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教师自我效能感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2022-08-04段秀仓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发文图谱效能

仝 静,段秀仓,齐 聪

(1.延边大学 师范学院,吉林 延吉 133000;2.济南市南山柳埠街道初级中学,济南 250309)

“兴国必先强师”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共同目标。教师的素质决定教育的成败,教师效能的高低影响教育的质量。近年来,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本研究采用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软件,拟对近二十多年来中国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作阶段性梳理,直观地呈现中国教师自我效能感研究的热点领域、研究前沿,探析该领域的研究不足,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

在中国知网(CNKI)中,笔者以“教师自我效能感”为主题词,选取的时间范围为1994年1月1日至2020 年12 月31 日,共检索到文献2428 篇。经过筛查,删除英文、会议、报纸等不相关文献,得到有效中文文献673 篇,数据下载时间为2021 年5 月24 日。随后将所选文献以Refworks 格式导出,导入CiteSpace转换其格式后进行分析。将时间范围(Time slicing)设置为1994—2020,时间分区(Years per slice)设定为1,共分26 个时区。在术语来源(Term Source)中,选择题目(Title)、摘要(Abstract)、作者关键词(DE)和附加关键词(ID)。在节点的关联强度(Link Strength)上,采用默认Cosine算法。在修剪选项(Pruning)中,选择网络寻径(Pathfinder)以及合并网络裁剪(Pruning the merged network)功能来剔除部分次要连线,以突出核心结构。

(二)研究方法

CiteSpace 是一款与Java 相关的可视化文献分析软件,对特定领域的文献进行分析并绘制可视化图谱,分析该领域的潜在动力机制,探索其学科发展的前沿方向。[1]本文使用CiteSpace 5.7.R5W版本对中国知网(CNKI)中与我国教师自我效能感研究有关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直观地呈现该研究领域的研究动态,预测未来发展方向。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以“教师自我效能感”为主题词在中国知网(CNKI)中搜索,从发文量、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等维度进行统计分析。

(一)年度发文量

文献的发文量可以直观地反映教师自我效能感领域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中国教师自我效能感研究的673篇论文的年度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中国教师自我效能感研究领域发文量总体而言呈上升趋势,表明该研究领域越来越受到关注。1994—2020年发文量持续增长,其中2020年发文量是1994年的67倍。从年度发文量的情况来看,趋势变化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994—2002 年9 年间,有关教师自我效能感的文献仅有11 篇,说明该领域研究处于起步发展阶段。2003—2007年,发文量开始缓慢增加,每年发文量10 篇左右,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研究进入初级发展阶段。2008年是教师自我效能感研究领域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教师自我效能感在2007年的发文量是15篇,而2008 年则突增到45 篇。从2009—2020 年,发文量不断起伏、逐步增长,文献总量达到595 篇,占论文总数的88.4%,说明教师自我效能感研究进入稳步增长阶段。2018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2020 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2021 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这都表明国家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教师的发展离不开教师自身,教师自我效能感将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领域。

图1 中国教师自我效能感(1994—2020)年度发文量统计

(二)高产作者分析

高产发文作者分析是研究该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进行高产发文作者分析时,选择节点类型为“Author”,使用“Article Labeling”功能调节知识图谱中节点的数量,“Threshold”设置为3,“Front size”设置为13,“node size”设置为30,得出1994—2020 年中国教师自我效能感的高产作者知识图谱,如图2所示。

图2 中国教师自我效能感(1994—2020年)高产作者分析

普赖斯定律N=0.749*(Npmax)1/2是界定核心作者的常用方法,其中Npmax为发文量或被引频次最多的作者对应的发文量或被引频次,N为判断是否为核心作者的最低发文量或最低被引频次。[2]将相应数值代入公式得出Nmax=5,N=1.6。即中国教师自我效能感研究领域的最高产量为5篇,核心作者的最低发文量N=1.6。发文量达到2 篇以上被认为是该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因此,傅晓华(5篇)、洪秀敏(5篇)、李红(4篇)、张莹(3篇)、邵雅利(3篇)、邵思源(3篇)等被认为是中国教师自我效能感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从作者间的合作关系来看,合作关系明显的作者有洪秀敏与庞丽娟、傅晓华与邵雅利等人。中国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研究主要以个体为主,合作研究较少,没有形成较强凝聚力。

(三)高产发文机构分析

高产发文机构分析可以了解研究机构的合作关系。在进行高产发文机构分析时,节点类型则设为“Institution”,使用“Article Labeling”功能调节知识图谱中节点的数量,“Threshold”设置为10,“Front size”设置为13,“node size”设置为30,得出1994—2020 年中国教师自我效能感的高产机构知识图谱,如图3所示。

图3 中国教师自我效能感(1994—2020年)高产机构分析

从机构发文量来看,对图中的节点进行合并(如将华中师范大学教科院和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合并为华中师范大学),得出中国教师自我效能感研究的高产机构共6所,包括华中师范大学(24篇)、北京师范大学(24 篇)、西南大学(21 篇)、山东师范大学(20篇)、河南大学(16篇)及华东师范大学(15篇)。从机构属性来看,师范院校是教师自我效能感的主要研究机构,综合性高校也在逐渐加入这一队伍。从合作关系来看,各研究机构间几乎不存在合作关系,不利于各研究机构之间资源共享,影响中国教师自我效能感研究的可持续发展。

