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贺兰县大球盖菇高效栽培技术

2022-08-05秦文龙张金河李鸣雷

食用菌 2022年4期
关键词:盖菇遮阳网大球

齐 伟 秦文龙 张金河 李鸣雷,3*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咸阳 712100;2 贺兰县欣荣和食用菌有限公司,宁夏贺兰 750200;3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咸阳 712100)

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学名皱环球盖菇,又名酒红色球盖菇、皱球盖菇,隶属于真菌门Eumycophyta,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a,球盖菇科Strophariaceae,球盖菇属Stropharia[1]。大球盖菇色泽鲜艳、肉质细腻、口感极佳,同时具有抗癌、降低血脂血糖、安神等多种功效[1]。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县拥有较多移民村,为缓解当地就业压力,增加农民收入,自2017年贺兰县通过“院县合作”方式由企业首次引入大球盖菇并试种成功,显示出巨大的增收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贺兰县气候四季分明,春迟夏短,秋早春长。当地年平均温度为8.5 ℃,冬天最低温度为-16~-20 ℃,全年最适合大球盖菇生长的时间为4 月中旬到9 月中旬,4 月底至5月初播种,7月就可采收,可最多采收五潮菇,最晚可采收到9月。

目前,贺兰县的设施、大田、林下三种模式栽培大球盖菇约43 333 m2,有效缓解农民就业压力,成功开展了粮食、设施葡萄、苹果、樱桃等间套复种大球盖菇。同时,贺兰县大球盖菇的栽培技术也更加成熟。栽培大球盖菇不仅增加收益,还充分利用农林废弃物,同时栽培料直接还田,可改善土壤板结,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除此之外,还提高大棚、闲置农田的利用效率。

笔者通过借鉴国内外栽培大球盖菇的技术与经验,结合贺兰县自身的气候与资源优势,探索出一套适合贺兰县发展大球盖菇产业的栽培与管理技术,对进一步加快贺兰县食用菌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多元化融合发展步伐具有重要意义。现将此技术介绍如下,供广大菇农参考。

1 大球盖菇生物学特性

1.1 营养

大球盖菇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以碳水化合物和含氮物质为主,此外还需要微量的无机盐。栽培大球盖菇培养料,以小麦秸秆、玉米秸秆、稻草、玉米芯等作为大球盖菇的主要碳源,以牛粪、鸡粪、麸皮、豆粕等作为主要氮源。

1.2 温度

温度是影响大球盖菇生长的重要因素。大球盖菇不同生长阶段对温度要求有所不同:大球盖菇菌丝在5~36 ℃下存活并生长,最适温度为23~26 ℃,但菌丝生长阶段温度低于10 ℃或高于32 ℃时,会影响(降低)大球盖菇的产量;大球盖菇子实体适宜生长温度为4~30 ℃,最适温度为12~25 ℃。

1.3 湿度

基质含水量为65%~80%,大球盖菇菌丝均能正常生长,最适含水量为70%~75%。在子实体形成阶段,采用提高相对湿度的方式刺激出菇,在这个阶段要保证环境相对湿度达85%以上,以95%左右为宜[1]。

1.4 pH

培养料pH4~11大球盖菇菌丝均可生长,pH5~7的弱酸条件下更有利于菌丝的生长,pH过高会影响大球盖菇产量,因此可通过添加石灰调节土壤pH。

图1 大棚栽培大球盖菇

图2 林下栽培大球盖菇

1.5 光照

大球盖菇不同生长阶段对光照的需求不同,在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照,但在其子实体形成阶段需要一定光照,且必须为散射光。

1.6 空气

大球盖菇是好气性真菌,在菌丝生长阶段,要保持通风良好,有效促进菌丝生长;而在子实体生长阶段要勤通风,二氧化碳浓度过高会抑制其子实体生长,甚至会出现畸形菇。

1.7 土壤

大球盖菇有不见土不出菇的特性,土壤可以促进大球盖菇子实体的形成。栽培大球盖菇的土壤以含有腐殖质,质地松软,具有较高持水率的土壤为宜。

2 栽培场地(大棚)选择

2.1 温室大棚

温室大棚是贺兰县生产反季节农作物的主要设施,可栽培大球盖菇。一般选择南北朝向的日光大棚,大棚由塑料薄膜和支撑框架组成,要求通风条件好,棚内喷灌设施齐全,同时要在棚内或棚外设置遮阳网。在棚内设置遮阳网时,采用绳索悬挂的方式,一般离地面1.8 m 左右,方便人走动;在棚外设置遮阳网时,将遮阳网用铁丝固定在塑料膜和保温被之间。

2.2 林地

贺兰县拥有苹果林和樱桃林,有开发林下栽培大球盖菇的潜力。一般选择交通便利、水源方便、土壤肥沃、林间郁闭度较高的果园。同时,为了方便农耕机操作,以具有较大株行距的果园为宜。在栽培大球盖菇前,所选林地要清理杂草、旋地,并铺设滴灌带。

2.3 大田

玉米、水稻是贺兰县主要农作物,发展大田栽培大球盖菇可以促进贺兰县主粮与大球盖菇产业的共同发展。栽培大球盖菇的田地要选择临近水源、排灌方便、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且疏松又较避风向阳的田地[2]。

