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承受与原谅是一种直面未来的勇气(评论)

2022-08-05◎阿

椰城 2022年8期

◎阿 探

新生代作家有着超乎常人想象的成熟,他们甚至很容易让读者对其失去年龄判断。他们的视野,无疑是宏阔的,甚至他们拥有着对社会与生活的莫大包容,他们对未来充满着热望与信心。在90末作家向南的短篇小说《悬日》里,我们读到了作品直面未来的心胸。小说主题涉及家庭伦理对峙与最终和解,向南以时间作为消解与过滤器,完成了三代人精神伤口岁月流逝里的最终弥合。

小说核心故事可谓庸常不过,甚至从矛盾的生发到最终心灵隔阂去尽的结果,其间似乎没有令人震撼的事情发生,然而即便在这样平素无奇的题材中,向南依旧确立了精神幽深的震撼,显示了构建技艺的成熟与艺术彼岸的抵达。小说题目“悬日”,是一种日出与日落共存的罕有的自然现象,出现时阳光将洒满每一条街道,呈现一幅壮观的景象,以“曼哈顿悬日”最为著名,中国北京、成都也曾出现过。向南以此为小说的核心意象,隐喻了三代人心灵隔境的最终消散与融通流变,如悬日一般壮美。意象一般是小说构思的起点,文本构建则是意象图景落地生根的过程,是要经历幽深的迷宫般的精神潜行之过程。无论从文本的完成度,还是所达到的精神景深考量,向南的构建都是成功的,甚至是出色出彩的。因为在人之常情的故事里,要凝铸出有层次感的精神幽深,那绝对是难度的选择,文本从一定程度上也是向南文学自信的昭示。

小说核心构建,是阿辰及妈妈与外公家关系因房产的交恶、岁月流逝中的最终和解。亲情乃至至亲间的激烈冲突背后,其实隐匿着一个时代演进的人心进程——房产作为双方矛盾引爆点时,不仅仅是个体家庭的冲突,更是社会整体性强势逻辑的一种存在昭示;这种矛盾冲突是超乎道德道义的,是摧毁家庭和谐的冷矢;当房产不再是焦点时,不仅仅是个体家庭经济的富足,更是整个社会的富足,更是仓廪实而知礼节的使然。人心进程亦是文明进程,文明构建在经济富足之上。小说是隐藏的艺术,向南隐匿了读者能够感知的时代文明进程背景。

从小说文本的精神层面构建上来看,文本构建一种难以承受的承受性心灵煎熬,在承受构建中最终汇聚成对至亲对过往的大度原谅,一种可贵的包容之心化成。具体到叙事展开层面,小说通过阿辰与妈妈两条线,分别以心灵对峙与灵魂承受,承载了外公家对属于妈妈房产的侵占及恶语相向,这个过程无疑是暗夜潜行,是灵魂与伤口上撒盐的过程,是生命难以承受之承受。妈妈作为早早完成学业独立者,承担了原本不属于女儿的承担——为流离失所的父母购置安身的房子,不曾想后来房产证上竟然没有自己的名字,再后来外公甚至直接明确表态决裂。

文本以成长期的阿辰对妈妈因房产受到外公家伤害的心灵记忆连缀,构建了阿辰与外公家的心灵对峙:开篇外公又病了,而“我”对此几乎是无动于衷;而妈妈急切地催促返乡,“我”内心的巨大抗拒与意识逃避;接着文本转入追溯高二时妈妈失联及回来后黯然伤魂的样子,这种意识深处的精神图景,无疑是一种无言的灵魂对峙,同时也是妈妈的精神承受;继续往前追溯到妈妈对外公家困境中强力托举,无疑更是不该妈妈担负的担负,更是一种精神上无惧无悔的承受。妈妈听到老家道路规划房子翻修,即刻打电话给外婆,结果外婆言辞躲闪,妈妈与外婆发生争吵,大出血后被抢救了一回,从此人失去了精气神。不仅如此,后来与阿辰父亲离婚,又为自由之身让出了房子,备受生活打击的妈妈依旧对娘家寄予莫大希望。然而外婆外公的态度,直接将她打进十八层地狱。即便如此,承受了生活难以承受的妈妈,还是在时间的流逝里与年老的外婆外公恢复了联系,而阿辰从内心深处却无法冲刷掉外公家带给母亲的精神欺辱,所以他选择了长久的心灵对峙。甚至妈妈在岁月的磨洗中选择了对外公外婆的宽恕,作为阿辰却认为妈妈过于善良与轻信,甚至想唤醒迷失在亲情中妈妈。在家庭伦理中,打断骨头连着筋,作为儿女,做到妈妈这种程度,实属罕有。向南在暗自蓄力,擎起了一个中国式伟大的母亲形象。阿辰的心灵对峙,妈妈难以承受的承受,是不同角度的同气连声,彼此映照,互为支撑的彼此成就。

有着以上的精神对峙与幽暗的心灵过载,最终的积怨消散消解,至此一刻,就是高山流水的封冻消融,水到渠成的自然抵达。文本叙事重新回到现实,作为阿辰,依旧意识本能性拒绝着与外公外婆的见面及和解。妈妈其实早已不在乎那一层的房子了,目前她所看重的更是亲情的依恋的温情。妈妈对亲情的眷念,感化并催生阿辰亲情的感召,回故乡看望外婆外公终于成行。七年之后,亲情温暖的画面涤荡了曾经多年的淤积在心底的所有憋闷与冷漠,向南在小说结尾展现了动情的画面:“……我艰难地下车,看见外婆就守在门口。她同我的记忆里相比变了许多。她比七年前瘦了两大圈,原本花白的头发,如今都变成雪白的了,眼神里已经没有了曾经的锐利,泛着好像慈祥的目光。她眼神微眯,似乎在确认着下车的人是不是我……”。一声积聚了七年之久的“外婆好”,可谓“悬日”最壮美的人间精神景观的一刹那之灵显。

整体回顾小说文本,向南构建无疑是很用心的:从开篇一直在构建着阿辰作为成长中的孩子,对妈妈一味承受行为的不理解,文本重点凸显的是阿辰的视角和认知。甚至从另一个角度讲,就是阿辰精神的成长成熟过程——从意识对峙,到选择原谅而直面未来。不论妈妈的承受,还是原谅,都是一种直面未来的勇气,阿辰的原谅更是告别过往,迈向未来的选择。站在文本之外回首,小说似乎也构建了一种家庭伦理观念的更新,甚至可视为“探寻能够超越一时之社会需求及特定成见的某种价值观”(哈罗德·布鲁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