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涉藏地区普法的实践及启示
——以云南省德钦县为例

2023-01-07杨绕才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普法云南省法治

杨绕才

(中共迪庆州委党校办公室,云南 香格里拉 674499)

“全民普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①《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N].人民日报,2021-06-16(01).,也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重要战略思想和重要原则的长期基础性工作。《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②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4-10-29(01).。2021年6月,我国制定“八五”普法规划对未来五年普法作出了部署,为新时代的普法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

德钦县作为云南的涉藏地区之一,长期处于反分裂、反渗透的前沿阵地。进入新时代以来,云南省德钦县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持续强化普法在维护国家统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长期保持了经济稳定发展、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大局稳定的良好局面,普法成效显著,为我国其他涉藏地区做了较好的示范。新时代进一步总结云南省德钦县普法经验启示,可为其他涉藏地区“八五”普法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研究的缘起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加大全民普法工作力度,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夯实依法治国群众基础”。普法是法治社会的基础工程,是实现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环节。自“一五”普法至今30多年来,我国已完成了七个五年普法规划,广大干部群众法治意识不断增强,依法治理水平和能力不断提高,普法在服务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保障民生等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涉藏地区普法不仅具有全国其他地区的一般性,还融合了边疆治理、宗教治理、反分裂反渗透等难点,由于受经济发展、宗教观念、教育水平、信息闭塞等因素的制约,“对普法主体和普法对象的认识存在误区,普法供给和普法需求不匹配,普法宣传内容与载体不能与时俱进”①宋振威,熊文钊.学习习近平关于全民普法的重要论述[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1(03).。存在“立法、执法和司法实践的法治不完善——普法之‘体’不足和法治传播的单向化和形式化——普法之‘道’乏力”②付子堂,肖武.普法的逻辑展开——基于30年普法活动的反思与展望[J].社会科学战线,2017(06).,普法不平衡不充分,普法工作表面化、普法内容宽泛化、普法要求一般化,“大普法”格局尚未形成等短板弱项,普法效果并不乐观。

2020年12月,云南省委第三次涉藏工作会议指出,做好新时代云南涉藏工作“事关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事关全省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国家统一和安全稳定,是衡量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成效的试金石”。明确了云南涉藏地区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地位。自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的中央西藏工作座谈会都将云南、四川、甘肃、青海四省涉藏工作纳入议程予以统筹谋划。所以,我国的涉藏地区包括西藏自治区、云南涉藏地区、四川涉藏地区、甘肃涉藏地区和青海涉藏地区。迪庆藏族自治州是云南省唯一的涉藏地区,德钦县是其所辖的涉藏县市之一。云南省德钦县兼具自然环境较恶劣、宗教文化多元、经济发展较滞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等我国涉藏地区的普遍特点。同时,云南省德钦县地处滇、川、藏三省区交界处,是云南通往西藏的北大门,与四川省甘孜州巴塘县并称为涉藏地区以东物流集散和战略通道的桥头堡,云南省德钦县的稳定发展往往会辐射和影响到其他涉藏地区。云南省德钦县普法工作在维护国家安全和推动涉藏地区和谐稳定等方面承担着不可替代的责任,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政治意义。

从目前的普法实践来看,近年来云南省德钦县获得“全国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长安杯”“全国普法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和依法治理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等表彰,在维护社会稳定、确保国家安全、反分裂反渗透提供法治保障上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一是全民法治观念和法律素质明显增强。云南省德钦县刑事案件发案数较其他涉藏地区较少,命案和民转刑案件逐年下降。公民通过法律途径息纷止争的案件逐年增多,信访案件总量逐年下降。二是依法决策、依法行政能力明显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法治理论水平大幅提升,依法管理和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和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三是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向好。云南省德钦县坚持把维护稳定作为第一位的任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宣传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常态化推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平安交界地区建设深入推进,社会防控体系不断健全,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发案数均呈下降趋势,黄、赌、毒、黑等社会丑恶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人民群众安全感普遍增强,社会保持了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四是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云南省德钦县于2019年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历史性地消除了绝对贫困。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为45.8亿元,是2016年的1.66倍,年均增长9.16%,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2016年的31150元、7116元增长到43727元、10949元。云南省德钦县普法在全民法治宣传教育、提高社会主义法治意识、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等方面已经做出了积极而有益的探索,获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能为我国其他涉藏地区在新时代增强普法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提供极具价值的参考。

