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现状分析与逻辑架构
2022-08-05邵晓枫李明旭
□邵晓枫 李明旭
最近几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有关老年教育的相关文件,如在2016年的《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2019年的《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2021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中,都强调了老年教育的重要性并对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规定。而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教育也随之转向高质量发展,在201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把提升质量作为教育发展的核心目标,在2021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计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更是以一章的篇幅专门规定了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目标。教育是一个大系统,只有这个大系统中的所有要素,包括老年教育都得到高质量发展,才能实现“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目标。这样,老年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也成了我们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在中国知网上,有900 多篇以“教育高质量发展”为题目的文章,但主要对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等的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探讨,专门研究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论文极少且大多是对老年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泛泛而谈,对其中的一些基本问题缺乏系统的思考,如什么是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其内涵特征有哪些? 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状如何?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架构应是怎样的?本文拟在对成都市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情况进行深度调查的基础上,对上述问题进行较为系统而深入的探讨。
一、什么是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
质与量一起构成事物的规定性,“质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一种内部规定性,由事物内部的特殊矛盾规定。量是质的等级、规模、范围和结构的表现”“一切事物都是质和量的辩证统一”。质量也可指事物的优劣程度[1]。在《教育大辞典》中,教育质量被定义为是“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优劣的程度”“最终体现在培养对象的质量上。衡量的标准是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2]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优劣的程度具有客观性,但判断其高低和优劣的标准是人们主观确定的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因此,教育质量又同时具有主观性,是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统一体。胡森(H.T)也曾指出,教育质量是指“教育的产品”,是“学校里进行某些教育活动的目标达到什么程度”[3]。我国也有学者指出,教育质量是指“教育过程与结果的特性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需要的程度。”[4]由以上我们可以看出,教育质量总体有两大方面的内涵:一是教育本身在质与量上的发展情况,包括数量与规模的扩展以及在质上的飞跃。二是教育满足需要与实现教育目的的程度,包括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目的,满足教育均衡与公平发展的需要,适应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等的程度。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同样是“对教育发展状态的一种事实与价值判断,意味着教育在‘质’与‘量’两个维度上达到优质状态”,是要“由规模扩张转向结构升级,由外延式发展转向内涵式发展,实现教育更公平、更均衡、更协调、更全面、更创新、更优质、更可持续及更安全的发展。”[5]有人提出,教育高质量发展至少应包含如下意涵:一定的数量规模、合理的结构、教育均衡发展与公平、推动社会进步、促进个人全面发展、面向未来的教育创新趋向[6]。“所谓高质量教育体系,也就是面向全体人民,兼顾公平与质量原则,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力与才能的教育体系。”[7]综合上述观点,我们认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包括:数量及规模的合理与充分,面向所有人;不断创新,实现质的飞跃;回归教育的本质,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主动发展;公平和均衡发展;符合人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老年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高质量发展同样是指其在量和质上的优质发展,是对社会和人的发展的最大程度的满足。