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民生新闻融合传播研究

2022-08-04董伟巍

记者观察 2022年11期
关键词:电视节目民生受众

文 董伟巍

概述

上世纪末,民生新闻迅速兴起成为了电视受众阶梯式增长的重要原因。电视民生新闻着眼于普通民众身边发生的新闻故事和人间百态,以小见大,记录着普通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时代的变迁。因为民生新闻关注的是百姓身边的故事,立足于普通民众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可以很好地引发其他观众的共鸣,因此民生新闻一经播出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相关的民生新闻类栏目的收视率更是屡创新高,继而带动了整个电视节目的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中,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获取新闻的途径大大增加了,相关新闻的播出形式也十分丰富。快节奏的生活之下,人们的娱乐时间更加碎片化、多元化,整个新闻的传播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媒体对于传统电视媒体的冲击是非常巨大的,融合传播已经成为大势所趋。电视民生新闻面对新媒体的冲击和影响,节目受众人群逐渐流失和缩小,电视民生新闻如何适应新形势下的媒体融合发展趋势,在时代的发展洪流中抓住机遇,更好地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最终实现电视民生新闻的二次发展,是当前电视民生新闻人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也是本文研究的内容。

电视民生新闻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民生新闻的传播语言过于娱乐化

当前人们的工作压力很大,生活节奏逐渐加快,在这种大环境下,人们希望闲暇时间可以愉快轻松,整个媒体呈现的态势在逐渐向娱乐化转变。尤其是网络上各类新闻信息层出不穷,人们获取新闻的方式丰富,小小的一部手机就可以了解世界各地的新闻,部分新闻报道为了追求点击量和阅读量,常常会采用很多猎奇或者有噱头的标题来吸引受众的阅读,近几年新闻和媒体呈现出了泛娱乐化、低俗化的趋势。民生新闻其本质是新闻,旨在客观形象地展示出普通百姓的生活万象,记录客观事实,其本质是表述和记录的作用,与娱乐性是存在矛盾的方面的。但是部分的电视节目在进行民生新闻报道时,单纯地追求娱乐性,过度关注播放量和关注度,常常会将民生新闻和娱乐、低俗挂钩,将某些表意不清的词语和引导性、暗示性语言注入其中,导致了民生新闻的初衷发生变化。

受到新媒体冲击,电视新闻观众流失严重

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仅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还将更多更新的技术应用到了新闻媒体行业之中。人们获得新闻的来源不仅仅是依靠传统的电视、广播等手段,一部手机连接网络就可以获知天下事。我国的网民数量近五年来呈现飞速上涨的趋势,手机和互联网的普及率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互联网浪潮之下,人们获取新闻的渠道大大增加,通过手机就能立即获得自己偏好的新闻,而且很好地突破了电视节目播出的时间限制和地域限制,人们利用手机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新闻的阅读和浏览,而且大数据的应用还能根据每个人对新闻类型的偏好程度推荐不同的新闻,实现精准性的推荐。在新媒体的不断冲击下,电视节目的受众逐渐被引导到其他的渠道获取新闻,电视节目的受众群体大幅缩减,集中到老年群体,从长远来看非常不利于电视节目的长久发展。

传播方式多元化冲击民生新闻的发展

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民生新闻的传播方式更加多元,民生新闻的观众不再需要按时守候在电视前等待节目的播出,手机轻轻一点就可以任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新闻进行观看,摆脱了必须通过电视机观看的束缚。手机、平板、电脑等都可以很好地满足观看需求。观众可以在自己休息放松的时候自由选择,民生新闻的观看不再是一种热潮。而且传统的民生新闻播出时间都很长,在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下也不再符合观众的需求,民生新闻被剪辑成时间较短、节奏很快的视频进行传播,这种形式下的民生新闻播放时长缩短,新闻的传播更加直接,但是从新闻本身向更深层次的挖掘就显得有些不足了。

