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桃夏消眩汤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痰瘀互结证疗效及可能机制

2022-08-04李春香马奎军凡启涛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2年12期
关键词:缺血性血流研究组

李春香,马奎军,凡启涛

(亳州市中医院,安徽 亳州 236800)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是临床神经内科常见病,典型的临床表现为短暂发作的眩晕,但不会出现后脑、脑干、小脑受累的症状体征[1]。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饮酒、脑梗死、周围血管病变是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主要高危因素[2]。目前西医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以对症治疗为主,包括扩血管、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循环、营养神经等,可明显减轻症状,但停药后易复发。中医将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归为“目眩”“眩悸”“眩晕”范畴,中药、针灸、推拿、穴位注射、耳尖放血、耳穴压豆等治疗均有一定效果[3]。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发作的主要病因不外乎风、痰、瘀、火、虚等,患者饮食不节、嗜酒无度、劳倦过度等,导致脾胃损伤,水谷精微运化不利,聚液成痰,痰湿内生,阻碍气机升降,进而影响气血运行,气虚血行不畅,气血亏虚,导致痰停血瘀,形成痰瘀互结之证[4-5]。本研究观察了西医联合桃夏消眩汤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痰瘀互结证对眩晕病情及血流动力学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纳入标准 ①满足《中国后循环缺血的专家共识》[6]中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诊断标准,短暂性发作,主诉有眩晕症状,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不伴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TCD检查显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②满足《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7]中痰瘀互结证的诊断标准,主症为头晕目眩、反复发作、视物模糊,次症为耳鸣、姿态不稳、肢体麻木、心慌、口唇紫暗、呕吐、耳鸣,舌暗苔白或腻,脉弦滑。③患者均签订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研究。

1.2排除标准 ①药物、偏头痛、神经炎等其他原因引起的眩晕者;②脑出血、脑梗死、脑外伤、脑肿瘤、脑血管畸形等其他脑部病变者;③机体主要脏器严重功能不全者;④过敏体质者;⑤伴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精神疾病及其他急慢性病变者;⑥有酒精或药物依赖史者。

1.3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4月—2021年12月亳州市中医院收治的104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痰瘀互结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52例。研究组中男31例,女21例;年龄42~74(58.3±9.5)岁;病程2~11(7.93±2.06)个月;眩晕分级:Ⅰ级17例,Ⅱ级24例,Ⅲ级11例;伴高血脂症31例,高血压21例。对照组中男35例,女17例;年龄43~72(58.0±9.7)岁;病程2~10(7.60±2.31)个月;眩晕分级:Ⅰ级14例,Ⅱ级25例,Ⅲ级13例;伴高血脂症29例,高血压23例。2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亳州市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2020ZYYKY-8)。

1.4治疗方法 在积极降脂、降压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倍他司汀片(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2080,规格:4 mg/片)口服,8 mg/次,3次/d;尼莫地平片(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4022821,规格:20 mg/片)口服,20 mg/次,3次/d。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研究组联合桃夏消眩汤治疗,方药组成:桃仁10 g、清半夏9 g、太子参20 g、陈皮15 g、天麻15 g、泽泻15 g、川芎15 g、当归15 g、川牛膝15 g、三七10 g、烫水蛭6 g、丹参20 g、茯苓15 g、炒白术10 g、炒苍术15 g、炙甘草6 g,由本院中药房统一煎制,每剂取汁400 mL,平均分装成2袋,患者于早晚各温服1袋。2组患者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评估。

1.5观察指标

1.5.1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7],结合TCD检查制定疗效评定标准。痊愈:眩晕症状消失,TCD检查结果正常,眩晕分级为0级;显效:眩晕症状显著缓解,TCD检查明显好转,眩晕分级为1级;有效:眩晕症状减轻,TCD检查好转,眩晕分级Ⅱ级、Ⅲ级者降低1级;无效:眩晕症状、TCD检查无改变,眩晕分级未降低。

1.5.2眩晕症状及程度 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后眩晕频次、持续时间;运用眩晕评估量表(DARS)评估患者的眩晕程度,分为站立、行走、总体印象等6个条目,每个条目按7级法分别记为0~6分,总分0~36分,无眩晕为0分[8]。

1.5.3病情程度 治疗前后使用欧洲眩晕评估量表(EEV)评估2组患者的病情程度,包括错觉持续时间、运动错觉、失衡、自主神经症状、运动不耐受5个项目,每个项目计分范围为0~4分,分值越低则病情越轻[9]。

1.5.4血流动力学 治疗前后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迈瑞公司DC-N2S型)对2组患者进行脑部血流动力学检查,测定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m)、最大血流速度(Vmax)、阻力指数(RI)。

1.5.5血管内皮功能指标 采集2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时外周静脉血,在酶标仪(云唐 YT-MB96A型)上使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内皮素-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一氧化氮(NO)水平,试剂盒由上海康朗生物公司生产。

1.6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录入SPSS 2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例(率)表示,组间率的比较采用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使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2组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患者治疗4周后的总有效率为96.15%,对照组为82.6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痰瘀互结证患者治疗4周后效果比较 例(%)

