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技术在诊断膝关节损伤中的临床意义表达
2022-08-04井荷如习志兵
井荷如,习志兵
(邓州市中医院 磁共振室,河南 南阳 474150)
膝关节为维持机体正常运动最重要的关节之一,也是日常活动度最大的关节,因此,膝关节易引起损伤,从而出现关节疼痛、运动功能障碍等病症,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膝关节损伤治疗关键在于尽早发现,以制定相应治疗措施,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关节镜术检查为膝关节损伤诊断“金标准”,虽诊断准确率较高,但具有一定创伤性且价格昂贵,患者接受度普遍较低,因此,临床更倾向于影像学检查方案。以往临床常采用CT、X线对膝关节损伤进行诊断,具有简便、快捷等优点,其中CT检查可有效观察骨折情况及类型,但对于韧带、半月板等软组织损伤诊断存在一定局限性。核磁共振(MRI)检查目前已逐渐应用于膝关节疾病检查中,其检查视野广,可从多角度对膝关节情况进行观察,准确分析膝关节软组织情况。本研究选取邓州市中医院128例疑似膝关节损伤患者,旨在探讨MRI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28例本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就诊的疑似膝关节损伤患者,其中男86例,女42例,年龄42~74岁,平均年龄(58.63±2.38)岁;体质量指数20.4~26.8 kg/m,平均体质量指数(23.58±1.03)kg/m。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均伴有不同程度膝关节疼痛、肿胀、功能障碍;(2)均可接受MRI、CT检查;(3)知情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合并精神疾病无法配合者;(2)合并肾、肝功能障碍;(3)合并恶性肿瘤;(4)临床资料不完整;(5)合并造血系统严重疾病;(6)检查依从性较差;(7)妊娠、哺乳期者。
1.3 方法
所有检查图像均由同两名具有丰富经验的影像学医师进行检阅,当出现意见不一时,由第三名医师进行检阅,统一意见后定性诊断。
1.3.1 MRI检查
均采用飞利浦1.5T 16通道磁共振检查仪及8通道膝关节专用线圈进行检查,调节参数设置层间距为0.4 mm,层厚为4 mm,激励次数为2,成像矩阵为512×512,视野为160 mm×160 mm。作业人员引导患者处仰卧位,膝关节处于自然伸直状态,膝盖向外旋10~15°,检查前保持平稳呼吸,采用T1WI、T2WI及STIR序列对斜矢状面进行扫描,采用T1WI、STIR对冠状面进行扫描,采用T1WI对横断面进行扫描,检查过程中患者前交叉韧带与斜矢状面保持平行,以保证图像清晰,整体检查时间需在20 min内完成。
1.3.2 CT检查
均采用德国西门子128层CT扫描仪进行检查。调节参数设置层厚为5 mm,层间距为5 mm,扫描长度为15 cm,将患者膝关节适当抬高,保持弯曲状态,通过软组织窗、骨窗进行观察,扫描结束后将数据输送至后台工作站重建图像。
1.4 观察指标
(1)分析膝关节损伤MRI影像学表现。(2)统计MRI、CT检查诊断结果。(3)比较MRI、CT检查诊断效能。(4)比较MRI、CT检查对不同类型膝关节损伤检出率。(5)比较MRI、CT检查对不同关节软骨损伤分级的检查率,其中Ⅰ级:关节软骨表面存在严重侵蚀,且具有撕裂,撕裂深度≤50%;Ⅱ级:关节软骨表面存在变形,且具有裂隙,深度≥50%,但未波及关节软骨下骨;Ⅲ级:关节软骨存在明显裂隙,且暴漏于软骨下骨,直径≤1 cm;Ⅵ级:关节软骨呈全层受损,软骨下骨暴漏直径>1 cm。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两组间比较行χ检验。<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膝关节损伤MRl影像学表现分析
(1)半月板损伤:经MRI检查信号特征显示,半月板受损程度共分为3度,其中Ⅰ度:半月板内存在不规则形或球形高信号区域,但未到达关节面;Ⅱ度:半月板内存在线性高信号,到达关节囊与半月板连接处,但未达半月板关节面;Ⅲ度:半月板内存在高信号且波及关节面,表现为半月板撕裂。(2)韧带损伤:经MRI图像显示,韧带撕裂直接表现有:韧带呈连续性中断,具有弥漫性、局灶性肿胀,不显示正常韧带影,信号断端前移且呈增强;间接征象有:局部软骨受损,韧带附着处骨折,骨髓水肿,半月板关节囊分离,滑囊积液等。(3)骨挫伤:经MRI检查信号特征显示,T1WI序列表现为低信号,T2WI压脂序列表现为高信号,且异常信号多位于骨骺、胫骨平台外侧,病灶范围广,表现为地图形、不规则形等。(4)关节软骨损伤:Ⅰ级表现为内部信号不均匀,软骨表面不平滑;Ⅱ级表现为内部信号异常>50%,软骨表面不规则,软骨下骨质呈明显增生、硬化;Ⅲ级表现为软骨层或软骨呈连续性中断,伴有明显低信号,软骨表面轮廓呈中、重度不规则状态;Ⅵ级表现为软骨全层受损,软骨下呈低信号且中断、消失。
2.2 两组MRl诊断结果比较
经关节镜检查结果显示,128例疑似关节镜损伤患者中,共确诊86例;经MRI检查结果显示,共确诊81例。MRI检查诊断灵敏度为90.70%(78/86),特异度为92.86%(39/42),准确率为91.41%(117/128),漏诊率为9.30%(8/86),误诊率为7.14%(3/42),阳性预测值为96.30%(78/81),阴性预测值为82.98%(39/47)。见表1。
表1 两组MRl诊断结果比较
2.3 两组CT诊断结果比较