(四)研究热点分析

1.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

关键词共现网络知识图谱是指利用文献中集中性、高频次出现的词汇或短语,以此探究该研究领域各个主题之间的关系。[3]在所呈现的知识图谱中,圆圈节点代表关键词,节点大小代表关键词的频次,两者存在正比关系。[4]笔者选择节点类型为“Keyword”,根据数据处理条件,使用CiteSpace5.7.R5W 软件,累计生成了516 个关键词节点,连线1 013个,密度为0.007 6。为保证研究数据的准确客观,我们将图谱中的节点进行人工修剪,对含义相同的不同表达进行合并,如“自我效能感”与“自我效能”,“高校教师”与“大学教师”等。在此基础上,使用“Article Labeling”功能调整节点的数量及大小,“Threshold”设置为10,“Front size”设置为7,“node size”设置为55,对知识图谱进行美化和调整,得出1994—2020年中国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如图4所示。

图4 中国教师自我效能感(1994—2020年)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

2.高频次关键词分析

高频关键词能够很好地反映某一领域的热点问题,分析该领域的某段时间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明确特定领域的发展脉络、前沿热点和发展趋势。[5]在分析高频关键词时,运用“Export-Network summary table”功能,可以得出1994—2020年中国教师自我效能感研究的关键词频次排名前20位的关键词,如表1所示。

表1 中国教师自我效能感(1994—2020年)高频次关键词分析

由表1 可知,中国教师自我效能感的高频词包括:自我效能感438 次、教师自我效能感75 次、教师60 次、职业倦怠57 次、英语教师28 次、教学效能感25 次、教师专业发展24 次、高校教师22次、中小学教师15次等。

3.高中心度关键词分析

一个关键词能否真正成为热点,还要考量关键词的中心性,关键词的中心性越高,其连接与传递信息的关键词越多,越能反映出当前领域的研究热点。[6]在分析高中心度关键词时,运用“Export-Network summary table”功 能,可 以 得 出1994—2020 年中国教师自我效能感研究的中心度排名前20位的关键词,如表2所示。

表2 中国教师自我效能感(1994—2020年)高中心度关键词分析

通过对高频次关键词和高中心性关键词进行对比,得出结论:两者存在正相关关系。根据已知的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剔除教师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和教师三个关键节点。我国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研究主要围绕职业倦怠、教师专业发展、高校教师、中小学教师、英语教师、影响因素、策略等关键词为中心,这些关键词成为中国教师自我效能感领域的研究热点。

综上所述,对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高频关键词、高中心度关键词的分析可知,在1994—2020年国内学者们对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五个方面:一是关于不同教师群体的研究;二是关于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三是关于其提升对策研究;四是教师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倦怠的相关研究;五是教师自我效能感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研究。

(1)关于不同教师群体自我效能感的研究。综合近二十多年的研究成果来看,有关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研究主要以量化研究为主,分别以中小学教师、高校教师、英语教师等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邵思源对164 名中学英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得出结论,英语教师自我效能感总体处于中等水平。[7]杨乐英等人对山东省东、中、西3个县的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分层随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方面总体水平较高。[8]孙洁选取来自我国10 个不同省市174 名高校教师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高校教师教育者自我效能感整体上处于中等水平。[9]

(2)关于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研究。综合近二十多年的研究成果来看,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研究得到了我国学者的广泛关注,大部分学者同意是多变量交互作用共同影响了教师的自我效能感。辛涛等人认为,教师的教龄、学校提供的发展条件、学校风气、制度保障、人际关系等影响教师的自我效能感。[10-11]王玮、何芳提出,教师的专业能力、经验积累、职业声望、经济待遇、学校对学科的重视程度、班级规模、教学设备、规章制度等影响着高校英语教师的自我效能感。[12]何兴国、赵志群认为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自我效能感与学校发展水平、专业类别、企业实习经历、性别等因素有关。[13]

(3)关于教师自我效能感的提升对策研究。综合近二十多年的研究成果来看,教师自我效能感的提升对策研究得到了我国学者的广泛关注。赵亚军从教师自身视角出发,提出提高监控能力、改变信念、健全评价体制、加强合作交流的对策。[14]庄可认为,教师应正确归因、增强反思意识;学校应改变管理方式、注重教师培训;政府应提高教师工作待遇及社会地位。[15]李艳丽认为学校应加强指导,教师应有角色意识和正确的自我认知。[16]

(4)关于教师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倦怠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两者的关系。综合近二十多年的研究成果来看,教师自我效能感和职业倦怠的相关性研究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沈杰等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教师自我效能感与情感衰竭、成就感维度存在正比例关系。[17]王华提出通过提升教师自我效能感的方式来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18]刘萍认为教师自我效能感是存在于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的中介变量,且教师自我效能感和职业倦怠存在反比例关系。[19]

