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年变局视角下高质量藏粮于民路径研究

2022-08-06◎凌

粮食问题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居民家庭储粮储备

◎凌 华

引 言

新中国成立以来,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逐步建立完善了中央和地方储备联动配合、 互相补充的粮食储备体系, 在粮食市场屡次遭遇“疫情” 时, 对调整各地粮食余缺、 稳定粮食市场都起到了 “压舱石” 的作用。 然而, 保障粮食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 我国粮食安全仍然面临很多风险和挑战, 提高粮食安全系数, 减少粮食安全隐患, 不能光靠各级政府以及社会责任储备,还必须充分认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点, 看清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 将粮食安全问题看得更深一点、 透一点、 全一点、 远一点, 努力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 做到关键时刻, 即使再仓促被动封城, 仍然能够确保粮食安然无恙。而高质量地藏粮于民, 不但可以作为各级储备的补充, 减轻国家粮食宏观调控压力、 减少国家财政支出、 缓解粮食仓容压力, 还可以分散化解特殊情况下可能出现的风险、 提升居民对政府的信心、 直接避免了对粮食供应的恐慌。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作出了 “我国是大国, 必须具备同大国地位相符的国家储备实力和应急能力” 重要指示, 因此,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今天, 要充分利用藏粮于民这个传统的粮食安全法宝, 对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确保构建更高层次粮食安全、 更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深远意义。

一、 藏粮于民的意义

我国目前粮食库存主要分为三大类, 分别为政府储备 (中央储备和地方储备)、 政策性库存(如托市粮) 以及企业商品库存 (社会责任储备), 而民间储备一般不在统计之列。 解放初期,我国粮食储备规模小, 技术水平低, 储备数量少, 但是我们还是艰难地渡过了种种危机, 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一定的民间粮食储备, 正是这种广泛而深厚的忧患意识和做法, 较好地充当了我国粮食安全的特殊 “稳定器”, 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国家粮食安全隐患和危机, 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 如果说各级储备粮发挥了 “压舱石”的作用, 那么藏粮于民则发挥了 “第一道防线”的重要作用。

(一) 便于应对突发事件

藏粮于民是备战备荒的初衷, 更是应对突发事件的使命。 我国人口数量庞大, 粮食需求量大, 粮食安全潜在危机也大, 但是我们可以化劣势为优势, 在变局中开新局、 抢先机, 利用庞大的家庭数, 积极鼓励藏粮于民, 让每家每户都能储存一定的粮食, 一旦遇到灾害、 粮食减产, 或者突发疫情、 战争、 地震等特殊情况, 粮食价格发生波动时, 人们至少不会在短时间内出现恐慌和抢购, 甚至还可以互相调剂、 互相接济, 同时给党和政府开仓放粮赢得宝贵时间。

(二) 便于减轻储备压力

高质量地开展藏粮于民, 可以有效减轻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的压力。 以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为例, 该区2019年底共有家庭51余万户, 如果按照每个家庭正常储备大米的情况, 再多储备10公斤, 全区家庭将多储备大米5100多吨, 相当于全区现有大米储备量 (以城镇人口和农村需购买成品粮人口每人一周成品粮供应标准) 的7倍多,这就意味着地方政府理论上只需要少量储备成品粮, 用于救急、 应急就可以了, 大大减轻地方储备压力。 同理, 根据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目前全国共有家庭户49416万户, 如果户均再多储备10公斤成品粮, 理论上全国将多储备大米494万多吨。

(三) 便于节约财政支出

藏粮于民不仅提高了粮食安全系数, 还可以节约地方政府为此承担的巨大财政支出。 以通州区为例, 每年每户多储备10公斤大米, 可以节约政府成品粮保管费和贴息资金近400万元 (包括保管费、 轮换费、 利息、 损耗等)。 以此类推,按照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统计的家庭数计算, 全国内地每年理论上至少可以节约资金32.6亿元。

(四) 便于减轻物流压力

一旦遇到突发事件, 交通堵塞, 正常的物流受阻, 粮食产业链、 供应链不能安全顺畅运转,粮食物流成本显著增加, 尤其对于一些交通欠发达和偏远地区, 粮达天下的风险增大。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初期, 由于周边传统产粮国限制粮食出口, 致使国际粮价出现波动, 我国粮食市场也随之发生连锁反应, 尽管我国粮食库存充裕, 但由于当时各地先后实施严格的交通管控, 加上粮食流通设施不够现代化, 粮食物资信息化相对滞后、 物流成本上涨、 流通效率低下、 流通风险增加, 使得一边加工企业原粮无法按需收购, 造成原料紧张、 开工率明显不足, 一边加工好的成品粮也无法四通八达, 导致国内粮食价格出现不同程度的波动。一旦实行藏粮于民, 关键时刻这些问题就能得到较好解决, 物流压力也将大大减轻。

