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创创新教育模式研究及应用*

2022-08-05许玉球吴志庆傅泽禄羊荣兵黄嘉健

广东科技 2022年7期
关键词:特训营营员共创

文/许玉球 吴志庆 傅泽禄 羊荣兵 黄嘉健

0 引言

2021年9月22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广东省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提出“支持广东科学中心建设智慧场馆和科学广场,开展线上线下展教活动及‘馆校结合’示范性项目”。广东科学中心总结过去并站在更高的起点上,致力于创新发展线上线下展教活动,在拔尖型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及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1 STEAM教育与共创模式

1.1 STEAM教育

STEAM教 育 由20世 纪80年代美国人提出的STEM教育发展而来,即科学 (science)、技术 (technology)、工程 (enginee ring)、数 学 (mathematics)。美国曾大力推进STEM教育的实施,随着发展,在STEM基础上加入艺术(art)学科形成STEAM教育。STEAM教育有别于传统的单学科、重书本知识的教育方式,重在培养青少年动手实践、注重创新、综合运用科学知识的能力;也不是针对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教学大纲的直接教学,而是通过构建一种实践过程,帮助学生了解多学科是怎样融合在一起的,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合作、沟通和思考,是一个用理论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的过程。

1.2 共创模式

传统个人创作模式由于个人时间、精力、能力等方面的限制,难以满足内涵日益丰富的文化创意创作需要,越来越需要通过多人协同来完成创作,“共创模式”一词应运而生。

1.2.1 历史上的共创

从广义来说,共创模式并非新生事物,其萌芽可追溯至人类文明早期,在人类文化发展史的各个阶段都可见其踪影。在人类文明早期,文学作品大多在广大民众中口耳相传,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系统的人类个体将自己的审美与认知融入其中,使作品不断丰富、完善甚至发生变化。例如《诗经》,经过广大民众长期加工,最后才由作家整理而得。除文人的创作外,中国古代一些大型图书的编修,也是依靠多人共创完成的,如《资治通鉴》《永乐大典》都是体现了集体共创价值的成果。

1.2.2 现代的共创

好莱坞剧本共创。好莱坞电影产业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剧本多人创作模式。一部影片最初只是一个简单构思而并非完整剧本,当构思得到电影公司认可后,由专人细化,搭好剧本框架,再扩展出大纲,电影公司再雇佣编剧,将大纲发展成剧本。编剧虽不是全才,但都是专才,分工细致,出色地完成“流水线”上自己的工作。

热门手游“王者荣耀”的共创。王者荣耀官方推出了一个全新的“共创玩法”系统,玩家能够参与到这个共创模式当中,与官方的策划、研发人员进行讨论游戏的玩法、地图、英雄或装备,可行的做法将被用于游戏当中,被所有玩家去体验。

2 共创创新教育模式

共创模式应用于 教育尚未广泛普及,下面从共创与教育融合进行探索。

2.1 拔尖型青少年科技人才特征及培养途径

北京师范大学“创新人才与教育创新研究”课题,研究了创新型拔尖人才的思维特征、人格特征、成长历程和创造性成果的获得过程,其中发现自然科学创新人才的重要心理特征主要包括:内部驱动的动机形式、面向问题解决的知识构架、自主牵引性格、开放深刻的思维与研究风格、强基础智力等5个因素;他们的成长由自我探索期、集中训练期、才华展露与领域定向期、 创造期以及创造后期5个阶段构成。结合研究结果及我国教育的现状,该课题组提出了我国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的7种途径,“在科技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是其中之一。

2.2 基于大型场馆的拔尖型青少年科技人才培养模式

以大型科技场馆为枢纽,在青少年“集中训练期”阶段,组织有机器人爱好、有一定技术基础的青少年,开展以“共创+STEAM”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特训营科技活动,来加强青少年进行科技创新的内部驱动力,强化其解决问题的知识构架,培养其开放深刻的思维与研究风格,是值得探索的模式。