二、云南省德钦县普法的区域性特征

“由于我国是一个多法域国家,研究不同地区法制的区域性就成为现实的必然。”①卫绒娥,孙文革.论西藏地方法制区域性特征[J].西藏研究,2008(04).云南省德钦县地理区位、经济社会、宗教信仰等主客观的区域性特征奠定了其独特的法域基础,这是研究云南省德钦县普法实践及启示的重要基点。

(一)客观方面

云南省德钦县是多宗教共存地区和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受区位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影响形成了其普法的客观区域性特征。

1.自然环境。“特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与社会运行和发展密切相关,甚至其本身就是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②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35.自然环境条件是普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地广人稀,人员流动大。云南省德钦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平均海拔4270.2米,辖区面积7273平方公里,辖6乡2镇、46个行政村、475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6.8万余人。云南省德钦县农村人口比重高,大多数群众居住于高山牧场,位置偏远、居住分散、交通闭塞且流动性大。自然环境的区域性特征直接导致云南省德钦县普法服务半径大、成本高,普法对象难集中,普法人员难保障,城乡普法工作开展不平衡、不充分。二是边界线跨度大、距离长,矛盾冲突多。云南省德钦县地处滇川藏交界处,边界战线长,与西藏自治区接边省界线有187.3公里,与四川省接边省界线长为150公里。交界地区虫草、松茸等资源富集,群众林下资源采集相互交织,因利益问题不时发生矛盾冲突。同时,县域内信教群众转山活动多、农牧民高山放牧活动多,高山旅游服务活动多,普法任务艰巨。

2.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作为上层建筑的法治或普法,受经济基础的影响。近年来,云南省德钦县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社会大局长期稳定,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一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为普法工作创造了更良好的物质条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显著提高,云南省德钦县普法环境逐渐改善。二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客观上造成了普法工作的不平衡不充分。云南省德钦县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快,但总体上层次低、总量小、依赖性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特征明显。尤其是偏远地区农牧民的经济基础弱、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等制约着其对普法的关注度和有序参与。三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普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入新时代,云南省德钦县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美好生活的需要包含着对法治的需要,要求普法在全面依法治国中发挥长期基础性作用。随着云南省德钦县旅游、水电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开放程度和市场化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参与各种经济社会活动日益频繁,由项目建设、资源开发、生态保护、库区移民等引发的矛盾纠纷逐渐增多,人民群众对依法维护自身合法利益的愿望明显增强,由此对普法的需求更加迫切、要求更高。

(二)主观方面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多样性要求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把握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的科学的方法论。普法实践总是与所面临的政治、经济、社会、法治等现实背景密切相连,准确认识普法对象、目标、内容、主体等要素的区域性特征是有效推进普法工作的基本依据。

1.普法对象。从我国的“一五”普法规划到“八五”普法规划,普法对象均包括一般对象和重点对象,但重点对象被单独列出予以强调。云南省德钦县普法对象的区域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一是一般对象文化水平低、接受能力弱,受宗教的影响深、范围广。云南省德钦县和全国其他地区普法的一般对象都是具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全体公民,但德钦县是典型的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由于受教育资源、教育理念、文化氛围等因素的影响,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影响了人口的综合素质”①杨家府.桥头堡战略与云南软实力建设[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2(03).。云南省德钦县广大农村群众受教育程度低,参与和接受普法的能力不足,制约着普法工作的有序开展。德钦县还是一个多宗教共存的涉藏地区,境内主要的宗教有藏传佛教、天主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信教群众4.67万余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9%。云南省德钦县信教群众多,藏传佛教影响程度深,使德钦县普法需要更多关注信教群众的宗教信仰与法律法规的冲突和引导。二是重点对象范围更广,任务更艰巨。与其他地区一致,领导干部和青少年都是云南省德钦县重点普法对象,但由于云南省德钦县所面临的目标任务、经济社会背景等的差异,其普法重点对象具有区域性特征。习近平总书记说:“要保护广大信教群众合法权益,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教育引导广大信教群众正确认识和处理国法和教规的关系,提高法治观念。”②习近平.习近平出席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J]民族画报,2016(05).云南省德钦县广大群众受宗教的影响广泛而深刻,农村人口多,边界线较长,接边群众利益纠纷多,并且处于反分裂、反渗透的前沿阵地。因此,云南省德钦县必须抓牢寺院这个“牛鼻子”和农村这个“主战场”,同时以领导干部、青少年和接边地区群众为重点开展普法工作,普法重点对象范围更广,区域性特点更明显。

