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刻本《玉茗堂丹青记》插图与评点的互文研究

2022-08-04应雨同

美育学刊 2022年4期
关键词:柳梦梅题画居士

应雨同,刘 晨

(杭州师范大学 艺术教育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1121)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又称《还魂记》,是汤显祖的得意之作,他“自谓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牡丹亭》一经问世,“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林以宁和程苑两位女性记述了《牡丹亭》在男性和女性群体中流行的情况。林以宁称:“书初出时,文人学士案头无不置一册。”程苑云:“盖闺人必有石榴新样,即无不用一书为夹袋者,剪样之余,即无不愿看《牡丹亭》者。”明末许多戏班也争相传演《牡丹亭》,邹迪光家班演唱《牡丹亭》,宣称能“洗去格套,羌亦不俗”,宋荤家班的吴宝郎“演玉茗堂倩女离魂,真不禁闻歌唤无奈矣”,王永宁家班演《惊梦》《舞灯》,常常“疏桐缺月挂三更”,陆辂曾“重建玉茗堂于故址”,“落成日,遍召太守以下诸同官,洎郡中士大夫,大集堂中,令所携吴伶合乐演《牡丹亭》传奇,竟夕而罢”,足见《牡丹亭》受世人欢迎的程度。

《牡丹亭》问世后,涌现出众多改本。《玉茗堂丹青记》便是其一。它是徐肃颖在《牡丹亭》的基础上删润而成的一部剧作。“但所谓‘删润’,仅挖改了几处汤显祖原作的剧中人物名字”,“对剧中曲词的删润很少”。《玉茗堂丹青记》为明刻本,全书共两卷,内附插图和陈继儒评点(以下简称陈评本)。插图为双页联式,共21幅,上卷11幅,下卷10幅,置于相应出目中,因袭了石林居士序本《牡丹亭还魂记》二卷,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正文前有两篇序文,一篇为《清远道人题辞》,一篇为《石林居士序》,故称“石林居士序本”。插图和容与堂刊刻的《李卓吾先生批评西厢记》插图。插图附题画诗,来自戏曲文本,具有批评功能,主要评点剧中人物、曲词和情节。陈继儒评点较为简略,分为出批和眉批,涉及人物形象、音律、曲词和关目的品评。评点与插图题画诗作为陈评本的副文本,存在于同一文本中,并均涉及人物与情节的评价,二者存在内互文性。具体表现为插图题画诗与陈继儒评点在批评人物或情节时意旨的一致性和异质性。二者既互相印证,深化了《牡丹亭》中人物性格,又互相对话,使读者多维度、多层次地理解《牡丹亭》中的人物形象、文本情节或主题思想。

一、评点与插图题画诗 互文关系之可能

陈评本中评点和插图题画诗之所以形成互文关系,是因为插图题画诗与评点有着相互指涉的部分。在明清小说戏曲插图本中,插图上的“楹联、诗词等韵文,以楹联、诗文评等形式承担着人物评与文本评的功能”。

首先,陈评本中插图题画诗承担了文本评的功能。以附在《回生》图和《婚走》图上的题画诗为例,《回生》写柳梦梅在石道姑和癞头鼋的帮助下,到后花园开墓启坟,使死去三年的杜丽娘起死回生。图中杂草丛生,一株梅树立于太湖石后,癞头鼋、石道姑、杜丽娘、柳梦梅四人位于太湖石前。癞头鼋持锹置于画面左侧,石道姑和柳梦梅正搀扶着虚弱的杜丽娘。附在插图上的题画诗“香惊辞地府,舆榇出天台”,便是对杜丽娘死后重生一事的简要评价。《婚走》一出写陈最良欲约柳梦梅坟上随喜,发墓之事将要暴露,杜丽娘和柳梦梅在石道姑的提议下拜告天地,三人连夜奔赴临安。图中弯月高悬,星云密布,童儿驾一叶扁舟,石道姑、杜丽娘、柳梦梅三人坐于船上,翻腾的浪花似乎预示着发墓之事行将暴露。附在插图上的题画诗“傍人不识扁舟意,惟有新人子细知”,便是对此出的精要点评。