(5)关于教师自我效能感与专业发展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两者的关系。综合近二十多年的研究成果来看,多数学者一致认为教师自我效能感是促进其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庞丽娟、洪秀敏认为,教师自我效能感影响教师的专业信念、行为表现、教育教学、工作动机等多方面的发展。[20]赵传兵、李仲冬认为,教师自我效能感不仅影响教师的教学质量,还会影响其专业发展。[21]岳格妮结合自我效能感与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关系,从增强意识、加强反思、建立多元评价体制三方面提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22]

(五)研究前沿分析

CiteSpace 软件可以运用突变检测算法(Burst detection algorithm)从文献的题目(Title)、摘要(Abstract)、关键词(Keyword)、描述词(Descriptors)及文献记录的标志符(Identifiers)中提取出突变词(Burst terms),以便较好地检测关键词的大幅度变动,从而深度挖掘特定领域的前沿动态和未来发展方向。[23]打开CiteSpace,使用“control panel”中的“Burstness”功能,粗线表示其突现的起止年份,绘制中国教师自我效能感关键词突变知识图谱,得出1994—2020年中国教师自我效能感的6 个突现关键词、突现值及其初现年份、结束年份,如图5所示。

图5 中国教师自我效能感(1994—2020年)关键词突现图谱

研究表明,教学效能感是教师自我效能感领域研究者们最为关注的主题。教学效能感的突显值为6.6。2002—2009 年是教学效能感的热点年份,但是2009年以后有关教学效能感的讨论逐渐冷却,这表明教学效能感相关研究已成体系。教师、英语教学的热点年份分别是2002—2008年和2012—2016 年,现在已失去了热度,说明与之相应的理论与实践基本成熟。英语教师从2015 年开始成为研究热点,一直延续至今。与英语教师相似,学业自我效能感、职前教师的研究热点也延续至今。总体来看,中国教师自我效能感研究的前沿方向可归纳为:英语教师、学业自我效能感以及职前教师。

三、研究结论与展望

本文采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从年度发文量、高产作者、高产机构、关键词共现分析、高频与中心度关键词、关键词突现等方面,对中国知网(CNKI)中有关教师自我效能感的中文文献进行分析,从不同视角探讨中国教师自我效能感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得出如下结论。

(一)研究结论

(1)从年度发文量来看,1994—2020 年间中国教师自我效能感研究领域文献总体呈上升趋势,说明教师自我效能感一直是学界持续关注的研究领域。

(2)从研究作者来看,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研究涉及领域较丰富,学者大多源于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等领域,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但作者间合作较少,没有形成较强凝聚力,缺乏大范围的合作交流。

(3)从研究机构看,师范类高校是教师自我效能感研究领域的主力军,代表性机构包括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综合性高校也逐渐加入。但机构间基本不存在合作关系,不利于资源的共享,易形成“固化”的研究视角。

(4)从研究热点来看,职业倦怠、高校教师、中小学教师、英语教师、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策略等关键词是中国教师自我效能感研究领域的热点。

(5)从研究前沿来看,中国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研究主要是以英语教师、学业自我效能感、职前教师等方向发展。

(二)研究展望

1.研究对象应细化

从研究对象来看,大多数学者从宏观的角度出发,以一般教师群体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缺乏对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不同地区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研究。既要宏观把握一般教师群体的状况,也要对教师群体进行差异性研究,使得研究对象不断细化。今后可以对不同学段进行研究,目前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高校和中学,应加强对幼儿阶段和小学阶段的关注;也可以按学科划分进行研究,目前对于英语、体育学科的研究较多,对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研究相对较少;还可以按地区进行研究,目前研究主要是以城市地区为主,农村地区、民族地区应作为今后重点的研究方向。

2.研究内容有待拓展

从研究内容来看,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内涵、现状、影响因素与策略是学者普遍关注的问题,教师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倦怠、专业发展的关系研究也受到了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而有关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理论建构较少。通过分析可知,英语教师、学业自我效能感、职前教师等研究热点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未来的研究将以教师自我效能感为中心,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3.研究方法应多样

从研究方法来看,有关中国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分为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在理论研究文献中,大部分是对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内涵、存在问题以及策略的一般性论述,缺乏对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理论建构,更缺乏实证数据的支撑。在实证调查的研究中,主要是以定量的问卷调查为主要的研究方法,缺乏教师自我效能感的质性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更有助于对教师自我效能感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既要促进思辨研究,也要充分吸收实证研究的成果,促进二者的良性互动。此外,从学科视角看,对于教师自我效能感研究主要以教育学、心理学、医学为主,也亟需多学科、多视角对教师自我效能感进行研究。

猜你喜欢

发文图谱效能
七部门联合发文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
基于图对比注意力网络的知识图谱补全
“植物界大熊猫”完整基因组图谱首次发布
立足优化设计提高作业效能
红外空空导弹抗干扰效能评估建模
基于改进TOPSIS有人/无人机协同作战效能评估
地方机构改革“+”与“-”——减的是机构,加的是效能
图表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