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期间大学生情绪纾解的艺术介入探析

2022-08-04梅娇寅黄舒茗

美育学刊 2022年4期
关键词:舞动工作坊参与者

梅娇寅,余 华,黄舒茗

(1.杭州师范大学 经亨颐教育学院,浙江 杭州 311121;2.上海外国语大学 语言研究院,上海 200083)

一、引言

大量研究表明,公众对公共卫生事件的情感体验受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影响[1]。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极快的速度影响各国,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引起突然、广泛、严重危害的疫情,让全世界卫生界高度警惕。此类公共卫生事件不仅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和个人安全,还可能引起社会公共心理状态负面发展的趋势。心理问题是疫情次生灾害的一部分,《柳叶刀》发布了疫情期间在204个国家的数据调查,研究表明,疫情爆发以来,病毒感染和流动的减少与抑郁、焦虑的增多相关。[2]而2022年上海疫情的再度暴发,让越来越多的上海居民面临焦虑、心烦、低落等情绪问题,百度指数显示,3月以来,上海居民对“心理咨询”的搜索激增,其热度同比上升了238%(1)百度指数:https://index.baidu.com/v2/main/index.html#/trend/心理咨询?words=心理咨询,上海。。不少被封控于寝室楼的大学生在面临学业压力的同时,也面临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等问题。学生的焦虑指标仅次于工作在一线的事业单位和公务系统的工作人员,成为焦虑均值第二高的群体。[3]基于杜威提出的作为生活经历的艺术,哈佛大学Sommer教授提出艺术能够让参与艺术创作的人们重新阐释生活经历,通过激发人们的想象力、表达力和创新力将人们带离情绪困境。[4]我们尝试用创意舞动等艺术方式来介入受疫情影响的人们的情绪困境,探究艺术疗愈的在线模式。

本研究选择2020年疫情初起和2022年疫情再度暴发两个时间点,聚焦杭州和上海两地大学生的情绪体验,利用绘画探究法(graphic elicitation)对大学生在疫情期间的情绪进行艺术探究和表达,试图通过创意舞动前后的情绪表达作为对比,来探究艺术创作与表达对调节大学生焦虑情绪的作用。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通过创意舞动来让身处疫情困境中的大学生参与艺术创作,利用绘画探究法对大学生参与创意舞动的情绪进行图像呈现与阐释,借助舞动前后的访谈来探究大学生的情绪纾解状况。

创意舞动(Creative Movement)是一种以舞蹈艺术为基础,通过即兴表达来探索自我内心世界和提高创造力的艺术方法。该方法通过具有自发性、创造性特点的舞蹈身体语言,进一步透视舞动者身心之间的互动关系。这种身心互动的意识会成为个体深入探索创造性潜能的支点,这种探索对家庭、社群和社会都有影响。

正如2016年意大利中部地震后的创意舞动疗愈应用,意大利舞动研究团队的舞蹈治疗师使用了Maria Fux的创意舞动,因为该方法适合社会公共紧急情况发生后的艺术疗愈。Maria Fux创意舞动方法旨在让每个人都能表达内心的真实,即展示语言无法传达的情感和感触。[5]其中,发掘每个人的创造潜力,是激活这一过程的关键,它可以揭示个人隐藏的内心体验。当舞蹈中的手势和动作是发自内心的时候,它引发的对自我再认识的目的就达到了。舞蹈艺术作为一种共通共鸣的重要媒介不仅可以以全新的视角展现人们的情感体验变化,反映疫情下社会现象是如何影响个人情感体验的,更可以激发个人思考如何面对现实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为面对突发公共事件而进行的艺术治疗干预提供方法论依据。

绘画探究法是研究者鼓励参与者运用绘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情绪的深度访谈方式,属于基于艺术探究的质性研究方法。[6]由于绘画探究法超越了语言的局限,可以深入研究对象的内心世界和潜意识层面,可以鼓励研究对象对自我和当下做出具有整体观的深度叙述。绘画本身也是一种艺术创作,在创作过程中,研究对象也会产生对自己经历的洞见。绘画探究法一般有关系图、时间线、自我画像等方式。研究者倾向于通过叙述探究来进行数据分析。