具体而言,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或者说衡量标准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育供给丰富,所有老年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质量这一概念本身就体现了事物在数量和规模上的规定性,教育在量上的丰富与扩大,是其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同时,教育机会公平是教育公平的起点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备要素这一观点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同样,让所有老年人都有受教育机会也是老年教育公平的起点及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备要素。1948年的《世界人权宣言》中提出了人人都有受教育权利的观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也明确规定:“老年人有继续受教育的权利。”[8]因此,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首先就是在教育供给量上的丰富,包括老年教育机构数量、设备设施、课程师资、经费投入等的充裕,以使所有老年人都能拥有受教育的机会。
第二,老年教育获得质的发展。熊彼特曾指出,单纯的经济增长,并不算发展过程,因为“没有新的现象随之而来”[9]。同样地,老年教育如果没有质的变化和飞跃,也就谈不上真正的高质量发展。老年教育质的发展其根本是老年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因为现代化本身是一个具有根本性发展进步即质的变化和飞跃的过程。现代性主要由理性主义和个人主义两大部分构成,“理性主义是‘现代性’的根本特征。”“科学与民主构成了理性主义精神的核心内容。”“个人主义是‘现代性’的第一要义”[10],意味着人的主体性的加强。老年教育质的发展既然是老年教育的现代化发展,那么,其也就是指老年教育在民主性、科学性、主体性等方面获得的根本性发展。
第三,回归老年教育的原点,有利于实现老年人全面而自由地发展。一切教育的终极目标都是要培养全面而自由地发展的人,同样,对于老年教育,“我们必须重新回归教育的原点,即教育应指向完整的人”[11],完整的人也即是指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人。“发展的过程就是扩展人类自由的过程。”[12]没有主体的自由就谈不上发展;而如果发展不以自由为主导性目的,也会损害发展的价值[13]。绝大多数老年人没有了升学和就业的压力,与青少年教育相比,老年教育更应被看作是通过扩展和享有自由而获得发展的过程。
第四,老年教育的公平和均衡发展。公平和均衡不仅是指量上的公平和均衡,即老年人接受教育机会的公平和均衡,而且是指质上的优质与均衡,即老年人接受优质教育的公平均衡。高质量发展体系本身包含了公平的涵义,“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标志就是要在深化改革、促进公平上迈开新步。”“没有质量的公平,或者低质量的公平,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14]公平的基本含义是公正,而均衡中的“均”,也是指公正、均等。也即是说,教育均衡实际上首先要强调的是教育公平,故老年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是要实现老年教育公平,即要实现老年教育在机会、 过程和结果几个方面的公平。这就要求老年教育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均衡发展,使不同地区的老年人都能享受到同样的优质教育。
第五,满足新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老年教育应成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使老年人成为社会建设的重要人力资源。我国在最近几年的一系列重要文件中,都强调了要建立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而老年教育显然应成为这一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中,就提出要构建老有所学的终身学习体系[15]。同时,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新情况下,老年人由于具有丰富的人生智慧以及熟练的工作技能,应考虑使其成为社会建设重要的人力资源,这是老年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只有满足了上述新时期社会发展需要的老年教育,才称得上是高质量发展的老年教育。
第六,符合老年人的需要。教育质量具有的主观性特点决定了“高质量的教育就是主体满意的教育。”[16]同样,衡量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最根本标准,就在于其是否真正满足了老年人的教育需要,是否提升了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及生活质量与生命价值。
二、我国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状与问题——以四川省成都市为例
我国老年教育发展态势总体良好,至2019年末,我国老年大学(学校)数量为76296 所,在校学员数约为1088.2 万人,形成了省、地、县(区)、乡镇(街)、村(居)的老年教育机构体系。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老年教育发展不平衡与不充分、管理体制不顺、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信息技术应用不普遍、教学及科研等人才匮乏[17]。近些年来,成都市的老年教育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形成了市—区(县)—街道(乡镇)—村(社区)四级办学网络。全市各级各类老年教育机构共有近7000 个(社区教育机构因其学员大多以老年人为主,故把其一并统计),注册学员共有63.08 万人。其中,有市级老年大学、老年开放大学、社区大学各1 所,区(县)老年大学和社区学院42 所,乡镇(街道)老年大学和社区教育学校261 所及若干社区教育工作站和老年教育辅导站,高校老年大学7 所,企业老年大学4 所。另外,成都市的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展览馆等社会场馆也开展了一些老年教育活动。