其次,陈评本中的插图题画诗承担了人物评的功能。以五十三出《硬拷》为例,插图题画诗为“斯文到吃斯文痛,无情棒打多情种”,对柳梦梅的痴情、杜宝的古板做了一番简要评价。《硬拷》一出写柳梦梅与杜宝的第二次正面冲突。杜宝在提审柳梦梅时,看到了杜丽娘的画像。柳梦梅本想杜宝见到画像,会认下他这个女婿。但由于画像是杜丽娘的殉葬品,再加上先前陈最良的指控,杜宝怒不可遏,认定柳梦梅是劫坟贼。对于柳梦梅的辩解——杜丽娘已经复活——杜宝全然不信,并认为柳梦梅“着鬼了”,命人取桃条吊打。即使在苗舜宾拿出登科录证明柳梦梅是新科状元后,杜宝仍对柳梦梅的身份持怀疑态度:他到底是贼还是鬼。插图题画诗“无情棒打多情种”一句展示了柳梦梅因杜宝古板固执的性格而“吃尽斯文痛”。而“多情种”三字更是对柳梦梅这一人物形象的精准评点。柳梦梅初次见到杜丽娘的画像,便被杜丽娘的美貌吸引,此后更是跨过幽冥阻隔与杜丽娘的游魂结合。为了使杜丽娘还魂重生,他沐浴更衣、烧香拜佛,冒着被处死的危险而开棺;后受杜丽娘之托,他于烽火连天的乱世中前去淮扬,打探杜宝和甄氏的消息;甚至在被杜宝吊打的时候,他得知自己中了状元,第一个念头是让郭驼“快向钱塘门外报杜小姐喜”。凡此种种,都可以见出柳梦梅对杜丽娘一往情深。

二、评点与插图题画诗 之内互文性

既然附在插图上的题画诗承担着人物评和文本评的功能,插图题画诗和陈继儒评点有着相互指涉的部分,故二者存在内互文性。所谓内互文性,依巴兹尔·哈特姆(Basil Hatim)之见,即“互文性可能存在于同一文本中”。首先,插图题画诗与评点在批评人物形象时意旨一致,二者存在内互文性。以第二十八出《幽媾》为例,此出写柳梦梅整日捧着杜丽娘的画像深情呼唤,感动了杜丽娘的心魂。杜丽娘悄然进入柳梦梅的房中,看到屏壁上高挂的小像正是她令春香藏在太湖石底的“春容”。“春容”后和诗一首,“观其名字则岭南柳梦梅也”,杜丽娘方悟苦苦寻觅的梦中情人正是眼前人,因此夤夜造访柳梦梅。对于杜丽娘此种行为,陈继儒评曰:“绰有深情。”在插图中,杜丽娘双手呈叩门状,柳梦梅循声前去开门。插图题画诗为“敲弹翠竹窗栊下,待展香魂去近他”,这其中便暗含了杜丽娘对柳梦梅一片痴情。从《惊梦》到《寻梦》,从《闹殇》到《冥判》,从人间到地府,杜丽娘从未放弃寻找梦境中那个折柳的书生。变成鬼魂的杜丽娘看到柳梦梅书舍中高挂的小像,终于确证眼前人正是自己日思夜想的意中人,于是她主动向柳梦梅表白。世上最难寻觅此种重情、痴情之人。也难怪汤公言:“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

其次,在陈评本中,插图题画诗与评点在批评文本情节时意旨一致,二者存在内互文性。在《怅跳》一出中,柳梦梅前往赵佗王台拜访好友韩子才,二人皆出身名门,却流落岭南。柳梦梅为自己满怀一身学识却毫无用武之处不平,他愤懑言“倒是不读书的人受用”,像赵佗王倚仗武力称孤道寡,而自己饱读诗书,却贫困潦倒。陈继儒对此情节评曰“亦是”。从中可以看出,他除了赞赏赵佗的雄韬武略外,或还认可柳梦梅所讲的“不读书的人受用”的观点。此出的插图题画诗为“祖龙飞鹿走中原,倚定摩崖半壁天”,意为秦始皇去世后,天下英雄纷起争夺,赵佗王凭借武力霸占了半壁江山。绘工选取此句作为《怅跳》图的题画诗,便是对柳梦梅感叹时运不济所做的精要评价,这其中暗含了不读书的人受用的观念。插图题画诗和陈继儒评点之所以流露出此种观念,是因为明人对科举有了新的认识。“明中期以后,士人‘治生’观念逐渐发生变化。生员的大批出现以及入仕之途的狭窄,让许多士子放弃‘以学入仕’的途径,走上凭借学识来谋生的道路,推动了社会等级观念从‘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身份标准,向‘四民之业,惟士为尊,然无成则不若农贾’的功利标准转化”。陈继儒在多次科举失利后于29岁弃巾。“弃巾后,经济上并未穷困潦倒,其通过多种途径使自己生活富裕起来。”陈继儒“先后曾就馆于沈太仆、杨继礼、徐阶、王士骐、项扈虚等家”,他“又因文采出众,也时常为人代笔,收润笔之资。同时又有好友慷慨馈赠山田,故得以构亭筑园,终日以诗文书画自娱其间。在声名隆盛之后,陈继儒编书刻书,行情看好,其家境也逐渐殷实起来”。

