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钻研海洋生物技术领域 助力国家海洋经济发展
——专访汕头大学海洋生物研究所所长马洪雨

2022-08-05李思敏刘启强

广东科技 2022年7期
关键词:汕头大学青蟹海洋生物

文/李思敏 刘启强

[导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促进海洋学科发展,强化海洋学科基础研究力量至关重要。汕头大学海洋生物研究所所长马洪雨教授长期深耕海洋生物学科前沿技术领域,深入田间地头,以服务产业发展为出发点,以“基础研究-技术研发-产业应用”为研究思路,着眼海洋生物新品种培育和新技术研发,推进海洋生物技术与遗传育种研究走在世界前列,同时,创新推动产学研合作,实现学科、基础研究和产业的互促与发展,用实际行动助力打好种业翻身仗、助推乡村振兴。

聚焦前沿基础研究 创新推动产学研合作

《广东科技》:首先,请您介绍一下个人的基本情况。

马洪雨:自博士毕业以来,我就开始独立从事海洋生物技术与遗传育种方面的研究,主要围绕海洋经济蟹类——青蟹的繁殖、养殖和遗传育种开展相关研究。青蟹是一种高档的海产品,提供的蛋白质品质高端,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其中又以雌蟹为最。通过相关研究及成果转化,可为青蟹养殖业提供人工苗种规模化繁育技术,培育更优质的品种,扩大养殖规模、提高养殖效益,从而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

项目研究成果-培育的杂种蟹苗

我在基础研究方面的兴趣主要聚焦在两个方面:一是青蟹的性别决定和性别分化机制研究。青蟹的性别决定了它的生长速度、体型大小和经济价值,其中雌蟹具有更高的经济价值和产业需求,因此我针对青蟹的性别决定机制开展研究。目前我已通过相关研究证实了青蟹性别的染色体决定方式,开启了用基因组学方法在十足目蟹类(8000余种)中鉴定性别决定类型的先河,走在了该研究领域的国际前沿。基于性别决定机制的研究,我进一步建立了能够快速鉴定青蟹遗传性别的分子技术,之后将通过生物技术方法,从繁殖角度促进高比例雌蟹的生产。目前,相关研究已经突破了性逆转技术,研究成果也已逐渐转化为应用技术,接下来将会加强技术的推广,实现产业化发展。二是短尾下目真蟹类短尾化遗传机制研究。短尾化现象是真蟹类独特的腹部发育特征,与动物的历史演化有关。我通过对大量早期幼体进行显微观察和鉴定,已经发现了青蟹发育过程中腹部退化的关键证据,并鉴定到3个关键Hox基因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接下来,我将深入揭开蟹类短尾化这一独特的生物进化谜团。

科技特派员开展乡村振兴活动

在往池塘中放养人工培育的蟹苗

开展海洋生物学研究,归根结底要服务于国家经济需求,必须要深入乡村、深入养殖一线,才能更好地开展顶天立地的研究。除了在实验室做研究,我经常深入养殖一线与农户、水产企业交流。基于此,我带领的团队入选了广东省省级农村特派员团队,参与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对接饶平县海山镇,从科技的角度助力乡村振兴。

《广东科技》:据了解,2022年3月,您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青蟹优良性状遗传解析及高效养殖关键技术创建与应用”荣获了2021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二等奖,这个奖项代表了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成果的最高荣誉,可喜可贺!请您分享一下获奖项目的情况。

马洪雨:这项科研成果是我和李升康教授联合汕头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站、青岛中科海水处理有限公司、饶平县西海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饶平县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站共同完成的,有诸多海洋生物研究所的同事和研究生均参与了项目实施。项目的研究思路是从解析青蟹性别、生长发育和免疫抗病这3个优良性状的遗传规律入手,在此基础上研发性逆转、种间杂交和病害防控技术;同时,瞄准产业规模化发展、创新养殖方法,研发全人工育苗和池塘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技术、陆基立体化养殖系统和循环水养殖技术及高端产品培育技术,实现了以青蟹为主养品种的高效养殖。在项目开展过程中,我们与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区的水产技术推广站和水产企业都有合作,同时也对水产养殖户进行了技术培训,以实际行动推动产学研合作创新。

