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名著选摘”教学策略探赜
2022-08-04朱玉芳
朱玉芳
摘要:名著蕴含着无穷的艺术魅力,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细腻生动的语言描写,能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别样的体验和感悟。语文教材选编了一定数量的古典名著,开展“名著选摘”教学活动,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学生文学素养。文章探讨语文“名著选摘”教学策略,以提高名著教学质量,增强学生文化自信,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语文教学;名著选摘;教学策略;阅读兴趣;文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21-0089-0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为了落实这一理念,统编教材建立起“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阅读体系,每册教材专门设置一个“快乐读书吧”版块,让教师重视整本书阅读。古典名著是中华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文化强国战略的提出,让人们将目光集中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上。语文教学是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通过名著教学,能让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对经典名著进行阅读,让学生了解名著的魅力,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感,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语文“名著选摘”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围绕准备、品读、演绎和延展四个环节。
一、语文“名著选摘”教学———准备
准备就是在语文名著选摘教学前的备课,古典名著有深刻的内涵、丰富的内容、复杂的结构。在备课阶段,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通读,还要对古典名著的历史背景进行全面了解。学生对很多名著都是第一次接触,对名著内容还不了解。为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教师可在课前收集相关的资料和视频,为课堂教学做准备。
1.围绕写作背景,精准解读内容
古典名著包含一定的历史背景,这个历史背景会对名著中人物的行为、思想产生深远影响。在分析名著中发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时,离不开对历史背景的介绍。语文教材中名著节选部分篇幅较短,描述历史的笔墨不多。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深入挖掘历史背景,通过名著节选部分的背景介绍,帮助学生对名著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提高名著教学实效。
例如,部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将相和》一文是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历史故事。课文以秦赵两国之间的矛盾为背景,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表现蔺相如的勇敢机智、不畏强暴和顾全大局的优秀品质,赞扬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三个故事按照时间发展顺序,每个故事都有独立性,但又相互联系。在前两个故事中,蔺相如立了大功,职位超过老将廉颇,引起廉颇的不满。这样才有了第三个故事,即将相由“不和”到“和”,展现了他们以国家利益为重的情怀。文章运用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例如,在“完璧归赵”中,蔺相如在欲撞柱之前,揭穿秦王险恶用心,并且表明自己的决心。在这种情形下,秦王不得不答应他提出的条件。蔺相如的语言掷地有声,令人生畏;蔺相如不畏生死、保护国家利益的勇气,令人震撼。然而,在与廉颇的冲突中,蔺相如好像变了一个人,为避开廉颇,他不上朝,把车往回赶。蔺相如与手下人的对话点明了原因,表明了他的态度。蔺相如这种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的精神,感动了老将廉颇,将相终于握手言和。
要想对名著有深入的了解,就要联系历史背景。战国时期,比较强的国家有七个,分别是秦、楚、齐、燕、赵、魏和韩,并称为战国七雄,其中秦国国力最为强盛。赵国紧邻秦国和燕国,处在两个大国之间。因此,赵国在军事和外交方面的做法,直接关系着国家的生死存亡。司马迁是西汉史学家和散文家,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实,编纂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被称为中国史书的典范,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蔺相如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军事家,在“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上立下大功,官至上卿,在强秦意图兼并六国斗争逐渐激烈的时候,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敢,让秦国的图谋屡屡遭遇失败。廉颇是赵国的名将,杰出的军事家,在战争中屡屡取得胜利。在教学中,教师联系历史背景,能让学生对赵国所处的环境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意识到赵国所处的境地以及廉颇和蔺相如和好的重要性。名著教学只有联系历史背景,才能进行精准解读,才能让学生感受历史的波澜壮阔。
2.联系节选内容,精准深入分析
语文教材节选的名著大部分都是文言文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疏通文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部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草船借箭》节选自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作者运用简短精练的语言叙述了草船借箭的过程,揭示了诸葛亮和周瑜的性格特征。周瑜看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忌妒,“忌妒”一词就是对超过自己的人心里怀有怨恨。那么既然忌妒已经有心里怨恨的意思,前面又加上心里很忌妒这难道是多余的吗?教师可抓住这一矛盾点,引导学生进行理解,細细品味,从而体会到周瑜对诸葛亮的忌妒是在内心的,不容易察觉的。