在陈评本中,插图题画诗和评点间的内互文性不仅表现为在批评人物或情节时意旨的一致性,还表现为在批评人物或情节时意旨的异质性,即评点和插图题画诗形成了对话关系,而“互文性的价值正在于文本之间的异质性和对话性”。以第十出《惊梦》和第二十三出《冥判》为例。第十出《惊梦》写杜丽娘背着杜宝、甄氏游园赏春。她因春生情,由情入梦。梦中杜丽娘同一名折柳的书生幽会。杜丽娘作为大家闺秀,终日身居闺阁,十六年来不仅从未踏出闺阁一步,也从未接触过杜宝、陈最良之外的男子,足以见得封建礼教对人的禁锢。然而,“腐儒”陈最良在讲解《关雎》时,开启了杜丽娘禁锢已久的心门。《关雎》中对男女之情的描写和歌颂,勾起了她内心的情丝。这使杜丽娘无心刺绣、读书。在春香的建议下,杜丽娘决意趁杜宝下乡劝农去游园消遣。踏入后花园,杜丽娘对眼前的景色大感震撼,发出了“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的感喟。但是园内“姹紫嫣红开遍”的美景却与断井残垣相伴,使她联想起自己也正值青春妙龄,同这些春花一般,寂寞无人欣赏。园内成双的莺燕更是刺激杜丽娘的心房:莺燕尚能相和而鸣,自己年已及笄,却不能早日寻得佳配。游园非但没有排遣春情,反而徒增忧伤。可谓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杜丽娘因春生情,也由情感梦。她与柳梦梅在“牡丹亭畔,芍药栏边,共成云雨之欢”。奈何春梦短暂,杜丽娘被走来的母亲唤醒。《惊梦》一图的题画诗在本出原文的基础上做了细微改动。原文为:“雨香云片,才到梦儿边。无奈高堂,唤醒纱窗睡不便。”本题画诗为“雨香云片才到梦,无奈高堂唤醒来”。上句“雨香云片才到梦”,意为杜丽娘与柳梦梅在梦中欢会于“牡丹亭畔,芍药栏边”;下句“无奈高堂唤醒来”,意为甄氏见女儿白日睡眠,将其唤醒。实际上在第三出《训女》中,杜宝对杜丽娘“白日眠睡”的行为就已表示不满,他责怪甄氏“纵容女孩儿闲眠,是何家教”。在杜宝看来,女儿应“多晓诗书”,这样“他日到人家,知书知礼,父母光辉”。因此,题画诗“雨香云片才到梦,无奈高堂唤醒来”,其中暗含着“情”与家法礼教的对立。陈继儒关于此出做的评点,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对《惊梦》中文辞优美的句子展开批评。如《惊梦》【醉扶归】中:“你看,画廊金粉半零星。”眉批:“绝句。”【山坡羊】有:“日暖歌声滑。”眉批:“佳句。”二是对杜丽娘的痴情展开批评。如杜丽娘感喟她虽然“生于宦族,长在名门,年已及笄,不得早成佳配,诚为虚度青春,光阴如过隙耳”。陈继儒对此评道:“女子情痴,大率类此。”三是对杜丽娘的梦境展开批评。陈继儒对柳杜二人初次相见的场景评曰“梦境不差”,对杜丽娘回味梦中之境:

忽见一生,年可弱冠,丰姿俊妍,于园内折柳条一枝,笑对奴家说:“姐姐既淹通书史,何不将柳条题赏一篇?”那时待要应他一声,心中自忖,素昧平生,不知名姓,何得轻与交言。正如此想间,只见那生向前说了几句伤心话儿,将奴搂抱去牡丹亭畔,芍药栏边,共成云雨之欢。

