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金融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路径与作用机制

2022-08-04董徐沂

吉林金融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商业银行客户金融

杜 莉 董徐沂

(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吉林长春 130000;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市分行,天津市 300000)

一、引言

如何更好地发挥数字金融的正向作用,分析其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从而使其在创新发展过程中维持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是如今亟需研究的问题。

现有文献中,相关数字金融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影响的研究基本集中于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关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学界的研究视角主要集中在银行自身经营、行业竞争、宏观经济政策三个维度,Dell’Ariccia et al.(2010)、顾海峰等(2021)、张丞等(2013)、蒋海等(2020)、黄敏等(2020)等专家都提出了自己不同的观点。二是关于数字金融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影响的研究,郑志来(2015)、Jagtiani et al.(2018)、沈悦等(2015)、谢治春等(2018)、王诗卉等(2021)等专家学者都用不同的方法做出了自己的分析,但学界一直没有一致的结论。有人认为,数字金融发展的结果会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Marcus(1984)、郜庆等(2018)的研究结论持此观点;也有观点认为,数字金融的发展会降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吴诗伟等(2015)、刘忠璐(2016)、任碧云等(2021)、Tobias et al.(2019)、Cheng et al.(2020)、余静文等(2021)等均持有这种观点;另有研究表明,数字金融显著加重了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具有异质性或阶段性,李淑萍等(2020)、汪可等(2017)、王升等(2021)、喻平等(2021)、刘孟飞等(2021)对此都有研究结论。

现有的相关研究大多从行业竞争与利率市场化角度分析数字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从银行内部渠道分析数字金融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相关关系不多见。本文认为,数字金融会从资产端、负债端和风控端三个途径影响商业银行及其风险承担。基于数字金融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内部影响渠道,本文认为,数字金融从促进商业银行业务规模增长、业务时效提升、服务质量提升三方面使其收入增长,从降低运营成本、业务成本、管理成本三方面使其成本降低,这意味着数字金融能够提升商业银行经营效益,进而使其整体风险承担减少。

二、数字金融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路径

数字金融的发展势必会给商业银行及其风险承担带来深远的影响。一方面,数字金融创新通过影响整个市场和行业情况进而影响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主动融合数字金融发展并加快自身数字化转型进而影响风险承担。基于现有研究,本文将数字金融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途径分别从资产端、负债端和风控端三个维度展开分析论证。

(一)数字金融发展通过资产端对商业银行产生的影响

首先,根据“二八定律”和“长尾理论”,商业银行多服务于高净值客户,而数字金融机构的服务对象多是传统商业银行服务不到的长尾客户。与传统商业银行相比,网络金融中的信贷业务准入门槛低、审批流程简单、贷款速度快、交易成本低,这削弱了商业银行的中介作用,挤占了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加剧了银行间竞争。为了重新抢占市场、保持盈利性,商业银行只能被迫降低贷款条件,结果可能导致客户质量下降,风险承担增高。

其次,数字金融发展背景下,商业银行为了提升其市场吸引力和竞争力,不断更新金融服务供给模式与产品库,以适应客户的多元需求和不断衍生出的新需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也有利于推动商业银行贷款业务智能化、线上化,提升其金融创新能力,进而刺激银行在传统信贷之外开拓新的资产业务。在资产业务边界不断移动和拓展的过程中,新的业务领域必然存在潜在的风险,而此时的监管创新通常是滞后的,这种主动选择难免增加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

最后,商业银行积极开展同业业务、应付账款投资和金融债券等金融市场业务也会增加其潜在风险承担。此类业务的市场化程度高,这种业务扩张可能导致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虚增,并且这类业务受市场波动影响更明显,一旦链条上的某个环节出了问题,则会使风险在链条上传染,形成蝴蝶效应。如果此类业务的风险水平并未被准确地反映在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内,则必将导致其潜在风险承担升高。

(二)数字金融发展通过负债端对商业银行产生的影响

数字金融出现后,尽管很快就被掌握大数据信息和技术的一些平台利用先发优势来发展支付结算、线上投资等业务,对商业银行的存款等负债业务产生了冲击,但同时也给商业银行的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机遇。