(五) 便于缓解仓容压力

目前我国粮食仓容压力巨大,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种粮大户的不断涌现, 粮食连续多年增产,我国一些产粮区仓容严重不足, 不同程度出现“粮满为患” 这个甜蜜的烦恼。 藏粮于民是缓解仓容压力非常有效的途径, 积极鼓励藏粮于民, 每家每户都储藏一定的粮食, 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缓解各地仓容紧张局面, 大大减轻去库存压力。

二、 藏粮于民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我国粮食商品率明显提高, 居民家庭储粮规模却较小。 以江苏省为例, 2019年全省粮食商品粮2635万吨, 比上年增加27万吨, 其中小麦商品率达84%, 稻谷商品率为63.3%, 导致一边国家粮食库存不断创出新高, 另一边藏粮于民现状明显不容乐观。 2021年11月1日, 商务部网站一则 “鼓励家庭根据需要储存一定数量的生活必需品, 满足日常生活和突发情况的需要” 的提醒,引发了网友过度解读, 2日开始, 部分地区出现了抢购大米风, 这充分说明了平时藏粮于民还很不够, 居民对藏粮的意识还不很浓。

(一) 储备意愿下降

藏粮于民一直是我国传统的储粮方式, 也是确保粮食安全最直接、 最有效的形式之一, 我国居民家庭, 尤其是农村居民家庭一直有储存粮食的习惯和传统。 然而, 随着居民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 并且多年来粮食市场价稳货足, 加上家庭粮食保管难度较大, 我国居民家庭藏粮意愿持续下降, 不仅城镇居民家庭存粮很少, 即使农村居民也很少储备一定粮食, 粮农平时自己吃粮也常常到市场采购, 不少家庭甚至 “零存粮”, 对于新时期藏粮于民构成新的挑战。

(二) 储备数量较小

近年来, 由于各级政府重视, 我国粮食市场供应相对充裕, 加上购买方便快捷, 居民家庭存粮减少。 2012年, 原国家粮食局的一项调查显示, 储存够7个月口粮的农户仅61%, 仅能维持3个月口粮的农户仅占10%, 而29%农户相当于“零存粮”, 而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此现象不但没有得到改观, 甚至愈演愈烈, 至于城市居民藏粮, 更是少得可怜。

(三) 储备品种较少

现在的居民家庭, 除了存有一定的米面油等亟需成品粮以外, 很少存有大豆、 蚕豆等杂粮,即使作为主要口粮的小麦和稻谷等原粮, 除了稻谷略有储存以外, 农户家庭的小麦几乎全部出售, 有的为了便于回笼资金, 干脆直接在田间一卖了之, 即使有库存的也是极少一部分, 而且其中很大一部分留作养殖之需, 至于玉米, 除了用于养殖, 或者收获时价格未达预期短暂储存以外, 平时都很少有储存。

(四) 储备时间较短

从粮食的口感角度而言, 无论是原粮还是成品粮, 存的时间越长, 口感越不好, 营养价值也会受影响, 因而我国居民都有吃新粮的习惯。 加上现在炎日天气增加, 又缺乏专业的储粮技术和装具等, 许多家庭担心储存的大米、 面粉发生霉变和虫蛀等, 储存时间一般都很短。 为了减少资金占有时间, 一些机关事业单位、 学校的食堂和餐饮单位储粮也不多, 一般不会超过两个月的食用量, 大多都是随吃随买。

三、 当前藏粮于民存在的问题

尽管藏粮于民好处很多、 作用很大, 但是对于一般家庭和单位而言, 数量并非多多益善, 保管时间也不宜过长, 稍有不慎, 反而造成浪费,加上还要劳神费力地去晾晒、 搬运和存放, 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 越来越多的家庭不愿自讨苦吃去费力藏粮。

(一) 危机意识不强

由于我国连续粮食丰收, 市场上粮食充裕、价格稳定, 加上我国已有多年没有发生战争、 饥荒和瘟疫等特殊情况, 人们的风险意识有所淡化, 家庭 “备战备荒” 意识慢慢成了过去式。 虽然2020年的新冠疫情后, 部分居民储粮意识有所加强, 但是数量增长并不明显, 付诸行动的还不是很多。