《草船借箭》中还有一个突出的问题,周瑜让鲁肃探听诸葛亮的动静,鲁肃知道了一些消息,如诸葛亮向他借船等,但为何没有及时向周瑜汇报,反而私下帮助诸葛亮呢?如果对原著不了解,学生就会对鲁肃产生片面认识,有的学生会认为鲁肃忠厚不忍心看着诸葛亮获罪,有的学生会认为鲁肃守信用,有的学生会认为鲁肃反对周瑜的这种做法,有的学生还会认为鲁肃与诸葛亮交情甚好。学生之所以会产生这些片面的认识,是因为对原著不够了解。鲁肃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呢?根据原著描写,当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在平定北方后挥师南下,荆州不战而降。一时间,曹操气势极盛,刘备退守江夏,曹操“会猎于荆襄”檄文也传到孙权手上。江东当时人心浮动,孙权害怕曹操消灭刘备后,会跨江而来,毁了自己的事业,但是又不敢当时就翻脸,公开对抗曹操。紧要关头,主战的鲁肃请命出使荆州,游说刘备,请回诸葛亮,共同制定抗曹的战略。诸葛亮到周瑜军中担任军师,相当于刘备的代表,如果周瑜因为内心的妒忌给诸葛亮定罪,杀害诸葛亮,那么孙刘联盟就会解体,这对东吴非常不利。因此,从这一宏观角度来看,鲁肃是一个有着深谋远虑的政治家。要对鲁肃形象有全面的认识,就要结合历史背景进行分析。
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让学生了解名著的历史背景,还可以借助相关的影视资料展示那一时期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知。
二、语文“名著选摘”教学———品读
加强名著品读,对提高学生语文能力是一个有效之举。当下,语文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也使得名著的教学更加重要。为此,教师要让学生喜欢名著,读名著,从名著中汲取营养,进而提升自身的语文核心素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品读名著需要对名著的主题进行深入探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抓住名著节选内容,引导学生细细品读,并对主题进行提炼,从而将名著阅读引向深入。
1.联系课文内容,感受经典语言
语文教材节选的名著段落,教学重点需要围绕内容进行感知转化,体会语言的魅力,了解语言的内在联系。语文学习离不开语言的表达,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需要有所借鉴,需要关注语言形式。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围绕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对文章语言进行研读和品析,感受经典语言,学习和运用经典语言。比如,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词语进行品读和赏析,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或联系整个篇章,体会不同段落结构对中心思想的表达作用。
例如,部编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24课《少年闰土》一文节选自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课文塑造了一个聪明活泼、机智勇敢和见多识广的少年闰土形象。小说创作背景是辛亥革命前后到五四时期,描写的是辛亥革命前后到五四时期中国社会的现状,总结辛亥革命的历史经验教训,深刻揭露宗教礼法和封建礼教的虚伪本质。《少年闰土》一文的语言非常有特色,开篇从深蓝的天空到海边的沙地,有电影镜头之感。这是一个长镜头,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接着是一个特写镜头: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在瓜地刺猹的场景。“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这个少年便是闰土,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是“我”初次见到闰土时,他给“我”留下的印象。然而,在成年后,闰土受生活环境的影响,紫色圆脸变得灰黄,红活圆实的手变得又粗又笨,小毡帽变成破毡帽,银项圈没有了,连一件御寒的棉衣也没有。此时,闰土神情凄凉,态度恭敬,还怯生生地叫了“我”一声“老爷”,将作者的记忆从童年拉回到现实。这样的一种描写方式,让人倍感心酸。作者围绕和闰土之间的谈话,抓住闰土的特点,塑造了少年闰土的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围绕人物个性,走近經典人物
在名著节选中有一些主要人物,正是这些主要人物的出场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在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非常重要,内容是人人都看得见的,而其中的含义只有有心人才能感知到,这就是名著的魅力。因此,在语文“名著选摘”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结合实际,引导学生感受名著中的经典描述,围绕人物个性,走近经典人物。
例如,部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七课《猴王出世》一文节选自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课文塑造的经典人物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之一。课文所描写的内容是: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在与猴群玩耍时,因为敢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无所畏惧。“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樟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这么一段简短的描述,一个自由自在,快活逍遥,亲和友善又顽皮可爱的小石猴的形象跃然纸上。名著之所以称之为名著,除了它的巧妙构思之外,其中的语言描写、人物形象塑造都非常经典。
三、语文“名著选摘”教学———演绎
编演课本剧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首先,编写剧本体现学生的创造性:怎么去编?都有哪些主要角色?由谁来演?能不能演好?这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学生自己去思考,并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进行组合。其次,表演课本剧也是一种创造,表演是带有个人特质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只有和剧本有深入的对话之后,才可以在表演中融入自己的理解,把个人的创造性发挥出来。角色扮演不仅能活跃课堂氛围,还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好地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学生初次接触名著,往往对其晦涩的语言及其表现方式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难以理解。而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能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例如,部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八课《红楼春趣》一文节选自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第70回,课文讲述的是宝玉、黛玉等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其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品味,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为此,教师可组织学生创编课本剧,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并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排练,在课堂上进行表演,从而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表演结束,教师要让学生进行点评,评选出最佳表演者。角色表演活动的开展,能活跃课堂氛围,加深人物形象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