首先,数字金融的技术溢出效应为商业银行提供了技术支持,推动了商业银行的业务升级和技术革新。借助数字技术和数据分析,商业银行可以对客户实现精准营销,减缓理财产品供给与客户需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问题,进而提高商业银行财富管理的专业化程度,满足不同类型客户的个性化理财需求,减少了营销成本。线上化、智能化服务也为客户提供了便利,提高了市场竞争力,降低了负债业务的管理成本,提高了盈利能力,进而降低其风险承担压力。

其次,数字金融的发展倒逼商业银行进行金融创新。数字金融给商业银行带来转型的紧迫感,转型中的商业银行积极拓展个性化理财服务,发展长尾客户,补充原有的负债端业务。并且顺应负债业务智能化、线上化的趋势,针对客户需求,主动面向客户构建综合服务平台。通过手机银行代发工资、灵活理财、生活缴费等方式渗透客户消费场景,主动联系上下游产业链,设计行业特色服务,丰富金融产品,构建自有平台综合服务生态圈,从而沉淀低息资金,降低商业银行负债资金成本,保证资金的流动性。

最后,数字金融创新拓宽了商业银行的融资渠道,使其获取资金的可选择空间更广,有能力实现期限结构的匹配,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利率以及自身的流动性需求。而主动融资的对象大多是机构投资者,因有存款保险、最后贷款人等制度保障,因此会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监督,对债务人起到约束作用。强化监管有利于商业银行进行审慎投资,并抑制其风险承担。另外,数字金融的发展有助于推动利率市场化进程,也促进了商业银行实现精准营销,使商业银行能够积累大量的低利息存款,降低融资的成本,减少承担高风险的可能。

(三)数字金融发展通过风控端对商业银行产生的影响

在商业银行和数字金融融合发展的背景下,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可以帮助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进一步优化。

首先,数字金融的发展使商业银行能够充分利用和扩充风险管理的数据源,提高风险甄别和控制能力。商业银行所占有得庞大的客户群及相应的大量的客户信息资源价值,可以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下得以提升。传统数据维度可以实现扩展,原有数据质量可以得到提升,数据广度、深度和精确度可以得到提高。据此,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和控制领域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和数据分析模型,准确甄别并反馈客户存在的风险类别以及风险水平,从而提高风险识别和监测能力,减少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

其次,数字金融的技术溢出效应可以促进商业银行技术实力提升,升级银行内部风控系统,进而提高其风险管理的效率。数字技术的应用大幅缩减了数据信息获取、录入、分析的时间,并且实现了商业银行内部各部门之间信息交互,形成完整透明的信息流,加速商业银行风控模型、架构、流程等的重构,给商业银行带来了高精度、移动化、线上化的智能风控系统,使商业银行面对风险时能够及时采取应变措施,提高风险管理的整体效率,降低其风险承担水平。640.38万亿元,是全行业务交易额的98.7%①资料来源:《中国工商银行2020年度报告(A股)》.2021.03.27,网络金融业务占比逐年提升(见图1)。可见,数字金融的发展帮助商业银行进一步开拓了长尾市场,促进其收入增长。二是提升

图1 2007-2020年中国工商银行网络金融发展情况

三、数字金融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作用机制

从商业银行内部经营的角度,将数字金融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途径映射到能够代表其经营效益的收入和成本要素上,就可以进一步探究数字金融通过改变商业银行经营效益进而影响其风险承担的作用机制。

(一)数字金融改变商业银行经营效益

首先,数字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收入产生影响。商业银行的业务规模、办理时效和服务质量等多元因素共同决定了其收入水平的变化。随着数字金融的出现和推广,它会在三个方面对商业银行的收入产生影响。一是促进商业银行业务规模增长。大数据、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应用促进了商业银行线上金融业务的发展,直接扩大了商业银行的业务覆盖广度,也扩大了商业银行的客户群,增强了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另外,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很好地提高了商业银行对大额、高频次业务的处理能力,区块链和移动互联技术也提高了信息交换速度,实现了信息共享。中国工商银行的数据显示,2020年网络金融交易额达