2.普法目标。普法目标总是与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社会主要矛盾和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云南省德钦县的普法目标与我国的历次普法规划的目标保持高度一致,但也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德钦县的社会主要矛盾不仅仅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还包括“各族人民同以达赖集团为代表的分裂势力之间的特殊矛盾”。2020年8月,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全面阐述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对云南、四川、甘肃、青海涉藏工作提出了目标要求。总的来讲,就是要抓好“稳定、发展、生态、边疆稳固”四件大事。德钦县是云南省的涉藏县市之一,在全国全省工作大局中是维护国家安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重点地区,“四件大事”中维护稳定是云南省德钦县的第一位任务。云南省德钦县的普法工作也是涉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普法目标必须服从服务于全局工作,突出维稳这个目标重点,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维护国家安全、改善民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保护好高原生态环境,确保边疆稳固,巩固党在涉藏地区的执政基础。云南省德钦县普法目标更具体、重点更突出、挑战更严峻。

3.普法内容。普法的内容与普法的目标及对象紧密联系,普法内容服务于普法对象的需求和普法目标的实现。从我国的“一五”普法到“八五”普法,凡是与国家改革发展稳定及公民工作生活等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法治精神等均为普法内容,同时还明确了普法的重点内容。云南省德钦县由于其独特的普法目标和普法对象,除了我国“八五”普法的重点内容外,还要以云南省委省政府迪庆现场办公会提出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标杆、世界的‘香格里拉’”的具体目标为导向,结合德钦县实际明确普法的重点内容。云南省德钦县的普法内容要重点宣传教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宗教事务管理、反分裂反渗透、生态文明建设、旅游发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云南省德钦县普法内容兼具共性和个性,与依法治藏相契合,与普法目标和普法对象相统一。

4.普法主体。普法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全民参与”的普法模式。随着“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的不断深入,云南省德钦县所有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人民团体等都是普法的主体。但与其他地区相比,云南省德钦县留不住专业人才,普法主体队伍力量薄弱。云南省德钦县普法主体队伍主要由司法行政执法人员、司法机关、机关党员领导干部、村干部、“永芝小品队”等组成,部分普法人员并非法律专业的人才,法律功底不扎实,专业素质不高。普法专业人员紧缺,全县没有本土律师,大部分基层司法所仅有1—2名工作人员。同时,高寒缺氧,交通闭塞,生活艰苦,留不住高素质普法专业人才。

三、新时代云南省德钦县的普法实践

云南省德钦县立足于涉藏地区普法的区域性特征,以精准供给、精准管理推进普法工作。该地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为指导,以“1234567工作思路”①“1234567工作思路”:“贯彻好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这‘一条主线’,突出领导干部和僧俗群众‘两个重点’,抓实宪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党内法规的‘三个宣传内容’,发挥好司法行政机关、行业主管执法部门、人民团体和人民群众的‘四个积极性’,采用民族‘五用工作法’,坚持政治性、群众性、针对性、时效性、严肃性、生动性‘六个有机结合’,深入开展法律知识进机关、进单位、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寺院的‘法律知识七进活动’。”和“三村七进一行动工程”②“三村七进一行动工程”:“堡垒村、平安村、小康村建设,法律知识进机关、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进寺院、进企业、进单位,迪庆精神宣讲行动。”为抓手,以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普法需求为导向,以维护稳定为重点目标,聚焦普法重点对象和重点领域,深入推进平安德钦县、法治德钦县、过硬队伍、基层基础“四大建设”,坚持把普法同平安创建、和谐边界建设、重点行业领域治理等相结合,深入推进反分裂斗争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健全普法工作机制,创新普法工作载体,成功探索出了符合时代特征、涉藏地区特点、具有显著优势的普法实践经验。

