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姑娘拼成集团高管,拼命也“拼爹”

2022-08-06卢璐

恋爱婚姻家庭 2022年20期
关键词:老杨爸爸大学

◎文/卢璐

来云南15天了,作为总负责人,终于把集团的项目交代完毕,明天准备回程。这些天的忙碌终于告一段落了,晚上,为了犒劳自己,我去泡了露天温泉,氤氲的热气中,我看着天上月朗星稀,心里忽然无限感慨。

在十几年前,我从未想过,也从没敢想过,曾经卑微到尘埃里的我,有一天竟然会站在这样一个位置。这是一个我连做梦都没梦到过的样子,我居然做到了,真真正正做到了。

我是个农村孩子,长得不漂亮,家境也贫穷。虽然我们一家人都平凡到了极致,但我们的日子过得并不平淡。

在我们村,只有我们一家姓唐,其他人大都姓张,因此我们在村里处处受挤兑。有几个很混的,专门找我爸的茬,甚至拳打脚踢。为了不再受欺负,他曾联合村里几个其他独姓的人拜把子,交了一帮兄弟,天天习武。几个小伙子练得浑身腱子肉,谁敢找麻烦就打回去。

很多孩子也受到大人的影响,对独姓孩子进行骚扰。我小时候挺内向的,没啥朋友,被起外号、被丢东西、背后贴小纸条……都是常有的事。我虽然很厌恶那些欺负人的同学,但我心里不慌。因为爸爸告诉我,想让别人不欺负你,唯一的办法是,让自己强大起来,先别自己看扁自己。所以,我一直咬牙努力,读书成绩总是最好的,所有的老师都喜欢我,在学校里给了我很大的庇护。

我真的很佩服我爸,他是一个以德报怨的人,即使受过那么多委屈和不公,他还是会为村里人服务,红白事、吵架纠纷什么的,他都忙着张罗。到我上高中的时候,他在村里已经算是有一定威望的人物了。

高考我考上了省会的211大学,学建筑。在我们村里,我是寥寥几个能上大学的孩子,收到通知书,我爸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他和我妈张罗着摆了几大桌酒席,村里的人都来庆贺,就差敲锣打鼓、鞭炮齐鸣了。那是我人生中的高光时刻,直到现在也不能忘记。

我是带着光环,离开我们村走向大学的。可人人都怀念的大学四年,却是我根本不愿意回忆的过去。

大学宿舍有6个人,她们的家境都很好,吃的穿的用的,都是我这个乡下来的丑小鸭从没听过见过的。我就像是个另类,宿舍的聚餐我不参加,约着唱歌我不去……大学四年,我过得很孤单,没有人孤立我,是我给自己筑起了一道高墙,因为我自卑。我总是形单影只,走在去图书馆的路上,除了学习,还是学习。

我在大学的挫败感,并不仅仅来自没钱,更在于找不到自己的价值点。大学是如此广阔的天地,成绩好仅仅是个小case,而社团、表演、比赛、人际关系,太多让我陌生的事儿了,我呆若木鸡。

大一、大二那两年,我很苦闷,烦了就会给爸爸打电话,跟他说学校里的事。我从不会直接跟他讲我的自卑,他却心知肚明。爸爸话不多,但总是能一两句话就让我醍醐灌顶。那时候,他常说的话是:“做人眼光要放远一点,别人都在做的事情,不一定就是对的。想想五年前,小苹她们不都去打工了,而你在努力读书,今天的你们已经天差地别。所以,你该想想五年之后的事儿。”每次跟爸爸聊完,我都像个小马达充满了电一样,又能哒哒哒地运转好久。

付出是可以被看见的。大四大家都忙着找工作的时候,我早就被老师选中去他的工作室帮忙。当时我打电话问我爸,我爸只说了一句:“跟着老师好,去吧。”我就去了。

那些年,每一天都差不多。没有生活,只有不分黑夜白天地画图纸、做设计。刚毕业没有经验,效率很低,常常是一个方案反复做,推倒重来,再推倒再重来。有时候画着画着天就亮了,赶紧去睡两个小时,接着起床洗把脸,继续画。这样的日子一晃就是三年,这三年,我付出了很多很多,也学到了很多很多,从一个傻白甜的大学生,逐渐有了实践经验,有了自己的设计框架。