(二) 专业装具不多

绝大多数居民家里没有专门的储粮设施。 在江苏省南通市农村, 过去每家每户都有存粮的木柜, 一般长不到4米, 宽在0.8米左右, 柜净高0.8米, 底下还有约0.2米的腾空高度, 柜子里可以放1000多公斤的稻谷或者小麦, 一般只要晾晒干了, 存放一年问题不大。 然而,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 许多家庭都住上了楼房, 家庭原有的木柜要么已经破旧不堪, 要么干脆就遗弃不用, 加上这么大的木柜存放在楼房里有碍美观, 仍然存放的家庭已经不多了, 导致家庭存粮装具严重不足, 而且适合家庭存粮的装具还未普及, 大多还是沿袭使用瓦缸、 竹桶、 木桶等传统储粮装具, 有的甚至还在用装过化肥的编织袋等储存粮食, 不但存储数量有限, 而且既没有防潮性, 也没有隔热性, 更没有气密性, 既不能防鼠, 也不能预防其他病虫害, 浪费了辛辛苦苦收获的粮食。

(三) 专业技术知识不丰

居民大多缺少储粮专业知识和技术, 一些地方对农民的培训大多专注于传授粮食生产知识和技术, 忽略了对粮食储藏知识和技术的培训。 农户储粮技术落后, 主要采取晒干整净后就装入塑料袋或粮囤中, 往后除了食用以外, 一般中途很少进行粮情检查, 除了预防鼠害意识较浓办法较多以外, 如何预防虫害、 霉变等办法不多, 一旦发现霉变或虫害严重时, 就显得手足无措。

(四) 藏粮动力不足

储粮不仅需要占用一定的资金, 而且还得付出不少精力和时间, 并占用一定地方, 加上居民家庭藏粮还需要一定的专业技术, 稍有不慎, 极易造成较大浪费, 让人感觉居民家庭储存粮食往往得不偿失, 因而动力不大。

四、 高质量藏粮于民路径研究

尽管近年来, 我国粮食安全形势持续向好,但是粮食安全远没有达到高枕无忧、 安然无恙的程度。 要以这次疫情居民储粮意识得到加强为契机, 结合 “十四五” 粮食规划, 不断鼓励、探索藏粮于民新路径, 在关键时刻发挥 “稳定器” 作用。

(一) 加大宣传力度, 强化藏粮能力

1. 增强藏粮于民意识。千百年来人类从未远离过粮食安全的挑战, 特别是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 必须加大粮食安全的宣传力度, 不断增强居民家庭粮食备荒和风险意识, 牢记粮食危机时刻威胁着人类, 进一步调动居民藏粮积极性和主动性; 以疫情为契机, 宣传世界粮食安全形势、 我国粮食安全政策, 利用世界粮食日、 粮食科技活动周、 农民丰收节等节日, 宣传家庭藏粮的重要性, 宣传藏粮于民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2. 普及科学藏粮知识。我国农村家庭因科学存粮知识和技术缺乏, 导致存粮因虫霉鼠雀等损失在400亿斤以上。 根据原国家粮食局抽样调查,农户储粮损失最严重的为东北地区, 平均约为10.2%; 其次为西北地区, 约8.8%; 长江中下游地区约7.4%; 黄淮海地区约5%。 普及基本储粮知识是确保居民家庭储粮安全的首要条件, 也是推进藏粮于民的必要条件, 有关部门可以通过发学习资料、 利用各类媒体, 向广大居民家庭普及储粮知识, 还可根据不同区域、 不同品种、 不同规模、 不同性质、 不同时间段, 开展不同的培训, 不断拓宽居民家庭的储粮知识, 提升家庭储粮能力, 避免造成浪费; 同时, 也要及时提醒家庭储粮也不应过多, 要及时更新, 做到动态保持一定的量, 确保能及时吃到新鲜粮食。

3. 传授科学储粮技术。居民家庭大多缺少储粮专业技术指导, 许多地方一直比较重视对农民粮食生产技术的培训, 却往往忽略了粮食储藏技术的传授, 其实开源和节流同样重要, 都不能偏废。 要结合实际, 研究一些简便的家庭储粮科学技术, 普及一些实用的储粮方法, 推广一些杀虫技术和药剂, 全力帮助居民家庭提高藏粮效率和水平, 减少储粮损失。 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经常持久地走进居民家庭, 采取定期和不定期上门服务, 现场指导大家如何因陋就简地掌握科学储粮技术, 指导居民科学储粮, 同时教会居民如何进行粮情检查 (感官、 粮温、 含水量、 害虫和鼠害等), 让居民放心大胆藏粮。

