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Cr1MoVG钢高压蒸汽管道对接接头开裂原因
2022-08-04章芳芳应陈锴胡建胜阎江涛
章芳芳, 应陈锴, 胡建胜, 阎江涛
(1.浙江省特种设备科学研究院, 杭州 310020;2.嘉兴新嘉爱斯热电有限公司, 嘉兴 314016)
某公司1号锅炉汽机侧管道在全面检验期间,超声检测时发现其中主蒸汽管道的多条对接焊缝中存在横向裂纹,严重影响了锅炉的安全运行。该管道服役年限为12 a,材料为12Cr1MoVG钢,规格为273 mm×20 mm(外径×壁厚),工作压力为9.8 MPa,运行温度为540 ℃。焊接方法采用钨极氩弧焊打底,手工电弧焊填充和盖面。打底使用TIG-G31焊丝,填充和盖面使用R317焊条。焊接预热温度为200~300 ℃,焊后热处理温度为720~760 ℃。为查明该管道焊缝中裂纹产生的原因,笔者对其进行了理化检验及分析。
1 理化检验
1.1 宏观观察
主蒸汽管道裂纹处宏观形貌如图1所示,由图1可以看出:整个壁厚方向上均有裂纹产生。将焊缝余高打磨平整后,发现裂纹分布于热影响区和焊缝中,且不连续。
图1 主蒸汽管道裂纹处宏观形貌
1.2 化学成分分析
采用ARL4460型直读光谱仪分别对根层焊缝、焊缝表面和两侧母材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根层焊缝中的Si,Mn元素含量低于DL/T 869—2012 《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的要求,焊缝表面的化学成分符合DL/T 869—2012的要求,母材的化学成分符合GB/T 5310—2008 《高压锅炉用无缝钢管》中对12Cr1MoVG钢的要求。
表1 焊缝及母材的化学成分 %
1.3 力学性能测试
分别在母材和对接接头处取样进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母材和对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分别符合GB/T 5310—2008和DL/T 869—2012的要求(见表2)。
表2 母材和焊接接头力学性能测试结果
1.4 硬度测试
对焊缝处、热影响区及母材进行维氏硬度测试,结果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母材硬度高于GB/T 5310-2008的要求,焊缝、热影响区的硬度符合DL/T 869-2012的要求。
表3 硬度测试结果 HV
1.5 金相检验
对焊缝处进行金相检验,焊缝处的显微组织为贝氏体+网状铁素体,未见明显老化(见图2)。裂纹起始于粗晶区,终止于细晶区,沿晶开裂,部分裂纹沿铁素体与贝氏体的界面扩展,裂纹内部形成了氧化层(见图3)。
图2 焊缝处显微组织形貌
图3 裂纹处SEM形貌
1.6 扫描电镜分析
对裂纹处进行扫描电镜(SEM)分析,可见裂纹尖端有连续密集的孔洞分布在晶界上,孔洞进一步发展成了沿晶的微裂纹(见图4)。
图4 裂纹处SEM形貌
2 综合分析
上述理化检验结果表明:母材和对接接头的力学性能、硬度均符合标准要求;根层焊缝中的Mn,Si元素含量低于标准DL/869—2012的要求,焊丝材料不合格。再热裂纹敏感性评价的经验公式[1]如式(1)所示。
ΔG=wCr+3.3wMo+8.1wV-2
(1)
式中:ΔG为再热裂纹敏感指数;wCr为Cr元素质量分数;wMo为Mo元素质量分数;wV为V元素质量分数。
根据式(1)计算得,根层焊缝的ΔG=2.53,焊缝表面的ΔG=2.41,均大于0,说明该焊缝容易产生再热裂纹。
由于焊接工艺参数控制不当,焊缝的显微组织较差,产生了网状铁素体,割裂了组织间的联系,降低了整体的塑性和韧性。SEM分析结果表明:晶界上产生了孔洞,孔洞相互串联形成微裂纹,微裂纹逐渐长大、扩展、相互连接,最终形成宏观裂纹。该管在焊接过程及服役期间,焊缝表面形成粗晶区,强度和塑性降低,加上网状铁素体导致的晶界弱化,在晶界上容易产生孔洞,且粗晶区通常会产生应力集中,形成裂纹源。萌生裂纹由粗晶区向细晶区沿晶扩展,在细晶区终止,整体符合再热裂纹的特征。
12Cr1MoVG钢存在一定的再热裂纹倾向,尤其在500~700 ℃最为敏感,而管道的运行温度正处于该区间内,从而使得其发生再热裂纹的倾向加大[2-3],晶粒粗化也会加大再热裂纹的产生[4]。
3 结论
由于主蒸汽管道焊接材料中含有促使形成再热裂纹的沉淀强化元素,在焊接工艺参数控制不当、长期处于再热裂纹敏感温度区间工作和热应力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产生了再热裂纹,最终导致管道开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