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硬”新闻如何“软”表达
2022-08-04周芳
文 周芳
媒体工作者应通过技术、形式以及内容的创新让政治经济这种严肃新闻变得更加具有亲和力,让新闻内容有温度,这样才能让新闻走进大众心中,让大众更容易接受“硬”新闻内容。
什么是“硬”新闻
在《新闻学大词典》中,把“硬新闻”定义为题材严肃,注重指导性、知识性以及思想性的政治经济和科技类新闻,硬新闻在新闻学中是一个专业名词,对于传统媒体来说,硬新闻在新闻报道当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传统媒体的立身根本。硬新闻一般是以宣传政府政策或经济为主要内容,具有十分明确的舆论导向,因为政治性强,不仅涉及到很多宏观政策还有许多专业术语,并且这类新闻在播报时语气严肃刻板内容较长,容易让读者觉得枯燥生硬。但无论如何,作为主流媒体的根本,这些新闻可以为人们的工作以及生活提供重要的指标方向,因此硬新闻在生活中是不可替代的。硬新闻,整体来说具有内容严肃、时效性强的特点,媒体工作者在对硬新闻进行编辑时使用的文笔庄重严肃,表达形式固定且较为单一,大部分的时候都是以文字或者音视频的形式来展现的,在语言风格上一般不会采用趣味化或接地气的形式来描述硬新闻。在融媒体时代很多新闻层出不穷,这类严肃的硬新闻已经逐渐不能打动读者,如何让硬新闻的表达方式变得“软”起来,让读者愿意看且能够看得懂是当前新闻媒体工作者要深入研究的一个问题。
根据官方调查,到2021年6月为止,我国的互联网普及率就已经达到了70%以上,我国网民的规模已经超过10亿人。由此可以看出,在新闻传播中移动媒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技术变革促使着新闻内容以及新闻传播环境也开始发生变革,趣味化、可视化以及移动化是新时代新闻传播的重要形式,具有亲和力且接地气的新闻可以吸引更多的人群关注。为此内容较为严肃的新闻,如政治经济类的硬新闻想要进行传播就必须结合融媒体时代的发展特点,通过技术内容的创新让硬新闻变得更加有亲和力,这样可以让大众更容易接受硬新闻的内容,在融媒体时代,新闻报道要打破传统新闻传播的局限性和束缚,利用融媒体时代新媒体的多元化、灵活性特点来丰富新闻表达内容。除了文字图片之外还可以利用VR、音视频的数字化形态来进行新闻传播。
融媒体时代下硬新闻所面临的机遇
在融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这为硬新闻的软表达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在融媒体时代下,硬新闻面临着以下四大机遇:
即时传播。在传统的媒体时代,硬新闻一般是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的形式来进行传播的。硬新闻对时效的要求非常强,但是由于广播电视和报纸都需要制作周期,这导致硬新闻不能在第一时间传播给新闻读者。在融媒体时代移动技术突飞猛进,这让新闻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要具有网络和移动设备就可以随时进行传播,媒体工作者可以将实时的政策或经济形势第一时间通过互联网传播给读者,读者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在最短的时间内收获这些信息,这让记者和新闻读者能够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对接,从而让新闻实现零时差的即时传播。
内容兼融。报纸只能通过图片、文字的形式来展现新闻内容,广播通过声音来传播新闻内容,电视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来传播新闻内容,传统的媒体主要采取以上的形式来进行新闻传播,但在一篇新闻报道中很难出现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相互融合的情况。但在融媒体时代下,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传统媒体在新闻传播上的局限性。在互联网平台,媒体工作者可以把音频、视频、文字、图片都集中在一篇新闻报道中,通过不同的形式来让读者了解新闻的全貌,从视觉、感觉以及听觉上给读者提供丰富的感官体验,让读者更乐于接受新闻内容,同时提高读者对新闻阅读的兴趣,为硬新闻的传播带来了机遇。
