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沂水奶牛产后代谢病调查与原因分析

2022-08-04许丽霞

中国乳业 2022年7期
关键词:变位胎衣奶牛场

许丽霞

沂水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临沂 276400

0 引言

沂水县地处鲁中南地区,隶属山东省临沂市,在国家惠农政策的扶持下,沂水县积极发展奶牛家庭牧场和奶农合作社改造项目,为当地及周边提供了安全、高质的生鲜乳。奶牛产后代谢病是一种原因复杂且对奶牛养殖场(户)经济损失较大的一类疾病,近些年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由于奶牛产后代谢病不仅仅是产后饲养管理问题,与奶牛运动不足、饲喂方式、日粮营养成分含量不足及代谢转化不利密切相关[2]。临床上常见的奶牛产后代谢病有酮病、产后瘫痪、真胃变位、产后厌食、瘤胃酸中毒等,这些疾病不仅会降低奶牛产奶量,造成乳品质变差,还会影响奶牛胎次和养殖场(户)正常的生产计划,因此本文对奶牛产后代谢病进行调查,通过分析具体的发病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促进奶牛产后恢复和健康生产。

1 调查方式和内容

本次调查选取了沂水县具有代表性的规模奶牛场和散养户,即鹏犇奶牛养殖场、京援、兴禹、马站镇盛伊奶牛养殖合作社以及周边的散养户进行调查,其中规模奶牛调查数量为202 头,散养奶牛调查数量为67 头。调查方式为实地走访和座谈方式,调查内容为奶牛产后代谢疾病类型,发病奶牛的年龄、胎次和具体表现,并对养殖场(户)的奶牛运动情况、饲喂方式、日粮营养及搭配等进行调查。

2 调查情况

2.1 发病率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沂水县奶牛产后代谢病主要包括酮病、产后瘫痪、真胃变位、产后厌食、瘤胃酸中毒5 种疾病。从平均发病率来看,从高到底依次为产后厌食(44.45%)、真胃变位(30.53%)、产后瘫痪(9.94%)、瘤胃酸中毒(8.94%)、酮病(5.22%),详见表1。规模奶牛场与散养户相比,规模奶牛场奶牛的产后代谢病发病率相对低于散养户。

表1 沂水县奶牛产后代谢病发病情况

2.2 发病症状

2.2.1 产后厌食

奶牛产后厌食主要发生在产后7 d内,高产奶牛发病率高于低产奶牛。奶牛发病后出现食欲不振,采食量下降或不吃食,奶牛反刍次数、嗳气明显减少,呼吸和心跳加速,粪便细软,颜色呈深黑色,伴有腹泻症状。

2.2.2 真胃变位

真胃变位主要发生于2~4岁的高产奶牛,奶牛日粮搭配中精料比例相对较高。奶牛发病后出现采食量下降,对精饲料具有较强的抗拒性,病情较轻的奶牛可采食少量粗饲料或青干草,奶牛的左腹部有隆起,日渐消瘦,产奶量降低,若感染真胃炎,其粪便颜色呈黑色,并夹杂许多黏液。

2.2.3 产后瘫痪

产后瘫痪主要发生于5~8岁的高产奶牛,膘情好或产奶量较大的奶牛发病率较高。奶牛发病后出现精神和食欲不振,停止反刍,四肢肌肉震颤,走路摇晃,病情严重的奶牛后腿无知觉,往往卧地不起。

2.2.4 瘤胃酸中毒

瘤胃酸中毒主要见于1~3胎的奶牛,且多发生于分娩后第1个月,以急性病例为主。发病后出现四肢僵硬,卧地不起,全身无法动弹。非急性病例会出现瘤胃迟缓,日常站立困难,还容易引发瘤胃炎。

2.2.5 酮病

酮病主要见于膘情较好、运动不足的高产奶牛。奶牛发病后出现精神不振,食欲变差,喜爱舔舐被粪污污染的垫料和污水;消瘦、皮肤干燥、毛发凌乱,呆立;靠近时,奶牛狂躁不安,可嗅到明显的酸酮气味。病情严重的奶牛出现贫血症状,常常卧地不起。

3 病因分析

从体能消耗来看,分娩是一项体能消耗较大的生产活动,且奶牛个体受饲饲喂营养、日常管理方法等不同因素的影响,规模奶牛场和散养户奶牛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具体内容如下。

3.1 体能损耗过大

3.1.1 体液流失,激素变化

奶牛在分娩过程中其腹肌、子宫平滑肌通过收缩、舒张等一系列活动将胎儿排出,分娩时奶牛的汗液、血液等体液会出现较大的流失。而奶牛分娩前血液中的生长激素、促肾上腺皮脂激素呈持续上升趋势,分娩当天为最高值,分娩后呈波浪式下降,分娩后27 d经过短暂的回升后再降到较低的水平[3]。由于体液的大量损耗和体内激素的改变,奶牛产后容易出现虚弱,且产程越长,损耗越大。