三、研究过程

我们尝试通过在线创意舞动工作坊应对大学生的不安情绪和心理焦虑,并建立了一个团队,包括研究者、观察员、舞动教师、音乐人和学生等。通过在微信课程群发布工作坊信息,招募了自愿参与工作坊的学生。

本文作者作为主要研究者,对大学生在疫情期间的心理困境进行探讨,并请学院辅导员整体了解学生状况,提出亟待解决的问题。即我们是否能通过创意舞动工作坊和绘画探究法来深入了解并纾解大学生在疫情期间的焦虑情绪,使大学生能进行情感体验的自我探索。我们利用绘画探究法,以艺术作品为媒介,创作图画并阐释参与者在创意舞动前后的情感体验,同时引发参与者对自己生命经历的思考。

在创意舞动工作坊中,首先由舞动教师梅老师讲授如何感知自己的身体,如何建立身体与情感的联系,如何建立身体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艺术手段表达这一情感体验变化的过程。该过程是一个多感官联结的组合式活动。

其次,教师针对疫情下的社会现状,引导参与者在这种情境下进行实践,重建自己的个人经验。这一主题被称为“疫情下的情感探索之旅”,包括用绘画和舞蹈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这个阶段,参与者转变成艺术家的角色,共同商议创意舞动工作坊的主题、着装与音乐等。

在创意舞动工作坊中,参与者开始创作图画,并向其他参与者在线展示并讲解作品,讲解中包括个人经历、情绪与想法。其他参与者也反思自己的情感历程,并参与讨论。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是引导者和聆听者,引导学生们理解这些图画和行为的更深层次的含义。2020年,杭州大学生的工作坊在3周时间(3月9日至3月23日)内举办3次,上海大学生的工作坊举办两次(5月3日至5月5日),均在线上进行。

四、研究结果

(一)2020年情绪表达:以杭州大学生创意舞动工作坊为例

1.绘画表达

在收集了12名参与者的图画作品后,我们将这些图画作品中传递出的参与者情绪经历大致分为3类。

第一类情绪过程可以描述为疫情背景下从焦虑、对自由的渴望逐渐过渡到内心的平静。这种情感往往与河流或山脉等起伏的图像相类似,用一种隐喻性的方式传达个人情感。[7]这个过程通常是循序渐进的:参与者的情绪最初是焦虑、紧张,随着图画中表情的变化和图案的起伏,平静和释然逐渐显现。在本研究中,6名参与者表达了这一倾向,占参与人数的50%。

第二种情绪过程是疫情下产生的愤怒转向对疫情结束后的生活的美好向往。与第一种类型相比,参与者对未来表现出更乐观的期望,这通常来自与他人友好关系的回忆,如与朋友见面、聚会等。许多代表希望的意象,如篝火、星星、月亮、和小人一起在圆圈里跳舞等都可以传达这种情绪体验。这些参与者的作品色彩丰富,内容丰富,标题充满戏剧张力,如“舞蹈!”(图1)。

图1 杭州大学生小筝的图画《舞蹈!》

第三种情绪过程与前两种逐渐变化的状态不同,这种情绪可以描述为以跳跃的方式释放对疫情的压抑愤怒。这种变化通过表情的变化体现,并以此为基础,传达出重建自我和环境之间关系的效果。例如,当表情由愤怒转变为微笑的时刻,这一外来刺激和参与者的自我感知产生了创造性的联觉,即由表情联想到类似的个人生命故事。这种情感体验通常被描述为弯曲的、五颜六色的线条,以及具有特定含义的意象,如十字符号、彼岸花等(图2)。

图2 杭州大学生小语的图画《脑垂体的绽放》

同时,这3种情感体验也有一些共通之处。从焦虑和愤怒转向积极情绪的变化通常来自相似的社会背景,包括参与者的个人生活经历或客观的社会环境。疫情初期处于尚未完全控制的阶段,负面情绪出现在图画中较多。参与者被负面的新闻影响,清楚地知道流行病的蔓延,但是不清楚其发展速度和趋势,此时会感到无能为力。参与者的个人经历是不同的,但都与流行病有关。例如,2名参与者提到,他们必须每天戴口罩,这给他们带来了呼吸急促的体验,从而导致持续地紧张。1名参与者也表示,在这一流行病的严重暴发期,他所在的社区有居民被怀疑与确诊病例有密切接触,这使他感到更加焦虑。

