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欧洲能源市场面临历史性短缺

2022-08-04朱昌海阎松岳李文翎

中国石油企业 2022年6期
关键词:天然气进口欧洲

□ 文/朱昌海 阎松岳 李文翎

2021年以来,全球天然气市场震荡加剧,经历了两轮能源暴涨行情。2021年,受经济复苏、国际油价回升、替代能源不足等因素影响,全球天然气消费量和产量均显著回升,但欧洲市场供需失衡,欧亚区域市场联动效应加剧,导致基本面持续偏紧。前期LNG液化投资收紧影响逐步显现,新增液化产能下降,全球LNG市场供应紧张,主要市场天然气价格均达历史高位。2022年2月下旬,地缘冲突爆发与西方对俄实施全面制裁引爆第二轮全球气价暴涨。2022年一季度,美国亨利港现货天然气(HH)均价达4.67美元/百万英热单位,比创7年新高的2021年HH均价再增近20%。自身天然气需求回升,以及对欧洲出口的大幅增加,加剧了美国天然气供应紧缺的局面。截至5月底,全美平均汽油价格已达到4.6美元/加仑,同比上涨51%,并且有研究机构表示在夏季高温真正到来之际,汽油价格仍将继续冲击新高达到6美元/加仑的水平;柴油价格也创历史新高,年内上涨75%。其主要原因仍在于全球能源紧缺,加剧市场担忧。欧洲能源供需更加紧张,2021年欧盟从俄罗斯进口1550亿立方米天然气,占欧盟天然气进口量的45%,占天然气总消费量的40%,10个中东欧国家有75%的天然气来自俄罗斯,这也使地缘冲突天然地与欧洲能源安全“捆绑”在一起,欧洲天然气市场面临历史性短缺。

欧洲难咽天然气荒苦果

最近几个月,在各种因素共同作用下,欧洲最繁忙海港鹿特丹港货运量有所下降,但有一种货物显得格外活跃,那就是液化天然气(LNG)。

在欧盟试图减少对俄罗斯天然气依赖之际,进口更多LNG成了欧盟国家优先选项。鹿特丹港LNG接收站已被预订得满满当当。与此同时,LNG接收站扩建工作正在进行中,但离正式投入使用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俄乌冲突升级已超过3个月,欧洲社会在能源危机中越陷越深,欧洲企业和民众人心惶惶。一边是至少短期难以摆脱的对俄能源依赖,一边是对俄制裁引起的反噬,欧盟处境愈发窘迫,其应对措施也无异于扬汤止沸,却让美国政府及能源企业坐收渔翁之利。

几十年来,欧盟一直依赖俄天然气从东向西输送,而私人能源供应商几乎没有动力投资新的产能。现在,欧洲越来越关注如何从美国等国家和地区获取LNG,以及如何将天然气从西向东、从大西洋沿岸向欧洲内陆的中部和东部各国输送。

地处德国巴伐利亚州东南部的小城茨维瑟尔因盛产玻璃制品闻名于世。作为严重依赖俄天然气进口的能源密集型企业,俄乌冲突升级以来,当地玻璃生产商苦不堪言。负责供应链部门的安德烈亚斯·法思说:“我们的能源成本增加了大概5倍。如果不大幅提高售价,我们就无法生存。”

这家高能耗德国企业面临的困境,是整个欧盟能源现状的写照。现阶段,俄是欧盟最大天然气和原油供应国,欧盟进口天然气中约40%、进口原油中约30%来自俄罗斯。另据欧洲智库布吕格尔数据显示,欧盟当前每天从俄罗斯进口价值约4.5亿美元的石油和4亿美元的天然气。

欧盟委员会方面建议,欧盟年底前将对俄罗斯天然气的需求减少2/3,在2027年前逐步摆脱对俄化石燃料依赖。然而,欧盟内部对此一直存在分歧,对俄能源依赖程度较高的国家态度十分审慎。多国表示不能“匆忙行事”,能源开关不可能“一夜之间关上”。德国官员表示,过去几个月,德方一直在同欧盟内外伙伴商讨俄能源替代方案,但这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实现,来自俄的能源对欧洲至关重要。欧委会执行副主席弗兰斯·蒂默曼斯警告说,与俄能源“脱钩”可能带来比地缘冲突危机“更大的伤害”。

