿子就哭,不让别人这样叫他,也不让别人给他带“二流子”布条,就这样,王玉凡被他儿子感动了。④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陕西省档案馆.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第二编农业[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6:523.延安姚店区一个名叫谢明旺的“二流子”,老婆总是苦口婆心地劝他改正,但他就是不听,气得老婆收拾东西回了娘家,和他闹离婚。⑤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陕西省档案馆.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第二编农业[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6:523.这些乡亲劝乡亲、晚辈劝长辈、妻子劝丈夫的真实事迹使人备受感动。可以想象,离开广大群众的热情参与,只依靠边区政府去做,很难收到这样的成效。
4.强制改造,采取惩戒措施。对一些说服教育和帮助监督都改造不了的顽固不化的“二流子”,边区政府采取惩戒措施,进行强制改造。绥德市设立戒烟所,收容被称为“社会的寄生虫”的“二流子”,早上起床后,由所长带领着在操场上跑步锻炼,上午捻毛线,中午吃完饭休息过后,下午再上课。虽然他们被迫在戒烟所里过着有约束、有秩序的生活,但起码每个人都吃得饱饭。有个名叫马生荣的年轻人,老婆去世后,家里就剩下失明的母亲和一个孩子,自己则靠偷盗维持生计,进了戒烟所后,他的饭量一下增加了好几倍,有一天早上竟然连续吃了8碗干面,在戒烟所里享受到生活优待,接受所里思想教育之后,他下定决心接受改造,孝敬母亲,抚养孩子。⑥岳瑟.人的改造——记绥德市“二流子”戒烟所[N].解放日报,1943-04-30(4).所里对“二流子”都登记造册,并且张榜公布,有什么前科,改造的计划,时间内容,一目了然,经过所长的考察和鉴定,再经过众人的评议,合格之后,才能离开戒烟所。⑦朱鸿召.延安日常生活中的历史(1937-1947)[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64.还有些县区把“二流子”编成变工队、扎工队,如延安县乌阳区把18名“二流子”集中到一起,编成一个扎工队,由老村长担任扎工队队长,在集体劳动中,“二流子”转变了,每个人不但把往年荒废的土地统统锄了两三遍,而且由于干活认真,村里的群众争先出高工资,请他们去自家锄草。几个月的辛勤劳动后,有14名“二流子”真心转变。
(二)改造“二流子”的成效
陕甘宁边区改造“二流子”问题,在边区政府的领导下,在社会各方面的参与下,在采取诸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之后,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边区1943年初统计的9554名“二流子”,到年底改造了5587名,约58.8%。⑧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陕西省档案馆.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第二编农业[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6:521.其中各分区改造“二流子”的成绩分别是:延属分区改造了1987名;绥德分区改造了1626名;三边分区改造了880名;陇东分区改造了700名;关中分区改造了394名。①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陕西省档案馆.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第二编农业[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6:519.
改造“二流子”对边区建设意义重大。首先,经济方面,增加了边区参与生产的劳动力,进而提升了边区的经济效益。虽然边区对改造成功的“二流子”参与生产取得的具体成绩没有进行统计,但是按照每个人至少生产一石五斗细粮的产量估算,那么5587名“二流子”至少生产8300石细粮,这些细粮至少可以供万把人食用。②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陕西省档案馆.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第二编农业[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6:520.其次,社会风气方面,大大削弱了不良风气对边区的恶劣影响,从而提升了边区民众的生产生活环境。改造“二流子”使其参与边区建设,极大地减少了甚至是消除了边区抽烟、喝酒、赌博、嫖娼和盗窃等不良现象,更加激发了边区其余群众的建设热情。很多人发自内心地觉得如果自己不更加积极地生产,就会被改造成功的“二流子”超越过去。最后,政治方面,增强了边区社会的稳定性,进而巩固了边区的革命政权。改造“二流子”使其重新获得生存的条件,生活上有了着落,就会避免沦落为汉奸特务利用的对象,有利于边区锄奸自卫工作的开展,而且他们也从心底生出对于边区政府的无限感激之情。鄜县一位经过改造的“二流子”关有才逢人就说,正是边区新政权拯救了他,边区政府一心为了人民着想,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他来年还要更加努力地开荒生产。显然,边区对于“二流子”的改造是极其成功且影响深远的。毛泽东曾评价改造“二流子”,“不但增加了劳动力,而且消灭了坏人坏事,取得人民的拥护,巩固社会的安定”③彭明.中国现代史资料选辑第5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530.。
陕甘宁边区成功地解决了“二流子”问题,为今天处理社会边缘群体问题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一是政府首先制定明确的政策,树立解决问题的导向;二是提供经济援助,解决生活上的后顾之忧;三是大力宣传典范,发挥榜样的力量;四是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认真总结中国共产党对陕甘宁边区“二流子”成功改造的历史经验,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今天治理类似社会问题,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供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