2.舞动表达

在创意舞动过程中,参与者反思了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环境的关系。在这一部分,研究者收集了12名参与者的丝巾舞蹈视频,并通过访谈与参与者进行了合作探究。

在情绪标记过程中,5名参与者的情绪堵塞位置在脚、腿及膝盖上。其主要原因是,受疫情管控措施影响,他们不能走出家门,缺少了许多与朋友一起娱乐的机会。其他参与者还提到了眼睛和手,这可能与长期使用电子产品有关。

在选择与丝巾的空间关系时,参与者表达了几种不同的状态。5名参与者在互动前呈现逃避负面情绪的模式。开始时,参与者背对着丝巾,慢慢靠近它,用手拿起它,在空中挥动它,就像摆脱焦虑,然后把它扔到空中。经过多次代表斗争的激烈动作后,一些参与者选择用丝巾包裹自己的全身,不断地转圈,这表明丝巾已经变成了对未来的期望,并用这种希望包围住自己。一些参与者还选择把围巾围在脖子上,或者绕着身体移动,以显示他们与负面情绪的共存,这些参与者发现压力是不可避免的,需要改变的是他们面对突发事件时的心理弹性。在这个过程中,动作是不断变化的,这也意味着情感变化的过程。有3名参与者呈现从平静到渴望的模式。一开始,参与者选择使用身体的各个部分与丝巾互动,让丝巾在身体周围流动,包括将丝巾散开在手和腿之间,使其漂浮,然后不断加速运动,增加空间的使用,来表达对疫情结束、开始正常生活的渴望。在这个过程中,动作是流畅的,但偶尔会随着音乐的起伏,产生一些与负面情绪对抗的动作。(图3)

图3 杭州大学生小兰的艺术创作《改变》(2)百度网盘:https://pan.baidu.com/s/14wbJoITI3JDctYV8Qv0oMA(提取码:h4wn)。

舞者也与我们分享了这个自我探索过程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段,即扫描身体以发现身体上的负面情绪。这一过程便于参与者找到情绪的来源及其背后的成因。在日常生活中,参与者只知道他们有负面情绪,但不知道来自哪里。通过这个过程,参与者可以找到根本原因,从而知道如何解决问题。通过这一创意舞动过程,参与者也学会了如何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减轻疫情下社会现象带来的压力。经过分析发现,目前由于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大多数参与者的情绪已经从以前的焦虑和紧张转变为郁闷和渴望。

(二)2022年情绪表达:以上海大学生创意舞动工作坊为例

1.绘画表达与互动

上海的疫情从2022年3月开始,虽然正式封控时间是3月28日,但是上海各大学的封闭管理在3月15日左右已相继开始。被封控于寝室楼内的大学生在封控管理的第一个月月底普遍出现了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等情绪问题。了解到上海大学生的情绪困境后,我们便开始设计舞动工作坊。通过与辅导员的电话访谈,我们了解到一部分学生是住在校内寝室,可以在校园活动,没有情绪问题,而一部分住在校外寝室楼的学生则被局限在楼内。所以我们聚焦被封控在校外寝室楼的学生群体,招募愿意参加工作坊的学生。第一次工作坊有9名学生(3)文中大学生姓名是研究参与者选择的化名,文中引用的图画和叙述的学术发表使用皆已通过微信征求过研究参与者的同意。报名参加,其中5名学生谈及失眠、无法集中注意力、对平时感兴趣的电影也失去了兴趣等问题。我们利用第一次工作坊让学生们将郁积于心的情绪表达出来,并用图画的方式呈现。在每名学生绘画并讲述之后,教师会鼓励工作坊的其他学生给予回应。限于篇幅,我们选取了其中一名学生在创意舞动前所进行的绘画表达加以叙述呈现:

炳霖同学认为自己没有画画才能,于是就写了一个字(图4)。工作坊的师生第一眼看去都觉得这是一幅画。有学生猜测画的是寝室的双层床,后来又觉得是字母T,炳霖对自己的画进行解释:

我写了一个囚字,这就像我现在的状态一样,因为我最近经常做梦,做梦真的太影响我的心情了,我每天被困在我的梦境里,然后我又每天困在宿舍里,困在上海这座城里。但是左上方有一个小口,也就是唯一现在通过这种互联网和外界联系的一个途径。(4)工作坊笔记20220503。