3.1.2 腹压突降,组织缺水

在胎儿排出过程中,羊水、尿囊液和胎衣等也会陆续排出,子宫压力骤降,奶牛真胃从瘤胃底部或左侧向右侧进行生理性移动,若奶牛真胃完全压在瘤胃下部或左侧则会出现真胃变位。同时,胎儿排出后,腹腔体积突然变大,腹腔压力进而突然降低,血液会向腹腔流入,造成其他器官出现“暂时性”的缺血。为保障各项组织器官正常工作,组织液会进入血液以满足全身体液循环,进而导致奶牛组织缺水。尤其是奶牛瘤胃体积较大,分娩对奶牛的影响较大,其消化功能也会降低。

3.2 运动量不足

规模奶牛场区域有限,有的没有配备运动场,奶牛活动空间不足,日常运动量不够,导致日常营养消耗量相对较小,瘤胃蠕动次数降低,影响反刍和食欲。而散养户一般将奶牛放置田野、草地间自由行走,运动量能达到2 h/天。

3.3 饲喂不当

3.3.1 饲料品质不佳

从奶牛产后的营养需要来看,不仅要满足自身的维持需要,还要满足犊牛哺乳和泌乳需要,因而容易出现能量负平衡,若奶牛动用过多的内部能量,会造成血酮含量增加,引发酮病[4]。沂水县散养户为降低饲料成本,在奶牛日粮中常以本地盛产的玉米秸秆、地瓜秧、蔓、藤或花生荚、壳等粗饲料为主,但这些粗饲料纤维含量高,质地粗硬、营养价值相对较低。产后奶牛采食后无法获得足够的营养,机体恢复较慢。而规模奶牛场往往具备专业的营养师,可以根据奶牛产后体质状况搭配全混合日粮(TMR),保障了充足营养物质和能量的摄入。

3.3.2 饲料过于细碎

唾液分泌有利于中和奶牛瘤胃发酵产酸进而降低瘤胃酸中毒发生[5],对瘤胃稳态具有重要影响。散养户虽然不了解唾液分泌与饲料颗粒之间关系,但在实际饲喂时,一般会采用现成的秸秆等农作物废弃物,切段饲喂时较少存在切得过碎问题。而规模奶牛场为提高营养物质消化率,会将饲料切断或切碎后再饲喂奶牛,而这些颗粒较小的饲料在奶牛瘤胃中的消化速率过快,导致奶牛反刍次数降低,进而造成唾液分泌量不足,是奶牛产后瘫痪和瘤胃酸中毒的主要原因之一。

3.4 营养失衡

3.4.1 精料饲喂过量

在调查中发现,散养户和部分规模奶牛场在奶牛产前30 d为保障其营养需求,往往会饲喂较多的精饲料。而此时胎儿体积较大,奶牛胃、肠体积已经遭受挤压,胃肠蠕动次数已经减缓。适口性较好的精饲料容易使奶牛采食过量,在瘤胃内产生大量乳酸,不仅降低瘤胃内pH值,还会导致微生态菌群失衡,进而影响消化。

3.4.2 血钙失衡

奶牛妊娠7~8月时,胎儿生长迅速,对钙、磷需求量增多。但调查中发现,散养户在奶牛围产前期饲喂较多的精饲料,且品种单一,产后也没有及时补充全价精饲料,造成奶牛钙、磷摄入量较低,出现隐性缺钙,进而发生低血钙症,过低则会发生酸中毒[6],泌乳后随着更多的钙离子排出到体外,则发生生产瘫痪。

3.5 分娩应激

分娩对于奶牛是一种“生产应激”,不仅会降低奶牛瘤胃壁兴奋,奶牛前胃的收缩能力也会下降,进而造成瘤胃蠕动减缓,消化功能障碍。奶牛分娩后回应“生产应激”,则会出现精神和食欲不振,采食量下降或不食等问题。尤其是奶牛产前7 d腹围异常增大、行走摇摆、腹下水肿明显,这时年龄较大或膘情较好的奶牛易受分娩应激而出现产后疾病[7]。

3.6 病理因素

在调查中发现,除了代谢性疾病外,奶牛产后还会出现胎衣不下、子宫炎或乳房炎等疾病。这些疾病多与分娩前消毒不规范、接产或助产操作用力、产房环境卫生较差等有关。尤其是接产或助产用力过大,奶牛产道严重受损,不仅会出现胎衣碎片在子宫内残留问题,也会出现恶露不尽,奶牛感染病原微生物几率大大增加。若发生急性产道性败血症或乳房炎等,奶牛则容易继发真胃变位等疾病。

4 措施建议

4.1 科学接产

4.1.1 产前准备

一是产房清洁,根据奶牛预产日期,提前7 d进行产房清扫,然后全面喷洒2%氢氧化钠溶液,铺设20 cm左右干净垫草。分娩时产房温度控制在15~18 ℃。二是生产用具准备,将产科助产器械进行消毒,准备好2~3 条产科专用绳,无菌纱布、毛巾、手套、塑料布、水盆、肥皂等,准备好0.1%新洁尔灭、0.1%高锰酸钾、碘酒、医用酒精等。三是奶牛准备,产房消毒后将奶牛进行体表消毒(毛巾浸入到2%来苏水溶液,全身擦拭)后转至产房。定时观察奶牛临产症状,若出现分娩症状(阴户水肿、乳汁排出、狂躁不安、尾根两侧肌肉凹陷)及时接产。