该项目产生的经济、社会以及生态效益都很显著。在科研成果方面,发表论文64篇(SCI收录53篇),出版专著1部,获授权专利13件,制定标准3项;人才培养方面,培养了博士后10人、博士12人、硕士25人,培训了技术骨干240余人,为社会新增就业1100余人。除此之外,通过项目的实施,还建立了核心繁育基地2个,设计生产“蟹公寓”1套,并在广东、广西、福建、浙江等省份以及其他10余个国家实现广泛应用。

总的来说,我们以服务产业需求为出发点,以“基础研究-技术研发-产业应用”为思路,在基础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最后通过与企业合作推广技术,实现产业化发展。

马洪雨课题组合影

项目获奖证书

《广东科技》:从您的研究视角出发,海洋生物学科基础研究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

马洪雨:从基础研究的角度,我主要的研究方向是生物技术与良种培育,这跟国家提出的“打好种业翻身仗”一脉相承。要培育新的品种,首先要了解物种优质性状的遗传规律。目前,我国在水产动物特别是水生动物基因组研究方面,基本上已接近或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我个人认为,未来相关研究会聚焦到从全基因组角度来解析优良性状,利用全基因组信息开展育种研究。我所在的领域,目前已经尝试从全基因角度来解析海洋生物重要性状的遗传规律,从全基因角度进行新品种的选育。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为推动海洋学科发展,重点建设了一批高水平实验室,包括:山东省成立的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广东省成立的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浙江省成立的东海实验室,海南省建立的国际种业科创中心以及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等。所以,我认为接下来对于水产动物、海洋生物的育种研究,不再是仅凭兴趣开展的研究,而是一项具有国家战略导向、体现国家意志的重要工作。

集聚师资潜心科研 矢志创新塑造青年人才

《广东科技》:您所在的汕头大学海洋与生命学科人才济济、科研成果丰富且转化应用广,请您介绍一下学校该学科的基本情况。

马洪雨:汕头大学海洋与生命学科可追溯至1982年成立的生物学系,是依托广东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发展起来的一个以教学和科研为主的机构。我们学科师资力量较强,现有专任教师60多位,其中不乏国家百千万工程第一层次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万人计划”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中科院“百人计划”专家、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广东省“特支计划”领军人才等各类优秀科技人才。本学科主要开展海洋相关研究,包括海洋生物的养殖和育种、海洋生物的免疫与病害、海洋生物的营养和饲料、海洋环境与生态、海洋微生物与资源、海洋活性物质开发与利用、物理海洋学、海洋地质学等。本学科还拥有两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和省市共建海洋灾害预警与防护广东省重点实验室;现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海洋科学、生物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海洋科学、生物学),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资源与环境、生物与医药),以及2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海洋科学、生物技术)。

《广东科技》:在提升青年学者科研水平和能力方面,学校采取了哪些创新举措?

马洪雨:我们历来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和专业化成长,在青年教师科研水平和能力提升上,创新思路、勇于革新,施行了一些新办法,收效不错。一是支持青年教师带硕士、博士研究生。为了促进青年教师科研水平的大幅度提升,我们放宽了带研究生的职称等资格限制,对青年教师带研究生给予政策支持。二是向青年教师倾斜学术资源。我们学科会将获得的学科资金等资源优先资助青年教师,以弥补青年教师在申报项目课题方面的劣势,鼓励青年教师潜心开展研究,实现高水平论文的突破。三是在课程设置上给予青年教师足够多的机会。我们鼓励经验丰富的年长教师将课程资源转移给青年教师,同时以课题组的方式建立有特色的科研团队,由学科知名教授指导青年教师做科研,发挥“传帮带”效应,让他们少走弯路,在专业化科研道路上快速成长。

