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性化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2-08-04肖雪梅

健康之友 2022年14期
关键词:骨科康复满意度

肖雪梅

(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人民医院 山东 菏泽 274700)

引言

骨科是医院一大重要分支,内部存在多种疾病患者,如:腰椎间盘突出、髋部骨折等。骨科疾病的存在,使得患者身体的部分功能无法正常发挥,同时还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对其身体乃至心理上均带来了一定的伤害。虽然,从目前我国的医疗发展情况上来看,关于骨科疾病的治疗,临床已经不再成为难题。但基于患者身体原因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在患者入院期间,仍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风险,需要护理人员加强这方面的防范,规避风险,在确保患者住院安全的前提下,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实施于2020年2月至12月,纳入研究对象64例,对其基本资料调查分析后确认符合研究入组标准,均存在不同类型的骨科病症,在入组后根据护理模式的不同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包括36例男性和28例女性,年龄26~72岁,平均(51.14±4.82)岁。

入组标准:①经影像学方法检查后确认符合骨科病症诊断标准;②患者意识清晰,可与人无障碍交流;③家属知情,已签署知情同意书[2]。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内容包括健康教育、用药指导等。观察组行康复护理。①心理护理:评估患者的心理表现和心理状态,并根据患者所存在的状况实施针对性的。可以通过沟通和交流,对患者开展心理疏导,使患者有良好平静的心态。在交流的过程中是医护工作者,尽量通过鼓励和安慰的言语对患者进行沟通,能够使患者感受到沟通当中的温暖,以便于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和积极性。鼓励患者在日常生活当中尽量能够自理,提高患者的肢体和心理康复水平。还要对患者及患者的家属进行宣教,使他们认识到相关病情出现的主要原因和症状表现,同时将一些治疗和护理措施等告知患者,使其了解坚持训练的重要性,将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得以提升,转变患者对疾病的错误理解,可陪同患者完成肢体训练,在心理上给予患者安慰,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使其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及肢体功能锻炼。②饮食护理:维持患者康复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尽量在饮食上多安排高维生素、高蛋白、低热量和低脂肪的饮食。引导患者多进食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在做饭的过程中减少动物油的使用,促使患者多摄入一些高蛋白和高钙物质,这有助于患者的病情康复。③体位护理。由于骨科患者术后活动受限,长期卧床休养会引发患者出现肢体麻木、反应缓慢等症状,因此需对患者及时的予以体位变化护理,在考虑患者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化的调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④并发症护理。骨科术后易导致患者引发静脉血栓、压疮、感染等并发症,或皮肤缺乏清洁干燥形成溃烂等。因此,需有预防性的对患者皮肤进行清洗,对患者创口进行定期的清洁与消毒,降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⑤疼痛护理。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根据疼痛的等级等选择相对应的疼痛护理方法进行干预。对于轻度或中度疼痛的患者,可以采用转移注意力或按摩等方式进行干预。如果患者的疼痛难以忍受,可以遵医嘱适当对患者应用镇痛药物,这能够促进患者尽快的康复。⑥卧床早期训练:根据需求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需要按摩患者的关节部位,被动性的促进血液循环。当感觉患者肿胀和疼痛消失以后,可以坚持从近到远的离心方式对患者开始按摩,这可以增加肢体的功能康复质量,每日3次,每次15~20min。结束按摩以后,可以对患者进行被动式的关节活动,主要包括在床上进行自主运动等。还要指导患者练习监测位的放置和患侧下肢的运动,可以使健侧上肢放置在患侧的膝盖之上,沿着患侧下肢逐渐的滑动到踝部,或者通过监测的手臂拉动患侧的上臂,循序渐进地学习,通过健侧肢体辅助患侧肢体活动的能力,这也能够促进其肢体血液的循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指导患者进行自主运动,在康复得到一定的进展后,可以引导患者进行举哑铃训练,3~5次/d即可,每次练习的时间不宜>20min,以不感觉疲劳为适度。⑦训练站立及行走:依据患者病情特点及自身情况,对患者实施坐卧、站立以及行走训练。坐卧训练,协助患者进行床边坐位,慢慢让患者从床上向轮椅移动。利用轮椅进行站坐训练,待患者病情稳定后,由2名护理人员协助患者站立行走,待患者可自行站立后,逐渐锻炼原地踏步,并过渡至行走,必要时可使用器材辅助行走,每次锻炼时间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适当调整,并在护理人员的监护下行走。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护理质量评分和患者满意度,将其作为实验观察指标。