为进一步了解成都市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情况,笔者除对部分老年教育管理者、教师,以及部分老年学员进行了访谈外,还对成都市6 个区县老年教育机构学员和未参加老年教育机构学习的老年人开展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50 份,回收有效问卷515 份,有效问卷比例为93.6%。其中,老年男性与女性分别占比为40.2%与59.8%; 住在城区、 乡镇及农村的老年被调查者分别占比51.8%、37.1%、11.1%。通过调研,发现其在高质量发展中还存在种种问题:
(一)老年人受教育的机会不足
到2020年11月,成都市常住人口有20937757人,其中60 岁及以上者有3764069 人[18],而注册参加老年教育机构学习的人只有63 万多人,也就是说,老年人参加老年教育机构学习的比率只有17%左右。而如前所述,到2019年末,我国老年大学(学校)的在校学员数约为1088.2 万人,而60 岁及以上人口有25388 万人[19],其参加老年教育机构学习的比率只有4.29%。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老年教育机构数量本身不足,而且高校、企业及部分养老院开办的老年大学,又主要面向本单位的退休员工,不能给所有老年人提供充足的学习机会。
(二)老年教育质的发展不够
首先,在老年教育发展的民主性上存在问题。由于不是所有老年人都有充足的受教育的机会,也就更谈不上让所有老年人都有充足地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
其次,在老年教育发展的科学性上存在问题。表现在:一是多头管理。成都市老年大学由老干部局主管; 成都市各区县老年大学分别由民政局、教育局、老龄委或老龄服务中心、市卫健委等管理;街道(乡镇)老年大学和社区老年教育辅导站则分别由街道办(乡镇)和社区自行管理;部分老年教育机构由民间组织(老协会)自行管理。这种各自为政的多头管理模式导致老年教育机构之间缺乏统筹和沟通,使老年教育的供给不能实现最优化。二是公共财政拨付主体不一,没有统一标准。如成都市各区县老年大学的经费主要由该区县财政直接拨付;街道(乡镇)老年大学的经费主要由街道(乡镇)统筹、区财政拨付;社区老年教育辅导站的经费来源有社区(村)自筹、公共服务资金、为老服务资金等。三是仍然采用较为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四是专职教师不足及师资老化。成都市不少老年教育机构的教师大多是老协会、老体协的成员或中小学退休教师,年龄较大。
再次,在老年教育发展的主体性上存在问题。老年学员极少参与老年教育的发展规划、决策管理等工作,没有很好地体现出老年人的主体地位。同时,问卷结果表明,有40%的老年人对于老年教育促进其主动发展的效果表示不够满意,这也说明老年教育在促进老年人主体性发展上还存在问题。
(三)老年人自由而全面地发展有欠缺
首先,现有老年教育机构开设的几乎都是健康养生及娱乐类课程,有关就业、志愿服务等方面的课程极为缺乏,不利于促进老年人的全面发展,同时,也不利于老年人自由选课。在本次调查中,有将近30%的学员表示对课程设置不满意,部分老年人苦恼于没有自己想学的课程。其次,在调查中发现,约有四成的老年受访者认为老年教育机构便利性不足,使其不能自由选择学习场地。此外,还有部分学员表示自己的收入难以支持上老年大学所需费用,只好少选课程。这些都限制了老年人对老年教育的自由参与,不利于其全面发展。
(四)老年教育发展不均衡
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不仅是量上的均衡,而且是老年人接受优质教育的公平均衡。通过调研,发现老年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优质老年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城区优质老年教育资源多于农村地区。2019年,在成都市老年教育示范点和星级示范点中,位于城区的占比就达71.5%[20]。
经费投入上的不均衡。乡镇和农村社区老年教育机构的经费大多是由财力较弱的乡镇统筹和社区自筹,其投入远不及城市老年教育机构。如在2019年,成都市L 城区老年大学财政拨款有385 万元,而作为A 级老年大学的H 镇老年大学经费却只有20 万。
场地设施上的不均衡。城区老年教育机构的场地设施较农村地区完备,大多具有各种活动室、舞蹈室、器乐演奏室等,而农村地区的老年教育机构大多只有活动室且设备设施简陋、陈旧。如成都市J 镇B 村老年教育辅导站就只有一些简单的室外健身器材可以使用。
师资上的不均衡。城区老年教育机构的师资数量较农村地区多且师资质量更优。如成都市S 区社区学院共有专兼职教师20 多人,L 区和W 区城区老年教育机构的教师大多是该领域的专家或学者,但许多农村社区教育的工作站一般只有一两个兼职教师,农村老年教育机构的师资不少是临时安排或以“以生带生”的方式解决。
课程开设上的不均衡。城区老年教育机构开设的课程内容较农村丰富且较为规范,而村社区老年教育辅导站的课程基本上只有两三门且多为广场舞类。
教学水平的不均衡。城区老年教育机构更加注重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且不同专业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如四川省老年大学采用了分层教学法,设有初级班、中级班和高级班。农村老年学校的教学方法和形式则较为单一,主要是采取单一的示范和跟练的方法。
(五)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首先,从上述的管理体制不顺、教师专业化还未提上议事日程,以及老年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等方面可以看出,当前对于老年教育的重视程度还不够,不符合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需要。其次,老年教育几乎没有考虑劳动力市场的需求,老有所为课程供给不足。使老年人成为社会建设的重要人力资源,是进入老年社会的要求,应成为老年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但当前我国老年教育显然还不能很好地满足这一社会需要。