四、语文“名著选摘”教学———延展
阅读名著能够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底蕴,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逻辑能力和文学品鉴能力有极大促进作用。教师要以名著导读延展为切入点,探究延展策略,构建名著导读延展教学的理想课堂。延展是课堂教学的补充,通过延展,可以让学生对名著有进一步的了解,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借助灵活多样的方式对名著教学进行延展,以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储备,提升学生文学素养。比如,可开展课外阅读的分享活动,对“名著选摘”教学做进一步延展。课外阅读分享活动形式要丰富,如讲述名著故事、交流阅读心得、朗读名著选段,等等。要根据学生的表现,评选出“读书之星”“故事大王”,以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例如,部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六课《景阳冈》一文节选自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第23回,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机敏的性格。打虎中的精彩动词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这些动词既富于变化,又贴切自然。将武松的人物形象根植于动词之中,这也是作品的精妙所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抓住武松和老虎的动作,先让学生读一读片段,找一找表现武松动作的词语,把自己认为最精彩的词语勾画下来,再想一想从这些词语中能够看出武松具有怎样的特点,并把对词语的感受写在片段旁,做一个眉批。然后让学生说一说,演一演,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感悟武松的英勇、机敏。这部分内容格外精彩,把武松打虎的场面描写得惊心动魄。教师可将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放在读书交流中,让学生自行感悟,深入体会。为了对“名著选摘”教学进行延展,教师要告诉学生《水浒传》中令人荡气回肠的侠义故事还有很多,108位好汉都身怀绝技,相互之间重情重义,让人格外感动,以激发学生阅读热情。
综上所述,名著蕴含着无穷的艺术魅力,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细腻生动的语言描写,能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别样的体验和感悟。语文教材选编了一定数量的古典名著,开展“名著选摘”教学活动,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学生文学素养。教师要积极探讨语文“名著选摘”教学策略,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增强学生文化自信,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孙震.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小说教学的策略探究———以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古典名著”单元为例[J].小学教学研究,2021(29).
[2]潘慧莹.统编版小学名著教学的智慧之道[J].语文世界2021(09).
[3]赵家鹏.浅谈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名著阅读教学[J].陕西教育, 2021(06).
[4]蒙显先.小学语文古典名著阅读教学的策略[J].广西教育,2020(45).
[5]陈粮宜.基于单元教学的古典名著阅读指导———以统编小学语文五下阅读单元为例[J].江苏教育研究,2020(29).
[6]雷智斌.小学语文名著教学策略研究[J].江西教育,2018(21).
[7]楊竹贵.小学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方式探寻[J].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7(29).
[8]王凤芳.浅谈小学语文古典名著类课文的教学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2016(19).
Exploration of the Teaching Strategy of"Selected Masterpieces" in Chinese
Zhu Yufang
(Zhuanglang No.2 Primary School, Gansu Province, Zhuanglang 744600, China)
Abstract: Masterpieces contain infinite artistic charm, with ups and downs of story plots, distinctive characters and exquisite and vivid language description, which can enable students to obtain different experiences and insights in the process of reading. A certain number of classical masterpieces have been selected and compiled in Chinese textbooks. The teaching activity of "selected masterpieces" can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reading, mobilize students enthusiasm and initiative in reading, and improve students literary literac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eaching strategy of Chinese "selected masterpiec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masterpieces, enhance students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and better inherit and carry forward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of the Chinese nation.
Key words: Chineseteaching; selected masterpieces;teaching strategies; readinginterest;literaryliter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