(一)以组织领导和队伍建设为根本,建立高效的普法机制

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稳定发展改革任务越是艰巨繁重,越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云南省德钦县加强普法队伍建设,建立党委领导、各部门和组织齐抓共管、全民参与“一盘棋”的工作机制。首先,成立由县委、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副组长,司法局牵头,各乡(镇)人民政府、各相关部门落实专门机构和人员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县级统筹、乡镇推进、村(社区)落实”的普法工作格局。其次,健全工作机制,实施“1234567工作思路”,每五年制定全县普法规划,明确普法任务、普法对象和实施步骤等,并将普法工作纳入地区经济社会五年规划,为普法工作开展提供遵循。再次,建立“四支普法骨干队伍”,由机关、乡镇宣传骨干组成的普法讲师团队伍,以乡(镇)党委副书记、乡(镇)各站所负责人、各村党总支书记为主的“七进”普法讲师团,以村民小组组长为主的义务普法宣传员队伍,以“永芝小品队”为主的文艺普法宣传队伍。整合行业主管部门、执法部门和各级工青妇、工商联、科协等人民团体的优势资源参与普法工作。将普法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为推进普法工作提供物质保障和人才支撑。

(二)以创新普法载体和形式为抓手,聚焦重点对象和领域普法

云南省德钦县在全面实施“法律七进”和“1234567工作思路”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普法方式,坚持全民普法和突出重点对象领域相结合,以领导干部、青少年、广大僧俗、农村群众等为重点对象并做好全民普法,机关单位、学校、家庭、寺院、社会等多位一体推进普法工作。

1.强化宗教界守规用法,引导督促僧尼学法。结合“法律知识进寺院”、3月驻寺、“千促”活动、10月维稳、“12·4”宪法宣传周等节点,用双语读本向僧尼广泛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国家法律法规等,引导广大僧尼持戒守法,坚决维护祖国统一,争做“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刻起作用”的新时代宗教教职人员。举办教职人员、境外学经回流僧尼培训班,开展“文明礼佛”“正教风、促和谐”等系列主题活动,以僧尼及教职人员带动信教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促进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建立实施“四联四创”工作机制①“四联四创”工作机制:“处级干部联系寺院、千名干部联系僧尼、机关单位联系村组、法制干部联系回流人员。”,加强对重点人员的管理和服务。

2.坚持乡村常态化普法,丰富普法形式和载体。建立各种平台载体,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普法形式,加强对农牧民的常态化普法教育。一是以“三村七进一行动”工程为依托,立足丰富的多民族文化资源,采取“五用工作法”②“五用工作法”:“用民族干部宣讲法制、用民族语言传播法制、用民族文字诠释法制、用民族节庆展示法制、用民族文化体现法制。”积极整合资源,有力推动干部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二是结合群众关心的法律热点难点问题,编印宣传《普法宣传册》,确保农牧民普法全覆盖、无死角。三是开展文化、科技卫生、法律知识“三下乡”活动,成立以“永支小品队”为主的文艺普法先锋队,在全县范围内通过康巴藏语小品、藏族歌舞等形式开展送法进乡村文艺普法活动。四是重视智慧普法,开发推行“德钦县社情民意网格直通服务平台一呼即办”小程序,形成集政策法规咨询平台、矛盾化解平台等十个全方位、综合性的管理服务为一体的网格服务平台,为普法提供了便捷有效的平台载体。

3.加强领导干部学法,树立干部法治思维。通过线上和线下普法宣传教育相结合,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一是制定领导干部、公务员学法用法制度,把宪法、基本法律法规和党内法规纳入干部职工年度学法计划中,严格落实国家工作人员在线学习法律制度,通过检查学法积分、考试成绩等方式督促干部职工在线学法。二是线下印发法治宣传读本,组织专题讲座、法律知识考试,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在普法教育和法治建设中的表率作用,提升用法能力和水平。三是加强对新招录国家工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树立依法办事的观念。