2.3 共创创新教育特训营探索

广东科学中心作为吉尼斯纪录“世界上最大的科技馆/科学中心”,致力于推动青少年科普创新教育的发展,探索并创设了系列青少年特色科普教育活动,其中创意机器人特训营是拔尖型青少年人才培养活动之一,是一种共创创新教育特训营。即组织省内有一定机器人制作基础的青少年,围绕时代和科技热点等主题,由导师分组带领集训,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开展跨学科学习和探究,分别设计出具有现实意义的机器人作品,组成主题作品沙盘,以舞台剧形式展示交流。

3 创意机器人特训营设计及研究

3.1 营员选拔

特训营以培养拔尖型青少年科技人才为目标,内容有一定难度,要求营员有科技制作基础,才能达到良好的实施效果。为保证营员质量,通过创意机器人大赛等系列活动选拔优秀学生,或通过“半天的培训+考核选拔”的方式来选拔营员。

3.2 分组分工

“共创”强调多人/组创作的协同性,可体现在:条块化分工,将内容划分成若干模块,每人/组完成一个模块,统筹融合;周期化分工,把内容创作划分为若干期次,让擅长不同创作方向的人/组主导某期的工作;类型化分工,复杂、专业性强的作品,让擅长某特定内容的人/组负责。3种分工模式相互配合。

基于类型化分工对营员进行分组,每组内1~2人熟悉代码编程或图形编程,1人擅长动手制作,1人擅长创意设计,充分发挥个人优势,以更好地完成各组作品创作。基于条块化分工给每组进行创作分工,充分发挥组别优势,合力创作主题作品沙盘(如图1所示)。

图1 2020年创意机器人特训营“防疫抗疫智慧城市”共创作品沙盘

3.3 形式设计

特训营作为校外的非正规教育活动,缺乏学校教育的职能专门性、内容系统性、作用全面性等特点,可从严密组织、有效手段、稳定形式方面着手,在暑假期间持续稳定的7天~10天,紧密安排营地学习内容。考虑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尽量减少人员聚集,营员在线上集中由学校老师带领、监督,在营地导师指导下,循序渐进完成学习、创作等内容,并到线下展示成果。

3.4 人力保障

师资团队主要由1名高校教授和5~10名本硕生组成,教学设计及组织由教授主导,每名本/硕生负责1~2组营员的具体指导。此外,营员的学校带队老师,负责学生的后勤组织、实践指导和监督;多名后勤人员负责流程上的组织、场地安排等工作。

3.5 教育内容设计

教学内容设计严密紧凑,利用线上会议平台教学,利用聊天工具进行日常沟通、答疑和共享学习资料。教学内容设计如表1所示。

表1 创意机器人特训营教学安排表

教学内容可根据特训营主题、线上或线下开展、技术难度等来增减时长。在“课题调研”阶段,若无疫情影响,在科技馆线下开展活动,可充分发挥科技馆特色优势,利用馆内相关主题展馆,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技术调研体验,激发营员创作思维。

4 结语

广东科学中心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创立、改进创新教育模式,形成了特色的共创创新教育模式——创意机器人特训营,并已成功开展了13期,创作作品超120件,惠及了师生超600人次,从中走出了北大、中科大、华工等理工科高校生,部分已进入博士学习攻坚阶段。该模式以“共创+STEAM”教育理念为核心,线上线下结合突破时空,模式可复制性强,让营员经历“选题-调研-制定方案-分析研究-展示交流”等科研过程,能有效培养拔尖型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在新冠肺炎疫情时代,尤具广泛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特训营营员共创
共享丰收喜悦 共创美好生活
共创美好生活
梦想再出发
梦想再出发
小手拉大手 共创文明城
第五届全国青少年对联夏令营汉川营员作品选登
与时俱进 开阔视野 共创未来
阅读特训营
阅读特训营
阅读特训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