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及策略研究
2022-08-05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远东实验幼儿园
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远东实验幼儿园 张 欢
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好、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受遗传和环境的双重影响,幼年时期原生家庭的教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发展影响甚大。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将同一窝出生的两只健康小羊分别放在同样的环境中生活,其中一只小羊不远处栓了一只狼,而另一只羊被屏障遮挡住视线看不到狼。能看到狼的那只羊整天寝食难安、无精打采,没过多久就死掉了;后者看不到狼,感受不到狼的威胁,所以一直生活得很好。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焦虑、紧张、恐惧等消极的心理状态对身体健康影响甚大,而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有益于保持身心健康。
通过在日常生活中仔细观察,我们发现:当幼儿有心理压力的时候,他们或多或少都会产生紧张、烦躁、恐惧、抑郁等负面情绪,会出现冒汗、发抖、眨眼睛、口吃、咬指甲、尿裤子等行为表现,同时伴有沉默寡言、思维迟钝、感受力降低、容易走神等症状。当幼儿的心理压力长期得不到释放、缓解时,其自我意识、情绪情感、个性发展、社会适应能力及智力发展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严重影响幼儿的后续发展。因此,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进行预防、干预,有助于幼儿健康成长。
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
家庭是幼儿出生后接触到的第一环境,家庭教育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意义重大。经研究发现,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不和谐的家庭环境
在家庭中,夫妻关系不和谐、长期互相谩骂甚至动手打架却丝毫不避讳孩子,都会使孩子深陷紧张、恐惧的生活状态之中,长此以往,孩子会变得更加敏感、内向、懦弱、情绪低落,甚至影响其自信心和安全感的建立;而消极的情绪若不能及时释放出来,还有引发抽动症等身体疾病的风险。
二、家长不良的言传身教
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如果家里有人喜欢说脏话,或者沉迷于玩手机、打游戏,那么幼儿一定会模仿着说脏话,也必然会哭闹着要求家长给他玩手机、打游戏。由此可见,家庭成员的一举一动都被幼儿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从小就耳闻目濡并学习模仿着。不良的言行举止会影响幼儿个性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当幼儿无法融入集体时,就会产生负面情绪,从而引发心理问题。
三、重知识、轻能力的育儿观
很多家长不了解幼儿的学习特点和方式,常采用“灌输”“训练”等小学化的教育方式。当教育效果不理想时,有些家长会变得暴躁轻则辱骂,重则体罚——不恰当的教育方式会加重幼儿的厌学情绪,而这种心灵创伤是不可逆的。造成这种结果,很多家长都归结于幼儿笨、怎么教也教不会,却很少有家长反思是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出了问题,这正是家长家庭教育能力不足的具体表现。
四、不良的家庭教养方式
家庭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养育孩子时使用的方法,不良的家庭教养方式会严重阻碍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生活中常见的不良家庭教养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1.溺爱型
很多父母崇尚“快乐教育”,他们认为让孩子高兴就是最好的教育。这种家长爱得多、管得少,也就是温暖和支持过多,但没有建立规则。这类幼儿对成人既苛刻又依赖,往往会表现出冲动、自私、任性、无合作意识、责任心较差、做事情容易半途而废等行为。
2.专制型
专制型家长总喜欢纠正或过分干涉幼儿的行为,通俗地讲就是无论干什么,都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去做。当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没有做好时,家长不是第一时间帮助孩子分析原因、指点要害,而是斥责孩子“都告诉你怎么做了,你还那样做,怎么如此固执,看,做坏了吧……”在家长的过度干涉下,幼儿会遭受打击,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进而做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慢慢泯灭,变得萎靡不振,失去自信心,同时还可能失去思考和辨别能力,情绪愈加暴躁、易怒。
3.严厉型
严厉型的家庭教养方式往往由于家长工作压力大,把生活或者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或者对孩子给予过高的期望,在管教孩子时态度生硬、言语粗鲁,经常挖苦、责备孩子。
严厉型的家长不仅没有充分尊重孩子,还用粗暴的方式有意无意地伤害孩子,虽然孩子心里特别委屈,很不服气,但又无法通过其他途径表达自己的想法。当长期积攒在心中的委屈和压抑无法释放时,孩子很有可能会患上抑郁症等心理疾病;另外,孩子还可能会模仿家长的粗鲁行为,用攻击性的方法对待他人,严重影响其社会交往。
4.放纵型
采用放纵型教养的家长爱得少、管得少,由于和孩子接触较少,不了解孩子的想法、性格等,导致亲子关系淡漠。因为没有人帮助孩子明辨是非,帮他分析社会规则及为人处世的道理,所以这种孩子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任性自私、蛮不讲理,稍有不顺心就大哭大闹,情绪波动较大,且占有欲强、人际交往及社会适应能力较弱,难以融入团队和小组活动。
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能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心理研究表明,幼儿从3 岁开始就有了强烈的依恋情感,他们的心理活动受情绪支配,喜欢无意识地模仿。3~6 岁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时期,在此阶段,家长若能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实施健康有效的教育方法,便有助于幼儿形成健全的个性品质,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一、民主型教养方式有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品质
实验证明,幼儿的情绪处于积极稳定状态,注意力更为集中,学习效果更佳,更容易接受别人的建议或交代的任务,表现得也更加温顺和积极。所以,当家庭成员之间发生矛盾的时候,成人用恰当的方式理智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进行积极正面的沟通表达可以为幼儿调节自己的情绪情感树立榜样,更有助于营造温暖、民主、宽松的家庭氛围。
