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梗死后认知功能损害与神经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2022-08-04张丽

医药与保健 2022年8期
关键词:神经功能脑梗死评估

张丽

(许昌市中心医院 神经内科,河南 许昌 461000)

脑梗死是临床常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致残致死率较高,在我国疾病致死率排第二位。脑梗死不仅影响患者的躯体生理功能,还会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严重影响患者的家庭生活和社会功能。目前研究显示,脑梗死患者还会合并多种并发症,其中以脑动脉血管狭窄为主,会导致脑组织局部血液功能不足,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若能及时治疗,可显著降低脑梗死患者的致死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若不能及时治疗,则会引起脑组织不可逆性坏死,损伤脑神经功能,可能造成患者偏瘫或认知障碍,严重者甚至影响日常生活。根据数据统计显示,约有50%~75%的脑梗死患者会发生认知功能损害,而认知功能损害可能是影响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重要原因。本文对许昌市中心医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分为认知损害组和认知无损害组,通过对比两组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变化情况,分析认知功能与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关系,为临床治疗脑梗死患者及预测患者预后提供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92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男女比例49∶43;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56.2±4.4)岁。病程1~12 h,平均病程(6.6±1.3)h;学历水平:小学及以下、中学及专科、本科及以上患者分别为18例、39例及35例。通过MoCA的测试结果将患者分为认知损害组(N=54)和认知无损害组(N=38)。认知损害组男女比例29∶25;年龄42~74岁,平均(55.8±4.1)岁;病程1~12 h,平均(6.4±1.2)h;学历水平:小学及以下、中学及专科、本科及以上分别为10例、23例及21例。认知无损害组男女比例20∶18;年龄44~75岁,平均(56.6±4.5)岁;病程1~12 h,平均(6.8±1.5)h;学历水平:小学及以下、中学及专科、本科及以上分别为8例、16例及1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经CT、MRI等影像学检查确诊,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2)首次发生脑梗死的患者;(3)自愿加入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排除标准:(1)脑梗死前已有明显认知障碍的患者;(2)合并精神疾病或其他引起认知功能改变疾病的患者;(3)其他因素不能配合研究者;(4)同时参与其他研究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发病后3个月进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进行认知功能检测,教育年限在12年以内的患者总分加1分,最高得分不超过30分。总分≥26分为无认知损害;<26分为有认知损害。根据患者得分情况将患者分为两组,<26分的患者为认知损害组;≥26分的患者为认知无损害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二级预防治疗和常规运动康复治疗。随访患者3个月和6个月,记录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神经功能等指标。

1.3 观察指标

入组时及随访患者3个月、随访患者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水平,并分析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损害与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分值越高,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分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比较

入组时、随访3个月及随访6个月,认知无损害组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认知损害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比较(± s ) 单位:分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入组时、随访3个月及随访6个月,认知无损害组患者ADL评分均大于认知损害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s ) 单位:分

2.3 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缺损评分与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关系

入组时、入组3个月及入组6个月,脑梗死患者MoCA评分与NIHSS评分呈明显负相关,与ADL评分呈明显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3。

表3 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缺损评分与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关系

3 讨 论

随着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不断升高,因脑血管疾病造成的死亡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我国老年人群的健康安全。脑梗死是最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容易对患者的思维、情绪、人格等产生影响,尤其会影响脑组织的各种功能。认知损害是最常见的脑梗死并发症,不同患者认知损害的程度也不同。既往临床上主要通过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对脑梗死患者的认知损害程度进行评估。但随着MMSE的应用,人们发现MMSE对于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的患者敏感度较低,评估效果不佳。随着神经内科的不断发展,多数学者发现MoCA对认知功能损害的筛查敏感性高于MMSE,因此多数学者推荐使用MoCA量表对脑梗死患者进行认知功能损害的评估。

目前研究认为,脑梗死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损害,通过反复的神经功能训练及学习等方式,才有可能恢复损害的神经功能。对于有认知功能损害的患者来说,认知功能的降低会导致康复训练过程中执行能力的降低,接受和理解能力减退,阻碍神经功能的恢复。而随着大脑接受外界信息的减少,又会加重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形成恶性循环。还有研究显示,认知功能损害的患者社会适应能力进一步下降,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使患者配合治疗的依从性降低,同样会影响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甚至影响生活质量。目前多数学者研究证实,认知功能是脑梗死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因此为进一步探究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损害与神经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关系,从而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MoCA对本院脑梗死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认知损害组和认知无损害组。

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水平,采用NIHSS评分进行神经功能水平评估,结果显示,入组时、随访3个月后及随访6个月后,认知损害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明显高于认知无损害组患者,结果提示发生认知功能损害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更严重。此外本文还观察了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ADL评分进行生活质量评估,结果显示,入组时、随访3个月及随访6个月,认知无损害组患者的ADL评分均大于认知损害组。上述结果提示,未发生认知损害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明显优于发生认知损害的患者。上述结果主要是由于脑梗死患者在合并认知功能损害时,严重影响患者的判断能力和辨别能力,对治疗的配合度更低,依从性更低,容易发生不按时吃药、不遵医嘱等行为,导致治疗效果不佳,造成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改善不佳。在观察两组患者认知功能损害与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关系时发现,认知功能损害程度与神经功能呈明显负相关,而认知功能损害程度与生活质量呈明显正相关。且随着康复时间的延长,相关性越强。可见脑梗死患者初期认知功能是否损害及损伤的程度与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恢复有密切关系,初期出现认知功能损害相对于未发生认知功能损害的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改善不理想。初期发生严重认知功能损害的患者相对于发生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的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改善不理想。且随时恢复时间的延长,两者的差异会逐渐增大。

综上所述,认知功能损害程度会影响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患者的生活质量,认知功能损害程度越严重,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越差,生活质量恢复越差。

猜你喜欢

神经功能脑梗死评估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评估依据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
针刺改善血管性痴呆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21例
最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