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PDCA 循环管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对护理质量的改善效果
2022-08-05李会珍宋琳琳
李会珍,宋琳琳
山东省邹平市人民医院手术室,山东滨州 256200
医院内重要的诊疗科室为手术室, 其是急症抢救、实行各种手术的重要部门, 其护理质量高低与手术过程、效果及预后有直接关系。随着现代医疗事业发展,手术室领域、手术范围不断扩大,新型技术、新型设备的出现,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发现,手术室管理运行的好坏、与外科手术治疗成败有关,也与医院整体形象有直接联系,故充分利用护理质量控制体系、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有积极作用[1]。杨兰等[2]证实,传统管理的重点在手术室护士长统筹管理方面,定期开展业务学习可提高护士专业技能、实践操作,但与预期管理效果仍有距离,临床应用受限。基于上述研究背景,本文选取2020 年1 月—2021 年12 月手术室护士, 分析PDCA 循环管理用于手术室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山东省邹平市人民医院手术室护士,循环组(25名):男2名、女23 名;年龄22~43 岁,平均(30.49±5.26)岁;工龄1~9 年,平均(4.85±1.17)年;职称分布:主任护师4 名,副主任护师6 名,初级护师10 名,其他5 名;教育背景:专科10 名,本科10 名,研究生5 名。 基础组(25名):男3 名、女22 名;年龄23~45 岁,平均(30.62±5.39)岁;工龄1~11 年,平均(4.96±1.25)年;职称分布:主任护师5 名,副主任护师7 名,初级护师9 名,其他4 名;教育背景:专科12 名,本科10 名,研究生3 名。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护士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 两组分别选取手术室医生各25 名, 男10 例,女15 例;年龄35~45 岁,平均(39.62±4.35)岁;工龄1~15年,平均(7.54±1.36)年;均为研究生学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为该院手术室护士;②年龄22~45岁、工龄超过1 年;③独立交流沟通能力良好;④教育背景在专科以上;⑤有完整资料。
排除标准:①研究期间调离手术室者;②研究期间新聘用于手术室者;③中途退出研究者。
1.3 方法
基础组(2020 年1—12 月,常规管理):实行护士长责任制,手术室护理工作由护士长统筹安排,定期召开会议、组织护士开展业务学习等。
循环组(2021 年1—12 月,PDCA 循环管理): ①计划:结合实际、根据手术室的护理质量管理目标,制订针对性管理计划,发现手术中存有的质量问题,明确问题成因并提出针对性解决策略, 且术前根据手术通知单,了解掌握患者的具体情况、负责人综合情况,并由责任护士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对患者状态了解后,完善器械消毒、器械准备等工作,并定期对手术室护士行专科培训, 明确护士各自职责、PDCA 循环用于各管理阶段的实施目标,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给予患者高质量护理服务。
②执行:根据手术室人力、物力资源分配情况,成立三级质量监控小组,由护士长统一管理负责,具体内容包括:构建三级质量监控小组、制订制度、人员分配、统筹工作细节及协调组间工作等,实施期间,发挥三级质量监控小组作用,加强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落实护理安全事项、护理文书书写等管理工作,其中一级质量监控小组,主要对手术室内半限制区、非限制区、限制区的管理工作负责,对各区域物品摆放、安全事项及消毒制度等内容加以明确,且开展专科培训,协助护士对手术室护理环境、安全态度及意识加以维持,并平时做好记录。二级质量监控小组主要对计划阶段的管理、追踪工作负责,平时与一级监控小组加强交流沟通,对其开展实际工作时存有的困难及时追踪、了解,协助解决相关问题。三级质量监控小组主要对全程把控负责,对执行阶段存有的缺陷进行不断总结及分析,并提出改善措施。
③检查:检查核对所指定的护理质量管理任务目标,检查评估实施中的各阶段, 及时发现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解决办法并总结经验,且将常规护理措施标准、相关流程结合,提高护士的护理服务质量,护士结合实际工作职责,加强相关行为决策,达到自我管理控制的目的,并结合医院监察的质量检查,根据评估结果,了解手术护理中的手术医师、患者满意度,总结实际存在的护理问题,提出相关解决对策,完善护理工作,加强内部控制,成立专科监察小组,不定期监督手术护士在履行相关职责的情况, 定期召开会议评估护理质量,提出护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解决办法。