2.22组治疗前后眩晕症状比较 2组治疗后的眩晕频次减少,眩晕持续时间缩短,DARS评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研究组的眩晕频次较对照组少,眩晕持续时间较对照组短,DARS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表2 2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痰瘀互结证患者眩晕频次、眩晕持续时间及DARS评分比较

2.32组治疗前后EEV各项评分比较 2组治疗后的EEV各项评分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的EEV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

表3 2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痰瘀互结证患者治疗前后EEV各项评分比较分)

2.42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比较 2组治疗后基底动脉的Vm、Vmax快于治疗前,RI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基底动脉的Vm、Vmax快于对照组,RI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4。

表4 2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痰瘀互结证患者治疗前后基底动脉的Vm、Vmax、RI比较

2.52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比较 2组治疗后血清ET-1水平低于治疗前,血清CGRP、NO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的血清ET-1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CGRP、NO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5。

表5 2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痰瘀互结证患者治疗前后血清ET-1、CGRP、NO水平比较

3 讨 论

后循环缺血常发于中老年人,是包括大脑后动脉、基底动脉、椎动脉等血液灌注不足、 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引起脑神经组织功能异常、前庭功能受损,诱发眩晕,影响患者正常生活质量[10]。临床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发病率较高,且病因复杂多样,包括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内耳迷路系统等,主要病理改变包括血小板聚集黏附、血管痉挛、穿支小动脉病变、血管弹性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等[11]。TCD是临床常用的诊断手段,具有简便、无创、动态监测等优势,临床广泛用于眩晕病的诊断及疗效评估,通过TCD检查,能有效评估患者基底动脉、双侧椎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情况,对评估患者病情及疗效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监测Vm、Vmax、RI对评估患者后循环血液灌注情况具有重要意义[12]。

血管内皮功能紊乱是导致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主要原因,NO是内源性舒血管物质,其能提高环磷酸鸟苷水平,促使血管平滑肌舒张,降低血小板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趋化和黏附,早期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由于NO分泌不足,导致血管收缩加剧,进而导致脑组织缺氧缺血性损伤[13]。ET-1是最强、最持久的缩血管因子,其缩血管作用强于血管紧张素,后循环缺血时可促进ET-1分泌,激活L型Ca离子通道,使细胞内Ca离子增加,拮抗血管舒张因子的作用,与眩晕的发作密切相关[14]。CGRP属于舒血管物质,结合受体后能激活cAMP的活性,上调NO的表达,保护内皮细胞功能,还能促进细胞膜超级化,抑制Ca离子内流,抑制细胞膜脂质过氧化反应及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15]。

目前西医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以药物保守治疗为主,倍他司汀是组胺H3受体拮抗剂,能松弛耳内毛细血管括约肌,能对抗儿茶酚胺的缩血管作用,可有效改善后循环的血液灌注,减轻或缓解眩晕症状。尼莫地平属于钙离子拮抗剂,能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可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抑制血管痉挛,从而有效改善颅内动脉血流灌注,缓解患者眩晕症状。故本研究将这两种药物作为基础用药,结果显示有较好疗效。

中医认为眩晕的发生与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脾胃升降失常,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清窍失养,发为眩晕;脾胃气虚,运化失司,易内生痰浊,阻滞气机,阻碍气血运行,血行不畅可导致瘀血阻络,若瘀滞日久化火,则灼伤津液,又可炼液为痰,痰瘀互结,蒙蔽清窍而致眩晕发作[16-17]。根据上述病机,本研究选用桃夏止眩汤治疗,方中桃仁破血祛瘀;清半夏燥湿祛痰、降逆止呕;天麻祛风通络、熄风止痉;川芎行气活血,善治气滞血瘀之证;太子参益气健脾;白术健脾补气,利水燥湿;陈皮燥湿祛痰,健脾理气;茯苓健脾和胃、利水渗湿;炒苍术健脾燥湿;当归活血补血,又能行血;泽泻利水渗湿降浊;丹参活血化瘀;烫水蛭破血通经、消癥逐瘀;三七祛瘀止痛,消肿止血;川牛膝逐瘀通经;甘草能调和诸药,缓急止痛;全方合用,共同发挥祛痰散瘀、行气活血、健脾燥湿、破血逐瘀、的作用,符合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痰瘀互结的病机。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桃仁能改善血流动力学,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血管阻力,还能抗凝、抗血栓形成[18]。天麻能抑制脑内γ-氨基丁酸的形成,降低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水平,增强神经细胞耐缺氧能力[19]。川芎对大脑活动具有镇静、镇痛作用,还能扩张血管,抑制血栓形成[20]。水蛭能抗血栓、抗凝血、抗炎[21]。三七能抗炎,免疫调节,改善局部血液循环[22]。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眩晕频次、眩晕持续时间、眩晕程度、总体病情程度及血流动力学、血管内皮功能较对照组改善明显。提示桃夏消眩汤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痰瘀互结证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眩晕症状,机制可能与改善血流动力学、调节血管内皮功能有关。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缺血性血流研究组
白芍-甘草药对及其主要成分抗缺血性脑卒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诺欣妥治疗缺血性心肌病致心衰的效果分析
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的研究进展
超微血流与彩色多普勒半定量分析在慢性肾脏病肾血流灌注中的应用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