商业银行业务时效。商业银行业务时效提升途径主要是客户办理业务时效的提升和银行处理业务时效提升。在客户办理业务层面,数字金融的拓展,使商业银行开发的手机银行、网上银行、智能柜台等系统的应用既减少了客户交通和时间,简单业务都能通过智能系统完成,能够提升他们对商业银行的满意度,因此可以增加客户黏性,也有利于吸引新客户。在商业银行处理业务层面,数字金融的发展有利于商业银行完善线上业务处理系统的建设,信息共享提高了业务处理流程的透明性和清晰度。以贷款申请为例,现代智能的信贷审批系统可以实现客户线上申请,商业银行相关部门可以通过系统进行审核评估和放款,极大地压缩了业务处理流程所需的时间。银行处理客户申请的业务时效提升可以缩短业务周期,使商业银行在同样的时间内可以处理更多的业务。这两者都有利于提升商业银行的整体经营效率,增强其竞争力。三是提高商业银行服务质量。数字金融的发展助推商业银行充分利用手机银行、电子银行、智能柜台等智能化平台,实现服务的标准化,提升整体服务质量。另外,数字金融推动了商业银行整体运营的透明化,不仅使客户能够及时了解业务办理进度、资产情况、信用情况等,也降低了银行内部管理的难度。数字金融也促进了商业银行的精准化服务能力,主动提供个性化服务,提高了商业银行营销的成功率,从而提高了商业银行的收入。

其次,数字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运营成本、业务成本和管理成本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一是降低运营成本。数字金融发展的背景下,商业银行智能柜台的推广应用,降低了线下业务的人力需求,缩减了人力成本;手机银行等自助平台的应用使得客户在网上便可实现随时随地办理银行业务,减少了对线下网点服务的需求,从而降低了网点的运营成本。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其不断推动网点智能化改造,大力推进移动渠道建设,从2015年起,员工机构数量都呈下降趋势(见图2),智能服务模式逐渐完善降低了商业银行线下渠道的运营成本。二是降低业务成本。数字金融发展的背景下,智能系统代替人工处理业务,所处理

图2 2007-2020年中国工商银行员工机构情况

业务的边际成本接近于零,使商业银行业务呈现规模报酬递增。并且,数字金融推动了商业银行进行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商业银行可以利用高效的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技术匹配客户需求与产品特点,在客户需求调查方面节约了大量人力和时间,减少了商业银行的信息采集成本和业务创新成本。三是降低管理成本。数字金融带来的数字技术渗透到商业银行预算管理、资本管理、业绩考核管理、资产定价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管理领域,帮助商业银行实现了内部管理向线上化与扁平化转型,解决了过去逐层进行信息收集、汇总、上报的时滞性和低效率问题,降低了管理成本。另外,数字金融促进了银行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互,为其进行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带来了便利,使商业银行可以随时对各部门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提高了监督管理的及时性和有效性,降低了商业银行的监督成本。

综合以上分析,数字金融分别从多方面促进了商业银行收入增长、成本降低,进而促进了商业银行效益提升,其作用路径如图3所示。

图3 数字金融促进商业银行效益提升的作用途径

(二)数字金融、商业银行经营效益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

选择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密切相关且最能反映资产负债业务情况的银行效益要素,就可以有效地考察数字金融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作用机制。如果银行效益提高,则商业银行就会降低风险偏好,选择低风险承担;如果效益减少,则商业银行会为了追求效益提升而选择承担高风险。

首先,数字金融发展产生的替代效应。数字金融的发展会冲击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生态,挤占市场份额,不仅能够为商业银行覆盖不到的尾部客户提供服务,还会凭借其门槛低、办理简便、灵活性强等特点争夺市场上的头部客户,压缩银行的业务空间,加剧行业内竞争,进而缩小商业银行存款和贷款之间的利息差,降低其收入。同时替代效应也会使传统银行融资的难度加大,在此过程中产生的费用也会增加,相应地,导致其经营效益下降。面对这种冲击,商业银行为了追求更高的效益来维持其运营,会主动选择高风险偏好,会提高自身的风险承担水平。