1.4统计学处理

通过将SPSS20.0用于统计学处理中为本次研究任务的统计学处理工作提供支持,不同类型资料采用不同的表示方法,对于计数资料,需使用“%”表示,并需采用“X2”对计数资料的准确性进行检验;而对于计量资料,若符合正态性分布,应使用“±”正负标准差的形式表示,并通过“t”检验。若在统计学处理过程中发现数据间存在统计学意义,需使用(P<0.05)表示。

2 结果

2.1 护理质量分析

比较了不同护理模式下的护理质量评分,从结果显示中可见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x±s,分)

2.2满意度分析对两组患者发放了满意度调查问卷,经调查统计后确认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更低于观察组,(P<0.05),见表2。

表2 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骨科属于临床中非常重要的科室之一,骨科患者中大部分为骨折患者,骨折具体指的是骨结构连续性和完整性部分或是完全断裂,骨科患者一般一个部位出现骨折,部分患者产生多发性骨折。骨折患者接受康复和愈合期间,临床护理工作人员的护理质量非常关键,开展常规护理管理欠缺对骨科护理工作人员工作期间区别化管理,无论骨科护理工作人员技术水平高低,都需要给予骨科患者日常生活护理服务以及病房管理等,从而对骨科护理工作人员自身才能发挥产生限制,引发医疗资源浪费现象。通过本文对比研究资料可见,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20年4月收治骨科患者88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骨科患者加以分组,给予其中44例骨科患者常规护理模式,作为对照组,给予剩余44例骨科患者人性化护理管理模式,作为研究组,对比两组骨科患者接受不同护理管理措施之后的护理效果,结果表明,两组骨科患者接受各自护理管理措施之后,产生风险事件概率对比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两组骨科患者接受不同护理管理措施之后,风险防控意识评分对比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临床骨科开展常规护理管理期间,护理工作人员工作态度不够积极,护理资源配置欠缺合理性,对于自身工作内容不够明确,引发骨科护理工作人员工作态度不积极,护理工作提升不明显,导致护理工作人员和骨科患者之间关系有时不融洽。在骨科护理管理工作中应用人性化管理,针对医院骨科护理工作人员实际专业技术水平以及从业年限,为其开展不同层级划分,明确不同层级骨科护理工作人员的具体工作职责和工作重点,不但可以使骨科护理工作人员掌握具体工作范围以及工作重点,还可以充分发挥专业技术水平较高的骨科护理工作人员优势,优化并且科学整合骨科护理资源配置。骨科护理管理工作中应用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同时可以显著提升骨科护理工作人员竞争意识,使骨科护理工作人员在临床工作中不断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将骨科患者作为护理工作重心,保持良好和谐的护患关系,从而提高临床骨科护理质量。

本次研究发现,试验组患者对护理态度的评分为(89.88±5.82)分、心理干预(89.72±4.96)分、功能锻炼(90.13±6.55)分以及护理细节评分(90.22±4.25)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态度(73.33±6.73)分、心理干预(72.13±5.99)分、功能锻炼(75.85±6.02)分以及护理细节评分(74.99±5.93)分;两组不良反应集中于坠床、压疮及深静脉血栓几方面;试验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充分证明人性化护理方式运用于骨科患者护理中的可行性。

骨科是医院一大科室,内部患者人数较多,在护理工作开展中,通常涉及到多项内容。受到患者自身因素、医院环境以及手术制动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骨科护理风险指数增加,若不能够很好的将风险进行管控,便会引发多种护理安全事件,如:患者摔倒、深静脉血栓、压疮等。不良事件的出现,不仅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二次伤害,还会影响到临床疗效的发挥,延长患者身体康复的时间。在本次研究当中,应用人性化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比较中,均占据明显优势,组间各项指标比较符合统计学标准(P<0.05)。由此可见,骨科护理安全隐患的分析与人性化护理干预的实施,在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方面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与借鉴。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人性化护理模式的科学应用能显著提高骨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能充分减少坠床、压疮、深静脉血栓等一系列不良事件,从而实现骨科患者的有效预后和良好康复。人性化护理有利于提高骨折手术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增加医患沟通,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及时有效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骨科推广。

猜你喜欢

骨科康复满意度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现代骨科“三新”之光——快速康复外科、现代数字骨科、冲击波治疗的临床应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Perceptions of the osteopathic profession in New York City’s Chinese Communities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这7个动作骨科专家从不做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