4.1.2 产中操作

奶牛分娩中发生难产或胎儿体积较大无法自然分娩,需要由专业人员进行助产,一般三露(唇、两前蹄)及尿膜破裂之后助产,若奶牛出现阵缩,努责微弱,此时也应及时助产,避免过早或力度过大造成胎儿排出速度过快,奶牛腹压突然增高或产道损害严重。胎儿前蹄顶破胎膜时,羊水会随之流出,助产人员用干净的水桶接住后给母牛灌服,可以促进胎衣排出。当胎头拉出后,助产人员动作要放慢,否则容易出现子宫脱出或内翻等问题。

4.1.3 产后护理

奶牛产后及时补充加入电解质或维生素的温水,也可灌服温和的麸皮红糖水粥,不仅能促进胎衣排出,也可防治因产后体液流失造成的代谢性疾病。

4.2 适量运动

4.2.1 产前运动

产前适量运动可以减轻奶牛脂质代谢负担,降低血浆中游离脂肪酸和β-羟基丁酸含量,缓解奶牛能量负平衡,建议奶牛产前21 d每天的运动量在3.8~4.2 km[9],维持小于3 km/h的运动速度,可以调节围产期奶牛体内的氨基酸代谢通路,提高机体对蛋白物质的吸收[9]。

4.2.2 产后运动

奶牛产后往往因体能消耗过大出现喜卧,影响胎衣排出或子宫复位,因此奶牛分娩后可由饲养员牵引,缓慢站立进行15~20 min运动,一般间隔40~60 min后再进行运动。

4.3 科学饲喂

4.3.1 定时、定质饲喂

定时饲喂有助于奶牛消化液稳定分泌,产后奶牛饲喂次数一般为3 次。同时由于奶牛产后消化机能较差,需要饲喂易于消化的饲草料。

4.3.2 定量饲喂

干奶期~产前15 d、产前15 d~产后15 d、产后15~100 d、产后101~200 d、产后201~305 d,奶牛日粮干物质分别占体重的2.0%~2.5%、2.5%~3.0%、3.5%~4.0%、3.0%~3.2%、3.0%~3.2%。

4.4 合理搭配日粮

4.4.1 精粗搭配

干奶期~产前15 d、产前15 d~产后15 d、产后15~100 d、产后101~200 d、产后201~305 d,奶牛精粗饲料比分别为25∶75、40∶60、60∶40、40∶60、30∶70。饲喂前将切段的粗饲料和精饲料进行充分混合,以防奶牛出现挑食现象。

4.4.2 钙磷摄入

干奶期钙、磷在日粮中占比分别为0.44%、0.22%,产后为0.74%、0.38%,泌乳期为0.63%、0.32%。

4.5 预防应激

一是健康监测,奶牛转至产房后,每天对奶牛体温、采食、精神状况进行健康监测,转入产房1 d后可以对奶牛血细胞成分、pH等进行检测,发现有炎症或其他疾病尽快治疗,以防因分娩不适出现更为严重的损失。二是减少噪音刺激,奶牛产后要保持环境安静,由专人进行护理。三是营养预防,奶牛产后在每千克饲料(干物质基础)上添加0.3 mg硒和80 IU维生素E,缓解分娩对奶牛的刺激。

4.6 促进产后健康

4.6.1 促进胎衣排出

奶牛产后6 h内应将胎衣完全排出,若产后未排出胎衣,可以先灌服5 L温和的红糖麸皮水。若发生胎衣滞留,可以肌内注射缩宫素,剂量为200 IU/头[11]。若注射后2 h仍未排出,则要手术剥离,以防发生子宫感染。

4.6.2 做好环境消毒

牛舍每天要清理粪污,及时更换干净、柔软的垫草,保持地面干燥、干净,日常可用0.1%新洁尔灭进行带牛消毒。

5 小结

奶牛分娩会消耗巨大体能,导致抵抗力下降,容易出现代谢疾病影响奶牛健康和繁殖性能。本文对沂水县具有代表性的规模奶牛场和散养户的奶牛进行产后代谢病调查,调查显示,产后厌食、真胃变位、真胃变位、瘤胃酸中毒、酮病是当地奶牛产后易发的代谢病。发病原因主要是分娩或助产不当、运动量不足、营养搭配不合理、生产应激引起的。因此在今后的饲养管理中,需要做好科学接产、适量运动、规范饲喂、预防应激和加强产后护理,为奶牛安全、健康生产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变位胎衣奶牛场
南方规模奶牛场胎衣滞留发病规律研究
胎衣加赘物预防母牛胎衣不下的效果观察
角变位齿轮的测绘与计算方法研究
奶牛场卫生防疫工作要点
牦牛产后胎衣不下的诊断及治疗措施
牛、羊胎衣不下的临床诊治
Floating dairy farm 漂浮奶牛场
变位斜齿轮的热弹流润滑数值分析*
真绅士
西班牙语动词变位学习法之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