其次,数字金融发展产生的互补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从互补效应看,数字金融对原有金融服务供给提供补充与完善,帮助商业银行提高其技术水平,通过技术手段提高商业银行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促进金融服务供给与客户需求的平衡,使商业银行实现精准的产品定价和产品研发,增强产品创新的能力,助力其实现多元发展。从技术溢出效应看,数字金融的发展推动了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转型,布局金融科技,力求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拓展业务。从表1就可以看出,商业银行非常注重利用金融科技子公司,加快转型速率,重塑业务流程,促进商业银行开拓新的业务,提高竞争力,进而增加其经营效益,降低他们为追求高收益而主动选择承担更高风险的倾向,抑制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

表1 我国部分银行设立的金融科技子公司

四、对策建议

(一)商业银行要实施战略化转型和创新发展

首先,要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是顺应数字化发展趋势,将推动商业银行与数字金融的融合发展提升至银行战略层面,辩证看待数字金融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在金融产品与服务模式上进行创新。二是加强与大型互联网公司的合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吸收数字金融的技术溢出效应,实现整体综合利益最大化,借助互联网公司在数据、专业化人才和数字技术方面的优势拓宽自身获客渠道,提升金融服务质量,促进业务规模拓展。三是加强自身数字化技术建设,积极培育专业技术人才,打造一支具有较强专业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充实数字金融人才库,为商业银行实现与数字金融的深度融合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人力资本基础。

其次,要优化业务结构,提升商业银行经营效益。一是要创新商业银行业务平台与内部管理系统,实现金融业务与服务的线上化、智能化,维护客户稳定性。同时优化内部管理系统,促进银行内部信息交互,实现内部管理的透明性、有效性和科学性。二是要优化业务结构,降低资金成本,商业银行应该利用自身庞大的客户基础和专业能力,保证基础业务的稳定性,再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合理进行金融产品创新,促进资金来源与运用的灵活配置。

最后,要注重数字技术与风险管理体系结合,提升风控能力。一是要充分利用现有技术,积极开发前沿技术。商业银行要积极探索数字化智能风控模式,建立有效的信息技术风险治理架构,形成智慧风控生态闭环,强化现有的风险管理系统。二是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业务流程中,增强数据分析与风险识别能力,促进商业银行资源优化配置,实现资金供需精准匹配,加快智能风控布局。同时,要注意保持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稳健经营,坚守风险底线。

(二)推进行业监管创新,有效控制风险

首先,要完善数字金融监管体系建设,加强监管有效性与科学性。一是要完善数字金融法律法规,把握数字金融的发展规律,修改完善现有法律法规,并充实针对新兴数字金融业务监管的法律法规,为数字金融的有效监管提供无缝隙的法律保障。二是针对数字金融业务,行业自律组织要制定行业统一规范与标准,保障规则执行的一致性。同时,要注重各监管主体之间沟通协调,促进信息共享和科学联动,明确各监管机构的权责范围和业务边界划分,避免出现监管真空地带和多重监管情况,确保数字金融业务发展的合规性。

其次,要促进数字技术与监管结合,推动金融监管创新。一是监管机构要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在防范金融风险的同时积极进行数字化监管创新。二是金融监管机构应积极与金融科技领域合作,利用系统嵌入、应用程序接口等技术手段对监管范围内数据进行自动化采集与实时动态监控,使金融监管能够覆盖整个业务流程。三是金融监管机构应加强与金融机构内控部门的合作,整合内外部监管系统的数据库,搭建线上信息共享平台,实现联动监管。四是构建全方位监管科技体系,搭建线上监管综合平台,加快监管科技的应用与推广,提升监管成效。

猜你喜欢

商业银行客户金融
为客户节省时间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陪客户喝酒后死亡是否算工伤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做个不打扰客户的保镖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