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中考方案》及“双减”背景下初中地理作业问题及解决办法探索

2022-08-05薄立强

辽宁教育 2022年13期
关键词:中考布置分层

薄立强

(辽宁教育学院)

2021 年7 月,辽宁省教育厅印发《辽宁省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试行)》通知(以下简称《新中考方案》),掀开了新中考改革的序幕。该方案明确提出教育要坚持“五育并举”原则,坚决整顿重智育、重分数现象。中考命题要依据国家和辽宁省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兼顾毕业考试和招生考试的不同功能,围绕引导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联系社会实际与学生生活经验,增强考试内容的基础性、系统性及综合性,加强对学生独立思考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内容,杜绝偏题、怪题。

同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要求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可见,在《新中考方案》和“双减”的双重要求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作业科学合理有效的布置,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成为广大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作业布置现状及问题

(一)讲练评不统一

目前,教师在教学中普遍存在“讲的不是练的,练的不是考的”情况,也就是“教—学—评”未达到和谐统一,未满足一致性的要求。究其原因,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和作业布置不合理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作业布置比较随性

主要体现在教师忽略学生个体差异,随意选择练习册或习题,不区分习题的层级要求和适用性,强调必做题,缺少选做题,学生缺乏选择性,全班同学统一使用相同试题或同套试卷。

2.作业要求与方案相背离

《新中考方案》要求试题联系社会实际与学生生活经验,增强考试内容的基础性、系统性及综合性,加强对学生独立思考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内容。而实际中,教师布置作业往往达不到方案要求,作业过多重视知识的硬记忆,且无情境试题较多,对能力和方法的考查相对薄弱。

3.作业数量及难度不合理

初中地理作业中的书面作业原则上以课堂作业为主,不留课后书面作业,八年级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度调整。目前七、八年级普遍预留书面课后作业,且作业数量较多,实际完成时间远大于10分钟。课堂教学内容相对较易,作业难度则较大,两者存在脱节情况,不符合《新中考方案》中对试题难易度7:2:1 的要求,导致学生作业负担较重,实际教学效果不佳。

4.作业布置缺乏“三性”

“三性”主要指多样性、生成性和反馈性。目前,地理作业设计中过度重视书面作业,忽视实践类作业,这就使得作业形式单一,缺少多样性设计。

地理实践类作业应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例如简单设计实验方案,利用模拟、虚拟等方式开展地理实验;简单设计调查方案,利用问卷、访谈等形式进行社会调查;简单设计考查方案,利用工具进行观察、观测等户外考察等。在地理实践类作业的布置中,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切身感受自然、人文环境与理论要求之间的差异,使认知得到深化,提高自身在真实复杂环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业的生成性指在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基于试题所赋予的情境和任务,完善和形成知识的结构,在作答过程中产生的新的认知和领悟,使学生的能力和情感体验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很多教师心目中,布置作业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复习巩固课堂所学、避免知识遗忘,因此很多教师布置了大量机械性和重复性的作业。

作业的反馈性指教师要对学生完成的作业进行精准、必要的指导,使学生能够认识到作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甚至对于某些错误还需要进行师生面对面的沟通交流,从而让作业应有的反馈、矫正功能得以充分体现。从现实情况看,反馈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教师批改讲评形式单一和作业批改不及时。目前仍然有很多教师对作业的批改停留在打“√”或“×”等标记上,或者以“阅”和日期表示看过作业。这种简单的批注不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改进自己;另一个是教师对学生的作业情况缺乏长期的关注和跟踪记录,加之对教学反馈不注重,或者因为教学时间紧等客观因素造成教学反馈在教学过程中缺失,大大降低了作业的教学价值。

作业多样性、生成性、反馈性的缺乏必然导致学生不能清晰的认识自我、发展自我,使学生个人的综合发展陷于困境。长期如此,必然导致“学—评”差异扩大化,形成能力与需求的不平衡。

(二)作业分层流于形式

多数教师都能认识到学生存在个体差异,也有进行作业分层设计的意愿,但不合理的、简单的、无区分的分层作业,难以提高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从实际操作中看,教师对分层作业的理解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

1.片面化分层

这是很多教师对分层的认知状态。一些教师认为作业或试卷中有基础题、提升题和拓展题就是分层作业了,布置书面作业时,通常在一份作业或题干中明确标注基础题、提升题和拓展题。表面上看,从难度、能力等方面体现了作业的分层,但要求所有同学都必须完成同样试题,达到同样要求,这就忽略了学生个体的差异,没有使不同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最大的提升。这种简单化的分层作业使得学生出现“吃不饱”或“吃不好”的情况。

2.模式化分层

模式化分层的典型表现是教师将班级同学简单地分为ABC 三层,每一层级的学生只完成对应层级作业,如A 层学生做的试题都属于难度、能力要求比较高的,B 层学生只做中等试题,C 层学生只做基础试题。长此以往,处于B、C 层级的学生能力发展不足,学习动力和兴趣显著下降,产生了“事倍功半”的负面效果。

作业的模式化分层,对层级不同的学生,目标要求体现并不相同。对学习能力薄弱的学生,作业应以复习巩固为主,同时兼顾向“拉伸区”拓展;对学有余力的学生,作业宜加大认知拓展和问题挑战的难度,更多考虑能力、素养的综合发展。切不可简单地将分层理解为某层级学生只能完成该层级作业。