评曰:“春怀满纸。”将插图题画诗与陈继儒评点相比较,我们会发现插图题画诗和评点对文本的解读呈现出多元、对话的局面。这也是互文性批评的一大旨归,因为“互文性批评将重点放在批评的过程,随着读者的变化,互文本网系相应变化,批评的结果呈现出矛盾、多元、对话的局面,互文性批评不再把文本的意义视为归一、确定和完成的,而是看成多元、不确定和未完成的”。再如第二十三出《冥判》,里面的胡判官原是一名小吏,刚被玉皇大帝提拔做了判官。在审判赵大、钱十五、孙心、李猴儿四鬼时,胡判官看似胡闹,实有章法可循。他根据四人生前的癖好予以投胎转世:赵大生前喜唱歌,准他来生做个黄莺;钱十五生前喜用沉香涂抹墙壁,判他来生做个燕子;孙心生前喜在女儿堆里厮混,让他来生做个蝴蝶;李猴儿好男风,命他来生做个蜜蜂,让大家都如愿以偿。在审问杜丽娘时,胡判官听闻她慕色而亡,本想也把她贬在莺燕队伍里去,得知她父亲是淮扬总制,看在“杜老先生分上,奏过天庭,再行议处”。后在杜丽娘的央求下,他查看姻缘簿,得悉杜丽娘的丈夫乃新科状元柳梦梅,二人“前系幽欢,后成明配”,有姻缘之分,便吩咐花神和功曹:“功曹,给一纸游魂路引去;花神,休坏了他的肉身也。”陈继儒对此情节评曰:“是有趣的判官。”结合戏曲文本与评点可以见出,胡判官的“有趣”在于他外表狰狞可怖,但明事理、晓人情。插图题画诗为“威凛凛人间掌命,颤巍巍天上消灾”,意在突出胡判官的刚正无私。将评点与插图题画诗相比较,我们会发现评点对胡判官的评价侧重于温和亲切、富有人情味,插图题画诗对胡判官的评价侧重于铁面无私、刚正威严。细心的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可能注意到插图题画诗和评点之间的对话关系。如此一来,读者可以两相对照,多维度地理解《牡丹亭》中的人物形象、文本情节或主题思想。

三、陈评本插图与石林居士序本 插图之外互文性

蒂费纳·萨莫瓦约(Tiphaine Samoyault)在《互文性研究》(′è)一书中归纳了互文性的具体手法:引用、暗示、参考、仿作、戏拟和合并/粘贴。在他看来,合并“这种方式是或多或少把原文纳入当前文本里,以便丰富该文中的资料,而后也有可能把这些资料隐藏在文本中”。在《牡丹亭》插图本中,石林居士序本是现存刊刻年代较早的一种,出自徽州刻工之手。因“刀刻纤细而流畅自然”,对后世的插图本产生了巨大影响。陈评本插图因袭了石林居士序本插图,绘工在翻刻石林居士序本插图时,把石林居士序本插图中人物动作纳入陈评本插图中,由此陈评本插图与石林居士序本插图形成了外互文性。例如,图1和图2分别是陈评本和石林居士序本展示的第三出《训女》插图。陈评本《训女》图中,无论是杜丽娘向杜宝和甄氏行礼的动作,还是在杜丽娘身后两名侍女手持酒肴的姿势,抑或是站在画面左侧门框边的侍女形象,与石林居士序本《训女》图并无二致。绘工仅对石林居士序本《训女》图的背景做了一些改动,增加了室内背景的铺陈和室外景色的描绘。就室内景色而言,绘工更换了屏风的背景,画面虚实结合,近景山峰险峻挺拔,远景层林叠翠。屏风右侧有一高几,形制类似花几,花几上摆放了花瓶。花几“因多用于陈设花卉、盆景而被赋予一种高洁、典雅的意蕴,给人以超脱世俗之感,是装点门面、追求高雅的必需品”,绘工在插图中纳入这一元素,可能跟这一特质有关,意在突出杜宝“西蜀名儒,南安太守”的身份。就室外景色而言,绘工在石林居士序本的基础上绘制了门窗、栏杆、踏跺、步道、芭蕉、太湖石、仙鹤、鹿等,可以说杜丽娘向父母敬酒祝寿的场景仿佛处于诗情画意的园林当中。图3和图4分别是陈评本和石林居士序本展示的第十四出《写真》插图。陈评本《写真》图不论是杜丽娘持笔作画的姿势,还是杜丽娘的镜像与自画像,抑或是春香伫立在几案旁的造型,均与石林居士序本《写真》图几乎一致。同样,绘工也对石林居士序本《写真》图的背景做了改动,对杜丽娘闺房外的景色作了细致描绘,在图中增添了柳树、假山、墙垣等元素。图5和图6分别是陈评本和石林居士序本展示的第三十五出《回生》插图。与上述情况一样,在陈评本插图中,不论是杜丽娘与柳梦梅互相依偎的动作,还是石道姑以及手持铧锹的癞头鼋,其动作均与石林居士序本《回生》图相同。只是绘工在陈评本《回生》图中增添了山水的石皴和水纹。