受认知经验的限制,幼儿做事容易情绪化,而家长要客观看待幼儿的不理智行为,试着接纳幼儿的不良情绪,巧妙运用微笑和拥抱的力量,及时沟通并疏导幼儿产生的不良情绪情感,满足幼儿被关爱、被重视的心理需求,使幼儿在精神上获得满足,帮助他们建立安全感。
民主型家长认为幼儿是有思想的独立个体,能平等地和幼儿对话,认真倾听幼儿的心声,积极回应幼儿,在有深度的交流中引导幼儿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培养幼儿独立、自信的良好品质。
二、教育幼儿是一门学问,家长要保持终身学习的能力
1.阅读专业书籍,提高自身教育能力
智慧型家长认为教育好幼儿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他们特别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同时会挤出时间坚持阅读育儿方面的专业书籍,从书中凝炼育儿精华,总结适用于自己孩子的家庭教育方法,并勤于和其他幼儿家长沟通分享育儿经验,以此提高自己的家庭教育能力,帮助幼儿保持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
2.了解幼儿学习特点,树立正确的育儿观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所以家长应重视游戏和生活中幼儿动手操作的独特价值,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求,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比如,有的家长要求幼儿写汉字,不懂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家长就会斥责:“怎么连这么简单的字都写不好……”要知道学前儿童手部肌肉还没有完全发育好,手部控制能力较差,尽管幼儿尽力地想写好,但以他的实际能力是达不到的,这种事倍功半的行为只会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令孩子产生厌学情绪。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多为幼儿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比如剥鸡蛋、捏夹子夹袜子、扣扣子、捏彩泥、插蘑菇钉、插雪花片、剪纸、搓纸、撕纸、玩手指游戏等,都能促进幼儿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为前书写做好充分的准备,到合适的年龄做合适的事才能事半功倍。
3.尊重和接纳幼儿的个体差异
每个幼儿的感受、理解、接受事物的能力都不一样,我们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的发展差异,切忌和同龄人相比较,否则会给幼儿造成较大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很多时候,幼儿的焦虑情绪和心理压力都是成人以爱的名义施加给幼儿的,所以家长应该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尊重和接纳幼儿的个体差异。
三、高质量的亲子陪伴,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1.发挥父母榜样的力量,帮助幼儿建立规则意识
家长的示范、榜样作用有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例如,家长见到客人主动微笑问好,幼儿也会模仿家长的神情并使用礼貌用语;家长尊敬长辈,幼儿就会用肢体动作表达对家人的爱,比如给爷爷奶奶夹菜、捶背、洗脚……家长答应孩子的事就要遵守承诺,如果不能兑现,一定要说明原因并主动承认错误,争取孩子的谅解。
家长要善于抓住各种教育契机帮助幼儿建立规则意识,比如过马路时,家长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引导幼儿观察红绿灯的变化,对幼儿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在游乐场引导幼儿自觉排队,学会用轮流玩、交换玩等方式解决矛盾与冲突;在公众场合保持安静,不影响他人……规则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慢慢渗透,给予孩子更多管理自己和他人的机会,鼓励孩子进行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规则意识。
2.坚持亲子共读,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爱读书的孩子人格独立,思想更加丰富,不盲从,也不容易陷入偏见和固执之中。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良好的阅读习惯需要从小培养。在家里,家长尽量不要当着孩子的面玩手机,没事就拿起一本书给孩子读,读完后问问孩子书中有哪些人物?最喜欢谁?为什么?如果给故事换个结局,会怎样创编……家长要善于在和幼儿的互动交流中引导其深入思考,提高幼儿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为后期独立高效阅读做好铺垫。
3.适当承担家务,培养幼儿自理能力和自信心
哈佛大学用20年做跟踪,发现做家务和不做家务的孩子成年后的就业比率为15:1,犯罪比率为1:10。家长要学会主动示弱,提供各种锻炼机会,支持和鼓励幼儿参与到家务中。比如,做饭时可以邀请幼儿一起择菜、摆放或清洗餐具,还可以通过比赛的形式请幼儿剥花生、开心果……以此促进幼儿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让小手变得更加灵巧、协调。只有亲身操作,幼儿才能体验到劳动的快乐,感知劳作的辛苦,学会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4.亲近大自然,坚持陪幼儿进行户外运动
在广阔的大自然中玩耍嬉戏是每个孩子所向往的,因为开放的空间环境可以令幼儿保持放松状态。我们建议家长带幼儿走出室内游乐场,到户外感受大自然的美,陪幼儿一起玩滑滑梯、荡秋千、攀岩、玩老鹰抓小鸡、挑木棒、抓石子、走平衡木等游戏,一方面可以锻炼孩子的运动协调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让孩子多晒太阳,对孩子的视力也大有裨益。研究表明,适量运动后人体大脑会分泌内咖肽,令人感到轻松愉快,对缓解心理压力、释放不良情绪都有很大帮助,所以每天带幼儿进行不少于2 小时的户外运动对其身心健康非常有益。
5.音乐可以陶冶情操,使人身心更加健康
科学研究证实,音乐对减轻生理疼痛和治疗精神疾病都有很好的作用,听着美妙的音乐和幼儿一起唱歌,可以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特殊情感,使人的情绪变得积极兴奋,和孩子做音乐游戏还可以增进亲子情感、陶冶情操。
家庭是幼儿出生后接触的第一环境,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基于幼儿对事物充满好奇、喜欢模仿、可塑性强等特点,家长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实施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帮助幼儿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进而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