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刃针配合美式整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2022-08-04李宏龙马培
李宏龙,马培
(河南推拿职业学院附属医院 骨关节病科,河南 洛阳 471003)
颈椎病也被称为颈椎综合征,是一种以颈椎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病,其发生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者椎间盘脱出等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此外,颈椎病的发生还与患者睡眠体位、工作姿势等生活习惯有关。临床将颈椎病划分成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脊髓型及混合型几种类型,其中神经根型最为多见,在所有颈椎病中占比65%左右。颈椎病的主要表现为肩颈背疼痛、上肢和手指放射状疼痛、无力及麻木感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并发颈心综合征或下肢瘫痪,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对其生命安全构成一定的威胁,受到临床高度重视。以往西医治疗时多采取药物,虽起效速度快,但远期疗效不理想,复发率较高,且存在一定的副反应,使得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受限。近年来,祖国医学针对颈椎病患者的治疗有其独到优势,不论是中药内服亦或针灸、推拿等中医外治技术,均可有效改善颈椎病患者症状,控制病情进展,治疗效果显著。本次研究,主要探讨毫刃针配合美式整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效果,以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期间河南推拿职业学院附属医院骨关节病科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将研究过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对本院骨关节病科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展开研究,病例收集时间在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共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86例,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N=43)和研究组(N=43),两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病程文化程度、职业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开展均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并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s ,n(%)]
纳入标准:(1)均与《颈椎病的分型、诊断及非手术治疗专家共识》中有关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相符,同时结合颈椎CT、X线和MRI等检查确诊;(2)年龄≥18岁;(3)中枢神经系统无疾病;(4)治疗期间未开展其他治疗。
排除标准:(1)伴随其他类型的颈椎病有关症状者;(2)伴严重心血管病者;(3)症状及影像学表现严重,有手术指征者;(4)近3个月使用过非甾体抗炎药;(5)治疗位置存在皮肤损伤或者皮肤病者;(6)处在妊娠或者哺乳阶段女性;(7)合并精神类疾病无法配合治疗者;(8)拒绝或者中途退出研究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针灸治疗。选择0.3 mm×25 mm、0.3 mm×40 mm华佗牌针灸针(苏州医疗用品厂)开展操作,指导患者采用俯卧位,于额头和胸口下方各垫一软枕,双手置于头部两侧,保持放松状态,充分暴露颈部,医生站在患者一侧开展常规消毒处理,后选择穴百劳、颈夹脊、风池,均为双侧,另选择曲池、外关、列缺,均为单侧,配大椎穴。常规斜刺进针1寸,采取平补平泻法,将有传导和存在酸胀感作为标准,控制单次留针时间在30 min,1次/d,10次为1个疗程。
研究组采用毫刃针配合美式整脊治疗。(1)美式整脊(侧屈旋扳法):所有患者均经CT或MRI明确病变椎体后,仰卧于美式整脊床进行美式整脊,患者双上肢自然平放于身体两侧,颈部前屈15°;医生位于床头枕部半蹲,与患者呈45~90°,一手用食指近端腹外侧表面紧贴矫正侧,拇指按住颊部,使颈部适当向上、向后倾斜,其余手指呈杯状,置于枕骨部,另一只手支撑患者头部,对颈项部进行纵向牵引,再配合旋扳手法数次。侧屈旋转角度根据医生食指末节感到小关节活动为宜,当手出现抵触感时对其施加小幅度脉冲推力,听见咔声复位成功,隔2 d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2)毫刃针治疗方法:在美式整脊治疗结束后,休息10 min,再进行毫刃针治疗,操作体位同对照组传统针灸疗法,于患者额头和胸口下方各垫一软枕,双手置于头部两侧,保持放松状态,充分暴露颈部;医生站在患者一侧开展常规消毒处理,选用0.4 mm×40 mm一次性毫刃针,首先选择颈部2~7棘突、横突旁结、上项线,并配合颈椎病变部位(即为局部压痛点),左手按压皮肤,右手持针垂直刺入皮肤0.2~0.3 cm,针刃方向应符合脊柱纵轴方向,直达皮下深筋膜浅层,局部行切割后退针。如遇到较大或较硬的局部结节点,可在同一部位行爪刺切割治疗,以皮下结节松解为宜,操作完毕后进行拔罐处理,并留罐10~15 min。隔2 d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
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工具
(1)视觉模拟评分表(VAS):分别在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对两组VAS得分开展评估,总分范围0~10分,得分越高,即疼痛越为强烈。
(2)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分别在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对两组NDI得分开展评估,内容涉及注意力集中、阅读、头痛、重物提起、疼痛度和个人护理总共6项,各项分别计0~5分,总分30分,得分越高,即障碍程度越严重。
(3)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20分法:分别在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对两组田中靖久20分量表得分开展评估,本研究选择其中的症状部分开展评分,包含颈肩部症状(即颈肩疼痛与痛苦感)、手指症状(手指麻木或者疼痛)及上肢症状(上肢麻木或者疼痛)总共3项,各项按照症状轻重度计0分、1分、2分、3分,得分越高,即症状越轻。
(4)炎症因子:分别在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采集患者5 mL外周静脉血液测定炎症指标,以3 500 r/min速度(离心半径10 cm)离心10 min后取血清保存在低温环境中待检,利用免疫比浊法测定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利用化学发光酶免疫法测定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降钙素相关肽(CGRP),比较两组差异。