图1 陈评本《训女》图

图2 石林居士序本《训女》图

图3 陈评本《写真》图

图4 石林居士序本《写真》图

图5 陈评本《回生》图

图6 石林居士序本《回生》图

互文性“使我们可以把文本放在两个层面进行思考:联系的(文本之间的交流)和转换的(在这种交流关系中的文本之间的相互改动)”。陈评本插图吸纳了石林居士序本插图中的元素,这一点毋庸置疑。但由于二者版式不同,石林居士序本插图为单页独幅,陈评本插图为双页联式,故陈评本插图势必呈现出同石林居士序本插图不同的景象。

第一,陈评本作为双页联式插图,由于版面扩大,画面显得更为开阔。例如《冥判》图,与陈评本《冥判》图(图7)相比,石林居士序本《冥判》图(图8)画面布局更加局促拥挤。

图7 陈评本《冥判》图

图8 石林居士序本《冥判》图

第二,陈评本插图更重视室外景色的描摹。以《谒遇》图和《急难》图为例。图9和图10分别是陈评本和石林居士序本展示的第二十一出《谒遇》插图。陈评本《谒遇》图复制了石林居士序本《谒遇》图中的人物动作,但更换了石林居士序本《谒遇》图的背景,使主持和苗舜宾一行人置于秀水明山之中,周围辅以枝繁叶茂的树木,画面呈现淡逸清幽的意境。值得一提的是,陈评本《谒遇》图的背景来自《李卓吾先生批评北西厢记》的插图(图11),插图由无瑕所绘。由此可见,陈评本21幅插图并非“全部是援用石林居士序刻本”。

赵璧(无瑕)也曾为师俭堂刊刻的《六合同春》之《鼎镌琵琶记》《鼎镌红拂记》《鼎镌玉簪记》《鼎镌幽闺记》绘图,或许他也参与了师俭堂刊刻的《二刻六合同春》之一《会真记》的插图绘制。可能因承担不同戏曲插图本的绘制,任务较为繁忙,因此在绘制《谒遇》图时,或者就直接使用了《李卓吾先生批评北西厢记》中的插图。图12和图13分别是陈评本和石林居士序本展示的第四十四出《急难》插图。在石林居士序本中,柳梦梅正拜别杜丽娘,决定前往淮扬打探杜宝和甄氏的消息。二人身后的男子手拿包袱和雨伞,已为柳梦梅远行打点好了行李。问题在于在《婚走》中是石道姑、柳梦梅和杜丽娘三人担心掘坟一事暴露,于是连夜坐船逃到临安。为何在《急难》图中出现了一男子?此文暂不讨论。在陈评本中,画幅右面与石林居士序本并无二致,只不过绘工在画幅左面增加了景色描写。房舍左侧处岩石壁立,旁有花草点缀。山石处的两颗树木虬枝盘错、旁逸斜出。水面一望无际,碧波荡漾。画面虚实结合,意境深邃。概而言之,陈评本插图中景色描写的分量要多于石林居士序本插图。

