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盆底肌训练对前列腺增生行电切术术后尿失禁患者的影响

2022-08-05李秋燕刘日升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广东东莞523325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电切盆底尿道

钟 玫,李秋燕,刘日升(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广东东莞 523325)

前列腺增生是诱发中老年男性排尿障碍的主要病因,常表现为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等,其不仅影响患者的健康状态与生活质量,还增加癌变的高风险性[1]。目前,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金标准,其以手术时间短、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获得患者的青睐,但因术中的高温电切环境造成尿道损伤,导致术后易发生暂时性尿失禁,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生理状态[2]。盆底肌训练是目前国际上推荐治疗尿失禁的一线方案,但临床上针对不同的盆底肌训练方式效果进行对比的报道较少,为此本研究探究了强化盆底肌训练对前列腺增生行电切术术后尿失禁患者的影响。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与分组

选取2019 年8 月-2021 年8 月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对前列腺增生行电切术术后尿失禁患者82 例,纳入标准:(1) 符合美国泌尿外科学会《前列腺治疗后尿失禁》[3]中前列腺术后尿失禁的诊断标准并确诊;(2)患者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1) 精神疾病或意识障碍;(2) 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3)既往有尿失禁或盆腔病史。将82 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1 例。对照组年龄51~82岁,平均(62.4±4.6)岁;研究组年龄54~83 岁,平均(62.5±4.3)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体位均为坐位、卧位或站立姿势。对照组实施常规盆底肌训练,即每日早、中、晚收缩与放松会阴、肛门括约肌,先收缩10 s,然后放松10 s,连续15 次。研究组实施强化盆底肌训练即(1)指导盆底肌收缩方法:向患者讲解盆底肌收缩方法,再由护理人员评估。护理人员佩戴一次性手套后食指轻轻插入患者肛门内,同时引导患者进行盆底肌收缩,直到手指感觉有紧缩感,证明患者已掌握了正确盆底肌收缩的方法。(2)强化训练:收缩盆底肌的同时进行臀部肌肉收缩,持续20 s,再放松10 s,连续20 次,坐位、卧位及站立姿势各做1 组,每日早、中、晚各做1 次。(3)发放盆底肌锻炼相关资料手册给患者,护理人员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间隔排尿时间,及时评估训练结果以进行针对性强化训练。

1.3 观察指标

(1)观察训练前后两组尿失禁恢复状况:采用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4]对患者训练前及训练1、3 个月后的恢复情况进行评分,此表包括4 个项目,分别为尿失禁频率、尿漏、尿失禁对日常生活造成的影响以及造成尿失禁原因的自我诊断(患者主观评价),总分为0~21 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尿失禁状况越严重。(2)生活质量:采用尿失禁生活质量量表(I‐QOL)[5]对患者训练前、训练3 个月后进行问卷调查,本量表包括行为限制、心理社会影响、社会障碍等3 部分,共22 个条目,总分0~100 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生存质量越好。(3)训练1、3 个月后的尿失禁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时间ICIQ‐SF 评分

与训练前比较,训练1、3 个月后两组患者ICIQ‐SF 评分均明显下降(P<0.01),且以研究组更为显著(P<0.01),见表1。

表1 两组训练前后ICIQ‐SF 评分比较 (,n=41)

表1 两组训练前后ICIQ‐SF 评分比较 (,n=41)

与训练前比较:aP<0.01;与训练1 个月比较:bP<0.01;与对照组比较:cP<0.01

2.2 I‐QOL 评分

与训练前比较,训练3 个月后两组I‐QOL 评分均明显增高(P<0.05 或0.01),且以研究组更为显著(P<0.01),见表2。

表2 两组训练前后I‐QOL 评分比较 (,n=41)

表2 两组训练前后I‐QOL 评分比较 (,n=41)

与训练前比较:aP<0.01,bP<0.05;与对照组比较:cP<0.01

2.3 尿失禁发生率

训练1、3 个月后,尿失禁发生率均低于训练前(P<0.01),且以研究组更为显著(P<0.05),见表3。

表3 两组训练前后尿失禁发生率比较 例(%)

3 讨论

尿失禁是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是由尿道外括约肌损伤、膀胱出口梗阻或膀胱逼尿肌功能障碍等引起。虽然近年来临床对盆底解剖结构的认识逐渐深化、手术技巧逐渐精湛,但前列腺电切术后的尿失禁的发生率为2%~60%,成为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问题[6]。孙懿松等[7]报道,尿失禁对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的心理状态影响显著,且会导致一定程度的社会功能缺陷。因此,急需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案以减少前列腺电切术后尿失禁的发生。盆底肌训练是指患者有意识地对以耻骨尾骨肌肉群为主的盆底肌进行自主性收缩训练,以达到提高盆底肌收缩能力、减少尿失禁发生的目的[8]。但目前盆底肌训练的标准并不统一,在临床中采用不同的训练体位、频率及时长产生的治疗效果不尽相同。因此,制定有效的盆底肌训练方案一直是临床关注的热点。

本研究将两组患者分别实施常规盆底肌训练与强化盆底肌训练,结果显示,训练1、3 个月后两组ICIQ‐SF 评分、尿失禁发生率均低于训练前,且研究组更为显著;训练3 个月后,I‐QOL 评分均高于训练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上述结果提示强化盆底肌训练的效果优于常规盆底肌训练,能有效降低前列腺增生行电切术术后患者尿失禁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这与李娟等[8]的研究结果相符合。这是因为盆底肌群主要由骶神经支配,对维持肛门、尿道的正常收缩功能起关键的作用。盆底肌肌群中含有I 类和Ⅱ类收缩纤维,通过增强这些纤维进而提高尿道括约肌的控排尿制能力。同时盆底肌训练还可通过对尿失禁患者盆底肌肉的刺激,增加尿道闭合压力与膀胱顺应性,从而促使膀胱逼尿肌代谢水平降低,加快炎症局部水肿的吸收,逐渐缓解患者的尿失禁现象[9‐10]。此外,本研究所采用的强化盆底肌训练使训练强度增加,提升盆底肌训练的规律性、目的性,进一步加快患者肌肉张力与自主排尿功能的恢复。

猜你喜欢

电切盆底尿道
肾镜联合电切镜外鞘治疗膀胱结石临床效果分析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两种盆底修复系统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陌生的尿道肉阜
女性尿道憩室的诊断和治疗
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小儿尿道下裂疗效观察
盆底三维超声在盆底器官脱垂女性中的应用效果
内镜高频电切大肠息肉术后护理干预对策的研究
胆道镜下高频电切技术在肝内胆管狭窄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