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优质护理对外固定器治疗三踝骨折术后患者恢复情况的影响
2022-08-05宋雪洁
宋雪洁
(丹东市中医院骨二科,辽宁 丹东 118000)
三踝骨折又称为Cotton骨折,是指内踝、外踝和后踝同时发生不同程度的骨折或骨裂,是较为复杂严重的关节内骨折[1],多由高强度暴力外伤导致,发生后踝关节正常解剖结构受到破坏,关节稳定性受到极大影响,如不进行及时有效治疗,会降低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和劳动能力,给家庭带来负担[2]。目前治疗三踝骨折主要包括手术内固定方式及超踝关节外固定方式,切开内固定治疗后关节的稳定性较好,但创伤大,且需再次手术取出固定器材,对机体造成二次损伤。外固定架治疗属于微创治疗方法,对组织破坏小,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有效的术后护理干预可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及和关节功能恢复,近年来优质护理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优质护理是以患者为核心,最大限度满足患者需求,将改善患者预后作为护理工作目标的护理模式[3]。本观察旨在探讨中医优质护理干预对外固定架治疗三踝骨折患者恢复情况的影响。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5年11月至2018年11月期间于我院就治的三踝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通过X光或CT检查证实为三踝骨折,排除存在手术禁忌、不接受外固定治疗及不愿接受观察的患者,将观察对象随机分配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38例患者中男性∶女性=22∶16,年龄28~65岁,平均年龄为(49.30±11.60)岁。骨折病因:交通事故伤13例,摔倒伤14例,高处坠落伤9例,重物压伤2例;观察组39例患者中男性∶女性=22∶17,年龄范围26~66岁,平均年龄为(49.10±10.90)岁。骨折病因:交通事故伤15例,摔倒伤11例,高处坠落伤10例,重物压伤3例;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如性别构成、年龄及骨折病因等均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由同一组医师实施外固定治疗,术后常规给予静脉抗生素预防感染。本研究已获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接受骨科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术前向患者介绍疾病相关知识、治疗方法、术后注意事项,完善术前准备,术后创口观察及康复指导等。
1.2.2 观察组 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加用中医优质护理干预[4],具体内容如下。
1.2.2.1 情绪护理 患者发生三踝骨折后多因对疾病的不了解及对治疗效果的担心,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状态,护理人员在护理干预中使用中医情志引导法,以意导引,缓解患者不良情绪,避免七情刺激,提高患者对外固定治疗的依从性,减少因术后制动所导致是心理状况恶化[5]。
1.2.2.2 消肿护理 骨折患者会出现伤处不同程度肿胀,甚至发生皮肤水泡,导致术区皮肤感染,影响治疗。术后适当抬高患肢,可予金黄液熏蒸[6],即护理人员给予患者骨折局部外敷以金银花、大黄等中药煎成的金黄液,有助于患处尽早消肿,预防张力性水泡发生。
1.2.2.3 镇痛护理 使用耳穴压豆方法镇痛,选神门、皮质下、垂前等穴位,将王不留行籽放至耳穴位置,贴紧后按压,以感到局部胀痛酸麻为宜。此外应用三黄汤外敷患处,每日1次,每次30 min[7]。
1.2.2.4 针孔护理 针孔感染是影响三踝骨折患者外固定架治疗成败关键,护理人员对针孔常规消毒,术后2周开始给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每日2次[8],借助药物渗透原理将中药离子通过皮肤汗腺管渗入患者体内,既可有效提高骨折愈合速度,同时又能规避穿刺输液可能诱发的感染风险。
1.2.2.5 饮食护理 采取分段饮食干预,早期骨折患者因筋骨受损,皮下可能出现淤血,红肿疼痛,患者多以气滞血瘀证为主,加上患者受伤后情志郁闷,郁而化热,因此建议多进食清淡而容易吸收的食物,避免食用过辣、过油的食物,并且早期不宜服用滋补品,容易闭门留寇。应适当进食优质蛋白,比如牛肉、鸡蛋、豆腐、瘦肉等食物。外固定架治疗3周后患者多吃富含蛋白质及钙质的食物。后期以补气养血、强筋健骨的食物为主,包括动物肝脏、骨头汤等,忌辛辣食物[9]。鼓励患者多进食山药、山药红枣粥、党参粥等滋补中气的食物。这一类食物内含有较高的淀粉、维生素、氨基酸及矿物质等,通过恰当的饮食指导,帮助患者恢复脾胃功能。患者精气充沛、精血旺盛,则脏腑功能可以正常运转,就不容易出现便秘等并发症。
1.2.2.6 康复训练护理 术后护理人员科学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进行足趾关节屈伸活动,每日配合按摩患者足三里及三阴交穴位有助于预防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术后4周指导患者拄拐杖下地锻炼,逐步过渡到负重训练[10]。手术完成后5~6周可将外固定器拆除,改用U型树脂支具再次固定至少2周,之后鼓励患者适当负重步行,刚开始做康复练习时如患肢出现红肿、疼痛不适,可用少许冰片冷敷,止痛活血化瘀。
1.3 临床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11]比较两组三踝骨折患者康复情况,包括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情绪状况、护理满意度。
