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财经素养教育与社团活动融合的实践研究调查报告
——以广州市番禺区新造职业技术学校为例

2022-08-03广州市番禺区新造职业技术学校吴锡坚陈丽霞廖小丹柯奕强许凤萍张远平

广东教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财经财富社团

文/广州市番禺区新造职业技术学校 吴锡坚 陈丽霞 廖小丹 柯奕强 许凤萍 张远平

一、调查背景及目的

国际国内财经素养教育开展得如火如荼,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各个学段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财经素养教育活动。我校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城市、素称“千年商都”的广州,历来注重通过社团活动来发挥学生的特长和提升学生的素养。

课题组进行此次问卷调查的目的是为了深入调查本校学生在收入与消费、储蓄与投资、财富与人生、风险与保险、制度与环境五个维度的素养的现有情况,整合过往分散、零散、未成体系的财经素养教育,结合学生的知识、技能、态度三项目标,从社团实际出发设计制定相应的、系统化的规范的教学实施方案等,切实将社团活动与财经素养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调查对象及其情况

问卷面向全体学生发放,采用问卷星于2020年6月9日-23日进行。主要从学生的基本情况、学生现有的财经素养意识、学生家庭对学生财经素养的影响、学生接受财经素养教育的态度、学校社团与财经素养融合五方面进行。

(一)学生的基本情况

问卷涉及三个年级八大专业学生共1970人。其中一年级952人,二年级530人,三年级488人。其中女生1063人,男生907人。八大专业的学生具体调查人数比例见表1。

表1 各专业问卷调查人数表

问卷调查的对象参加的社团人数多的59人,少的10人,其中主要调查的四个社团跆拳道33人、街舞社28人、模特队15人、礼仪队42人、其它社团1852人。分布情况见图1。从柱状图中可看出学生兴趣广泛,符合学生成长的阶段性特点。中职学生没有高中生的升学压力,兴趣广泛,喜欢与人打交道,渴望自我成长并得到家长、教师、同学的认可,社团成为他们成长或展示的一个良好平台。因此,我校种类繁多的社团成为学生自我成长、自我实现的舞台和空间。

图1 参加社团人数柱状图

(二)学生现有的财经素养意识

1.大多数中职生消费适度,经济来源基本上靠父母,自食其力的意识不足

调查样本平时的消费62.38%来自父母给的生活费,大多数的学生会考虑家庭的承受能力,平时基本上可以控制自己的消费,只用于必要的生活开支,从不乱花;多数学生会节约,不会浪费。费用不足时,大多数学生会延迟满足消费,等有足够的钱再消费;如果爸妈给自己每周的生活费有结余,75.08%会留着用作下周生活费。

学生日常开支较多先用于日常餐饮开支、交通费、专业学习开支。但部分学生受家庭、社会等环境的影响,认为学生在学校就是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自食其力是踏入社会后的事。14.18%的学生消费超过父母给的生活费,消费费用不足时还会跟父母索要。有的学生总是感觉没钱花,会使用花呗、京东白条等互联网金融,有钱时再还;有的学生会向朋友借,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2.96%的学生的衣服鞋子甚至穿几天后就扔到一边,现阶段没有强烈的自食其力的意识。

2.大多数学生以消费为主,储蓄和投资的意识不足

学生日常开支按多少顺序排列是日常餐饮开支、交通费、专业学习开支(学费、书费、文具)、旅游、娱乐开支、人际交往开支(生日、聚会、送礼、宴请等)、社团爱好(学费、活动费、服装等)。多数中职生吃穿用度都是来自父母,几乎没有花钱的烦恼。

如果爸妈给自己每周的生活费有结余,75.08%的学生留着用作下周生活费,有的学生会花掉,有的学生会存起来给爸妈买礼物,有的学生存在零钱包或余额宝等,但也是随用随取,还是以消费为主。

41.98%的学生每周都有详细的消费规划,已经形成习惯,只用于必要的生活开支,从不乱花;少部分学生从不进行规划,没钱就跟家长索要,有些没有什么消费规划,消费未完全形成习惯,有时会跟风消费。

不管是否有消费规划,是否有生活节余,多数学生缺乏或极少有储蓄和投资的主动意识。

3.学生保险意识不足,畏惧风险

关于保险,88.47%的学生认为保险是转移风险,很有必要,只有11.52%的学生对保险的意识不足,认为保险都是骗人的,没什么用。从比例上来看,学生是被动接受保险,比如在学校里接触到的个人意外险和医疗保险,他们能接受这些保险,却没有主动购买或选择保险的意识。

对于风险,多数学生畏惧风险,55.54%的学生认为稳妥比较好;所以52.46%的学生选择储蓄这种稳健型的投资方式。仅有极少数学生不怕风险,会选择股票、基金、黄金等投资方式,他们认为风险越大,收益越大,如果合适地规避风险,会考虑适当投资。由此,可以看出关于保险部分的财经素养,学生是乐意接受的。

4.学生对营销环境的关注及利用意识较强

买东西时85.18%的学生会尽量用到商品的打折和优惠,会看质量看价格;有的会货比三家,选价格高一点的,认为毕竟一分价钱一分货。只有少部分学生买东西从不跟商家讲价,价格合适就买不合适就不买。有的会选质量一致,但价格便宜的。只有极少部分学生不会用到或没注意到也不懂商品的优惠和打折。少数学生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不会货比三家,看到喜欢的就买。

