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粮食高技能人才区域协同培养研究
2022-08-06甘光生
◎曹 川 甘光生 孙 勤
引 言
粮食行业技能人才是 “人才兴粮” 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粮食行业一线职工队伍的核心力量。 长三角作为中国区域经济中最具生机活力的区域之一,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入新阶段,作为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和服务地方经济的重要推动力, 职业教育也迎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 因此,在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以粮食类专业为例,加强粮食产业链技能人才的培养, 加快粮食产业优化升级、 提高粮食企业的竞争能力和技术创新, 通过对长三角的粮食产业现状的调查及其人才需求情况, 根据 “校校” “校企” 协作来协同制定适合长三角经济发展的粮食类人才培养方案, 有利于高职院校培养高质量人才, 满足区域内企业对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构建粮食高技能人才区域协同培养研究, 对提升长三角区域粮食行业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长三角地区粮食行业人才发展现状分析
2020年末, 全国粮食行业从业人员总数为193.7万人, 其中行政机关3.5万人、 事业单位3.0万人、 各类涉粮企业187.2万人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48.5万人、 非国有企业138.7万人、 港澳台商及外商企业18.5万人)。
在全国粮食行业从业人员193.7万人中, 专业 技 术 人 员22.9 万 人, 占11.8%; 工 人119.0 万人, 占61.4%。 在22.9万专业技术人员中, 其中高级职称1.39万人, 占6.1%; 正高级职称4134人, 占1.8%; 中级职称5.88万人, 占25.7%。 在工人中, 技术工人38.7万人, 占32.5%; 高级技师8469人, 占技术工人的2.2%。
当前粮食行业的人才培养呈现以下几个特征: 一是年龄偏大、 二是学历层次偏低、 三是高技能人才比例偏低、 四是技术人才结构不合理。
根据调研和查阅文献中2012年到2019年粮食行业从业人员的结构和数量, 通过Lagrange插值法建模预测, 全年粮食行业从业人员数量年增长8.4%。 2020-2023年, 全国粮食行业人才数量将从243万人增长至295万人。 2020-2023年, 全国粮食行业35-45岁人才比例将从33.17%降低至31.42%, 35岁以下人才比例将从37.66%上升至40.71%。 粮食企业的人才需求也正因为整个行业人员的年轻化和技术进步的要求呈现出对职业教育发展的迫切希望。
粮食职业院校根据粮食产业链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特征, 结合粮食产业链发展状况, 围绕粮食产后的链条, 以地方经济特色为导向, 在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加强粮食高技能人才区域协同培养的层次特色和职业特色, 整合政府、 企业、 学校三方资源, 构建一套完整的 “政校企” 三位一体粮食产业链粮食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 与时俱进, 深化改革, 加快补齐 “三农” 领域短板,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二、 长三角地区粮食行业人才发展存在的问题
粮食行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就是 “立足粮食,面向社会, 服务三农, 多元发展”; 粮食专业发展与现代制造类、 现代服务类、 管理类专业相互支撑, 协调发展; 粮食高职人才培养始终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办学之路, 以粮食安全为己任, 以合作共赢为主线, 目前粮食产业链人才的培养研究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图1 涉粮企业职工与技能人才总体情况
(一) 毕业生的数量和质量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匹配
近年来, 粮食行业大力实施 “人才兴粮”,培养了一批专业拔尖人才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整体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目前,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化、 粮食产业经济的发展和粮食企业转型升级, 仓储、 物流、 加工、 贸易等各类粮食企业普遍出现了技能人才断档现象, 高技能人才因培养人数少、 成本高和周期长等特点,供给力不足。 目前, 粮食行业尤其迫切需要大量粮油仓储、 质量检验、 加工专业的技能人才以及既了解粮食流通业务又掌握机械、 现代信息技术、 物流贸易等方面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 而现阶段培养的粮食专业业学生的数量和质量无法满足安徽省内及长三角区域内劳动用工需求, 无法满足经济新业态、 新模式的需要。
(二)“校企”“校校”合作程度低,方式单一
实现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和与高技能人才培养相配套政策的制定等校企合作的方式仅停留在实习实训这种形式, 教学体系与实践体系未能进行有机融合, 未能整合资源形成 “产学研” 一体化, 构建协同创新实践育人模式。 企业的参与度不高,挂牌实习基地, 不同学校, 生源和资源可能存较大差异, 教育资源的配置和利用也不尽相同。 各职业学院之间仍然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 对粮食产业链人才的需求要求也不相同。
三、 构建长三角地区粮食行业人才协同培养的举措
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加强粮食高技能人才区域协同培养, 加快粮食产业优化升级, 构建粮食产业链人才的培养体系, 区域内统筹管理,建立各种协调机制,真正做到校企结合, 各方共同培养。
(一) 打破粮食行业区域合作障碍, 协同发展
在粮食行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 可以在教育理念、 办学模式和教学方式等方面加强交流与合作。通过开发区域粮食行业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教材等典型项目开展粮食行业跨省市职业教育办学合作。注重灵活多样教育和个性化教育有机结合, 建立长三角职教资源网, 共同进行粮食行业农产品食品检验员和仓储管理员等行业资格证培训, 建立业务骨干和教学校长互派互访制度, 加快职业教育一体化,推进长三角区域职业教育资源共享。 共建富有核心竞争力的长三角粮食行业职业教育基地,实现区域粮食行业职业教育的互利互赢。