4.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提升青少年法治意识。聘请县级检察官担任中小学法治副校长,按照职责履行普法宣传教育工作。建设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组织开展春秋两季“开学第一课”和“青少年模拟法庭”活动,选取身边案例以案释法。开设道德与法治课堂,通过主题班会、“德育10分钟”“国旗下的讲话”等多样化的活动,宣传教育与青少年相关的法律法规。

(三)以推进法治阵地建设为支撑,建设特色法治文化

云南省德钦县统筹各方面法治宣传资源,强化普法阵地和法治文化建设。一方面,建立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飞来寺景区“法治文化长廊”、东竹林寺法治宣传教育基地、省属区法治文化广场,发挥法治阵地和法治文化对人民群众潜移默化、持久深远的作用。另一方面,打造线上普法阵地,创建“德钦司法行政”微信公众号,通过新媒体阵地开展线上全天候法治宣传。利用“德钦融媒体中心”微信公众号开设“法治宣传一日一说法”专栏,运用少数民族语言讲解民法典等法律法规知识。各普法成员单位结合部门职能建设公众号线上普法阵地。同时,依托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购置“云岭法务通”服务群众,设立覆盖每个行政村的法律书柜,保障广大群众学法有去处。

(四)以深化依法治理为依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云南省德钦县始终把普法工作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长期基础工作,统筹推进依法治理和普法工作。

1.纵深推进依法治理,普治并举保障重点工程建设。针对征占地补偿、移民搬迁及临时占地补偿等重点工程建设中涉及的各项问题,坚持法治宣传教育先行,组织多部门、多地区广泛深入宣传《宪法》《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保障重点工程建设顺利推进。深入开展依法治村活动,全面加大社会治安专项整治力度和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宣传,对违法占地、乱搭乱建、违法上访、破坏选举等行为进行专项治理。

2.普法与“两山”管控相结合,持续开展“和谐平安边界法治行”。制定《德钦县虫草松茸采挖季节边界交界管控工作方案》《德钦县林下资源采挖季节法治宣传活动实施方案》和《德钦县虫草松茸采挖季节法治宣传提纲》,将平安边界建设与普法宣传有机结合、同步开展。把“虫草、松茸”两山管控作为重点普法工作,开展“法治进牧场、进虫草山、进松茸山”活动,对外将普法宣传的阵地前移到西藏、四川与云南交界处的虫草山,对内加强各乡镇、村组接边地区虫草、松茸采集点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充分发挥普法预防在前的作用,增强林下资源采挖群众的法治意识,及时妥善地化解消除边界的各类矛盾纠纷隐患,确保涉边地区睦邻友好、和谐稳定。

3.牢牢把握维护稳定、维护国家安全的关键。全面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筑实反分裂反渗透强大基础。持续开展宗教领域反分裂反渗透工作,在各宗教活动场所广泛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开展践行“四条标准”思想教育、民族团结进步和反分裂斗争揭批教育。健全完善边界地区协作联络等工作机制,推进羊拉乡新时期边际地区长治久安示范区建设,以共创联建和谐边界、和谐村庄等为载体和抓手,全面推进普法工作。同时,建立县(市)、乡(镇)、村(社区)、村民小组全覆盖的四级社会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加强基层组织队伍建设,夯实经济发展、宗教和顺、社会稳定的基础。

(五)以明确目标责任为保障,严格考评督查

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制定《德钦县关于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实施意见》,细化普法内容、落实普法责任。健全监督考核体系,签订《德钦县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及“法律知识七进”活动目标管理责任书》,把普法及依法治理单列为绩效考核项目。各级人大常委会定期对普法规划推进情况进行审议,各级政协充分发挥民主监督职能,充分发挥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在普法工作中的统筹协调、监督指导作用。建立以绩效考核为主导,述职、述廉、述法考评制度为补充的督查评价机制。

综上,云南省德钦县普法既遵循了全国普法工作的一般要求,又准确把握普法对象、目标、内容、主体等要素的主客观区域性特征推进精准普法,宏观上实现了社会治理法治化,微观上增强了普法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提高了全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质。