开放共享。在融媒体时代下,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进行了有机的结合,这样可以让更多的媒体资源进行共享,不同的人群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和手段来获取相应的新闻资讯。各个传播形式的整合可以让媒体平台发挥自身的特点与优势来提高新闻传播的水平,在互联网技术下开放共享、合作共赢,成为我国媒体发展的理念之一,而这种理念不仅体现在国家对外的政策中,还体现在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等等都实现了开放共享,新闻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实现信息共享,可以拓展硬新闻的传播途径,让硬新闻发挥更大的价值。
形式多样化。在传统的媒体形式中,新闻的写作模式和表达方式都是较为固定以及单一的,因此硬新闻总是给读者一种刻板严肃又单一老套的感觉。在融媒体时代下,记者要摒弃传统媒体对硬新闻的思维模式,要用更加灵活的布局来构建硬新闻,合理地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通过幽默的语气让硬新闻软表达,让硬新闻受到更多读者的喜爱。除了常见的图片、文字和音频、视频,媒体工作者还可以利用各种短视频、vlog等形式来传播硬新闻,让硬新闻的传播维度得到灵活的延伸。
融媒体时代下硬新闻软表达的策略
表达方式多样化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原有的新闻传播方式以及表达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新闻难以突破视频、文字的限制。但是在新媒体时代下,不仅实现了文字、视频、图片的有机结合,还在文字、图片、视频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如在文字的使用上,传统媒体使用的文字都是标准文字,但是在新媒体时代下文字可以有不同的字体、不同的颜色,还可以用Q版的文字来展现新闻内容,此外在文字的呈现形式上,也不再单一化。文字可以滚动、可以闪动、还可以渐变;在视频上除了传统的新闻视频还有短视频形式和vlog等形式,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新闻的传播方式。这些方式提高了硬新闻的可读性,在融媒体的时代下,新闻的传播不再是记者向读者的单向传播,而是变成了一对多甚至双向传播形式。
在以往的新闻传播形式中,新闻读者往往扮演的是信息接收者的角色,记者将新闻传播给受众之后,受众只能知道新闻资讯却不能发表自己的观点,但是在新媒体时代下,记者在网络平台发布了一则新闻之后,新闻读者可以在符合语言规范的情况下对新闻进行评论,在评论区交流对新闻的观点和看法。同时受众还可以将新闻转发到自己的社交平台,让自己身边的朋友也看到新闻。社交软件往往和新闻读者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读者将新闻转载到自己的社交软件,可以提高新闻的影响力以及传播力。
除了新闻的传播形式在不断地进行创新,新闻的表达方式也要更加多样化。短视频在现代社会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短视频的时间短、传播速度快,符合当下观众对视频的观看要求,目前由于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步加快,在观看视频时,若时间较长很容易让观众丧失耐心。短视频是一种符合现代观众心理发展的视频形式,通过较短的时间快速抓住读者的眼球,让读者乐于观看内容新颖的短视频。新闻媒体工作者要依据观众的心理发展特点,将硬新闻与短视频结合起来,在编辑视频时可以将硬新闻当中的核心内容、主要内容整合在一起,让观众在较短时间内明白这则新闻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这样可以让越来越多的观众乐于接收新闻,避免传统新闻制作时间较长的弊端,有利于让硬新闻走进大众的视野。
此外,在新闻的口语表达上也要更加多样化。在硬新闻表达中,记者一般是通过规范、严肃、刻板的语气来进行新闻内容的展示,但是这样很容易让观众对硬新闻产生枯燥乏味的印象,一旦观众产生了这样的印象,那么对硬新闻的关注度就会逐渐降低。现代人类生活的压力较大,在闲暇之余更喜欢具有趣味化的事物,因此,记者可以在播报新闻时用具有幽默以及趣味化的语言来讲述新闻的内容。
以央视新闻的主持人朱广权为例,朱广权是新闻直播间、国际时讯、新闻30分以及共同关注等节目的主持人,这些节目的新闻内容多是和政治经济有关的,内容较为刻板严肃和枯燥,但是朱广权用幽默有趣的语言将这些新闻播报给大众,他曾在播报天气时说到“如果给你点阳光,你就能够出汗,这个天气出门就能够让你泛滥”,还创造出了“地球不爆炸,我们不放假”的名句,这些名句不仅在生活中广为流传,甚至在其他的央视主持人口中也会被作为调侃来说起。我国的外交官赵立坚曾经也在一场外交会后说到“地球不爆炸,我们不放假”来进行调侃,这让原本严肃的氛围变得活跃起来。由于朱广权在新闻中时常用具有幽默的语言来进行播报,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他所播报的新闻,这也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到与政治、经济相关的硬新闻内容,从而提高了硬新闻的传播影响力。