1.4 临床疗效标准
分别在结束治疗后对两组开展疗效判断,治疗效果分为四个等级,即治愈为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肌力正常,颈部、肢体功能恢复,日常工作与劳动无影响;显效为临床症状基本缓解,颈部、肩颈疼痛明显降低,肢体活动能力改善;有效为临床症状缓解,颈部、肩部疼痛减轻;无效为上述指标均未达到。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两组有效率比较
研究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2。
表2 两组有效率比较[n(%)]
2.2 两组VAS及NDl得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VAS及NDI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28 d后,研究组的VAS及NDI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3。
表3 两组VAS及NDl得分比较(± s ) 单位:分
2.3 两组田中靖久20分量表中症状部分得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颈肩部、手指及上肢症状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28 d后,研究组颈肩部、手指及上肢症状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4。
表4 两组田中靖久20分量表中症状部分得分比较(± s ) 单位:分
2.4 两组炎症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炎症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两组hs-CRP、TNF-α和IL-1β、CGRP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且研究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5,续表5。
表5 两组炎症指标比较(± s )
续表5 两组炎症指标比较(± s )
3 讨 论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长时间劳损、骨质增生,或韧带增厚、椎间盘突出等因素导致的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从而引发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神经根型颈椎病作为常见的颈椎病类型,好发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现如今“低头族”日益增多,颈椎病的发病率日益上升,并呈年轻化趋势。其具体表现与其病变位置、组织受累程度及个体差异有关,可包括颈背疼痛、上肢乏力、手指发麻等症状,部分患者甚至会伴有不同程度的行走困难、恶心呕吐和视物模糊等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西医常用非甾体抗炎药等抗炎止痛药物、牵引理疗、手术等,虽能一定程度上改善临床症状,但易复发难根治,尚不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因此,积极探索出更加有效合理的治疗方案有着重要意义。
颈椎病属于中医骨伤科学病种,为筋伤疾病。祖国医学认为,颈椎病的发生与气虚体弱有关,此类患者往往正气不足,因而导致体表不固,存在机体抵抗力弱等问题,容易受到外邪侵犯,以致病发。祖国医学将神经根型颈椎病归入“骨痹”“项强”“颈肩痛”等范畴。目前各医家认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原因在于颈椎的退行性病变与风寒湿邪入侵,造成经络闭阻,从而引发气血运行不畅,引发疾病。中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历史悠久,以保守治疗为主,针灸作为中医常用的治疗手段,通过针刺穴位实现疾病治疗目的,通过各种施针手法,加以针刺刺激,基于人体经络腧穴理论,实现疾病治疗目的。与传统针灸不同,毫刃针疗法是由王军旗先生遍访针灸、针刀界的诸多名师,结合自己从医三十年的经验,创立的一套先进、快速、安全的特殊针法,其融合多种疗法,可一次性完成多种操作,效果显著。
本研究在此基础上联合美式整脊,将传统理论与现代医学理论相结合,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有效率(95.35%)高于对照组(79.07%);治疗28 d后,研究组VAS及NDI均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颈肩部、手指及上肢症状得分均高于对照组。由此说明,毫刃针配合美式整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这一结论与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相符。分析其原因可能为:美式整脊技术又称美式脊柱矫正,是近年来由欧美国家引进而来的一种自然疗法,目前已被广泛用于颈椎病等脊柱矫正,通过影像学和触诊方式明确颈椎病变部位和程度,结合生理解剖结构,应用重力和手法杠杆力对颈椎的矢状面位移与失稳进行纠正,重新分配病变节段有关前后柱应力分布情况,重新建立起颈椎的静力平衡,恢复颈椎的内源性稳定。而毫刃针是在传统泻血疗法、刺络疗法、经筋疗法、针刀疗法中延伸的改良技术,通过对特点穴位的刺激彻底松解浅层深筋膜,将其与美式整脊共同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一方面可以有效松解局部增生组织,矫正小关节功能紊乱,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减轻对神经血管与脊髓的压迫,从而缓解临床症状。并且毫刃针只在身体表层操作,操作简单,无任何危险,治疗时患者基本无痛苦,临床应用优势突出。
本研究显示,治疗后,两组hs-CRP、TNF-α和IL-1β、CGRP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研究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hs-CRP、TNF-α和IL-1β、CGRP均为体内重要的炎症因子,具有增强中性粒细胞的吞噬能力,有利于细胞增殖和分泌,是临床评价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效果的重要血液指标,而本研究显示经毫刃针配合美式整脊治疗后上述指标有明显降低,该结果说明二者结合可能发挥拮抗炎性因子释放的作用,修复受损关节组织,并保护关节韧带,促进B细胞增殖,延缓衰老导致的软骨。
综上所述,毫刃针配合美式整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操作便捷,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血清hs-CRP、TNF-α和IL-1β、CGRP等指标有关,同时治疗的不适感较低,患者易于接受,且治疗的经济性较高,即使基层单位亦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