1.3.1 两组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 按照骨折愈合标准判定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
1.3.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包括针孔感染、骨折愈合延迟、外固定架失效等。
1.3.3 两组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于术前及术后6个月使用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AOFAS Ankle Hindfoot Scale)评估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该评分量表包含9个项目,满分为100分,分值越高提示踝关节功能恢复越好。
1.3.4 满意度比较 自制100分护理问卷调查表评价患者的满意度,根据评分划分非常满意(>95分)、满意(80~95分)、一般(70~80分)、不满意(<70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率。
1.4 数据统计学处理 观察所得数据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mean value)±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即P<0.05时为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与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与踝关节功能恢复评分情况见表1。经统计学计算,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AOFA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与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对比()
表1 两组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与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对比()
2.2 两组负性情绪评分情况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三踝骨折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情况见表2。经统计学计算,两组患者干预前评分接近(P>0.05);干预后,两组评分比干预前情绪评分有显著改善,而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患者负性情绪评分改善情况对比(分,)
表2 两组患者负性情绪评分改善情况对比(分,)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与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三踝骨折患者术后针孔感染、骨折愈合延迟、外固定架失效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问卷情况见表3。经统计学计算,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护理满意度高,P<0.05。
表3 两组患者组间术后并发症与护理满意度分析[n(%)]
3 讨论
三踝骨折发生时内踝、外踝和后踝同时发生骨折,是严重的踝关节损伤,发生率约占全身骨折的3.9%[12],是创伤骨科常见疾病。采用外固定器治疗是三踝骨折常用的治疗方法,该种治疗方式是将骨与经皮穿入骨内的钢针连接,构成稳定的体系,借助外固定的机械作用对骨折断端进行加压或牵伸,从而达到促进骨折愈合目的[13]。但外固定术后护理不当有可能发生针孔感染、骨折愈合延迟等并发症,影响治疗效果。中医优质护理使用辨证施护,根据骨折后血瘀气滞及术后筋伤骨断的特点进行中医整体的护理干预,通过中药、手法、穴位、康复训练等方法扶正驱邪,调和气血,促进骨折愈合,预防并反症发生,恢复踝关节功能[14]。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术后半年踝关节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分析原因考虑与中医优质护理干预有很大相关性,一方面患者骨折早期存在气滞血瘀症状,有术后骨断筋伤的证候属性,通过中医膳食文华及情绪护理的干预措施,可调补气血、扶正祛邪;另一方面能够针对患者不同的体质及辨证,灵活地选择中药汤剂、穴位、经络、推拿手法、康复锻炼的动作等特定的护理干预方式,通过多方位的举措,辅助提高患者术后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静脉输液针孔在佩戴外固定支具时经常出现感染,而应用恰当的饮食调理,固摄脾胃,滋补肝肾,补中益气,让机体各功能均正常运转,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人体抵抗力提高后,感染发生率就会明显降低。此外,骨折愈合速度很大程度依赖于人体血运的畅通,气滞血瘀,血脉淤阻,不利于骨折恢复,通过整体护理干预,活血化瘀,益气行血,不仅不会出现血脉淤阻,反而让血运充沛,持续滋养骨折处,帮助骨折快速愈合。而且,人体骨骼作为一种活的组织,也是一种带电组织,对外界的电刺激会有反应。中药离子导入治疗法是利用化学原理通过电刺激使中药离子经皮肤汗腺管而导入人体以达到治疗目的,通过对骨折端施加外界电流,达到促进骨折愈合。
综上所诉,三踝骨折患者行外固定架治疗后接受中医优质护理干预能够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踝关节功能恢复好,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