电视民生新闻融合传播的重要意义

民生新闻的传播范围得到了有效的扩张

融合传播的背景之下,民生新闻发展不仅有挑战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融合传播具备很多优势和作用,如果加以利用可以促进民生新闻再次发展。之前民生新闻的传播途径和传播范围都是非常有限的,民生新闻一般是通过电视进行播出,其受众群体也集中在电视节目的覆盖范围,一些地方台的电视节目都是针对当地的群众,其受众范围集中在某一个区域之中。而在新媒体的发展和融合传播的影响之下,民生新闻的传播范围和传播途径大大地扩大了,将民生新闻制作成为网络节目、短视频、小视频等形式并放到网上,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手机、新闻APP等看到民生新闻,观看群体不再局限于某一个区域或者城市,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人群都可以通过网络观看相关内容,辐射范围得到了极速扩张。

民生新闻的传播途径得到了有效的丰富

传统模式下,民生新闻的传播途径非常有限,电视和广播是其播出的主要载体和途径,媒介融合的大环境为民生节目的传播途径注入了非常多的可能性。首先,民生新闻可以通过二次加工之后放到网络之上,人们只要输入地址就可以完整地观看民生新闻节目。其次,将民生新闻进行精简编辑,制作成短视频通过手机等进行快速的传播,有效地增加手机新闻受众数量。再次,将民生新闻的相关内容、图片等进行再加工,并将相关新闻发布到微信公众号、新闻APP专区、微博上,及时推送给新闻受众,极大地提高了新闻的阅读量和浏览量。最后,民生新闻还可以开通专属的手机APP,不定时地在手机软件上发布刚刚发生的新闻和已经播出的相关民生新闻,还可以开通互动专区,引导受众围绕新闻开展讨论,活跃气氛,增强用户粘性。

民生新闻的选题范围得到了极大丰富

民生新闻的选题集中于百姓身边的故事,从百姓的衣食住行到邻里小事都可以成为报道的素材。传统的民生新闻选题来源一般都是由民生新闻的记者走街串巷自行挖掘而来的,在这种传统的新闻采编模式下,民生新闻的素材来源不够广泛,仅仅依靠记者本身的新闻挖掘能力,其选题范围相对而言是比较狭窄的。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类信息的获取更加便捷,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自媒体、通信软件等获知各种消息。而民生新闻的选题也不再仅仅依靠记者本身,网络上充斥的各类消息可以进行二次挖掘成为民生新闻的选题,还可以设置专门的民生新闻线索通道,请各类关心民生的人群通过网络、微信、微博、电话、邮箱等种种渠道发布线索,民生新闻的选题范围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电视民生新闻融合传播的路径分析

从“民生”出发,提升新闻核心竞争力

民生新闻想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重新焕发生机,实现快速发展,就需要积极地进行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借助融合传播的优势,扩大电视民生新闻的传播范围和传播力度,进一步提升观众的数量和粘性,有效地增加民生新闻节目的播放量。从民生新闻本身而言,其关注的是百姓身边的事情,聚焦于民生话题。在信息爆炸的当下,想要从众多的种类齐全、内容丰富的新闻报道中脱颖而出,节目内容的好坏至关重要,是民生新闻能否受到关注和播放量高低的重要因素,只有加强民生新闻“内功”的修炼,从民生本身入手,采编、报道一些贴近人民群众生活、可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可以为其他群众带来帮助和警示作用的民生事件,以新闻报道的内容来提升新闻的核心竞争力。民生新闻本身内容质量的提升是决定民生新闻节目能否长远发展的根本,相关的民生新闻从业人员要着力提升新闻质量,挖掘百姓身边的故事,制作出内容新奇、可以引发人们关注和共鸣的新闻内容。

