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深度融合的现状与对策

2022-08-04江五元黎丽梅

关键词:导师课程体系考核

江五元, 黎丽梅

(1.湖南理工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湖南 岳阳 414006; 2.湖南理工学院 数学学院, 湖南 岳阳 414006)

0 引言

2015年3月,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 全面部署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 提出重点抓好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等9个方面的任务.2015年10月, 李克强对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作出重要批示, 要求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 厚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土壤, 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智力支撑.

在此背景下, 基于国家发展战略需求, 许多学者对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探索和研究.文[1]认为构建创新创业生态育人系统是国内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使命和挑战, 应着力破解基本理论、现实困境、国际比较、顶层设计、主体协作、体制机制等六个关键难题.文[2]和[3]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进行了深入研究.文[4]探索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整合模式与路径.文[5]研究了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认为课程体系主导模式、创业师资主导模式和实践平台主导模式是目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发展的主要模式.文[6]和[7]讨论了地方工科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 从“专业+创新创业”的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践平台搭建和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文[8]基于某高校参加“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研究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路径.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提倡下, 高等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 但基于高等院校的不同校情和学科专业的差异性, 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还存在很大差距.基于地方本科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面临的现实困境, 提出突出学科专业和地方特色的双创教育改革模式, 分别从培养机制、课程体系、队伍建设和评价方式等方面给出具体措施.

1 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

截至2013年, 我国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已达320余所, 独立学院300余所, 在校生人数占我国高校在校生人数的一半以上.在2017年教育部公布的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名单中, 共99所高校入选, 而其中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仅8所.第二批改革示范高校共101所, 除部分职业技术学院外, 新建本科院校入选的也很少.由此可见, 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还十分滞后,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尚未形成

从整体上看, 地方本科院校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和理论创新能力不如研究型高水平大学的学生, 而实践操作和技术技能又不如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部分地方本科院校盲目追求提升办学层次和扩大办学规模, 但采用的仍然是传统的教育办学模式, 受各种因素影响, 其内涵建设严重不足, 办学定位也不明确.在教育理念上, 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科专业教育分开, 认为学科专业教育才是第一课堂, 而创新创业教育是第二课堂.因此, 创新创业教育无法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2)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还需完善

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实现全过程育人的关键.课程是专业知识的载体, 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和行动保证.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创新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分类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的要求, 必须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科专业特色有机结合, 理论知识与实践创新相互渗透.2017年教育部公布的200所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率先进行了课程建设, 已开发创新创业教育在线开放课程3400多门, “专创融合”特色示范课程6500余门.这些课程有力推动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发展.然而, 改革示范高校中地方本科院校很少, 导致这些新开发的课程并不能完全适合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要求.同时, 地方本科院校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需要因地制宜.

(3) 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需要加强

目前, 地方本科院校的师资主要来自高校毕业的博士(硕士)研究生, 他们具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能胜任专业课程的教学, 但基本上没有企业工作经历, 没有参与经营管理实践, 缺乏创新创业活动经验.因此, 很难在授课过程中渗透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另外, 地方本科院校生师比普遍偏高, 专业课程教师教学任务繁重, 加上科研考核任务, 使得专业课教师基本无暇拓宽自身的创新创业视野, 提升人才培养的综合能力.当前, 许多地方本科院校聘请的创新创业导师实际上大部分都是承担专业课程教学的本校老师, 部分有实践经验的校外导师因授课时间等限制对学生的培养十分有限.

(4) 创新创业教育考核机制因循守旧

评价考核机制是人才培养的指挥棒.当前, 地方本科院校课程考核注重评价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沿用传统的笔试形式.在这种评价考核制度的引导下, 学生只要掌握好专业理论知识, 就能顺利达到考核要求.这必然导致在培养过程中忽视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无法激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而授课教师又因为缺乏创新创业实践经验, 试题设计上也无法满足对创新创业能力的考核要求.因此, 健全评价考核机制才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2 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对策

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 地方本科院校要主动适应新时期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发展战略,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必须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革新教学评价考核制度, 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科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 要从课程建设、教学方法、实践创新、教师队伍等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入手, 形成创新创业教育的育人闭环.

(1) 做好顶层设计, 健全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机制

2010年5月, 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首次提出“创新创业教育”概念.2015年以来, 教育部实施了一系列双创教育改革举措: 一是建设一批高校双创示范基地和改革示范高校; 二是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提出了各专业类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 三是实施弹性学制, 建立创新创业学分认定制度; 四是以赛促创, 以赛促改.每年一届的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双创教育搭建了高水平的改革和实践平台.通过这些措施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每个环节, 实现从就业从业教育模式到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转变.

地方本科院校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应因地制宜, 建立校企、校校、校政等实践合作基地和协同培养模式, 建立对二级学院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考核机制, 为人才培养基层单位提供经费支持和制度保证.二级学院作为人才培养的实施单位, 要根据学科专业特色融合创新创业教育, 科学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等指导性文件, 明确基础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实践的学分比例要求, 加大对专任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绩效考核评价.

(2) 注重实践创新, 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当前, 地方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 学科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度不高, 特别是基础性学科, 如数学、物理等.学科专业只有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 构建“学科专业课程+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 才能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如图1所示, 利用通识课程, 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国主义精神、道德修养等, 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通过学科基础课程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学科知识, 结合学科竞赛平台, 如“互联网+”、“挑战杯”、数学建模竞赛等, 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通过专业选修课程, 依托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创新基地、创客中心等, 培养学生的专项能力.开发学科交叉课程, 拓宽学生的创新创业综合能力, 建立创业孵化基地, 为创业者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创业服务.构建适合地方本科院校地域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在线开放课程, 着力打造有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线上线下“金课”.

图1 学科专业与双创教育深度融合的课程体系

(3) 强化外引内培, 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导师队伍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 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首先必须打造一支课程教学水平高、实践教学能力强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一是要加强校内教师应用实践能力的培训工作.定期安排专任教师深入当地企业挂职兼职, 通过校企合作和学科交叉的浸透, 不断提升专任教师的综合素质.鼓励全员参与学科竞赛的指导工作, 在指导过程中提升实践能力.二是引进校外企业行业精英担任创新创业教育兼职导师, 在实践创新活动、创业孵化项目中充分发挥兼职导师的作用.畅通校内专职教师与校外兼职导师的沟通合作渠道, 构建协同互补的导师团队.三是完善导师激励评价机制.对校内专职导师和任课教师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评价考核, 督促专任教师积极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的活动中来.建立校外导师的激励机制, 从指导时间、指导方式和指导效果等方面科学评价兼职导师的贡献程度, 充分发挥校外兼职导师的指导作用.

(4) 革新考核模式, 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机制

考核模式的改革将有力推动人才培养过程的革新, 助推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深度融合的实现.改变传统的单一固化考核形式, 实行理论与实践结合、继承与创新融合、过程考核与终结考核相统一的评价模式, 有效提高学生全过程参与、体验式学习、创新性接收的学习积极性.当然, 评价模式的改变对专任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试题库的更新、非标准化答案的项目案例设计等, 都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

3 结束语

我国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已取得丰富的教学成果, 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有了明显增强, 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 牵一发而动全身, 作为地方本科院校, 既非研究型大学, 也非职业技术院校, 不能完全复制他们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成果, 而应该充分发挥区域优势, 结合具体校情, 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深度融合, 建立适合本校的人才培养体系.

猜你喜欢

导师课程体系考核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内部考核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V eraW an g
导师榜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爱情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