二、作业设计问题的方法探索

(一)遵循作业设计的原则与要求

从上述分析可知,作业布置是一项既简单又复杂的工作。说其简单,是因为作业布置是常规性问题,按传统布置习惯看,表象上不存在太多技术性细节,按部就班即可;说其复杂,是指其布置又存在诸多问题,受思想观念的惯性影响,想要彻底改变观念存在较大困难。同时,新的作业在设计上有很多需遵循的原则。从初中地理作业设计的角度看,以下八种原则应当引起重视。

1.中心性原则

此原则强调教师进行教学及作业设计等一切教学评活动都应以学生为中心,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需求,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情况变化进行作业设计。

2.目标性原则

地理作业的设计需要依据教学目标展开,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达到教学要求,落实教学目标。作业目标设定不宜过高,应该是对当堂或近期学习内容的及时训练和检测。地理作业的目标应该具体清晰,重点体现必备知识、重要能力和科学方法。条件具备的学校和教师,需要考虑“教—学—评”一体化背景下学习目标和评价目标的关联及落实。

3.情境性原则

作业设计要充分体现情境的设置。情境类型多样,有生活情境、生产情境、学术情境等多种形式。初中作业设计应重点选择真实的情境,特别是要充分考虑生活情境的设定。让作业的情境充满趣味性是吸引学生注意并认真去思考完成的重要条件。通过作业的情境设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认知、学会思考、学以致用,考查学生在复杂的真实情境下多层次、多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作业设计的情境也要考虑初中学生的适切性和契合度,不能超越初中学生认知的发展水平。

4.开放性原则

这里的开放性主要包含两层含义,一层是设定作业中的开放性问题,通过增加试题开放度,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发散性思考。这种作业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内容进行横向比较和纵向思考,有利于综合素养的形成和培养;另一层含义指的是作业的设定不拘泥于书面作业,可以是野外考查、社会调查、模拟实验、教具制作、地理辩论、地理绘图、地理演讲等形式。通过形式上的多种联动,共同促进学生个体发展。

5.梯度性原则

作业在精不在多,难易程度应体现出良好的梯度性,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便于大多数学生都能通过地理作业获得较好的发展。对于那些基础较好的同学,教师可以布置一些难度和思维纵深大的题目,以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挑战带来的快乐;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教材中的基础知识作为作业的重点,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一份书面作业要设计必做题和选做题,来满足不同基础的学生需要,培养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兴趣。每个层次学生的作业中,基础作业、提升作业和拓展作业的比例是不同的。当学生达到某个层次的要求后,就可以加入下一层次的作业。

6.关联性原则

主要指书面作业的题组内各小题之间需要建立相应的逻辑关联,小题间按照一定的线索围绕问题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链条,注重地理知识间的内在关联性,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的思考。

7.归纳性原则

学生地理能力发展的重要表现之一是能从纷杂世界中获取有用的自然和人文信息,并能够从中抽离出本质的、规律性的内容所在。学生通过课堂的学习活动,已经初步掌握了基本的知识,之后通过作业中的归纳性表达可以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深入理解知识的内在逻辑,提高学习效率。所以,在进行作业布置时,教师可以通过布置归纳总结性的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加深理解。

8.实践性原则

目前看,初中地理作业中具有实践性的活动较少,这与《新中考方案》的要求背道而驰。实践性活动的目的在于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通过过程性行为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能够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提升整体能力。实践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素养和能力的培养是传统的书面作业所不能呈现和替代的,作业中增加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师在布置实践性作业时,要在实践设计方案、过程和环节及任务指向等方面进行针对性指导,使学生对实践活动目标有清晰的认知,进而达到应有的效果。

(二)作业问题解决路径探索

1.落实有效作业观念下的作业要求

《辽宁省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基本要求(征求意见稿)》第18 条对作业的布置提出了明确要求。从整体看,要从有效作业的角度(时间限度、教师引导度、学生参与度、目标达成度)来控制总量,精选内容,丰富形式,把握难度。作业应与教学内容有逻辑关系,具有典型意义和举一反三的作用。作业形式应灵活多样,可采用书面、口头、阅读、小制作、小实验、实践活动等形式,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纵深发展。

2.制订“作业布置实操流程表”

依据作业布置流程,教师可制定相应的流程表(起导引作用,非固定模式),按表索骥,提高作业设计的针对性、指导性和有效性。导引表需因校制宜、因生制宜,酌情增减相应内容,避免思维固化和流于形式(见表1)。

表1 初中地理作业实操流程表(续表)

表1 初中地理作业实操流程表

3.制订“作业设计要素参考一览表”

作业的设计水平可以体现教师的课标理解水平、考试评价能力和学生学业质量高低,教师按照《新中考方案》的要求和标准来设计作业,可以有效促进作业与教学系统的一体化,更好地理解课程改革的要求,起到导向正确、素养突出、时代需求的人才选拔作用。制订“作业设计要素一览表”可有效链接作业与试卷系统,促进作业的规范化、科学化,为作业的合理设计提供指导和依据,避免在知识覆盖、能力考查、核心素养、题目难易等方面出现问题(见表2)。

表2 作业设计要素一览表

可见,《新中考方案》的实施和“双减”文件的下发都使作业的布置、作业的设计等发生较大的变化。及时了解这些内容的变化并适应其中的理念,在教学中努力进行尝试,是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学生个体综合发展、培养国家需要人才的必经之路。

猜你喜欢

中考布置分层
因式分解中考都考啥
有趣的分层现象
伴你走进“旋转”中考园
雨林的分层
有趣的分层
垂直平分线,中考怎样考?
活动室不同区域的布置
CTCS-3至CTCS-2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
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原则探讨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