基础设施不足使一些欧盟成员国极易受到俄能源供应中断影响。匈牙利石油完全来自俄,并且几乎没有其他选择。欧盟外长会议5月16日在布鲁塞尔召开,由于匈牙利反对,会议未能就通过包括对俄石油禁运在内的第六轮制裁提案达成一致。对俄天然气依赖在非常时刻给欧洲带来了巨大痛苦。鹿特丹、泽布鲁格和敦刻尔克的LNG进口码头已接近满负荷,从法国到德国、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的天然气输送都受到了限制。

在没有俄天然气的情况下,西方国家也无法向东欧国家提供额外的天然气,因为这方面输送能力有限。分析人士表示,要想消除大多数基础设施建设瓶颈,需要数年时间。

区域结构失衡波及全球能源业

欧洲能源危机将导致全球能源紧张。欧洲高度依赖俄罗斯能源,俄能源出口受阻,必然导致欧洲乃至全球能源供需失衡。在欧洲2020年能源进口中,总进口原油4.7亿吨,其中最大来源国为俄,进口占比为29%;管道天然气进口中,俄占比第一,为37.5%;煤炭更是如此,俄占比50.2%。因此,地缘冲突爆发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针对俄展开毁灭性制裁,导致短期内欧洲气价暴涨至3.9美元/立方米,为2020年的10倍;国际石油价格快速突破130美元/桶,创下近14年以来的新高。有超过千亿美元资金“逃离”欧洲和俄罗斯,欧盟内部意见分歧加剧,继续考验欧洲乃至全球能源供应的稳定性。

欧盟推动能源供应去俄化政策将带来以下变化:一是推进全球石油生产和炼制等重心向中东和北美转移,减少对俄和中亚地区油气依赖;二是大幅度增加极地油气开发,欧盟支持挪威大力开采北极油气资源,以期实现能源来源多元化;三是欧盟与加拿大、美国加快推进油气供需一体化发展,从布伦特和西得克萨斯油价差逐渐消失来看,市场对美国出口欧洲原油的预期增加,美欧能源整合趋势提速;四是美西方金融资本转移到新的生产中心(澳大利亚、卡塔尔、非洲),中欧第三方能源开发竞争加剧。

同时,区域性能源市场紊乱也将波及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全球通胀压力加剧。能源是工业制造的基础,能源安全关乎国家金融稳定,能源价格直接影响终端产品竞争力。欧洲能源危机引起工业制造的收缩和关闭,居民用能受阻。一方面,电力成本上涨已致大量企业濒临破产或已经破产,全球供应链闭环受到巨大冲击,尤其是高端制造业。另一方面,企业破产,工人失业,产品价格大涨,将进一步推高对通胀担忧,并伴随资本流动扩散至全球。

伴随“去俄化”三步走策略出台,欧盟委员会3月推出《欧洲廉价、安全、可持续能源联合行动方案》,按该方案,欧盟将增加来自非俄供应商的LNG进口和管道气进口。欧盟将推进能源来源多样化,这包括每年进口500亿立方米以上LNG(来自卡塔尔、美国、埃及、西非等),并通过从阿塞拜疆、阿尔及利亚、挪威等地管道气进口,以替代每年100亿立方米的俄气进口。5月18日,欧盟再度发布更新版本的“行动方案”,掷出3000亿欧元“分手费”,下定决心要与俄“能源脱钩”。

欧洲对俄制裁之狠,反映了欧洲所受刺激之大。目前,地缘冲突远未尘埃落定,根据法国总统马克龙的评估,可能还会“更加糟糕”,对欧洲影响也仅初步显现。但毫无疑问的是,这场危机不仅将改变欧洲,也将改变世界。