图9 陈评本《谒遇》图

图10 石林居士序本《谒遇》图

图11 《李卓吾先生批评北西厢记》插图

图12 陈评本《急难》图

图13 石林居士序本《急难》图

第三,陈评本插图附题画诗。石林居士序本插图共40幅,插图上没有题画诗。陈评本插图共21幅,除了第二十一出《谒遇》和第四十七出《围释》插图未附题画诗外,其余插图均附题画诗,并且都有署名。署名者有赵松雪、蔡冲寰、米元章、王献之、熊莲泉、萧照明、子昂、霖雨、紫芝、萧照飞。其中的赵松雪(赵孟頫),米元章(米芾),皆是宋元书画名家,但这极有可能是书坊主为扩大书籍销量,由自己或托人模仿而成。插图上的题画诗均来自戏曲文本。事实上,附在插图上的题画诗并不是骈拇枝指,除了具有批评功能外,它作为文字提示,不仅使读者更易领会插图内容,而且能够丰富画面意境。如第三出《训女》图,题画诗为“敢进三爵之觞,少效千春之祝”。题画诗来自本出【前腔】唱词:“女孩敢进三爵之觞,少效千春之祝。”第三出《训女》写杜宝因杜丽娘白日睡眠,对她严加训斥,决定聘请老师教她读书认字。在石林居士序本插图中,绘工没有选取杜宝训斥杜丽娘的情节绘制插图,而是选取了杜丽娘向杜宝和甄氏敬酒,祝二人长寿的情节。因此,绘工在翻刻石林居士序本时,有意直接从戏曲文本中提取唱词作为插图题画诗,以便读者领会插图的内容。另外,插图题画诗可以丰富画面意境,如第三十二出《冥誓》插图,杜丽娘和柳梦梅位于画面右侧,二人相对而视,柳梦梅呈躬身之状迎接前来相会的杜丽娘,周围辅以假山、棕榈、星云点染环境。题画诗为“绕树惊鸦月影赊”,描写了稀疏的月光下,吹袭不止的风惊动了绕树飞着的鸦群的景象。题画诗的出现,加深了画面静谧的氛围,渲染了一种幽静的意境。

需要指出的是,师俭堂的绘工在镌刻题画诗的过程中有脱字的现象。陈评本第五十五出《圆驾》插图,题画诗为“丽娘(本)是泉下女,重瞻天日向丹墀”,出自本出【前腔】唱词“丽娘本是泉下女,重瞻天日向丹墀”,但题画诗明显脱一“本”字。不仅如此,师俭堂的绘工在翻刻石林居士序本插图时,误把原是石林居士序本《牝贼》一出的插图放入陈评本《诊祟》一出中,由此造成戏曲文本与插图内容不符的现象。

四、结语

虽然《玉茗堂丹青记》中21幅插图由模仿石林居士序本插图而来,自身原创性不足,但是它从另一个侧面表现出《牡丹亭》图像传承的路径。事实上,在明代,这种任意挪用插图的现象非常普遍,如金陵陈氏继志斋将观化轩本《玉簪记》双面图删减为单幅图,其刊刻的《重校琵琶记》“图版与玩虎轩版本雷同,唯一不同之处是将版心下‘玩虎轩’书坊名挖去”。这便涉及古代版权制度的问题,同时反映出书坊比较注重在戏曲剧本中插入图像。因为读者对插图尤为钟情,正如《牡丹亭还魂记》“凡例六则”曰:“二传曲中有画,字里藏神,图像似添蛇足,但世俗缺此便滞不行,故不惮仿摹,以资玩赏,所谓未能免俗,聊复尔尔。”凌濛初《西厢记》“凡例十则”亦有云:“是刻实供博雅之助,当作文章观,不当作戏曲相也,自可不必图画,但世人重脂粉,恐反有嫌无像之为缺事者。”可见,戏曲插图本较纯文字的剧本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

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书坊借助名家评点来扩大刊本的知名度。师俭堂在《玉茗堂丹青记》卷首题“云间陈继儒眉公批评”,意欲借陈继儒的名望吸引读者的目光。毕竟“崇祯初,礼部尚书董其昌、徵君陈继儒为一代风流之冠”,“眉公之名,倾动寰宇”。可见,插图与陈继儒评点作为师俭堂招徕顾客的两大手段,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玉茗堂丹青记》的销量,也能间接促进《牡丹亭》的传播。题画诗作为插图的一部分,与评点形成互文关系,一方面相互印证,深化了《牡丹亭》中的人物性格;另一方面相互交流,促使读者多维度、多层次地理解《牡丹亭》中的人物形象、文本情节或主题思想。

猜你喜欢

柳梦梅题画居士
《牡丹亭》之柳梦梅人物分析
题画二首
郑板桥《题画兰竹石》?
《惊梦》的情与爱
青塘居士诗词选
成双结对
苏轼题画诗
题画诗册页
趣味语文
汤显祖的岭南经历对柳梦梅形象创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