汕头大学海洋与生命学科获得的平台牌子

汕头大学海洋与生命学科的科研与教学环境

《广东科技》:从自身的经验出发,您认为有哪些因素能够推动青年科技工作者提高基础研究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马洪雨:首先,要有集体共同努力营造的学科文化氛围。汕头大学的海洋与生命学科之所以突出,既因为它有成果产出优势,能够被高度认可,还因为有团结包容的集体文化。我们学科十分注重青年学者的发展前途,不仅让他们在物质上有满足,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得到支持。学科全方位鼓励和支持青年学者潜下心来做研究,将研究做深做实,更注重公平公正,真正实现“干多干少不一样”,只要努力干出成果,就会受到认可。其次,项目科研团队负责人和成员之间要多交流,形成凝聚力,在交流中讨论学科发展,集多方之智来推动学科创新。最后,青年学者自身要真正做到静下心来深耕基础研究领域,努力做出真成果,随着自身能力的提高再去拓展产业应用,成为科研“多面手”。反过来,科研团队也应根据研究人员自身特点进行合理化分工,充分利用好并发挥出青年学者的优势。

集体交流共促发展 国际合作协同攻关

《广东科技》:您曾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访学,您觉得国外科研工作中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马洪雨:我曾在加州理工学院生物系做过一年的访问学者,所在的实验室是世界顶级的从事海胆研究的研究机构,实验室负责人是美国科学院院士,他主要研究海胆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基因网络调控等,相关研究成果均处于世界前沿。我在国外待的时间不长,个人有几点体会,不是很全面也不一定正确,仅代表个人观点。一是国外的科研工作有条不紊,实验室科研人员每天都准点上下班,鲜有加班,但工作效率高、产出成果丰硕。二是国外科研人员兴趣广泛,特别爱讨论问题,有时还会争辩,学术气氛浓厚。相较而言,国内研究人员更加关注自己研究的领域,对于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和知识关注度较低。由于现代科学研究多是综合性、交叉性的知识探索行为,研究中除了专业知识,专业相关的知识也十分重要,这对于能否及时准确发现一些罕见的特殊现象非常关键。

汕头大学与马来西亚登嘉楼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

《广东科技》:据了解,汕头大学与马来西亚登嘉楼大学开展国际合作,共建虾蟹贝类联合实验室。作为这个跨国实验室的中方负责人,请您介绍一下双方开展合作的情况。

马洪雨:2016年,我们团队就同马来西亚登嘉楼大学知名的甲壳动物学专家Ikhwanuddin教授团队合作,在青蟹种群地理分布格局与物种多样性、繁殖生物学、性别分化与性逆转等方面开展了系列研究并取得成果。2018年7月,汕头大学与马来西亚登嘉楼大学共建的虾蟹贝类联合实验室挂牌。由此,我们在科研项目申报、人员互访、人才培养、科技攻关等方面开展了密切合作,让双方都受益良多。一是联合国外知名学者共同申报科研项目,包括国内和马来西亚的项目,共同对标国际一流水平进行科技攻关。二是双方教师频繁互访,夯实了双方人员的合作基础,促进国际科技合作越来越实、越来越深入。三是联合培养人才,双方已共同合作培养博士生6名,其中4名已毕业。汕头大学还获得了国家留学基金委专项资助,支持每年在海洋科学、水产类相关专业领域选派教师到马来西亚登嘉楼大学做访问学者,支持本科毕业生留学攻读硕士学位以及联合培养在读研究生。四是共同发表高水平论文,促进相关学科的世界知名度提升。五是联合举办学术论坛等活动,加强与国际同行的学术交流,开拓视野,扩大双方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本文素材及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猜你喜欢

汕头大学青蟹海洋生物
神奇的海洋生物
海洋生物动起来
什么样的海洋生物会发光
《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启事
汕头大学14项教学案例获评省级在线教学优秀案例
两只螃蟹
汕头大学7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汕头大学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文创联盟”首批会员单位
海洋生物
膨化配合饲料和天然饵料对拟穴青蟹育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