四、新时代云南省德钦县普法的经验启示

进入新时代,党中央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并制定出台了“八五”普法规划。作为涉藏地区的云南省德钦县,始终保持着宗教和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乡风文明和治理有效的良好局面。从其普法实践可以看出,涉藏地区普法工作是一项综合的系统性工程,必须从实际出发,同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处理好“谁来领导”“谁来普”“给谁普”“普什么”“如何普”“普成什么”几个关键问题,提高普法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一)坚持普法领导的统一性和集中性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持党的领导”是党百年奋斗的重要历史经验,普法必须坚持这个宝贵经验,解决“谁来领导普法”的问题。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是我们的法治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法治最大的区别。”“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①习近平.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192.普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一项基础的、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改革发展稳定等各个方面,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必须发挥党在普法工作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做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把党的领导贯彻到普法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尤其涉藏地区大部分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反分裂反渗透的重点地区,坚持党的领导是涉藏地区普法的根本保障。

云南省德钦县坚持和加强党对普法的统一集中领导,建立各级普法领导小组,健全普法工作领导机构,完善普法工作领导制度,创新党领导的普法动员机制和普法队伍协调协作机制,形成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协支持、部门负责、政府实施、全民参与的上下协调、部门联动“一盘棋”的普法领导体制,保证普法领导机构的各项决策和决定能够得到有效地贯彻落实。同时,坚持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制定与地区社会主要矛盾、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普法目标、普法主体、普法对象、普法任务、普法机制、普法内容、普法重点和普法措施等,进一步形成领导体制健全、普法制度化、学法用法规范化的普法工作机制。制定实施普法规划的形式来明确普法目标,加强普法的政治、体制机制、队伍人才、科技信息和经费等保障,为普法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云南省德钦县加强统筹协调,坚持普法工作与“法治国家、法治社会、法治政府”一体建设,与“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统筹推进,与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党的建设同部署、同落实。全面推进普法与社会治理实践深度融合,把普法实践寓于社会管理服务的全过程中,把社会管理服务的过程变成宣传法律法规、提高法律素养、弘扬法治精神的过程,提高依法治理能力和水平。

(二)坚持普法主体的广泛性和责任化

明确“谁来普”是普法工作开展的关键前提。随着我国全面依法治国的深入推进,普法内容不断细化,涵盖法治体系、法律制度、法律知识、法治思想、法治文化和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实践活动。普法对象同样不断扩大,不仅包括公民,还包括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人民团体及社会治理的各个行业领域。因此,普法工作不应该只是司法行政机关的“独唱”,普法主体要坚持普遍性、广泛性与精细化、责任化相结合,构建社会“大普法”格局,实现多元共治。

云南省德钦县在普法工作中致力于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和公民参与普法的机制,重点抓好国家机关普法主体,同时抓好社会组织、公民个人等社会普法主体在普法工作中的责任落实,在全社会营造“人人争当普法员”的良好氛围。首先,积极探索政府购买、公益赞助等相结合的社会普法运行机制,形成在党全面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普法”格局。其次,深入实施“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是建立健全国家机关普法责任清单制度,深入推进“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工作机制,围绕工作职能和群众需求向管理服务、执法对象及社会大众普法。深入推进行政执法、司法机关以案释法制度建设,将普法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健全社会普法机制,落实社会组织和人民团体普法责任。坚持普法效果的指标化和科学性,完善责任落实、考核评价机制,推动“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目标督查、法治政府建设、平安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常态化考核的“硬指标”。再次,培养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的高素质普法队伍。建立普法人才培养、招录遴选机制,多方渠道招录引进法律专业人才。对普法队伍进行分层次、多渠道的专业培训,加强各级普法讲师团队伍建设,建立“立法者队伍、执法者队伍、司法者队伍、以律师为代表的法律服务者队伍、法学教学和研究队伍”为主的普法专家人才库,实现“五路大军奔普法”。加强普法志愿者、民族宗教界人士、新媒体普法专门人才等的培养,不断挖掘、选拔和培养普法专业人才,包括本土的“田秀才”“土专家”“农村法律明白人”和双语人才。

