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以《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为例

2022-08-03李阿红

科技风 2022年18期
关键词:网页设计与制作网页教学模式

李阿红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咸阳 712000

《网页设计与制作》是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与软件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技术与艺术有机结合的课程。该课程以WebStorm的应用为主线,重点对网页制作的相关技术进行介绍,旨在让学生了解网页制作的理论概念,具备网页开发设计的实践能力。《网页设计与制作》作为理论结合实践的重要课程,教学中尤其重视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掌握正确先进的学习方式。基于此,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模式开展《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为学生创设他们更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将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扩大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1 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的概念

所谓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模式,是一种突破传统师生面对面的新型教学模式,是以在线网络教学的开展辅助线下课堂教学的并轨教学方式。学生可不受制于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借用在线课程资源开展自由、泛在化以及碎片化的学习。在线课程资源则是由教师精心组织和设计的可满足学生开展自主化学习的教材资料,学生通过课前线上预习获得一定的课程基础;课中阶段,教师通过翻转课堂,利用丰富的教学活动并创设多元化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中心实施集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教学[1]。

2 传统教学模式下《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首先经由教师进行知识的提炼处理、加工整理再传授给学生,此为一种单向性灌输教学模式,而课堂教学的中心仍然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仅是被动接受教学活动的支配。在此种不合理的教学角色下,学生极易产生学习疲倦,上课注意力难以全程集中,同时,极其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独立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另外,教师要为多个平行班同时教授该门课程,每次都要反复讲授相同的教学内容,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教师日常教学的工作量。此外,实践教学是理论的巩固和验证,实践教学对于学生学习《网页设计与制作》的重要性已不必赘述,然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每次都是跟随教师照搬完成实训任务,自身并未开展深入性思考探究,无法熟练掌握实践操作的整体过程,因此,在碰到同样问题时往往总是一知半解,不知何从下手,更是缺乏巩固学习的课程资源。尤其是教学中,教师所面对的是一群学习基础不一、学习能力参差不齐的高职生,这也加大了课堂教学的组织难度。基于学生学习个体的差异化,有的学生对教师所教授的知识能够快速理解和掌握,然而有些学生则会认为教学进度过快、无法吃得消,从而学习积极性降低、缺乏学习自信;而作为课程教师也仅能兼顾到多数学生的学习水平,这样则又会让少数学有余力的学生“吃不饱”。此外,在教学中不免会有学生因事缺课而没办法及时完成阶段性的学习内容,然而课程很多知识点都是连贯性、相互性的,但凡有落下课时没有跟上教学节奏的学生,则很难在后续的学习中跟上来。

3 职业院校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模式实践探究

在国家教育改革深化背景下,本课程尤为重视教学设计与创新建设,对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所形成的一系列弊端,本课程借助中国大学MOOC在线教学平台,结合本课程组教师建设的《网页设计与制作》在线课程,对本课程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开展应用的过程中获得了初步效果。

3.1 构建完善的课程资源

课程组团队将《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合理进行教学任务的划分,以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模式为基础,通过社会及行业调研,以就业目标作为人才培养的指导,遵循从专业基础着手再到专业核心的递进式教学原则,将该课程内容划分为八大任务并包括30余个模块化小任务。学生需要从最基础的HTML、CSS概念及语法开始学习并做到熟练应用,接下来再安排他们学习网页制作的主要内容,其中包括盒子模型、表格表单、元素的浮动与定位、列表和超链接,最后再让学生进行实践开发,要求他们根据之前所学课程基础知识,研究并设计开发一个相关主题的网页[2]。在分解完成课程教学任务之后,课程教学小组需要将各环节任务分别分配责任到人,落实到各个教师手中,让大家明确各自的教学任务,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资源的构建中来。与此同时,教师也可选择学生进行配合课程资源的开发建设,这样会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勤学善思的良好品质,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3.1.1 制作精细的微课短视频

微课短视频是实施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的重要载体,是线上线下教学课程资源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因此,微课短视频制作的质量必然会直接关系到线上教学的成效,如果微课短视频无法凸显教学重难点、内容不够有吸引力,那么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热情则会降低,继而也就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按照之前所划分的小模块任务来设计并制作微课视频,每个小型教学任务制作成1~2节微课短视频,每节短视频需要控制在8~15分钟为宜,因为通常学生们更喜欢一些短小精悍、概括性强的视频内容,视频时间过长会让学生难以构成碎片化的学习。教师在制作短视频时,需要先针对每个教学任务进行合理设计,制定好录制脚本,注意应尽量简易通俗、方便学生理解,再通过专业视频制作软件如Camtasia studio等开展录制和编辑工作,教师可适当在短视频中加入气氛效果,融入弹幕、字幕、表情等,让自身所创作的微课短视频增添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交互功能,提高学生对于线上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升观看教学短视频的关注力。

3.1.2 制作其他形式的课程资源

针对课程教学中的多个任务模块,教师除了需要设计微课短视频以外,还需要构建其他类型的多样化课程资源,其中包括了学习试题库、真实教学案例、微课件、微教案、互动讨论题型、优质作业展示等各项教学材料和资源[3]。微课件、微教案主要方便教师开展教学使用,试题库主要方便学生进行知识的测验及巩固提升,同时,教师可借助线上教学平台所具备的功能把试题库中的内容随机生成作业库,其他诸如讨论题、案例、学生作品这些则可方便学生开展课前预习和课后自主学习。