(二) 提供便利条件, 提升藏粮效力

近年来, 我国居民家庭之所以藏粮越来越少, 除了藏粮意识不强以外, 还与当前家庭藏粮不便有关, 尤其是与适合不同地区居民家庭藏粮装具不多 (美观、 可移动收藏的更少), 以及适合居民家庭藏粮的各种包装粮没有普及有关, 影响了家庭藏粮的深入推进。

1. 推广家庭储粮装具。应开发适合家庭的科学储粮装具, 做到既适用不同家庭藏粮规模,又适用不同藏粮品种, 既简易实用, 又价廉物美, 既能够防潮防鼠, 又能方便防虫防霉变,通过推广这些小型家庭安全储粮装具, 提高居民家庭储粮数量, 提高居民家庭储粮积极性。一般在农村, 由于住房面积较大, 农民最喜欢可以存放100至200公斤规模的装具, 城市居民家庭50至100公斤装具比较受大家欢迎。 对于种粮大户, 0.5至2吨储粮装具, 以及10吨左右农户仓, 普遍受到大家青睐。 推广时, 可以采取前几年我国家电下乡的补贴政策和模式, 鼓励居民家庭购买科学、 小型、 安全储粮装具, 帮助居民家庭科学储粮。

2. 推广真空包装粮食。以大米为例, 当环境温度达26℃时, 湿度达70%时, 一般只需要一周, 就会长虫, 一般成品粮很少超过3个月, 相比较而言, 现在的真空包装大米, 可以有效地阻绝大米与空气接触, 更高效抑制细菌和微生物滋生, 保持所包装粮食的新鲜与口感, 抑制害虫和微生物生长, 因而储存的时间稍微久一些, 一般可以在一年左右。 除此以外, 真空包装还可以保持粮食营养价值、 避免使用大量化学防腐剂, 也适合居民家庭食用, 不失为当前家庭藏粮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3. 推广小包装成品粮。家庭储粮具有储量少、 进出快等特点, 而小包装成品粮既方便居民家庭购买, 也方便家庭储存、 更换和食用, 一旦拆包后, 可以很快食用完, 因而居民家庭对小包装成品粮情有独钟, 而且小包装成品粮市场规模庞大, 市场增长速度快。 在超市里, 无论是大米、 面粉还是食用油, 小包装的成品粮销售相对较好, 推广小包装成品粮油, 也是保障特殊地理位置特殊补给的需要, 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 拓宽储粮渠道, 挖掘藏粮潜力

鼓励种粮大户、 餐饮企业和集中用餐的机关企事业单位、 学校食堂等消费单位, 根据平时需求, 适当多储存一定数量的粮食, 进一步拓宽藏粮于民渠道。

1. 藏粮于种粮大户。种粮大户每年手中都有很多的粮食, 直接藏粮于种粮大户, 既经济、 实惠, 又方便、 快捷。 因此, 应积极鼓励种粮大户建设一定的仓储设施, 便于储藏更多的粮食。 政府部门应及时提供补贴, 对土地、 贷款等方面给予倾斜, 也可以以目前国家储备粮补贴标准为基准, 给大户一定比例的储备补贴, 列入储备统计(可以根据储备时间动态补贴), 鼓励种粮大户积极储备粮食。

2. 藏粮于居民家庭。现在我国高楼遍地, 城乡居民住房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王蒙徽介绍, 2019年, 农村居民住房建筑面积人均达48.9平方米, 城镇居民住房建筑面积人均39.8平方米, 这些都为适当贮藏粮于居民家庭, 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就一般三口之家而言, 冬天一个季度存储100公斤、 夏天一个月40公斤大米问题不大。 另外, 结合城市小区改造和新农村建设, 帮助城乡居民家庭在新建住房或者装修设计时, 鼓励预留一定的藏粮场所, 方便居民藏粮。

3. 藏粮于消费单位。餐饮企业和集中用餐的机关、 学校、 其他企事业单位食堂等粮食消费多, 既方便存粮,也具有消费快、轮换快等特点,是藏粮于民的极佳之地。 可以在这些单位根据各自的消费实际需求,在原有存粮基础上,鼓励再储存一定数量的口粮。 当然,由于这些消费单位技术有限、 设施简陋, 一般所藏成品粮也要有个度,尤其要注意数量和时间期限, 避免浪费。