④处理:细致分析检查阶段中存在的问题,明确解决问题的办法、渠道,对既往护理工作经验进行总结分析,减少护理风险发生,尤其在手术完成后,手术室护士长召开会议,深入讨论、分析检查阶段发现的问题,全面发挥小组力量,共同讨论解决办法,并把难以解决的问题转向下一个PDCA 循环,将其作为重点计划,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1.4 观察指标
①手术室护理质量:手术室制订《手术室护理质量考核评价标准》评分表评估,涉及护理文书书写、护理物品管理、护理安全及消毒隔离制度执行,各维度以百分制表示,得分越高,护理质量越好[3]。
②个人护理能力:手术室自制“个人护理能力调查问卷”,涉及团队精神、发现问题、责任感及协作性,各维度满分100 分,得分越高,个人护理能力越好[4]。
③医生对手术室护士满意度: 自制 “满意调查问卷”,总分100 分,涉及工作态度、无菌操作及沟通能力等,满意90~100 分,一般60~89 分,差0~59 分[5],满意率=(满意人数+一般人数)/总人数×100.00%。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士手术室护理质量比较
管理后手术室护理质量评分循环组高于基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护士手术室护理质量比较[(±s),分]
表1 两组护士手术室护理质量比较[(±s),分]
组别循环组(n=25)基础组(n=25)t 值P 值护理文书书写 护理物品管理85.24±6.38 80.12±6.25 2.866<0.05 88.34±6.27 82.17±6.15 3.513<0.05
2.2 两组护士个人护理能力比较
管理后个人护理能力评分循环组高于基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士个人护理能力比较[(±s),分]
表2 两组护士个人护理能力比较[(±s),分]
组别循环组(n=25)基础组(n=25)t 值P 值团队精神 发现问题92.62±5.38 84.17±5.29 5.600<0.05 90.53±7.26 82.26±5.18 4.636<0.05
2.3 两组医生对护士满意度比较
与基础组比较, 循环组医生对护士满意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医生对护士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研究发现,医学发展过程中,护理工作起着关键作用,故对护士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且手术室中,护士与患者接触较多,其对患者具体病情、生活习惯需具体了解、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故在手术室管理中,加强护理质量有积极作用,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避免术中发生意外事件,达到优化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的目的[6]。
有文献报道,PDCA 循环管理用于手术室管理中具有可靠性[7],分析发现:①其为新型管理措施,属现代管理学中的重要组成,涉及计划、执行、检查及处理4 个循环过程,对提高专科护士能力、专科护理质量有积极作用, 且此项管理模式要求全体手术室护士积极参与其中,组织其学习相关要点、注意事项等,并在其他质量小组、护士长监督下,不断完善管理、监测体系,为监测、检查的落实提供可靠保障, 并为手术室护士提供交流平台、良性竞争局面,促进护士不断提高护士自身业务能力、显著提高医师对护士的满意度[8-9];②该项管理模式主要对上一环节中遗留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制订针对性改进办法,对护士责任加以明确并全面落实,为管理操作顺利提供可靠保障,且具体执行时,以计划阶段的内容为基点,将相关计划落实到实处并做好记录,在检查阶段对执行结果进行检查分析, 整理新发现的问题,若问题难以解决,则将其作为下次循环的重点,继续解决,通过对新问题不断解决、循环,显著提高整体护理质量管理水平,效果较理想[10-13]。
续表1
续表2
该次研究显示: ①循环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基础组(P<0.05),分析原因为:受护士个体差异影响,护士操作能力有明显差异,导致护理质量欠佳,故PDCA 循环管理可充分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要求手术室全员共同协作、积极参与,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方式,提高护士的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14];②循环组个人护理能力评分高于基础组(P<0.05),分析原因为:护士因业务能力差异、 导致其个人护理能力不理想,影响护理操作的标准性,故PDCA 循环管理可不断优化护士的团队精神、增强沟通协同能力,增强责任感、积极性;③循环组医生对护士满意率较基础组更高(P<0.05),与马丽莉[15]文献相似,故PDCA 循环管理可协助护士增强团队意识、促进护理流程顺利,具实践价值。
综上所述,手术室管理中行PDCA 循环管理可提高手术室整体护理质量、优化护士个人护理能力,良性循环护理工作、提高满意度,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