图4 上海的炳霖同学用画来表达疫情期间 的情绪(2022年5月3日)

工作坊的小未同学回应:“听了炳霖这样讲了之后,我觉得这是不是就像一个人已经翘起一条腿要跑了的感觉,但是活动范围很受限,思想也很受限,干什么都很受限,被框在四边形的方框里边,特别像。”(5)工作坊笔记20220503。

很明显,工作坊的师生对炳霖同学的画有了自己的回应。正如炳霖所言,这幅画表达了他被困在梦里,被困在寝室里,被困在了上海这座城市里。小未同学则给炳霖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说这幅画像一个已经翘起一条腿要跑了的人,虽然这个人也是被框在一个局限的空间里,就和他们被困在了寝室这个狭小的空间里一样。小未给炳霖提供了一个共情式的回应。然后小核桃打开话筒继续回应炳霖的叙述,她说:“我有点想对炳霖说,他刚刚不是说自己一直都被困在梦里吗?但我一直都是把梦当成一个故事来看的,感恩在梦里可以经历一些不同的东西。比如说我就经常梦到和另外一个人谈恋爱,虽然我和他没有任何联系,但还是会梦到一起去冒险或被蛇咬之类的。我觉得梦就是不要太沉浸于它,把它看成一个故事,或者作为一个旁观者去看它就好。我觉得梦产生得很奇怪,因为我对梦里的男生一点意思都没有,但不知道为什么会每天梦到他,我解释不了这个事情。”(6)工作坊笔记20220503。

当小核桃在讲自己的梦时,工作坊的师生都笑了起来,小核桃也边笑边分享她把它当成故事的离奇梦境。小核桃的室友金伯利也打开话筒建议炳霖写日记,她说:“真的很好用,你要不写日记吧,而且最好是用写下来的方式,不是用打字的方式。因为你在写的时候,一个字一个字写的时候,其实是一个思考反刍的过程。我会经常做梦,我的日记专门有个模块,甚至我四页的日记可能有两页是在记录我昨天晚上的梦境。因为生活是比较无聊的,但是梦境可以带你走得很远,去冒险,然后会碰到以前一些朋友之类的。……这个梦写下来之后,它就是一段文字,你可以用批评话语分析来做,你可以分析里面的元素之类的,其实还蛮有意思的,真的,写日记。”(7)工作坊笔记20220503。

小核桃和金伯利都用自己理解梦境的方式来开解炳霖,试图帮助炳霖认识到梦的奇怪、冒险的一面,希望让被梦境困住的炳霖换一种视角来看待梦境,将其理解为故事、冒险,与无聊的生活相对的一种有趣的冒险。金伯利鼓励炳霖用手写日记的方式记录下梦境,还建议他用批评话语分析这种非常学术化的方式来分析梦境里的元素,将自己的梦境客体化、对象化,以此来解脱梦境的困境。

2.立夏舞动工作坊

我们在第一次工作坊中鼓励参与者画出自己的情绪,并介绍自己的画。在此过程中,大家的相互提问、讨论和建议让彼此的倾述有了深度的倾听和回应。同时,我们也征求了大家希望做一个什么样的工作坊的建议。晋慧查了手机日历后提出我们要做舞动工作坊的那天正好是立夏日。梅老师于是提议大家可以围绕“立夏”来进行舞动创作。有学生问是否需要统一服装,也有学生说学校里只有冬天的衣服,夏天的衣服还在家里,非常无奈。于是我们鼓励同寝室的学生相互借衣服或不统一服装,随意就行。一些学生提出,“太久被关在寝室,一直穿着睡衣,希望能有机会打扮一下”。于是我们一致认为立夏日大家就做夏日装扮,可以根据自己对夏天的想象来化妆与着装。学生们查阅了关于立夏的各种习俗和古籍表述。传说中,立夏的神兽是朱雀,朱雀是南方之神,代表夏季,以及五行中的火、五脏中的心。立夏后,五行的气运转为“火”,五脏转为“心”,五色转为“红”来主导,我们将舞动工作坊的主色调定为红色。