2022年,全球新增LNG液化产能不足,传统LNG出口国产量下降。全年计划新增LNG液化产能1300万吨/年,仅为2019年增量的1/3。主要来自美国、印度尼西亚、莫桑比克。而传统LNG大国—卡塔尔和澳大利亚均无计划投产项目。受前期气田投资不足、原料气产量下降及潜在安全问题等因素影响,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尼日利亚等国LNG出口量将呈下降走势。虽然2021年全球天然气产量恢复增长,但全球LNG液化产能增长较慢。欧洲市场供应紧张传导至亚洲市场,南美市场资源竞争加剧,全球天然气市场呈现区域结构性供需失衡特征。预计2022年,北美LNG出口增速较高,区域内天然气需求增速偏低。美LNG出口将持续推进,新增产能450万吨/年,LNG出口量有望从6933万吨增至7700万吨,增速达11.1%。LNG出口增长将推动美国原料气需求快速增长,导致其供需偏紧,推升气价。由于年初欧洲地下储气库库存低于过去5年低限值,且俄供欧洲管道气将有130亿立方米合同到期,为满足能源需求,欧洲将采取提升区内产量、增加LNG进口、加大替代能源利用来弥补用能缺口。目前来看,美LNG或将填补欧气缺口。数据显示,美国3月LNG出口量约为743万吨,高于2月的640万吨,并打破了1月创造的725万吨纪录。其中,欧洲已连续4个月成为美LNG最大出口目的地,约占出口量的65%。此外,亚洲和拉丁美洲市场占比分别约为12%和3%。

区域结构失衡波及全球能源业,也将深刻重塑全球能源市场:中东地区,以沙特和伊朗为主,可能逐步减少能源美元结算比例;欧洲多国继续寻找替代能源供应国,预期卡塔尔等中东国家未来会拓展欧洲市场;而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页岩油气生产成本高,对欧洲出口运输时间长,对欧供应竞争力不强,战后美对欧洲能源供应份额仍然有限,其能源预谋难以完全实现……

短期欧洲能源危机难破局

自2021年冬季开始的欧洲能源危机,并没能随着采暖季结束得到缓解,反而受俄乌冲突影响愈演愈烈。乌克兰天然气运输系统运营公司日前发布信息宣布,由于“不可抗力”将关闭索赫拉尼夫卡天然气计量站,并暂停接收输往欧洲的俄罗斯天然气。俄向欧出口天然气几乎50%都经过乌克兰。经由索赫拉尼夫卡计量站输送的俄天然气占输欧总量的8%。俄气具体数据显示,经由这一管线过境的俄天然气日均3260万立方米,占俄天然气经乌输欧总量的大约1/3。因此,乌关闭这一输气中转站,直接导致欧洲国家在本就“缺气”的窘态下再度雪上加霜。

能源去俄化后,有没有合适的俄气供给替代者?作为欧洲第二大天然气供应国的挪威理论上是理想的替代者。2021年,挪威供应了欧盟和英国近1/4的天然气。但是,目前挪威油气田产能已接近100%,尽管挪威表示愿在在夏季加大马力增加产量,但也不太可能填补俄供应缺口。欧洲另一个选择是从美国和中东购买液化天然气,但考虑到运输等成本,届时气价将远高于俄气。此外,一些欧盟国家由于地处内陆,并没有承运LNG基础设施。

更悲催的是,目前欧洲天然气市场还经受着“底气”不足的困扰。在冬季天气表现正常、气价中枢显著抬高和LNG进口持续加量的共同支撑下,欧洲天然气市场在“弱平衡”中度过了2021年—2022年采暖季,气价也于高位企稳。然而,预期之外的俄乌冲突为“脆弱”的欧洲天然气市场带来了新风险,气价再度大涨。在供应风险高企背景下,为保证欧洲气价能够在采暖季内保持平稳,库存起点或需达到90%。但截至4月底,欧洲天然气库存量仅为367亿立方米,填充率仅为33%,这意味着欧洲需要在5—10月补充520–63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库存,才能化解能源危机。而从欧洲LNG接收能力、输出能力和市场“可支配”贸易量三个角度分析,都很难做到。