(三)坚持普法对象的全覆盖和针对性

“给谁普”一直是普法工作的重点和焦点。普法工作要坚持“弹钢琴”,将“公民”与“重点对象”结合起来,既突出重点,又兼顾一般,既明确普法重点,又最大限度扩大普法半径,实现“重点论”和“两点论”的统一。

云南省德钦县普法工作坚持普法对象的全覆盖,最大限度拓展普法对象范围,推进普法进机关、进乡村、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军营、进寺院等,对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平等有效地进行普法教育,保证普法的全覆盖、无死角。同时,根据云南省德钦县的区域性特点,突出重点普法对象,强化对领导干部、青少年、执法人员、宗教界人士、农牧民、接边群众等特定群众和专门人员的普法,其中领导干部和青少年是重中之重。一方面,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把普法作为党员干部教育的重要内容,用习近平法治思想武装头脑,树立法治思维,提高法治能力。完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学法制度,推动领导干部带头成为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先锋模范。另一方面,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全面推进普法进学校、进教材、进课堂。充分发挥教育体育部门及共青团组织的教育职能,增强青少年学生的法治意识。

(四)坚持普法内容的广泛性和对称性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普法的根基在人民,普法必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基本特征为彻底的人民性,普法亦如此。普法工作不是“机械主义”和“平均主义”,不同职业、年龄、地域、群体对法治的接受能力、认知程度、需求和关联度不同。增强普法的实效性,关键在于明确“普什么”,实现普法内容与普法对象的对称性和平衡性。新时代的普法内容不再是简单的“法律常识”和“填鸭灌输”,更多体现出供给侧与需求侧的互动。普法内容既要因人因地而异、分类指导,又要以中心大局为根本,突出重点。

云南省德钦县的普法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普法为了人民、普法依靠人民、普法服务人民,以普法对象的内在需求作为出发点,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普法的新要求、新期待,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普法的需求与普法产品供给间的矛盾,实现需求侧与供给侧间的动态平衡。建立内涵更加丰富、形式更具群众性的普法内容供给体系,分层分类开展普法工作,在内容方式、强度深度上为普法对象提供有用的、针对性强的普法产品。建立科学合理的普法供求关系评估体系,分析、调整、优化普法内容,形成稳定的普法供需结构。同时,云南省德钦县的普法工作积极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坚持普法内容广泛性和系统性的同时,抓牢稳定、发展和改革三条主线,在不同时期、不同区域、不同群体突出普法重点内容。

(五)坚持普法载体和方式的现代化和多样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普法工作要紧跟时代,在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新时代,随着生产生活方式深刻变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必须解决好“如何普”的问题,坚持普法载体的现代化和多样性,创新普法手段和阵地。

云南省德钦县在新时代的普法工作中,其一,加强广播电视、手机、网络、文化四大普法载体建设,坚持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相结合,重视“互联网+普法”的建设和运用。建立微信、微博、手机客户端等社会普法平台,借力新媒体网上网下、线上线下普法资源共享,推进普法的思想观念、表现形式、传播形式和体制机制现代化,树立互联网思维。其二,加强法治文化、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发挥法治文化的作用,挖掘特色文化“资源库”,进一步挖掘培育具有区域特色法治文化资源,通过法治文化“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让广大人民群众相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引导依法表达利益诉求、解决矛盾纠纷、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在全社会营造了浓厚的“有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法治文化氛围。其三,根据不同地域、不同对象有针对性地创新普法的内容和方式,坚持政治性、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坚持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提高普法的实效性。运用干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从理论上、技巧上、感染力上全面提升普法水平和效果。

做好新时代普法工作,还要不断发展区域经济和提高广大群众生活水平,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巩固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等与普法实践相结合,坚持综合治理,筑牢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为实现“大普法”格局提供有力的支撑。

总之,云南涉藏地区德钦县的普法实践证明,我们需要坚持党对普法的全面领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处理好普法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服务大局,坚持普法和依法治理深度融合,坚持注重实效,从普法主体、普法对象、普法内容、普法载体、普法效果等多要素着力,更好地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和法治中国的进程。

猜你喜欢

普法云南省法治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云南省会泽铅锌矿区深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
对云南省“农危改”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珍本集成》
普法
普法
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