(二) 倡导职业教育和粮食产业结合, 全方位提高产教融合水平
加强粮食行业职业教育区域发展, 需要倡导产教协同发展战略, 将教育和粮食产业结合, 全方位提高产教融合水平。 粮食院校、 粮食企业以及粮食行业主管部门之间搭建区域合作、 交流平台。 粮食院校建立粮食行业职业教育峰会制度,交流改革发展的经验,建立粮食行业职教学会联合会,组织粮食高技能人才培养发展研讨会为整个粮食行业共同体的运作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粮食企业与粮食院校共建区域校企合作基地, 在区域平台的协作统筹之下, 立足行业, 面向区域, 大力加强校企深度融合。 规范和推进校企合作走深做实, 加强粮食行业文化传承创新与内涵提炼,发挥行业文化引领作用和创新精神。 确保粮食行业专业技能人才的质量, 形成具有粮食行业特色的 “行业引领、 校企参与、 区域协同、 成本分担” 产教融合模式。
(三) 培育教育企业, 培养粮食生产专门人才,体现学校的办学定位, 完善产教融合制度体系
进一步深化行业和企业的合作, 充分发挥粮食职教集团作用, 利用行业企业的资源, 共同开展专业建设, 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 积极探索共建 “冠名班” “粮食行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学校” 等新型联合办学模式, 重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关系, 以粮食人才需求的层次特色和职业特色为依据, 以地方经济的产业结构及其变化趋势为导向, 建立粮食行业学生的知识、 能力和素质目标。 不断创新培养职业技能和提高学生的素质。 了解学科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满足国家粮食安全特殊需求, 推动粮食行业可持续发展。
(四) 坚持以 “知识” 和 “技能” 教育理念进行粮食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
考虑长三角区域内粮食职业院校办学条件和历史, 不断创新培养职业技能和提高学生的素质。 培养能够掌握粮食行业技术领域必需的技术理论知识及相应技术; 形成粮食专业工学结合、按工种级别能力递进的教学模式, 将相关的技能、 知识和工作态度融入其中, 实现了理论和实践教学较好地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 基于工作过程组织教学环节, 通过学习提高基础理论知识水平, 创设工作情境, 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核, 以学生获得职业行动能力和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总体目标, 明确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用项目实训,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及工匠精神, 通过实践操作, 锻炼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岗位核心能力, 保障粮油质量安全。 培养学生爱粮节粮意识, 爱岗敬业, 勇于担当粮食安全使命; 始终坚守初心, 不负 “粮心”, 收好粮、管好粮, 做好国家粮仓的守粮人。 满足国家粮食安全特殊需求, 推动粮食行业可持续发展。
图2 粮油工业现代工匠培养示意图
四、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粮食高技能人才区域协同培养发展的建议思考
(一) 加强整体规划, 建立区域协作关系
当前,各地的粮食行业职业教育规划缺乏综合与协调,专业结构调整与支柱产业趋同的现象相当普遍。 为此, 粮食行业应深化长三角区域职业教育合作, 加强粮食行业内的整体规划,在跨区发展战略先行的前提下,加强粮食行业职教合作与协调,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利用各自资源优势,兼顾各方利益,充分整合区域资源,共建竞争与合作关系。 建设相互融通的区域职教服务功能与体系,共建实习实训基地, 促进实习实训基地、 资源和人才的有序流动。
(二) 粮食特色专业为龙头, 围绕专业建设运营学校
在粮食职业教育办学总体规模不大的基础上, 整合长三角区域内优质职业教育资源, 根据粮食产业结构形态, 以及目前区域内几所粮食学校的专业特色, 整合不同职业学院相同或相似专业教学资源, 挖掘专业的重要价值, 做大做强粮食专业, 彰显粮食行业职业教育的办学特点, 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抓住专业建设这一最具办学特色的 “牛鼻子” ,按照 “以现代粮食流通为特色” 的发展思路,以粮食特色专业为龙头, 打造粮食特色的专业群,形成与学院发展定位、 粮食行业综合改革发展全面对接的专业发展格局。 积极发挥行业 “智库” 优势,提升自身科学研究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解决行业重点领域发展的理论支撑和技术壁垒等重大问题,同时在服务行业发展过程中赢得更大发展机遇。
(三) 挖掘粮食文化内涵, “工匠精神” 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 育 “粮人”
将劳模精神、 “大国工匠” 先进事迹融入课堂, 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激发学生自豪感,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通过真实工作场景模拟, 认识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责任心。 通过小组团结协作, 提升学生决策、 沟通表达能力。 懂技术、 精技能、 能创新等方面加强培养, 让学生在校内实现润物无声历练成才。 借助行业属性特色, 以适应新时代粮油工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同时作为粮食类院校, 创新 “五粮文化育人” 育人模式, 挖掘粮食文化内涵, 通过粮食文化载体实现立德教育。
结 语
粮食行业专业技术人才极度缺乏, 与粮食行业重要的基础地位和国家粮食安全对科技与人才的迫切需求极不相称。 为满足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适应粮食行业新业态,借助长三角粮食高技能人才区域协同培养一体化平台,充分发挥区域内资源优势,相互合作,协同培养,从而提升区域内粮食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