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原地区牦牛出血性败血症的诊断与治疗

2022-08-05

中兽医学杂志 2022年7期
关键词:出血性高原地区败血症

卓 玛

(当雄县纳木湖乡兽防所,西藏当雄 851511)

伴随着高原地区畜牧养殖业多年以来的发展,现场牦牛养殖数量以及规模持续扩大的现状下,因为极高发病几率的出血性败血症,隶属于一种细菌性传染病症,患病个体不能正常饮食的基础上,甚至还会面临极高死亡危险。这就要求地区养殖户以及兽医等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必须科学预防并采取针对性治疗方法,尽可能减少疾病出现几率,避免给地区经济发展造成巨大阻力。

1 流行病学

因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引发的牦牛出血性败血症,针对其菌体形态,就是两边呈现出钝圆形状的基础上,中间部分稍微凸起,存在着一些荚膜。按照不同血清类型对疾病进行划分,主要包括A型、B 型与E 型,这也是我国高原地区牦牛个体该种疾病出现的重要致病源。如果外界环境保持干燥状态,约2 ~3 d 内多杀性巴氏杆菌就会出现死亡,但是在患病个体排泄物等部分,可能延长存活1 周。

为了更好地杀死多杀性巴氏杆菌,可以营造直射光照条件,可能在几分钟内就会死亡。养殖场任何一个年龄段的个体都可能遭受疾病干扰,尤其是1 岁以上的个体发病率极高。通过病死个体的排泄物以及分泌物等,借助水源以及饲料等都会造成健康群体受到感染,常见以消化道与呼吸道传播最常见。综合来讲,牦牛出血性败血症问题没有直观地方性以及季节性等流行特点。

2 病因分析

2.1 兽医管理因素

在我国畜牧养殖业长期发展中,因为各地区不断发生的动物疾病危机,兽医行业人士已经高度认识到动物疾病防控工作重要性以及紧迫性。但是目前来看,因为未能受到关注的牦牛出血性败血症,这是动物疾病防控弊端所在。针对外界环境中存在的很多多杀性巴氏杆菌,在大量繁殖以及传播过程中,必然造成地区突发疾病危险。

2.2 免疫注射因素

要想尽可能减少牦牛出血性败血症出现几率以及传播危险性,做好前期免疫接种环节极为重要[1]。但是工作人员在进行现场个体免疫接种时,因为诸多有待处理的隐患,自然也降低了此环节防控力度。首先站在村级动物防疫等人员层面下,在实际接种过程中未能使用正确的注射剂量,在盲目减少剂量的基础上并不能达到良好预防效果。同时,部分人员不具备极高专业能力,伴随着时常发生的“打飞针”问题,这是遗漏以及不足注射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

此外,大多数人员都能够高效完成成年个体免疫接种,未能强调犊牛等个体注射预防作用,增加了犊牛出血性败血症发生几率。通常情况下,当兽医工作人员将疫苗发动以后,养殖户自行确定注射之间,不能规划好相同注射日期的现状下,可能会造成长时间不合理存放影响疫苗药性。之前使用的注射疫苗主要是牛出败弱毒菌苗,能够保持8 ~12个月的免疫周期,此时只需要一年进行一次接种即可。但是当下经常使用灭活苗,其免疫周期仅仅只有6 个月以内,在一直遵循过去注射时间的现状下,不能发挥出疫苗防控作用。

2.3 饲养管理因素

大都以放牧方式为主的高原地区牦牛养殖工作,未能正确看待补饲环节重要性,不能及时提供给个体生长所需营养物质,极大降低牦牛疾病抵抗能力。同时。针对高原地区恶劣天气等条件下,个体极易出现机体应激反应行为,这是巴氏杆菌侵染率增加的根本原因。受“人牛抢奶”因素的影响,犊牛未能得到充足母乳作为健康保障,这是增加犊牛出血性败血症几率的重要因素[2]。

3 实验室诊断

3.1 染色镜检

工作人员可以站在病死个体肝脏等部位上,维持现场无菌环境后进行妥善采集,在经过涂片染色处理工序以后,借助专业显微镜能够看到表面存在很多杆菌体。

3.2 分离纯化

控制实验室无菌氛围,通过以上举措上接种TSB 肉汤,放置到温度持续恒定条件进行培养观察,期间需24 h。充分摇晃后站在TSA 琼脂平板上,将TSB 肉汤培养物进行有效接种,打造无菌培养环境进行一系列操作与观察。接下来在TSA 血斜面上接种纯化细菌,放置到37℃环境中持续培养24 h,最终能够观察到TSA 琼脂平板上存在一些整齐边缘的菌落[3]。

4 案例分析

4.1 试验材料选取

选择高原地区养殖场,对其2018—2020年牦牛出血性败血症问题进行调查,综合各个区域上报的相关数据,最终明确疾病死亡率及发生率。共调查了2226 头牦牛,其中2018年836 头、2019年721 头、2020年669 头。

