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妙设计问题 助力小学书法课堂教学

2022-08-05沙晓菲

辽宁教育 2022年13期
关键词:笔画要点书写

沙晓菲

(大连市沙河口区西南路小学)

2021 年7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明确指出,要“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方式,强化教学管理,提升学生在校学习效率”。课堂上,教师的提问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对新知识、新内容的探索,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为完成教学任务、紧扣教学重难点而设计一系列问题,是教师进行正常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教学方式。课堂提问可以帮助学生把握学习中的重难点,温故知新,发展思维能力;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有助于教师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反馈授课情况。与其他学科相比,书法学科的独特性是重视书写体验与能力,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应该突出学科特点,有效实施教学。

一、控制提问数量,提高问题的质量

控制提问的数量和提高问题的质量,避免随意性是书法课堂提问重要的一点。教育部2013 年颁布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书法教育以语文课程中识字和写字教学为基本内容,以提高汉字书写能力为基本目标,以书写实践为基本途径……”因此,学生在书法学习中,最为重要的是书写能力与实践体验。课堂上,学生不仅应该学会一些专有词汇、清楚地表达书写过程,更应该通过足量的书写练习,在丰富的实践中体会,从而提高书写技能。因此,书法课堂上的提问需要少而精,为学生的书写实践留下充足的时间。教师对知识的讲解、对学生的提问都要精心筛选,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要避免提问与教学目标无关的问题,这种问题通常容易在导入环节中出现。

例如,我在准备小学四年级上册《兰叶撇》这一课时,最初打算出示一张兰叶的图片,问学生“你们认识这是什么吗?”这种问题就是无效的,学生有说认识的,说出的名字五花八门,甚至还有的学生会联想到曾经在什么场合见到过这种植物。这种的讨论与本课的教学目标关联不大,甚至会“跑题”,却占用不少课堂时间。与其这样,教师不如直接问学生:“这是一盆兰草,看看它的叶子,有什么特点?”学生直接进入到对兰叶形态的观察,进而迁移到“兰叶撇”的形态特点,从而快速掌握教学重点内容。

那么,教师是不是在书法课上就要少用这样能引发学生联想的生活实例呢?也不尽然。书法的美感与生活紧密相关。结合生活实际,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是帮助学生激发兴趣、深化理解的好办法。教师可以在课中加入一些有趣的内容,给思维活跃的学生一个缓冲的过程,让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

例如,在教学《字头》一课时,我先出示几幅图片,有奖杯、纸伞、天坛的建筑造型等,请学生观察并总结:“这些图片中的造型,上下部分的安排有什么共同特点?”通过直观感受,学生就能发现本课例字的规律。这一导入环节里的小问题,有助于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规律,揭示本课的要点,从而深化理解,为书写预留大量的宝贵时间。

书法课重在书写的能力与体验,有的学生能说得很好,并不代表能写得好。反过来,有的学生表达得不够清晰,却能准确地临帖。教师应该把宝贵的课堂时间尽可能多地用于学生的书写实践,而不是逐一地反复强化术语。

二、从学情出发,巧妙设计问题

学情可以理解为学生当下的发展水平。这一方面是指由年龄特点形成的发展水平,另一方面指在本学科领域里,学生不同的知识基础造成的不同发展水平。如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大部分学生在能力上差异不大,但个别学生前期已有书法学习基础,那么在书法学科知识上就比零基础的学生发展水平要高。教师设计的课堂问题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和知识基础等学情状况。

低年级学习书法刚刚起步的学生,需要教师一步步地指导——从动手整理用具到观察笔画,再到书写实践。这时的学生在书法方面还不能独立学习,需要依靠教师的具体指导。这个阶段的课堂上,我提出的问题一般是针对具体的观察点、做法等。在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二课《横》的教学中,面对大多数第一次接触毛笔书写的学生,我这样提问:“长横这个笔画有什么特点?”有的学生会用常见的“横平竖直”一词作为答案,而真正认真观察思考的学生就会提出质疑:图上的长横不是平的。那么,长横到底平不平呢?我告诉学生,“横平竖直”的平是指“平衡”,而不是水平。为了实现“平衡”,我们就要把握好笔画的长短、粗细、斜度等。这个问题的提出,使学生懂得了观察的重要性以及观察的着眼点。学生在观察实践中学会了“长横左低右高”“行笔轻重有变化”等特点。

随着学生年龄和知识的增长,课堂问题的深度与广度亦需随之增加。教师讲授时宜言简意赅,抓住要点,把复杂的、长篇的说明转化为简单的、概括的要点,紧紧围绕要点设计出有助于学生理解应用并深入思考的问题。学生通过学习,运用知识要点这把神奇的“钥匙”解决难题,从而对要点掌握得更牢固,理解得更深入。

例如,在指导“提土旁”的写法时,如果教师把每个笔画的形态与位置关系等一一罗列再举例细讲,那么不仅教师费时费力,学生还会觉得枯燥无味。教师可根据学生以往书写的难点,现场板书几个“提土旁”,请学生“结合要点看错例,比一比,找一找,说一说应该如何修改”(见图1、图2)。

图1

三个范例中,第一个字的问题在于短横过平,应该写出左低右高的特点;第二个字的问题在于竖的起笔偏低,竖的起笔要高,从横的右部向下穿过,横以下部分不要过长,提画的位置应该顺势提高一些;第三个字的问题主要是没有正确用笔,应该认真地把每一个笔画的起笔、行笔、收笔写到位,写出的笔画要丰润适度,流畅饱满。