图3 大田栽培大球盖菇

3 菌株选择

贺兰县栽培的菌株选择大球盖菇1号和明大128。

4 栽培料制备

栽培种培养基为木屑40%,棉籽壳40%,麸皮17%,蔗糖2%,石膏或碳酸钙1%,含水量控制在70%左右。栽培料一般由稻壳、破碎玉米芯、发酵木屑以1∶1∶2 构成,需要提前混合均匀浇透水2 次,然后建堆发酵。当料堆中心温度为60 ℃以上时,保持1 d 后首次翻堆,隔5~7 d 再翻堆,第三次翻堆后,再保持1~2 d 后散堆铺料播种。大球盖菇培养基料大致用量为1.5~2.5 m3/667 m2。

5 菌种制备

母种制备:采用子实体分离法制作母种,首先选择健壮的大球盖菇子实体,消毒,然后将菇肉接种到培养皿中观察,待菌落长至直径1.5~2.5 cm 时进行菌种纯化。将菌落尖端菌丝连同培养基迅速转入到准备好的试管培养基上培养[5]。原种制备:在接种室将母种接入已灭菌的原种培养基中,至养菌室培养20~30 d,一支母种可接3~5 瓶原种。栽培种制备:将原种接入灭菌后的栽培种培养基中,并放至培菌室培养菌丝20~30 d。一瓶原种可接50~70瓶栽培种。

6 作畦

作畦前先浇水翻地、杀菌(主要采用闷棚、阳光暴晒、喷洒石灰水的方式)。畦规格根据栽培场地而定,大棚内一般畦宽为1~1.2 m,两畦之间留40~50 cm 的过道,过道中的土用于后期畦面覆土,畦高5 cm 左右;大田和林地畦宽一般为0.8~1 m,间距一般为30~40 cm,畦高5 cm 左右。畦长度根据栽培场地实际情况而定。

7 播种

采取播两层种的播种方式。首先,在畦面上铺一层栽培料,厚度为9 cm 左右,之后撒入50%大球盖菇栽培种,然后再铺上第2 层栽培料,厚度为11 cm 左右,再撒剩下的栽培种,最后再铺第3层料,厚度为4 cm 左右。大棚栽培大球盖菇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铺地膜。玉米田间套栽大球盖菇时,每四垄玉米空两垄留作栽培大球盖菇;闲置稻田栽培大球盖菇时,排尽稻田里(若还有积水)的水,稻茬齐地面割除,再经阳光暴晒后才能栽培大球盖菇。大田或林下栽培大球盖菇时要铺地膜,既可防止(栽培床)菌床的水分流失,又可防止降雨带来杂菌导致污染。

8 覆土

播种后直接覆土,也可待菌丝布满料层时再覆土。覆土厚度为3~4 cm,要求土质松散透气。覆土后需调整土层的湿度,要求土壤含水量达37%,以手捏土扁而不碎,又不沾手为宜。

9 发菌管理

发菌是大球盖菇栽培过程中重要阶段,此阶段菌丝生长是否良好直接影响大球盖菇的产量。发菌期要控制料温在20~30 ℃,每天早晚观察料温变化,当料温高于30 ℃或低于20 ℃时,可通过喷灌水、通风、加遮阳网来调控温度,喷水以喷雾化水为最宜;同时,保证培养料含水量在65%~70%。遇到连雨天或高温天气,要搭建遮雨棚和遮阳网。

10 出菇管理

当畦面有原基露出,即进入出菇管理阶段。这阶段保持栽培场地温度在12~25 ℃。大棚栽培时,主要采用透光、通风、盖保温被等方式调控温度;林下和大田栽培时,主要采用铺地膜、搭建简易遮阳网等方式调控温度。此阶段还需要提高土壤湿度,将土壤湿度保持在85%~95%。高温天中午不喷水,阴雨天停止喷水,同时,还要给予适量散射光,勤通风。

11 采收

大球盖菇现蕾5~7 d,菌盖逐渐变成红褐色或酒红色,菌盖有鳞片时即可采收[6]。采收要及时,防止开伞影响品质。采收时用手指抓住菇脚轻轻扭转一下,松动后再用另一只手压住基物向上拔起,切勿带动周围小菇。采收后菌床上留下的凹坑要用土填平。菇体在清除基部土壤和残存的培养料后,可鲜菇上市或烘干后出售。第1 潮菇采收后,清理菌床,填平采菇留下的凹坑,停止喷水,养菌7~12 d,之后喷水催第2潮菇。如此“出菇—养菌—出菇”交替,一般可采收3~4潮。

猜你喜欢

盖菇遮阳网大球
桑枝栽培大球盖菇试验示范取得成功
大球盖菇栽培模式研究进展
林下大球盖菇丰产技术要点
宋六陵的月光
遮阳网
数理:大球和小球
蔬菜遮阳网覆盖的作用、方式和栽培技术
夏季番茄育苗宜选择遮光率20%的白色遮阳网
有多少盏灯
开怀大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