这三年,我还遇到了我的爱情,老杨,也就是我现在孩子他爸。我们是通过当地一个景观项目认识的,他属于甲方,专门负责设计监督,我作为设计师,需要跟他对接很多问题。我们俩都很较真,常常一个细节说到半夜,各执一词,急了还会吵起来。

一度,我很讨厌他,觉得果然全世界的甲方都是一样的傲慢嘴脸!但随着项目拖拖拉拉一年多,我们经常一起加班,一起吃工作餐,我发现他并不是我以为的那样,他除了工作较真,生活里跟我有很多相似之处。我们都是农村出身的孩子,在大城市打拼,没有鞋只能奋力奔跑,都把全部的心血放在工作上,全力以赴。

也记不清是谁先动了心,孤寂了那么久,遇到彼此,就像是遇到了世界上另一个自己。项目完工时,我们收获了爱情。

但是,一开始没有人看好我们,就连对我特别好的导师也觉得,老杨人不错,但两个一无所有的人加在一起,压力只会成倍递增。导师不想让我吃太多苦,还给我介绍过其他男生,很优秀,比老杨的家境也好很多。我也犹豫过,那时候比较流行的一句话是“干得好,不如嫁得好”,或许嫁得好,是我能抓住的另一条捷径?

关键时刻,我最在意的是爸爸的意见,但他说:“感情不是数学题,算不清楚的,但是爸爸相信你的感觉。”这句话说到了我的心里,是啊,感情不是数学题,我打心底觉得我跟老杨除了有点穷,什么都契合,这是钱根本买不来的。

结婚之前,我爸妈去了老杨家,只有三间瓦房,比我们家还穷。我妈回来后一直长吁短叹,眉头紧锁。可我爸却说:“虽然他们家条件不好,但一大家子和亲戚邻居能把关系处理得这么好,又孝顺老人,这日子不愁过不好,我看行!”

虽然我妈平时没少跟我爸拌嘴,但关键时刻,还是我爸拿主意。我跟老杨就这样一穷二白,在租来的房子里结了婚。

我和老杨在最开始,确实走过了很艰难的岁月。当时我们为了房租便宜,在城市最东边山上的村子里,租了一套一室一厅。租东边,因为我上班比较近,但他上班需要通勤两小时。不仅如此,结婚第一年,我们两个人月工资加起来,一共是4307元,交房租、充公交卡、吃饭、手机费,再各自给父母500元,基本到月底就没啥了。

日子捉襟见肘,很多时候我都觉得自己真是熬不下去了。但老杨一直很有信心,他总说:“没问题的,咱俩虽然没钱,但攒了一身本事,这叫厚积薄发,别着急。”我心里清楚,他比我更着急,只是硬着头皮安慰我。

老师的工作室一直是很小的规模,自负盈亏,我知道老师不是不给我涨工资,而是根本没有多余的钱。但经过老师这些年的指点和培养,我当时的专业水平越来越成熟,去任何一家设计公司,都可以拿到更多的钱,有一阵子,我真的蠢蠢欲动地想离开。但爸爸不同意,他说:“老师教你的这些东西,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人不能忘本。”

我明白,我从什么都不会,到现在可以独当一面,背后是老师的栽培和推动。这个世界上,有比钱更重要的东西。可是,世界是变化的,我不是圣人,没有钱我拿什么过日子?啥时候能养孩子?一番心理斗争后,我去跟老师说了自己的困境,没想到老师很理解,并允诺我,再等半年,如果还是不能给我相应的报酬,他支持我跳槽。

老师说半年,其实是有原因的,只不过在没有把握的时候,他不敢轻易开口。半年后,老师的工作室正式转型,与大集团合并,老师要求给我一个设计总监的位置,并且独立承担项目。这个提议其实在我看来也有点唐突和冒昧,不出所料,集团的意思是,先做设计师,过一段时间看看成绩。但老师非常坚持,他说:“什么是人才,小唐就是!她去别的公司年薪绝对不低于25万,之所以留在这,是因为我是她的老师。你们不肯留她,我明天就能把她推荐到别的公司,后悔的是你们。”