学生看到板书上的错例,都争先恐后地各抒己见。这时,我立即在原字上进行修改,让学生看到效果。通过这个过程,学生轻松地找到病笔并进行矫正,最后将其应用于自己的书写实践。这种操作既简单又紧扣要点的问题式活动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短时高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领悟。对教师来说,设计这样的问题并不难,关键是要把握学情,充分掌握学生的书写情况。教师平日应多观察,发现共性问题,再经过提炼,抓住问题核心,形成典型问题,最后找到突破口。像“提土旁”这一课,我写出的这几个病笔范例,就是在学生平时的硬笔作品中发现的问题。在这种“比一比,找一找,说一说”的问题下,教师讲授的时间缩短了,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书写实践。学生在书写中学会了有针对性地观察实践与应用,进步很大。图3 是三年级学生的课堂练习。

图3

小学低年级授课一般采用以教导学、先教后学的方式,但教是为了不教,学的着力点则在于自主、独立学习。到了中高年级,教师就可以逐步采用“先学后教”的方式。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教授说:“当学生已经能够阅读教材和思考的时候,也就是进入‘相对独立’和‘基本独立’学习阶段的时候,要先让他们自己去阅读和思考。”“教师一定要针对学生独立学习中提出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这就是教学的针对性。”“需要强调的是,在针对学生独立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绝不可包办代替,而是要继续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和集体智慧。”

面向中高年级学生教学新内容时,我通常让学生先试着写一写,再对照字帖改一改。在对比修改之后,我提出问题:“书写时你有什么困惑?”学生说出自己的困惑后,教师可以请其他同学试着分析问题并提出改进方式。很多学生有时不好意思“自揭其短”,这时我会请写得好的学生介绍自己的临摹经验,突出要点。此时教师就要根据学生书写的实际情况,对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

对四年级学生教学“竖心旁”时,我让学生不看字帖先写一个,然后对照字帖观察,找到不足后进行修改,再次书写。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竖心旁左右两个点高度一致,二是点的形态写得不好。对照字帖观察修改后,大多数的问题都能够得以纠正。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我直接提问:“你在修改过程中有什么收获?”学生说出,左右两个点的位置应该左低右高;两个点要写得略高,在竖的偏上方;两个点形态不同,左边是竖点,右边是侧点……最后,学生把自己的收获与教材内容进行对照,明确并结合自身情况,补充完善学习要点,最后通过充分的书写实践,掌握竖心旁的书写方法。当堂课作业统计显示,全班30 人里,能写准“提土旁”结构的有29 人,能同时写好用笔与结构的有25人。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我只提出一个问题:你在修改的过程中有什么收获?

三、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

书法课上,教师设计的问题不仅要针对当课的知识点,也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陶行知先生对此有精辟的见解,他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学生学有什么意思呢?就是把教和学联系起来:一方面要先生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先生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乃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手续、程序,安排得当,指导他,使他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相似的经验,发生相类的理想,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理想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在书法课上,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就应该是教学生学。

小学四年级上册《兰叶撇》一课,重点笔画是“兰叶撇”,例字有三个:“庶”“度”“石”(见图4)。此时学生已有一年多的书法学习经历,观察、思考、书写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升。教师在课堂上不仅应详细讲解知识点,还要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渗透书写方法,推动学生自学能力的发展。因此,在指导例字时,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图4

问题一:根据例字,你能说出“兰叶撇”通常用于哪种类型的字吗?(广字头,厂字头,左边长撇)

问题二:观察例字,会发现不同字中的“兰叶撇”形态略有不同,试着说出这三个例字里“兰叶撇”的不同点(弧度和倾斜度不同)和共同点(两头细,中间粗)。

问题三:请以“庶”字为例具体说明,如何才能准确地写出“兰叶撇”的弧度和倾斜度?

这三个问题引导学生由“兰叶撇”的应用范围入手,再观察对比,分析出不同字中相同笔画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进而聚焦到一个例字,详细而深入地分析写准笔画的方法。这三个问题,基于“兰叶撇”的写法,层层递进,教师在笔画写法指导的同时,向学生渗透了相应的学习方法,为学生日后独立学习奠定基础。

四、尝试提出开放性问题

书法课堂提问不仅要有针对性、启发性,教师还可以提出开放性的问题,重视学生的不同感受和体验,展示他们的独特观点,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使问题真正为课堂教学服务。如指导学生学习字头的写法时,针对展示的练习作品,我问道:“你觉得这个作品有什么优点?”这个问题指向很明确,即说优点,同时也比较开放,学生都有各自的着眼点,回答时各抒己见,有的从用笔的角度说,有的从笔画的位置方面说,也有的从字的结构上说……这个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学生可以从各自的视角出发,表达独特的观点。这既吸引了学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也给学生提供了展示个性的舞台。

“双减”背景下的书法课,教师要围绕“三维目标的统一”和学科特点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从学生实际出发,用少而精的问题渗透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助推其长远发展。

猜你喜欢

笔画要点书写
Unwritten 尚未书写
健康烹调的要点
用什么书写呢?
笔画相同 长短各异
——识记“己”“已”“巳”
有趣的一笔画
A Teaching Plan —— How to Write a Summary of an Exposition
书写要点
离婚起诉书写好之后
找不同
一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