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与中医药(127)巧用麻黄有功效 用之不当惹祸端
2022-08-04杨洋
杨 洋
《红楼梦》第51回“薛小妹新编怀古诗,胡庸医乱用虎狼药”中写道:“……晴雯仗着素日比别人气壮,不畏寒冷,也不披衣,只穿著小袄,便蹑手蹑脚的下了熏笼……一阵微风,晴雯只觉侵肌透骨,不禁毛骨森然……麝月将火盆上的熟炭埋了一埋……晴雯因方才一冷,如今又一暖,不觉打了两个喷嚏……至次日起来,晴雯果觉有些鼻塞声重,懒怠动弹……胡太医:‘小姐的症是外感内滞,近日时气不好,竟算是个小伤寒。’……”于是开了一个方子,有枳实、麻黄,宝玉道:“该死、该死,他拿着女孩们也像我们一样的治,如何使得?凭他有什么内滞,这枳实、麻黄如何禁得。”……
胡太医诊断晴雯为小伤寒,开服麻黄确是不错,但其忽略了两个重要因素,其一,晴雯血气原弱,若是使用麻黄,则发汗太过,反而耗伤阳气,损及津液。其二,荣国府位于我国东部,北连江淮平原,处在长江下游中心的南京,地于南方。古有言“麻黄用数分,即可发汗……盖南方气暖,其人肌肤薄弱,汗最易出,故南方有麻黄不过钱”之说法,麻黄峻猛以致清代很多温病学家言江南只可用香薷,不可用麻黄。
麻黄俗称无叶草,曾有一段滥用麻黄治死人的故事:从前,有个挖药的老人,收了一个徒弟,告诫他“无叶草”不可滥用,一朝弄错,就会死人!这徒弟根本没放在心上。
师徒分手后,师傅不在眼前,徒弟的胆大,虽然认识的药不多,却什么病都敢治。没过几天,就让他用无叶草治死人了,为此吃了官司,被打了四十大板,判坐三年大狱。
麻黄确为发汗解表之要药,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性温,味辛、微苦,入肺、膀胱经,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用于治疗伤寒表实、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鼻塞、骨节疼痛、咳嗽气喘、风水浮肿、小便不利、风邪顽痹、皮肤不仁、风疹瘙痒等症。《本草正》载:“麻黄以轻扬之味,而兼辛温之性,故善达肌表,走经络,大能表散风邪,祛除寒毒。一应温疫、疟疾、瘴气、山岚,凡足三阳表实之证,必宜用之。”《本草经疏》亦载其:“麻黄,轻可去实,故疗伤寒,为解肌第一。”东汉名医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就有以麻黄为主药的“麻黄汤”,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的功效,适用于外感风寒表实证;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小青龙汤”亦用麻黄以解表散寒、温肺化饮,适用于外寒里饮证。
张仲景“麻黄汤”“小青龙汤”要求先煮麻黄,去上沫……一是麻黄水煮产生浊沫,浊沫难以入口,下咽令人恶心,故必去之。陶弘景之“沫令人烦”,张锡纯言“沫中含有发表之猛力”。二是沫属浊物,必碍于升发宣降,去沫取其轻清之气,上行升散,有利发腠理。当代本草名家尚志钧先生的《麻黄去节除沫的讨论》则认为麻黄去节能够减毒,因为实验表明节的毒性最大而含麻黄碱少。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麻黄中所含的麻黄碱能兴奋心脏,使冠状血管扩张,增加冠脉血流量;较大治疗量能兴奋大脑皮质和皮质下中枢,在麻醉药中毒时有苏醒作用;能持久对支气管平滑肌具解痉作用;对骨骼肌有抗疲劳作用,可用于重症肌无力的治疗;所含的伪麻黄碱有显著的利尿作用;所含的麻黄次碱能降低血压,增强肠管或子宫的收缩;所含的挥发油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麻杏石甘汤中的麻黄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这次防治冠状病毒多次推荐的治疗方案中就有以麻黄为主药的“麻杏石甘汤”。
注意:“麻黄汤”药味虽少,但发汗力强,不可过服,否则,汗出过多必伤人正气。如清代伤寒大家柯琴言:“此乃纯阳之剂,过于发散,如单刀直入之将,投之恰当,一战成功。不当则不戢而召祸。故用之发表,可一而不可再。”
本品发汗宣肺力强,凡素体虚弱而自汗、盗汗、气喘者,均忌服,《本草经疏》载:“表虚自汗,阴虚盗汗;肺虚有热,多痰咳嗽以致鼻塞;疮疤热甚,不因寒邪所郁而自倒靥;虚人伤风,气虚发喘;阴虚火炎,以致眩晕头痛;南方中风瘫痪,及平日阳虚腠理不密之人皆禁用。”
本品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兴奋作用,并可使血压上升,故失眠及高血压患者慎用,运动员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