最终,集团同意了,我成了设计副总监,但不设设计总监,给我一年的时间,把第一个项目做好,就可以升总监,而我的工资一下子从三千多变成了两万。真是苦尽甘来,我当时的心情真的是无法描述,走路都想蹦着。

第一个月发工资,我大包小包地买了很多东西回家。晚上吃饭,一家人都很开心。但饭后只剩下我和爸爸的时候,他沉下声音跟我说:“别毛躁,得让自己配得上人家给的钱。还是那句话,想想五年后,别只看眼前得到的这一点。”

是啊,我得意得差点就忘了,这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得到的背后是沉甸甸的责任。那个晚上,我翻来覆去睡不着觉,人生第一次,我开始规划自己的三年、五年甚至是十年。

而老杨,我爸没看错,他一直是稳扎稳打,成长很快,我俩算是齐头并进,势均力敌。那两年他负责的项目,全都是超额完成KPI。在体制外最好的一点就是,你的每一分努力都会被看见,大家各凭本事,靠能力说话。领导对老杨一路绿灯,他晋升飞速。

我们手里开始有了积蓄,马上就30岁了,我们准备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那是一套只有76平方米的小房子,地段不算好,但是我们能承受的价格。买了房子,还完月供之后,又存了几个月,我们还买了一辆车。虽说房子不大,车子是二手的,但偌大的城市,我们两个外地孩子,总算是有了自己的家。

我谨记着爸爸的话,这是一个开始而不是结局,我把在老师设计室里学到的本领,全都用在工作上。这几年,我一路从设计总监晋升为设计院院长,而老杨现在也做到了房地产公司的副总。去年,我们定了一套更大的房子,可以满足我们一家老老小小都住在一起的愿望。孩子马上要上幼儿园了,以前听人家说的最好的那所幼儿园,我们终于有资格给孩子去报名了。

老杨待我始终如一,顾家又浪漫,除了不帅,堪称完美。每次我念叨想家,到了周末老杨就会一声不吭地装满后备厢,然后跟我说:“走,咱回家。”每个节日我都会收到礼物,都是我不经意提到过的东西,老杨竟然都能记在心里。我跟公婆的感情也一直很好,平日里都是他们帮我带孩子,让我可以专心忙工作。有时候项目在外地,我一出差就是一两个月,家里一切都安稳有序,孩子的早教课一节也没落下,这里面都是公婆的默默付出。

我常常感慨,一路走来,我从一个灰扑扑的农村女孩,成为一个可以独当一面的女人,在这个本不属于我的城市站稳脚跟,事业家庭双丰收,真的是连我自己也没想到的。为什么能走到今天,我觉得自己很幸运,一路遇到了好老师,遇到了老杨,也赶上了好的机遇,然而实事求是地说,更重要的是,在每一个十字路口提醒我的,是当了一辈子农民的爸爸。

爸爸虽然没有给我大富大贵,但在精神上给了我最大的帮助。在农村,多的是重男轻女的思想,但我却从来没有感受过自己作为一个女孩,被区别对待过。家里所有的东西,我和弟弟都是一人一份,一样的。而在我和老杨刚结婚的那两年,爸爸每隔几个月就会拎着鸡蛋、香肠、青菜、大米来看我们,临走的时候,再塞给我们几百或一两千块钱。

我爸从来不说教,但他有自己的方式来对我好。在我成长的每个阶段,其实都有他的参与。我爸并不懂什么科学育儿法,也没看过什么心理学的书,但生活教会了他一切,他什么都明白,他是一个物质上贫穷,但精神上富足的人,他把他的富足传给了我。

太多父母,都以为富养是不让孩子在生活中受半点委屈,但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一个父亲能给予孩子的富足,和自己拥有的财富没有直接的关系,精神上的给予,才是能支持孩子走得更远的动力。

所以,今天的我,可以仰着脖子说:“我是一个被富养的女孩,我有今天,那是因为我‘拼爹’。”

猜你喜欢

老杨爸爸大学
老同学
老杨的那片红果园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我和爸爸
爸爸
爸爸冷不冷
识破
可怜的爸爸
捡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