经CT检查结果显示,共确诊74例。CT检查诊断灵敏度为80.23%(69/86),特异度为88.10%(37/42),准确率为82.81%(106/128),漏诊率为19.77%(17/86),误诊率为11.90%(5/42),阳性预测值为93.24%(69/74),阴性预测值为68.52%(37/54)。见表2。
表2 两组CT诊断结果比较
2.4 两组MRl、CT诊断诊断效能比较
与CT检查诊断灵敏度80.23%(69/86)、准确率82.81%(106/128)比较,MRI检查诊断灵敏度90.70%(78/86)、准确率91.41%(117/128)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3。
表3 两组MRl、CT诊断诊断效能比较[n(%)]
2.5 两组MRl、CT对不同类型膝关节损伤检出率比较
经关节镜检查结果显示,韧带损伤28例,半月板损伤21例,关节腔积液13例,骨挫伤9例,关节软骨损伤15例。MRI、CT检查在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关节腔积液、骨挫伤检出率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而对于关节软骨损伤,MRI检出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4。
表4 两组MRl、CT对不同类型膝关节损伤检出率比较[n(%)]
2.6 两组MRl、CT对不同分级关节软骨损伤检出率比较
经关节镜检查结果显示,关节软骨损伤I级5例,II级3例,III级5例,IV级2例。MRI、CT检查在I级、II级、IV级关节软骨损伤检出率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而对于III级关节软骨损伤,MRI检出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5。
表5 两组MRl、CT对不同分级关节软骨损伤检出率比较[n(%)]
3 讨 论
膝关节为支撑下肢运动最重要的关节,与韧带共同作用维持行走稳定性,但由于其杠杆作用较强,易引起损伤。由于老年人群机体发生退行性改变较为严重,易发生骨质疏松,因此,中老年人群膝关节损伤发病率较高。随目前社会结构逐渐趋于老龄化,其发病人数随之上升,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因此,临床应尽早进行诊断,以制定相应治疗方案,改善预后。
关节镜为目前临床诊断膝关节损伤的“金标准”,虽诊断准确率高,但检查过程为创伤性操作,给患者带来痛苦的同时对病变早期形态变化难以分析,患者接受度较低,不适用于普遍筛查。X线、CT等影像学检查方法已广泛应用于膝关节疾病检查中,其中CT检查可对患者病变部位及骨折类型进行准确诊断,具有简便快捷、价格低廉等优点,但仅能显示关节骨质损伤及软组织肿胀、增生、硬化情况,对于膝关节细微结构病变无法有效检出,且无法清晰观察关节软骨、半月板、韧带具体情况,从而对膝关节受损诊断准确率造成影响。马占忠等研究结果表明,膝关节损伤采用CT检查诊断准确率可达84.25%。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CT对疑似膝关节损伤患者进行检查,其诊断灵敏度为80.23%,特异度为88.10%,准确率为82.81%,提示临床可通过CT检查对膝关节损伤进行初步诊断,对临床早期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MRI为近年来逐渐应用的一种无创检查方案,可通过膝关节特征信号对软骨结构、形态、组分等进行分析观察,从而清晰显示患者韧带、骨骼、半月板等部位,具有分辨率高、视野开阔、辐射强度低等优点,且MRI检查过程中无需调整患者体位,通过调整磁场强度可呈现多方位、多角度立体图像,有助于临床进行分级评估。岳庆红等研究结果表明,MRI检查可有效提高膝关节损伤诊断准确率。本研究结果显示,MRI检查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CT检查,有助于临床提高膝关节损伤检出率,降低漏诊率,与上述研究结果类似。分析其原因可能在于,MRI检查通过调节仪器脉冲顺序、参数设置,可提高图像对比度,经T1WI序列显示膝关节具体解剖结构,联合T1WI、T2WI信号可对膝关节损伤有效评估,此外,STIR序列可抑制骨髓内脂肪高信号,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断骨病变准确性。曹峰等研究结果表明,以关节镜结果为金标准,MRI检查对于关节软骨损伤诊断准确率可达92.50%,灵敏度可达94.28%。乔亚丽研究表明,相较于多层螺旋CT,MRI检查可有效提高临床早期膝关节损伤诊断效能,对于损伤程度评估具有一定价值。本研究结果与二者基本一致,进一步证实MRI检查对于膝关节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此外本研究结果还发现,MRI检查对于关节软骨损伤及III级关节软骨损伤检出率高于CT检查,说明MRI检查可更加准确对膝关节损伤类型及病情程度进行诊断,提示临床可通过MRI检查进行早期筛查诊断,以提高诊断准确性,针对性制定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MRI检查对于膝关节损伤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可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早期诊断、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