民生新闻的相关工作人员要将精力放到节目的选题和内容上来,从民生出发,挖掘出真正贴近生活的优质内容,并将内容进行加工和编辑,最终呈现出内容精彩的民生新闻节目。当前电视节目中关于民生新闻的栏目众多,需要进一步找准民生新闻的定位,以差异化、精准化的内容从众多的新闻中脱颖而出。聚焦民生领域,将民生新闻进行二次细分,形成内容鲜明的民生新闻标杆,打造出民生新闻品牌,形成品牌效应。民生新闻可以细分到关注老百姓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事关个人切身利益的领域,可以很好地吸引中老年群体的关注;还可以细分到解决邻里纠纷、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等领域,通过讲述生活中各类事件,以事件本身来吸引观众的观看。最后,加强对民生新闻的编辑,采取暗访的形式进行新闻报道将更有看点,围绕新闻本身增加政策宣传、新闻评论的内容,增强电视节目的公信力。

从“受众”发力,扩大新闻传播范围

在媒介融合传播的大背景下,民生新闻的受众不仅仅局限于某个区域或者范围,而是面向了所有网友,节目的受众极大地增加了,这对于民生新闻的传播而言是非常有利的,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民生新闻的市场竞争性也大大增强了。民生新闻的发展除了要重视内容建设,加强节目本身的可看性,更要从受众入手,充分发挥融合传播的优势和作用,借助信息化手段,将民生新闻精准化、针对性地推荐给更多关注民生新闻的潜在人群,有效地提高民生新闻的阅读量和播放量。当前大数据的发展可以迅速地将使用者个人对新闻类型的偏好、阅读习惯等个性化的信息进行再分析再处理,然后根据民生新闻的不同种类推荐给不同阅读偏好的目标人群,这些人群不一定集中于某个区域,只要拥有网络即可观看。新媒体环境可以很好地扩大民生新闻的受众,而且这种精准化推送的效果也会远远好于漫天投放。

民生新闻的受众只有得到有效的扩充才是电视民生新闻得以长久发展的关键。首先,民生新闻从业人员要对电视上播放的民生新闻进行再次加工和编辑,制作成图文报道、短视频等多种形式,来更好地迎合不同人群的阅读需求。其次,根据民生新闻的内容进行标签化的管理,比如社会性新闻、与年轻人相关的内容、家长里短的新闻、生活信息类新闻等,然后将这些不同类型的民生新闻发布到网络之上,包括微信、短视频平台、微博、新闻APP 等众多途径,然后利用大数据对这些软件的用户的个人偏好进行分析,根据每个人对新闻的不同偏好精准地进行信息推送。对于年轻群体来说,要重点推进具备更多社会意义、和年轻人密切相关的新闻;对于中老年群体来说,可以推送一些生活中家长里短的故事、政策科普等类型的新闻,通过精准化的推荐来提高读者的点击量和阅读量。

从“渠道”着眼,借助新媒体优势增强体验

在媒体融合传播的环境下,电视民生新闻的传播渠道得到了极大的丰富,而且信息技术的发展也更好地满足不同人群的阅读需求。在传统的电视节目中,相关新闻的播出时间、播出内容都是既定的,一旦错过时间将导致获取新闻的难度加大,而信息技术的发展则可以很好地突破时间、设备、观看地点的限制,人们可以通过网络等渠道自由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观看,对于新闻的观看选择度、时间自由度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民生新闻栏目可以申请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微博、新闻APP专栏,甚至开发自己的手机APP,将相关的新闻推送到网络,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自由地进行观看。受众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进行私人化定制,选择自己喜欢的新闻类型,根据自己的阅读习惯自行调整推送类型、推送时间等,按照自己的需求来进行新闻阅读。除此之外,在新闻的底端还可以增加留言互动板块,人们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了解别人的想法,畅所欲言地进行交流和互动,可以很好地解决当下年轻人社交恐的困境。

民生新闻是记录城市发展和社会变迁的重要手段,更是帮助普通百姓解决生活问题的有效途径,民生新闻的兴起有效地带动了电视节目的发展。但近年来新媒体对于传统电视媒体的冲击是非常大的,媒体融合已经成为新的发展方向,电视民生新闻也要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地利用新媒体的优势资源,实现电视民生新闻的转型升级,再次焕发新的生命力。

猜你喜欢

电视节目民生受众
民生故事,讲述幸福与温暖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论网络传播中受众的逆反心理
曲艺受众分析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
2016年我国民生发展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