3.2 合理设计课程教学过程

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课程互动的过程,教师要提前准备好线上教学资源并传送到教学平台上,同时要详尽做好每节课教学活动的流程设计,通过教学APP或是线上教学平台有计划地开展教学。

3.2.1 做好课前准备

在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利用中国大学MOOC的APP或是中国大学MOOC线上教学平台向学生发送课前学习任务,同时提前设计好一些有关的教学活动。学生则可根据教师下达的任务进行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碰到问题可借助APP的群聊工具或是教学平台的讨论区进行师生互动,学生也可将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留到线下课堂上与教师和同伴一起展开交流探讨。此外,在课前预习阶段,教师还可利用线上教学平台的后台数据统计功能监控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必要的情况下还可利用发私信功能及时提醒学生,督促学生按时完成线上学习。

3.2.2 实施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也就是正式的线下学习,该部分教学主要包括课程理论与实践操作两大部分。通常理论教学每节课为45分钟,教师要科学合理规划好课堂时间,每节课的前两分钟进行点名签到,针对学生的出勤情况进行统计,方便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动向;接着教师可通过10~20分钟进行新知识内容的讲授和梳理,让学生加以重视自主预习部分的知识点;继续以15~20分钟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自由讨论,在此互动过程中教师无须过多参与,在学生有需求的时候则可适当地引导其答疑解惑,为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通过中国大学MOOC的APP融入一些有趣的教学互动,比如,开展投票问答、随机问答等,教师设置问题让学生进行抢答、开展问卷调查等;最后课堂的3~5分钟时间教师需要对本节课教学知识点进行概括,并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客观点评[4]。学生通过课堂上的学习,对之前预习的知识内容有了更为深入地掌握理解,继而借助实践作业来验证其学习的成果。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理论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实训学习任务,而学生在操作中如有不明白的问题,可自行借助在线教学平台上的微课短视频进行巩固学习,也可在线求助教师释疑,完成实践作品之后学生可直接通过平台提交,教师也可直接在线评价,提出修改意见。此外,一些优秀的网页作品教师可上传到在线平台进行展示分享。

3.2.3 跟进课后复习

线下课堂教学完成之后,课后复习巩固阶段也要抓起来。教师可通过线上教学平台发布课后测试题,要求学生在线进行解答;学生可重复播放微课短视频,将一些理解不足、不熟练的知识点加以巩固,同时再来完成相应的课后实践作业,碰到棘手的问题也可随时利用平台在线询问教师。

3.3 科学设计教学的混合评价

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有利于课程的不断提升,基于课程实施的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教学评价也应由线上与线下两部分组成,同时占据评价比重的50%。线上评价指标可划分为七个组成部分,其中包括在线出勤5%、作业完成情况5%、教学互动情况5%、观看教学视频时长15%、在线测试成绩10%、访问次数5%、在线讨论参与度5%。线下评价指标可划分为三个组成部分,上机实践操作及报告10%、实践作品成绩20%、期末考试作品20%。线上各个评价指标的得分均由在线教学平台的后台数据统计分析获得,线下评价指标则经由相关课程教师根据学生平时学习表现和成果客观评分,再结合第三方评价软件分析得分,最后将得出的成绩逐个录入在线教学平台,平台则可结合线上线下评价计算出学生的综合评价成绩[5]。

3.4 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的实践效果

《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资源累计有400多分钟微视频、200余组建的试题库、微课件50个及若干配套资源。该门课程实施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实验班为2019届计算机应用技术与软件技术专业的学生,经过为期一年的教学对比,从教学成果上看,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具备显著的优势。

3.4.1 学生的学习成绩获得提升

通过对该届学生的本年度成绩进行统计分析,与采取传统教学模式的本专业课程教学班级进行对比,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班级中,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占19%,良好的学生占22%,中等的学生占37%,及格的学生占16%,不及格的学生占5%;而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班级中,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占31%,良好的学生占35%,中等的学生占23%,及格的学生占10%,不及格的学生仅占1%。经上述对比可知,采取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的班级,学生的整体学习成绩明显提升,由此表明教学效果要更优于传统教学模式。

3.4.2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获得提升

经采取问卷调查了解,本校95%以上的学生认可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模式,他们认为该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升自我的学习能力,同时,大部分学生也都觉得在学习自控意识方面得到了明显提升。根据线上教学平台后台数据统计,有92%以上的学生课后会主动回看教学视频以巩固线下教学内容,96%以上的学生可及时完成教师所布置的线上作业及测试。

3.4.3 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获得提升

经与前两届本专业学生期末设计的网页作品进行比较分析,我们发现,在新教学模式下培养的学生其网页设计的整体化布局要显得更为简洁、大方一些,在色彩搭配上更为和谐,图片的选择及处理层面更为精细美观,网页素材也更趋规范化,尤其是代码的编写及应用变得合理很多,简化了以往代码冗长的弊端。相比而言,学生对于网页设计的综合能力还是取得了显著成绩。

结语

随着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全面来临,实施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模式必然会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信息化教学更加凸显出其教学的优势性。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不但提高了职业院校教师的信息化素养、专业教学能力,同时也能更好地了解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和情况,这将更有利于教师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切实提高教学水平及学习效果,满足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

猜你喜欢

网页设计与制作网页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基于CSS的网页导航栏的设计
基于HTML5静态网页设计
基于URL和网页类型的网页信息采集研究
浅析慕课时代的《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探索
关于《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的研究
基于工作过程的《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教学改革
职业技能大赛对《网页设计与制作》教学的启示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网页制作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