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
2022-08-04刘新红晁芳芳傅萍叶茂
刘新红 晁芳芳 傅萍 叶茂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南昌 330006)
溃疡性结肠炎为肠道炎性病变,病因不明,以直肠和结肠为发病部位,也被称作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大肠炎、特发性结直肠炎等,发病时可累及黏膜和黏膜下层,引起糜烂、溃疡。现阶段,该疾病发生率上升趋势明显,可出现于任何年龄,但20~40岁最多见,发病率无明显性别差异,临床症状主要包括腹痛、腹泻、解黏液脓血便等,症状持续存在,可引起恶心、食欲不振和体质量下降等表现,部分患者有低热、贫血症状,病情严重程度不同,反复发作,若不及时干预,则疾病发展引起肠梗阻、肠穿孔、肠出血等并发症,甚至有恶变倾向,危及生命安全[1~2]。因此,需尽早确诊,及时治疗,控制病情发展,改善预后,以免病情恶化。美沙拉嗪肠溶片是5-氨基水杨酸(5-ASA)制剂的代表用药,是治疗节段性回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的常用药,可在炎性黏膜中发挥作用,消炎作用明显,可用于肠道结缔组织炎性病变的治疗,也是临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一线推荐用药,口服后可快速到达病灶,抑制肠壁炎症及前列腺素等炎症物质,减轻黏膜损伤,使临床症状消失,黏膜愈合,达到治愈[3];但会导致胃部不适、头晕、头痛等不良反应,单独用药无法根治,仅对临床症状起到缓解作用,停药后易复发[4]。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为中药制剂,对炎症细胞生成有抑制作用,可减少炎症反应,改善机体免疫状态[5]。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尚未形成明确定论,可能与炎症反应、血液高凝状态、自身免疫有关,应以减少炎症介质释放,改善凝血功能指标为原则[6]。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美沙拉嗪肠溶片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粪便钙卫蛋白)、凝血功能的影响尚未明确,因此,本研究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美沙拉嗪肠溶片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纳入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均为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消化科、肛肠科住院部收治,诊治时间为2021年1~12月,将所有患者按照入院治疗先后顺序交替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20~60岁,平均(42.16±3.58)岁;病程6个月至8年,平均(4.16±0.45)年;观察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18~65岁,平均(41.48±3.64)岁;病程1~7年,平均(4.12±0.42)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存在可对比性。两组患者治疗前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粪便钙卫蛋白)、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存在可对比性。两组患者治疗前均行肠镜检查,肠镜显示病变部位:对照组左半结肠3例,乙状结肠8例,直肠14例,全结肠5例;缓解期18例,活动期12例。观察组左半结肠4例,乙状结肠7例,直肠13例,全结肠6例;缓解期16例,活动期14例。两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性。
1.2 诊断标准患者病情诊断符合2018年北京《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7]中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腹痛、腹泻症状反复发作;排便时肛门坠胀,便意频繁但排便不畅,时有黏液脓血便,病程>6周,有发热、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肠镜检查可见病变血管纹理模糊、充血、水肿、有渗液或渗血;病变处见糜烂或溃疡。
1.3 入组标准(1)纳入标准:患者年龄18~65岁;对研究中所用治疗药物未见过敏现象;未见其他脏器明显功能异常者;对本课题试验理解,积极参与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合并造血系统病变者;其他类型结肠炎患者;伴随肠道并发症者;正在接受其他治疗者;现处妊娠或哺乳状态的女性;存在精神系统病变者;拒绝参与实验者。
1.4 脱落标准(1)观察中因疫情等特殊原因不能完整治疗,包括治疗过程中有效但没有完成整个治疗疗程,最终影响结果判定者。(2)研究期间纳入病例发生严重病情变化,不适合继续接受实验,需改方案或行进一步治疗者。
1.5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国药准字H19980148)口服,缓解期2片/次,4次/d;活动期4片/次,4次/d。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国药准字H31022558),取本品6支与0.9%的氯化钠注射液100 ml混合后静脉滴注,1次/d。两组均以7 d为一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1.6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粪便钙卫蛋白)、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和不良反应[8]。疗效判定依据:患者接受药物治疗后,无明显腹痛腹泻症状,未出现黏液脓血便和里急后重症状,大便恢复正常,每日大便次数在3次以下为完全缓解;与用药前比较,腹痛腹泻症状缓解明显,黏液脓血便和里急后重症状均得到缓解为有效;患者用药后,各项症状均无明显变化,排便情况未见明显好转为无效。总有效率=(完全缓解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于患者用药前和用药3个疗程后各抽取空腹静脉血3~5 ml,测定C反应蛋白、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指标。检测方法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采集对照组和观察组粪便标本,3 h内送检,检测粪便钙卫蛋白水平。药物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胃肠不适引起的呕吐、头晕乏力、头痛等。
1.7 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处理实验数据,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为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粪便钙卫蛋白)和凝血功能指标为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对比经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对比经配对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C反应蛋白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反应蛋白水平均下降,观察组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mg/L,±s)