(六)老年人的满意度有待提高
本次问卷采用五级计分法,从1—5 分分别为非常不满意、比较不满意、一般、比较满意、非常满意。调查发现,老年学员对老年教育各环节的总体满意度平均值为3.6404,处于“一般”和“比较满意”之间(老年教育各环节满意度具体得分见表1),说明老年教育的满意度还有待提高。
表1 老年教育各环节的总体满意情况
笔者在问卷中还设置了9 个小题,以了解老年人对老年教育成效的满意情况(见表2)。从每项指标的具体得分情况看,只有“结交新朋友,扩大社交范围”达到了“比较满意”的标准,说明老年学员对老年教育成效的满意度还不够高。
表2 对老年教育成效的满意度
三、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架构
从老年教育内涵及现存问题出发,我们认为,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架构应为:以确立积极老龄化理念,建立健全老年教育政策法规为向导与保障,以增加老年教育供给为基础,以提高老年教育的民主性、科学性及主体性为核心,以实现全面自由及公平均衡发展为目标,以满足老年人及社会发展要求为依据建立起的评估体系为检验。
(一)确立积极老龄化理念,建立健全老年教育政策法规——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向导与保障
首先,应确立积极老龄化理念。理念是先导,是社会各方面在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层面达成的共识,是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为此,我们首先就要确立积极老龄化理念。积极老龄化理念的核心是要使老年人在健康、参与和保障三个方面实现最佳化,不但使老年人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而且还要使其老有所学、老有所为,从而实现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目的。当前,人们以力量大小作为衡量人价值大小的标准,从而在价值论和认识论上把老年人当成了社会问题。“在机械论的图景中,人的价值在于力量的大小,并且这一力量尤其体现在知识层面……但老年人恰恰从身体到心灵两个方面都失去了驾驭力量的能力,于是老龄化就成为了现代社会的问题”[11]。这种工具理性主义的价值论与认识论,并不符合社会的发展趋势,不管是迈克尔·吉本斯等建立的知识生产模式2,强调情境性、异质性与涵盖范围更广的从业者等特点[21],还是G·西蒙斯提出的“所有的知识都是信息”[22],认为学习的能力本身重要于对知识的掌握等观点,都表明人类的知识观日益走向多元。在新的知识观的观照下,老年人在漫长的岁月中积累了丰富的人生经验与实践能力,这是另一种知识和力量。现代心理学早已研究证明,人的晶体智力并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退,相反,人的智慧还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生产性老龄化理论也认为,“老年群体的能力正在提高……老年人有能力从事产生社会经济贡献的活动——工作、志愿服务、照顾和教养孙辈。”[23]这些都为积极老龄化,建立高质量的老年教育体系提供了依据。我们应在积极老龄化理念指引下,在保障老年人老有所养的前提下,实现老有所教——而且是高质量的教,从而使老年人老有所为。
其次,建立健全老年教育的政策法规体系,保障老年教育的顺利推进。最近二十多年来,我国出台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1996)、《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2016)、《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2019)、《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2021)等政策法规,一些地方也出台了相应的法规,如安徽省和山东省分别于2020年、2021年发布了《老年教育条例》。这些政策法规对于我国老年教育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但还存在着老年教育立法层次有待提高、现有政策法规的相关规定不够具体明确、没有明确老年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等问题。因此,应出台专门的老年教育法或老年学习法,把老年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写入其中,加强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法律权威性,把积极老龄化理念中的保障要素落到实处。
(二)增加老年教育供给——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首先,兴办更多的老年教育机构。在《上海市老年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中,就提出要实施老年大学的“倍增计划”。兴办更多老年教育机构的最大困难是资金问题。一方面,应明确各级政府老年教育经费投入的比例,将老年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另一方面,政府应通过项目合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支持和鼓励各社会组织与个人投资老年教育,因为“不是所有出现的新问题都能通过向新的公共服务项目划拨税收的方式得以解决”[24]。其次,理顺老年教育机构与社区教育机构、成人学校、文化馆、群众艺术馆、图书馆、福利院等其他相关机构之间的关系,加强与各级学校之间的合作,整合教育资源,同时,还要促进企事业单位的老年教育机构向社会开放,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如瑞典所有的普通高校都对老年人开放,其在校大学生中55岁以上者占20%左右,65 岁以上者占10%左右[25]。再如,美国退休社会工作者安妮塔·罗萍创办的高龄者服务和资讯中心,成为美国提供高龄者综合性教育和志愿服务课程最大的机构,服务对象超过35 万个高龄者[26]169。
(三)提高老年教育的民主性、科学性及主体性——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