学生对营销环境的关注及利用意识较强,因此通过社团活动融入财经素养教育会引起学生的共鸣。

5.部分社团对学生未来财富的积累与人生的规划有着积极的影响力

62.74%的学生未来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自食其力获取更多的财富,从而做到财务自由 。同时26.33%的学生表示除了找份理想的工作外,还会将自己现在参加的社团的爱好发展为特长,并自己创业。可见部分社团对学生未来财富的积累与人生的规划有着积极的影响力。

关于财富的取得,32.45%的学生希望毕业后找份工资高点的工作,成为自己全部的收入来源,部分学生表达除了找份理想的工作外,还要进行理财,让钱生出更多的钱。但也有极少数学生表达了想尽办法利用一切手段赚钱,想靠赌球、买彩票等方式一夜暴富。可见,树立学生“取之有道,形成合法的财富观”的财经素养教育非常必要。

(三)家庭对学生财经素养的影响

从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51.47%的学生父母有固定的工作,不愁正常的生活用度,也有少部分经营自己家的商店、公司、家族产业,有的是有房(店铺)出租。学生计划能力、财务担当以及财经意识最直接来自于父母关于理财方面的教育影响。但多数家庭理财方式单一,比较倾向稳健和传统的风险偏小的投资,比如79.09%的学生家庭的理财就是银行储蓄,而且多数家庭比较少和学生讨论家庭的资金安排、财务收支计划。26.65%的学生从未接触过专业的指导,只有少部分学生自己看过理财的书籍。

可见,通过社团活动融入财经素养教育可以弥补学生家庭教育的欠缺。

(四)学校社团活动与财经素养融合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1.学生乐于接受社团活动与财经素养教育的融合

26.65%的学生从未接触过财经素养方面的教育,23.60%的学生曾自己看过理财的书籍,极少学生接受过专业的指导。社团学生希望学校进行收入与消费、储蓄与投资、财富与人生、风险与保险、制度与环境以及其它诸如人际交往与沟通等方面的教育,比例分别是27.23%、20.91%、18.22%、17.34%、14.29%、2.15%。

从学生对财经素养教育的态度上看,学生乐于通过社团活动接受财经素养教育。23.05%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56.95%的认为学校有必要进行教育,而20%认为没必要或非常没必要。乐于接受社团活动与财经素养教育的融合保证了学生的积极性。

2.通过社团活动进行财经素养教育,内容和形式上较为丰富和多样

如果社团进行财经素养教育,学生喜欢的内容按高低顺序分别是个人日常理财教育、个人财富成长(财务规划)教育、消费心理学教育、经济学原理、个人职业规划教育、财富榜名人故事、经商心理学、合理规划个人财产等其它。

3.通过社团活动丰富学生的财经素养,成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起点

52.64%的学生现在或将来会用自己的社团所学赚钱。也有38.17%表示现在或将来不会用自己的社团所学赚钱。多数学生没有明晰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因此,将财经素养教育渗透到社团活动中来,让财经素养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爱好联系起来,意义重大。

三、调查结果分析与反思

(一)通过社团活动增强学生的财经素养可行性高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多数学生在财经素养方面的意识及教育比较薄弱,但他们有强烈地受财经素养教育的意愿,18.53%的学生认为社团活动不仅是自己的爱好,还想将来成为自己的特长,可以靠这个爱好赚钱。有的学生参加社团活动是爱好,想多为社会作贡献,让自己有更多的经验、为学校争光、对生活有帮助,提升自己的交际能力。

有的社团如跆拳道、舞蹈队、礼仪队等社团的学生已经开始通过社团培养的特长来赚钱,这些成为社团与财经素养教育的成功例子。

(二)社团活动能提供财经素养训练的平台

学校每周下午第三节的社团活动为财经素养训练提供了时间和空间,完善的社团组织架构和有序的活动组织给财经素养的开展提供了便利。学生乐于接受丰富多样的社团活动,这一平台成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起点和助力器。

(三)通过社团活动可强化学生的财经素养知识、技能和态度

1.自食其力,形成正确的劳动观

针对学生自食其力的意识不足,开展“我的社团我的财富观(金钱观、劳动观)辩论赛”“我的社团和我的生涯规划”“我的社团和我的第一桶金”等活动,增强学生自食其力的意识,摒弃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的心理,形成正确的劳动观。

2.取之有道,形成合法的财富观

开展“财富知识大讲堂”“学生老板讲座”,用身边的师兄师姐举例子,让学生看到身边的榜样,将社团活动与自己未来财富的积累与人生的规划紧密联系起来,特别鼓励那些缺乏规划意识、自我否定、自我懈怠的学生,通过增强财经素养,让自己人生的财富取之有道,得之合法。

3.量入为出,形成合理的消费观

现阶段大多数学生以消费为主,储蓄和投资的意识不足,针对这种现状开展“我的财富积累从我的社团开始”“我的社团和我的财富榜样征文”等活动,让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养成量入为出、合理消费、积累财富的习惯。

4.未雨绸缪,形成合适的风险观

为转变学生保险意识不强,畏惧风险的现状,增强学生保险和风险意识,在“财商书籍和我的社团”活动中渗透保险、风险、投资等知识,丰富学生财经素养意识。

总之,结合调查情况,将财经素养教育渗透到社团活动中,学生既能按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参加社团活动,又能在社团活动中提高自己的财经素养水平,甚至与职业生涯规划结合,形成正确的劳动观、财富观、消费观以及风险观。

猜你喜欢

财经财富社团
缤纷社团
财经日历
好奇心是一生的财富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财经阅读时代
如何应对第三轮财富洗牌?
K-BOT拼插社团
财经神回复
“火红财富”的拥有人
吃苦也是一种财富