表2 两组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mg/L,±s)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30 30 t P 27.12±3.44 27.56±3.18 0.514 0.609 17.21±2.14 11.16±1.72 12.069 0.000
2.3 两组粪便钙卫蛋白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粪便钙卫蛋白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粪便钙卫蛋白指标均下降,观察组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粪便钙卫蛋白水平比较(μg/g,±s)
表3 两组粪便钙卫蛋白水平比较(μg/g,±s)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30 30 t P 452.25±48.44 465.56±51.03 0.221 0.804 122.21±14.14 103.26±12.62 6.432<0.05
2.4 两组凝血功能比较治疗前,两组各项凝血功能指标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均下降,血小板平均体积、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上升,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凝血功能比较(±s)
表4 两组凝血功能比较(±s)
D-二聚体(mg/L)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组别 n 血小板计数(×109/L)治疗前 治疗后血小板平均体积(fl)治疗前 治疗后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s)治疗前 治疗后纤维蛋白原(g/L)治疗前 治疗后30 30 t P 251.48±60.32 245.16±62.48 0.399 0.692 212.42±32.56 190.16±34.12 2.585 0.012 7.32±0.36 7.35±0.40 0.305 0.761 8.21±0.44 9.56±0.45 11.749 0.000 30.78±1.24 30.45±1.18 1.056 0.295 33.92±2.16 37.18±2.54 5.355 0.000 4.98±0.54 5.02±0.48 0.303 0.763 4.42±0.36 3.98±0.27 5.356 0.000 0.74±0.08 0.76±0.07 1.031 0.307 0.48±0.06 0.24±0.04 18.229 0.000
2.5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两组出现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例(%)]
3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在消化系统病变中普遍存在,是非特异性炎症病变的一种,可在任何年龄段中发病,多见于青壮年,病情漫长、持续性发作,严重影响患者正常工作和身心健康[9]。截至目前,该疾病发病机制和发病原因均未明确,是由遗传、炎症因子、免疫状态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结果。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不良饮食习惯增加,使得疾病发生率上升趋势明显增长,需重视疾病诊治工作的开展,以缓解症状,延缓疾病发展进程,改善胃肠功能。目前,临床多用美沙拉嗪肠溶片对溃疡性结肠炎进行治疗[10],该药物为5-ASA制剂的代表用药,经口服后于肠中崩解,药物中的大部分成分可在结肠中发挥作用,进而作用于炎症黏膜,对白三烯形成前列腺素合成均有抑制作用,可消除肠壁炎症反应,改善机体免疫状态,降低肠道黏膜损伤程度,对患者腹痛、腹泻和黏液脓血便症状有缓解作用[11~12]。但长期使用此药,可导致胃部不适,偶有头痛、头晕症状,需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
中医学将溃疡性结肠炎这一疾病归至“泄泽、肠风、休息痢”,该病多为本虚标实之证,活动期以标实为主,以大肠湿热证、脾虚湿蕴证、寒热错杂证、肝郁脾虚证、肝肾阳虚证、阴血亏虚证为病机,应以健脾补胃、散寒止痛、调理气机为治疗原则[13]。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是提取自中药丹参中的有效成分,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液流变学状态有改善作用,对血小板活化予以抑制,缓解黏液脓血便作用明显。研究表明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具有抗炎作用,这种作用既有直接的抗菌作用,又能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和提高机体固有的抗菌潜能。溃疡性结肠炎受炎症反应影响较大,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可增加炎症介质释放量。丹参酮ⅡA对毛细血管通透性调节作用明显,可减少炎症介质释放[14]。C反应蛋白属于急性时相蛋白,当身体发生炎症时,指标水平显著升高。粪便钙卫蛋白同样可反映肠道炎症水平,主要原因源于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当肠壁发生炎症感染时,其炎症水平可显著升高[1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C反应蛋白水平、粪便钙卫蛋白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在美沙拉嗪肠溶片基础上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可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腹痛、腹泻和黏液脓血便症状起到缓解作用,对C反应蛋白释放抑制作用明显,可抑制机体炎症反应。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液黏稠度增加,凝血功能紊乱,血小板活化异常,机体处于高凝状态,出现微循环障碍和微血栓形成的风险大,可导致肠道黏膜出血或坏死,增加病变严重程度。观察组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更低,血小板平均体积和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水平更高,因此在美沙拉嗪肠溶片基础上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可降低血小板活性,减少血小板释放,对机体血液高凝状态缓解作用明显[16~17]。进一步对比不良反应,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证实联合用药安全性高,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本研究结果显示美沙拉嗪肠溶片和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使用可抑制促炎因子的表达,降低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粪便钙卫蛋白),发挥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
综上所述,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治疗中联合使用美沙拉嗪肠溶片和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可提高临床疗效,对炎症指标和凝血功能均有调节作用,且不增加不良反应,有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