首先,建立多元参与的现代老年教育治理体系,充分体现老年教育的民主性及老年人的主体地位。我国老年教育的工作方针是“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27],在这一方针指导下,一方面,各级党组织和政府是老年教育发展的重要主体,要切实做好不同部门之间的衔接、沟通工作,统筹配置老年教育资源,促进更广大民众的参与。老年教育是一种准公共产品,而公共行政官员是公共资源的管家、公共组织的保护者、公民权和民主对话的促进者以及社区参与的催化剂[28]。另一方面,要把民间组织和个人作为老年教育治理的重要主体。按照经济学家伯顿·韦斯伯的观点,民众对公共物品具有不同的偏好,但政府对公共物品的提供只倾向于反映中位选民的偏好,这就必然难以满足社会多元化的需求[29]。同时,治理的本质是民主,表现为多元主体的参与,在积极老龄化的三大要素中,参与也是核心。因此,培养起老年人积极参与的意识与能力,建立多元参与的现代老年教育治理体系是老年教育实现善治,得到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国外高龄教育机构有老人寄宿所、 退休学习学会、高龄服务和资讯中心、高龄者中心、第三年龄大学等多种形式[26]166-170,行业协会、老年个体、百货市场等都是重要的参与主体。在我国,政府应主动为老协会、 老体协及各种老年人自发组织的学习团队赋权,使其不断走向参与规划与决策的深层次参与。
其次,提高老年教育各环节质量,加强老年教育的科学性。一是整合现有的各种老年教育机构,统一由地方教育局管理,改变当前多头管理的现状。二是建立健全老年教育共同体的管理制度。老年教育是一种社会教育,单靠老年教育机构不可能建立起高质量的老年教育体系,而必须和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各级学校、各社会团体结成教育共同体,这就需要老年教育机构与各部门各组织共同制定合作计划与规则,确保合作的顺利进行。三是提高老年教育课程与教学质量。建立由课程专家、老年教育工作者、老年学员、社区居民代表等组成的老年教育课程开发的专门团队,不断改进和提高课程质量。同时,教师要从老年人的年龄特征出发,改革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老年教育教学的质量。四是提高老年教育师资质量,逐步实现老年教育教师专业化。老年教育教师除应具备一般教师应有的专门知识和专门能力外,还要掌握有关老年教育的特殊知识和能力,需接受较长时间的专门学习训练,因此,老年教育教师应成为一门专业性职业,应把老年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提上议事日程,建立老年教师教育和训练体系。
(四)实现全面自由及公平均衡发展——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全面发展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党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是指导包括老年教育在内的我国所有教育的指针,老年教育同样应让老年人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得到发展,实现这一任务的抓手在于为老年人开设更为广泛的课程,特别要注重加强老年教育中就业、志愿服务等方面的课程内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为有劳动意愿的老年人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创新创业指导服务,深入开展“银龄行动”,“积极培育银发经济”[30],促进老年人老有所为。老有所为活动主要包括创业与就业、照护与援助他人、从事志愿服务活动等。老年教育机构可开设手工、养殖、种植等类课程,以及现代家庭教育类、养护类课程,以满足老年人再就业及照顾家中孙辈的需求,还可为老年人开设志愿服务活动的专门培训课程,满足其服务他人和社会的愿望。如美国就于1969年开始实施了“培养祖父母志愿者计划”[31]。同时,国家财政要加大对老年教育机构的支持力度,降低学费,让更多老年人能自由选择学习自己喜欢的课程。此外,在设置老年教育机构时,要考虑使老年人都能就近上学,自由选择学习场地。
要真正实现老年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还必须实现老年教育的均衡发展。首先,在经费投入上向经济欠发达地区倾斜,这也是公平原则中的应有之义。可通过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提高老年教育经费拨付机构的级别等措施,改善农村乡镇等经济欠发达地区老年教育机构经费严重不足,设施简陋的现状。其次,加强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老年教育的师资交流,提高经济欠发达地区老年教育教师的质量,从而提高课程开发能力和教学质量。最后,使各地老年教育在达到高位均衡后实现各具特色的发展。
(五)以满足老年人及社会发展要求为依据建立老年教育质量的评估体系——对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效果的检验
建立健全老年教育评价标准,是对老年教育发展情况的检验,也是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一些地区出台了老年教育大学(学校)的建设标准,如上海市在全国率先颁布了《社区老年学校建设指导标准》,又于2018年发布了“居村委示范学习点”“社会学习点”“养教结合学习点”等基层老年教育机构建设指导标准。2021年,成都市也印发了《成都老年开放大学区(市)县分部建设标准(试行)》和《镇(街道)老年教育学校建设标准(试行)》。这些都成为当地老年教育质量评价的重要标准。
建立健全老年教育评价标准的基本依据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满足老年人的教育需要,这是教育本体功能的体现。老年教育评价的最终目的是要促进老年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需要。McClusky 提出了老年人应付、表达、贡献、影响、自我超越五个层次的需求等级概念[32],从这一观点出发,对老年教育质量进行评价的一个重点就是要考察老年教育是否满足了老年学员的这些需要,其获得感与幸福感是否得到提升。二是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是教育社会功能的体现。老年教育是否使老年人成为社会建设的重要人力资源,是否为构建老有所学的终身学习体系作出了应有贡献,是建立其评价标准的另一个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