梅老师在舞动工作坊中,与大家一起做了镜子游戏、哈哈镜回应等身体练习,希望一个寝室的学生能互动与舞蹈。炳霖的室友非常擅长跳舞,于是他模仿室友的样子来跳舞。这一过程中,梅老师时而舞蹈,时而在屏幕前对大家的舞蹈动作进行点评与回应。舞动工作坊后,我们再次进行绘画探究。

图5 炳霖在舞动工作坊之后的绘画

炳霖这一次的绘画记录了工作坊的过程,他和室友手拉着手,盯着九分屏幕中的其他同学与老师一起跳舞(图5)。晋慧就此对比了体育老师直播的健美操和舞动工作坊的舞蹈的区别,她觉得老师直播跳操像看视频,哪怕在实地演示,因为互动比较少,让大家没有存在感。而舞动工作坊最可贵的是能够被同学看见,还能够有相互之间的模仿和戏仿。在这一次的舞动工作坊中,女生都画了与夏天的颜色相配的浓妆,还在服饰上做了一些创意,大家普遍表示如此有仪式感地过立夏是人生第一次,哪怕在寝室都很开心。将舞动工作坊和立夏节气结合起来开展一个富有仪式感的舞动活动,是非常有意义的。仪式代表着过渡,从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种状态。[8]立夏,是从春天迈入夏天的过渡,我们也表达了立夏日对学生们的祝福。

五、讨论与结论

本研究试图用创意舞动和绘画探究法让疫情封控中的大学生深度认识自己的情绪困境,并通过深度讲述、倾听与舞动互动来获得对自己情绪困境的认识。在与同伴及教师的互动和交流中,参与的大学生对自己的困境转换了解读的视角。绘画探究法能够让研究者以自然而轻松的方式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度访谈,在叙述中反思我们的个人生活经验,深入了解受疫情影响的大学生的需求和想法。[9]面对涉及人类命运共同体安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教育者需要清楚地意识到学生面对的是什么,并深入了解学生的困境情绪。艺术教育工作者则可以通过艺术创作开启学生对自我生命理解和探索的历程。创造力往往拥有改变现实的力量,参与者可以通过多媒介、多艺术表现形式来探索各种创作和阐释的可能性。[4]创意舞动有着不需要任何工具的优势,它有助于帮助参与者了解自己的身体、认识自我,通过认识身体的结构、关节的灵活性、身体的重力和平衡,以及每一个手势、动作和眼神,对自我和他人进行再认识,同时也能更有创造性地进行艺术叙事。

2020年的疫情给大学生带来的情绪焦虑可以通过舞动而表达为对自由的渴望和内心的平静。图画中的“双花”和“星星”等来自大自然的意象更多地表达了疫情下的情绪变化过程,通常是从悲伤、恐慌到平静。这是因为这一场疫情在两个月中呈逐渐好转的态势,人们逐渐回归正常的日常生活。而在2022年的疫情中,大学生被封控了两个多月,未来仍是未知数。哪怕如此,舞动工作坊也给大学生们带去了仪式感和欢笑。

如果我们能在面对社会变化时提高自己的心理接受阈限,在艺术介入下表达和理解自己的经历,并学会释放负面情绪,更积极乐观地看待生活经历,那么我们就能改变自己的状态,这种变化也可能对社会趋势产生影响。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艺术介入对封控中的大学生是有积极意义的,它允许参与者在面对未知的个人生活变化时,通过互动发现更多可能性,并在人与人的互动中突破情绪困境。同时,我们也看到一种潜在的可能性——当我们通过艺术创作活动调整我们对事物的看法,尤其是从新的视角来理解自己和他人的经历时,我们更能具体而细微地理解自己和他人。通过绘画探究和创意舞动,我们重新审视了个人情感经历,重建了人与人之间的链接。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让参与者相互看见、相互理解,对共同经历的一切产生共情。这启示我们艺术创作可以让人们看到自己和他人的复杂情绪,从相互链接与共同创作中走出情绪困境。

猜你喜欢

舞动工作坊参与者
工作坊模式下汽车保险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名师工作坊促农村教师成长
指尖上舞动的“根”
魅力舞动火热一夏
赫山区小学语文工作坊促教师专业成长
当心,说谎会上瘾!
享受生活的老人活得长
想象拥抱能减轻疼痛
翩翩荷叶舞动街头
街头高尔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