(四) 出台鼓励政策, 增强藏粮动力

发挥政策的导向性作用, 出台相关政策, 增强居民家庭藏粮动力。

1. 出台鼓励政策。对居民家庭储粮适当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 鼓励居民家庭积极存粮, 使藏粮于民不断发扬光大, 并形成良性循环, 最终成为居民家庭的自觉行为, 做到防患于未然。不断推进粮食补贴从 “地补” 向 “粮补” 转变,在每年的粮食收购前, 集中一段时间采取政府补贴的办法, 鼓励餐饮企业, 集中用餐的机关企事业单位、 学校食堂, 以及城乡居民家庭购买粮食储存或食用。 在这方面, 于2020年9月27日召开的四川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 《四川省粮食安全保障条例 (草案)》 提请省人大审议, 其中的第二十四条明确鼓励藏粮于民, 这为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作了有益探索。

2. 发展粮食银行。粮食银行是藏粮于民的又一种形式, 粮农把余粮存入 “粮食银行”, 不仅不用修建储粮设施设备, 不用担心所产粮食发霉变质和虫蛀鼠咬, 还解决了卖粮难、 储粮难、 加工难等后顾之忧, 规避粮食市场风险, 为粮农提供各类良好的 “避风港”; 同时, 农民不仅可以获得 “利息”, 增加了收入, 还提高了粮食利用率、 周转率, 也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 至于粮食银行的基础设施建设, 可列入 “粮安工程” 项目进行, 粮食银行建设还可与农村电子商务融合一起, 把信息化技术有机融入粮食收储、物流配送、 精深加工、 存销交易等各个环节, 让农村居民藏粮的形式更加多元化、 更具安全性和可操作性, 真正打造一个既为广大农村居民藏粮提供便捷服务、 又为国家粮食安全作贡献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另外, 粮食银行还可以开展原粮兑换成品粮、 熟食品等商品业务, 拓宽所藏粮食出路, 鼓励农村居民藏粮于粮食银行。

3. 创新藏粮思路。粮食部门可积极引导城乡居民利用各自的优势, 实行结对藏粮于民, 并提供加工、 价格等相关帮助。 即城市居民利用资金优势, 农村居民利用优质粮和场地优势, 相互签订购销协议, 平时城市居民每年向农村居民预付一定的订金 (购买时可以抵作购粮款), 农村居民为城市居民保证提供一年口粮, 价格随行就市, 甚至略低于市场价格 (省略了粮食流通环节中各种费用), 平时只要提供需求信息, 农民及时委托加工企业加工后向城市居民提供成品粮。也可以以城市小区为单位, 与农村村委会签订集体购销协议, 这样不仅确保居民每年的口粮供应, 满足城市居民优质粮、 放心粮、 平价粮的需求, 也打通了农村粮食的销售渠道, 减轻了粮农销售的后顾之忧, 更重要的是提前锁定粮食价格, 免受市场波动带来的价格影响, 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以及紧急、 特殊、 极端情况的发生, 甚至粮食危机, 可谓一举多得。

另外, 鼓励藏粮于民还要严谨游资借机进入粮食市场炒作, 囤积居奇, 抬高粮价, 这与藏粮于民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 必须坚决制止和打击。

结束语

当前, “灰犀牛” 遍地奔跑、 “黑天鹅” 满天飞翔, 作为始终是治国理政头等大事的粮食安全问题, 在新冠肺炎疫情还在不断蔓延, 远未到拐点的今天, 其重要性愈加凸显。 确保粮食安全将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 国家自立的坚实基础, 也是我国从容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坚强保证。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 统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 防范和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 筑牢国家安全屏障; 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充分做好藏粮于民, 既是应对严峻挑战和各种复杂局面的准备, 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需要, 对我国防范化解各种风险隐患也是大有裨益。 加快构建藏粮于民新格局, 是进一步丰富粮食储备体系、 提升粮食安全保障层次的重要举措, 让藏粮于民与藏粮于地、 藏粮于技战略共同支撑起国家高质量粮食安全的“防护墙”, 确保更有底气地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猜你喜欢

居民家庭储粮储备
释放钾肥储备正当时
中储粮湖南分公司全面完成“标准仓、规范库”创建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影响因素分析
外汇储备去哪儿了
粮商心声:放开粮食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