将数据新闻直观化
在大数据理念提出之前数据就广泛地运用于新闻报道中了,在医疗类和经济类的新闻中都需要大量的数据,信息技术和数据可视化技术在数据中的应用作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在新闻中脱颖而出。传统媒体在播报数据新闻时往往是通过图表的形式来展示数据,虽然可以帮助观众非常直观地看到有关的数据,但是也容易带来一些疲劳。新闻中数据的价值就是要让观众对这些数字以及具体内容产生更加具象化的理解。在新媒体时代下,新闻工作者要让数据以一种多样化、可视化的形式展示出来,既能够展示数据之美,又能够有效地降低阅读难度,让数据能够植入观众心里,让数据变成一个直观的概念,而非冰冷的数字。
以近年来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热点新闻“纳税”为例,近几年有不少的明星、公众人物因为逃税漏税被国家查处,之前有一个网络平台主播由于逃税偷税被罚了13.41亿元,仅仅凭借一个13.41亿元可能大众还无法认知到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数字,为了让数据更加直观化,媒体工作者可以在这个数字后面写下这样一段话“如果是月薪3000元的工薪族想要赚到13.41亿元,那么从元谋人时期开始干起,也难以赚到13.41亿元”。同时为了让受众对这个概念有更多的理解,可以从生活中较为常见到的百万、千万来让受众产生更加强烈的感官冲击。“0.41亿”虽然前面是个以0开头的小数点,但是小数点后的“4”是4000万,“1”是100万,通过这样的对比阐述,就可以让观众非常强烈地感受到13.41亿元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数字。通过这则新闻可以让大众树立起按时缴纳税款的良好意识,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如果不按时纳税就会受到严重处罚。通过这样的形式不仅可以传达硬新闻内容,还可以通过语言与数据的转换来帮助受众对数据有更加直观的认知,从而提高新闻内容的影响力。
官方主题亲民化
在融媒体时代下硬新闻要站在社会大众的角度,使表达更具亲和力,让新闻更加贴近大众的生活。新闻工作者在传播新闻内容时要研究受众的共鸣点,将新闻内容与受众的共情点进行结合,尤其是对于一些官方的报道,要转变以往形式单一、内容刻板的印象。用融媒体手段以更加平和轻快的形式来进行软表达,这样才能够让硬新闻走进大众的心中。
如媒体可以将新闻与动漫或手绘等形式进行结合,将硬新闻的内容用漫画的形式进行表现,同时加上一些文字特效、声音特效等,在传播内容时还可以营造出场景感,且采用特效或手绘等形式可以加强受众的记忆点,在传统媒体的传播中由于主题新闻的内容严肃刻板,很多受众在观看完新闻后,对此新闻的记忆点不强,但是通过手绘的形式将主题内容展示给受众可以对受众的视觉造成刺激,从而让受众对此新闻的印象更加深刻。创新形式还能够转变大众对新闻中主要描绘对象的印象,新闻报道也不再和社会大众有距离,而是更加贴近社会大众的生活,让社会大众感到更加亲切,有效地实现硬新闻的软表达。
硬新闻作品个性化
在融媒体时代下新闻的产生已经突破了技术的限制,人工智能以及大数据等新型技术都可以用于寻找新闻素材、制作新闻内容并参与到新闻传播的各个环节,且新技术可以让硬新闻作品越来越有个性,这给改变硬新闻的刻板形象带来了很大的机会。硬新闻要具有个性的原因有三个:一是随着新闻行业的发展,媒体工作者要不断地挖掘以及制作出符合不同群体审美观念的新闻,这样才可以让更多的人关注硬新闻;二是因为新闻要结合时代的发展,突破传统的印象,这样才能够让硬新闻更加具有亲和力和温度,让硬新闻的内容与社会大众的生活有更加紧密的联系;三是新闻媒体工作者必须依据用新闻的价值来思考如何才能够让硬新闻具有独特的表达形式,从而让硬新闻的思想能够以更加科学合理且容易让大众接受的方式进行传播,这样可以提高硬新闻的影响力。
综上所述,在融媒体时代下新闻的获取形式以及传播形式都有了很大变化,新闻媒体工作者要对融媒体时代的特点进行研究,并以新技术、新理念为基础来创新硬新闻的传播形式,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基础上创新硬新闻的表达方式,通过软表达来提高硬新闻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