从欧洲LNG接收能力来看,当前欧洲(欧盟+英国)LNG再气化产能为2150亿立方米/年,2022年1—4月已进口535亿立方米LNG,剩余接收能力约为1615亿立方米;日均产能为5.89亿立方米/天。也就是说,欧洲LNG再气化产能利用率达到79%–89%则可以满足极端情形下的LNG进口需求,但欧洲内部各国LNG接收能力分布存在较大不均匀性,或将带来LNG进口后的再运输和再分配风险。从全球LNG输出能力来看,当前全球LNG液化产能为17.3亿立方米/天,2021年实际释放产能为14.4亿立方米/天,其中有2.6亿立方米/天输往了欧盟和英国。若在2022年5—10月,全球液化产能全数释放,则将较去年增加约3亿立方米/天,而同期在极端情形下,欧盟和英国LNG进口流速需较2021年均速增加2亿–2.6亿立方米/天,占全球LNG总出口增量70%–90%。也就是说,在俄管道天然气(PNG)供应降至零的最极端情形下,5—10月全球LNG出口增量几乎全部运往欧洲,才可以实现其补库目标。从欧洲LNG进口货源来看,据IEA预测,2022年全球LNG总贸易量有望达到5600亿立方米,5—12月全球预计仍有3731亿立方米LNG贸易量,按2021年37%现货和短期合约比例计算,其中将有1381亿立方米LNG贸易量处于“灵活支配”状态。在极端情形下,欧洲要实现库存目标,则需要进口全球30%–40%灵活货源。

基于以上估算,欧洲具备在极端情形下实现80%–90%的天然气补库目标所需的LNG接收能力,但其内部的再分配风险仍存,而输出端瓶颈风险较大,同时需要更多的现货采购货源。此外,美国或将成为欧洲进口LNG的最主要来源,双方年贸易量或不仅限于约定的400亿立方米。当前美国液化产能利用率已达到92%,进一步扩大对欧LNG出口的空间有限。因而,5—10月美向欧LNG出口流速或将在0.8亿立方米/天(遵循400亿立方米贸易协定)和2.1亿立方米/天(1—4月均速)之间,对极端情形下欧洲补库所需LNG总量的贡献大概在15%–45%。

地缘政治与能源战略交织,让几乎所有大国卷入俄乌冲突之中。全球能源危机首先对欧洲造成了重大冲击。西欧地区的资本市场在制裁推出后表现大幅下滑,累积收益率一度下挫超过10%。

目前而言,短期内欧洲能源危机很难破局。即使俄乌冲突全面缓和,原油供应缺口仍难以完全弥补。目前,伊核谈判进展缓慢,欧佩克各国也不愿意加速增产计划,欧佩克3月份石油产量增长仅为9万 桶/日, 至2860万 桶/日, 远低于此前25.3万桶/日增产目标。在“缺气”背景下,欧洲可否用煤炭等其他能源代替,用以破解能源危机?答案同样不是肯定的,背后原因主要有三点:其一,欧洲碳减排是大势所趋,重启煤电等无异于“开倒车”。其二,与天然气一样,欧洲煤炭也高度依赖俄罗斯,难以找到替代卖家、填补缺口。其三,传统能源供给受限是共性问题,都难寻替代品,价格同步高企或将在能源转型期持续。站在能源转型的角度来看,不仅仅是天然气、煤炭,原油等其他传统能源新增产能不足是大势所趋,再考虑到储能尚未大规模普及,绿色能源高波动注定也难以缓解,或使得能源价格等持续同步高企。对于欧洲等能源体系脆弱的经济体而言,能源困局的持续时长或超预期,并带来显著的中长期通胀风险。

猜你喜欢

天然气进口欧洲
8月我国进口煤炭同比增长5.0%
2022年上半年菲律宾大米进口增加近30%
欧洲“芦笋季”
欧洲之恐:欧洲可以迅速扑灭恐怖袭击,但仍做不到防患于未然
第六章 意外的收获——石油和天然气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开通
在欧洲邂逅温州人
把“进口门到门”做到极致
Volkswagen公司新型3缸压缩天然气发动机
欧洲面临42年来罕见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