4.2 结果分析

4.2.1 2018—2020年发病率致死率统计

通过以下表格可以发现,伴随着地区长期养殖活动的进行,牦牛出血性败血症发生几率以及死亡率出现上升趋势,2018—2020年分别有63头、55头、56 头发病例数,死亡牛的数量有29 头、28 头、30头[4]。经过分析能够判断,作为牦牛养殖过程中极易出现的疾病,在极高死亡率以及发病率情况下,严重威胁到了个体生命健康,同时也是阻碍地区畜牧业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为具有细菌性传染性等特点,从地区兽医等相关部门情况西安出发,必须要求做好科学防控,定期做好宣传指导工作,引导广大养殖户能够不断创新传统饲养观念与方法。

4.2.2 2018—2020年发病季节统计

对2018—2020年牦牛出血性败血症发病季节情况进行调查,有极高发病率的月份是11月~翌年4月。虽然一整年都有可能出现出血性败血症[5],但是主要集中在冬春两季,面对外界较低环境温度,会形成很多应激条件,极大降低个体疾病抵抗能力的同时,再加上不科学的饲养管理手段,这些都会造成巴氏杆菌大面积传播与扩散,极大地阻碍了牦牛个体良好生长,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2018—2020年牦牛出血性败血症的发病季节统计调查:

5 防治措施

5.1 疫情处理

伴随着养殖工作地进行,现场工作人员需要随时做好观察,如果发现疑似病例需要第一时间上报情况,并由兽医部门组织专业人员前来做出准确判断,以最短时间确定疾病类型。面对重点防疫以及遭受疾病影响的养殖现场,需要相关部门做出合理划分,不能出现运输病牛以及疑似病例相关产品的行为,同时也应该确保外界人员不能随意进出此养殖现场。除此之外,为防止对其他健康牦牛生命健康造成影响,需要人员立刻隔离并进行有效防范,这是减少巴氏杆菌快速传播的重要途径。最为关键的是,部门工作人员需要引导广大养殖户做好定期消毒与清洁,过程中可以使用10%石灰乳、3%来苏儿溶液等消毒药剂,针对现场各个角落实施彻底消毒。

5.2 药物治疗

针对牦牛牛出血性败血症药物治疗工作,具体可以结合以下几方面进行处理:首先,工作人员需要严格按照现有行业标准,给予0.2 g/kg 磺胺嘧啶钠注射液,混合10%葡萄糖溶液300 ml[6~7],静脉注射治疗3 d,通常情况下,要想取得良好治疗效果,可以在上午选择注射;给予地塞米松25 mg、10%葡萄糖注射液300 ml、头孢曲松钠100 mg/kg,将以上几种药物进行充分混合,组织患病个体在下午实施静脉注射,治疗3 d。使用磺胺嘧啶钠治疗时,为了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应先肌肉注射5%碳酸氢钠注射液30 ml,中和药物尿酸盐。

基于现代化养殖环境下,很多兽医工作人员越发认识道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重要性,目前来看,结合中西与西医治疗的方法,能够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出现,在当前乃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值得行业人士全面研究并推广。

5.3 预防措施

5.3.1 强调检测预防重要性

作为地区兽医等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必须正确认识到动物疾病防控重要性,需同步防范牦牛出血性败血症等常发性疾病,强化日常常见疾病疫情监测力度,严格遵循现有地区畜牧养殖规定以及体系下,科学妥善处理好突发动物疫情,减少对养殖户利益影响程度。

5.3.2 保证免疫注射的规范性与科学性

通过以上内容分析可以看出,针对地区时常出现的牦牛出血性败血症问题,未能科学进行免疫接种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对此,作为有效减少并抑制该种疾病出现的关键方式,必须要求人员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免疫接种,尽可能减少疾病出现几率以及死亡率。因为部分养殖户不具备专业操作能力,兽医部门可以组织工作人员深入现场进行免疫接种指导,统一规划好接种日期,积极落实牦牛免疫接种环节。通常条件下,高原地区所开展的牦牛出血性败血症免疫接种,可以集中在每年春季制定免疫计划,然后在同年秋季实施具体接种,期间可以灵活选择皮下或者是肌肉等注射手段。在实际注射过程中,要求以个体体重规划好接种剂量,像100kg以下牦牛个体每次可以控制接种剂量为4 ml,而100 kg 以上的牦牛每次接种6 ml[8]。

猜你喜欢

出血性高原地区败血症
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出血性痔疮患者的临床有效性研究
PAI-1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和血管再闭塞的相关性
低分子肝素在新生儿败血症治疗中的效果探究
探讨降钙素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在早产儿医院感染败血症早期诊断意义
探讨磁共振增强减影技术在颅脑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警惕:全球每五名死亡者中就有一人死于败血症
AV500系列无人直升机在高原地区完成试飞试验
高原地区736例消化性溃疡临床特点分析
对高原地区中学生体育教学实效性的探讨
高原地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70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